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艺术期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艺术类期刊装饰最美追求
《装饰》杂志原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报,1999年11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该刊成为由清华大学主办、公开发行的学报。《装饰》杂志生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设计的本土特征,是我国当代艺术设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刊物,也是本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主要阵地。《装饰》以“装饰”为名,既是装饰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交流阵地,也反映了办刊者装饰美化大众生活的愿望。该刊以“深化工艺美术、优化设计理论与实践服务”为办刊宗旨,始终以高水准的学术定位和高品格的文化格调为标准,对我国艺术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艺术类期刊《装饰》最美追求的实践
作为我国一流的艺术类杂志,《装饰》坚持不懈地追求最美展示效果,这是该杂志的“天然基因”。《装饰》在最美追求时,庄重雅致的设计风格形成了独有的装帧特色。杂志通过探索,构建层次化的美学设计体系,呈现出最美的视觉观赏效果。
1.最美追求的设计探索
《装饰》通过最美追求的设计探索,涵盖了艺术设计的所有领域,为我国艺术设计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在封面设计上,《装饰》选择强烈的色彩作为对比,结合抽象视觉元素,呈现独特的艺术设计内涵。在封面字体的使用上,从现代设计语言出发,使用创意型美术字体。封面的布局排版也极为考究。在期刊内页中,巧妙地搭配文字与图片,合理转化色彩与空间的设计,立足视觉特点,实现了艺术美学与阅读价值的有效融合。在2018年第1期杂志封面中,使用橙色和黄色作对比,封面中心使用巨大的圆形作为主要图案,将本期特别策划的文章名称陈列其中,以虚实色块作对比,为读者提供联想空间。封面四角使用4个较小的圆形(内涵为:衣食住行)作为具象补充,特别是巧妙地将“面条”与“永”的图案虚实结合,使读者对本期的特别策划“海外汉学(饮食文化与汉字书法)”形成直观了解。通过线条与空间设计布局的巧妙转化,展示了独特的封面艺术。在内容设计中,图片更是比比皆是,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张或数张图片作为辅助。在本期“新设计”栏目中,主要介绍了“可打印藻类塑料”“时光碎片”和“Care+Wear病号服”三种设计理念与方案,以“文字+图片”的介绍方式,让读者有效了解这三种新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的内涵,形成直观理解与立体化认识。正是从封面到内容、文字等层次化以及细节化的设计探索,使《装饰》呈现细腻、典雅的风格,成为艺术设计领域争相学习的对象。
2.《装饰》设计语言的感性之美
感性之美是一种由视觉观赏所引发的心理美感,作为大众广泛欣赏的美学,感性之美能够对大众形成直接的、感性的美学体验。《装饰》杂志在设计中使用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装饰语言来表达期刊的视觉审美理念,展示杂志质朴、纯粹的感性之美。与很多艺术类期刊不同,《装饰》在进行设计,尤其是封面设计时,立足我国设计潮流,用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感性思维来展示民族风格与感性之美,读者通过封面的图案、造型,能够直接感受杂志封面所表达的感性美。在《装饰》2018年第4期杂志中,围绕特别策划“设计•扶贫”主题进行封面设计。在主要图案上使用乡间梯田的画面,通过巧妙的艺术化处理,让乡村与设计活动相融合,契合了本期“设计•扶贫”主题,也让读者对设计与扶贫的关系形成“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可精准扶贫”的直观认知。通过使用贴近大众生活的设计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最直接、最原始的感性美学。
艺术类期刊转型及创新
艺术类期刊是传统期刊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在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期刊必须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好转型准备,找准自身的定位,利用新媒体拓展阅读渠道,努力创建自身品牌,发挥品牌优势,促进艺术类期刊能够顺利转型。
一、找准杂志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艺术类期刊在转型过程中,要想存活并顺利发展,首先要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有明确的方向。与其他类期刊相比,艺术类期刊相对较少,其内容涉猎广泛,如传播艺术理论、平面设计、文学鉴赏、电影评论、时尚摄影、音乐美术等,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其读者群也相对小众化,在文艺氛围浓厚的大城市颇为集中,但在小城镇和边远地区受众极少,读者多为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所以,艺术类期刊要认清现实,有的放矢,不能刻意模仿其他类期刊,而应考虑读者群的特点和需求,遵循市场规律,扬长避短。如《纽约客》《费加罗夫人》等历史悠久的品牌期刊都有艺术版块,前者偏向于综合文艺,文学、艺术、电影等均有涉猎,自创刊之初就有着明确定位,根据读者和消费族群的需求,对期刊内容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正如期刊名字所示,《费加罗夫人》主要针对女性群体,考虑女性审美,迎合女性喜好,内容涉及文学、艺术、美容、时装,在现代都市年轻女性中极受欢迎。国内艺术类期刊应当借鉴行业内成功的经验,勇于创新,既要保证内容质量,又要注重传播形式,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在当前信息时代,电子阅读对传统纸质期刊冲击很大,现代人更喜欢用手机、平板等工具进行阅读,资源存储量大,而且携带方便。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是整个传统媒体必然的选择,艺术类期刊亦然,大融合是必然趋势。品牌效应、内容有深度是传统期刊的优势,在保留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应引进数字化技术,制作电子期刊。试想,只有文字和图片的纸质期刊,与图文音视综合的电子期刊相比,现代读者更容易接受哪种呢?单就图片举例,印刷之后的图片,在美感和质量上都不如电子图片,若要提高印刷图片质量,必然会增加经济成本。因此,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应朝着该方向创新发展。
二、拓展传播渠道,坚持内容为王
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现代社会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艺术类期刊若墨守成规,始终保持一种高端姿态,很难吸引新的受众。因为网络传播渠道众多,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交互,年轻群体主要使用微博、微信等工具,此类工具以传递信息和交流为主,使用者可以对内容进行评论,并与其他网友互动交流,拉近了彼此距离,所以更容易被接受。在此背景下,艺术类期刊也要有所创新,除了纸质杂志,还要拓展新的渠道,比如建立官方网站、开通官方微博、建设微信公众号。一方面,能够留住老读者;另一方面,也能吸纳更多新读者。受众只需关注公众号,每天便可接收推送的文章,推送的文章来自新的一期期刊,引导读者购买全本的纸质杂志。相比传统的宣传推广方式,网络更具优势,渠道更广,应充分利用其价值。但问题随之而来,艺术类期刊是否也会沦为商业化、娱乐化的产品?其实,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商业化是难以彻底避免的。艺术类期刊容易给人一种高端的感觉,核心要素在于内容,而并非表现形式。所以,无论传播渠道、推广方式如何创新,都要坚持一个前提,即做好内容,严格把控期刊质量。从期刊定位、栏目策划、板块设置到稿件筛选、编辑素养,每一个环节都要坚持内容为王的主导理念。如《纽约客》《+81》《Wallpaper》《Domus》《SURFACE》《Interni》等世界性的艺术类杂志,以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文艺生活》《艺术评鉴》《歌剧》《中国纺织美术》等国内艺术类杂志,无一不是坚持以内容为王。只要内容质量有保证,无论是纸媒还是电子期刊,抑或是其他形式都不会拉低艺术类期刊的高端姿态。
三、塑造特色品牌,提升服务质量
艺术应拒绝平庸,勇于创新,纵观古今中外的伟大艺术家和经典艺术作品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艺术类期刊亦应如此,秉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着力塑造特色品牌。经营理念是现代企业的灵魂,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提出了CIS设计理论,即企业识别系统。综合企业经营理念、产品、文化等因素考虑,融入现代人的审美观,最终转换为一种有效的标识,代表着企业形象,蕴含着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艺术类期刊也可引入CIS理念,塑造良好形象,直至形成特色品牌。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三部分,其中,行为识别是指与外部交往或内部协调过程中应遵守的规范性准则,视觉识别是一种能够传播企业形象的符号系统。所以,艺术类期刊也要从这些方面进行改革。以传统纸质期刊为例,首先调整杂志板块,并非必须按照固定的目录进行设计,完全可以尝试新的风格,尤其是建筑、绘画、室内设计类的期刊,文字和图片要灵活搭配,尽量采用彩色印刷,给读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令其有舒适感,才有兴趣继续阅读。增设老照片墙、漫画、读者评论等板块,增加与读者的互动。其次,根据期刊定位把控整体布局,保持鲜明的风格,归根结底,依然要以内容为重,在确保内容质量的前提下,适度增添现代元素。此外,还要提高服务意识。很多传统期刊转型数字化后,都做得不尽如人意,缺乏服务意识是一项很重要的原因。杂志出版社的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和销售额,某些电子期刊为突出广告,在读者阅读时强行插入,甚至无法跳过,极易激起读者的厌恶情绪。艺术类期刊在朝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增强服务意识,从细节做起,比如字体不能太小、版面不能太乱、减少广告出现次数等。
艺术期刊编辑工作特性探究
一、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更上一层,尤其是影视、演出和歌舞类活动的盛起,关于文艺有关的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自20世纪以来,我国各个地方创办的艺术期刊已经有差不多一百种类型,并且创办期刊的地区也不局限于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地区。艺术期刊的编辑工作是整个社会文化活动中一种特殊形式,自有其独特的个性,以下从几方面进行阐述。
二、适应性与导向作用
艺术期刊编辑工作主要是针对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的。任何关于艺术评价类的文章都和相关实践性活动有关,就算是单纯讲述理论关系的课题,也需要以目前艺术的现状为基础。对于艺术期刊来说,决定其生死存亡的不仅仅是编辑工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功底,更是艺术创作和表演的兴败。换句话来说,就是艺术期刊和艺术的实践活动共生死。这也就要求艺术刊物能够及时感知时代的变化,实时掌握一手资料,能高效地将艺术实践活动总结为理论知识,供学者们学习,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学术指导。艺术刊物能够为创作和表演者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它的存在将不仅可以精准评价艺术实践活动,同时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拥有正确的艺术意识。在进行艺术期刊编辑的时候,首先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创作和表演;其次要结合艺术现状对其展开理论性地分析,取其精华部分,以文字形式将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展示给读者,让其能在这些文字中感受到美的意义;最后对于一些不堪入目的艺术创作和表演,要对其进行适当且正确的剖析,以事实为依据,不偏袒任何创作和表演者,及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于艺术理解的偏差。就现状而言,人们比较会研究相关读者和观众的需求,这对于编辑工作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对于创作和表演者来说,其不仅需要随时关注票房的价值,使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同时又能够维系对艺术的热爱,不同为了迎合一些低趣味地观众而去放弃自己对艺术价值地追寻。同样对于刊物编辑工作者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不仅需要结合时展趋势进行创作,同时还要抵制低级的观众喜好,合理地体现期刊创作价值。因此,这就要艺术编辑工作者能够坚持自己对艺术的高级审美,引导观众或者读者能够欣赏和享受更高级的艺术,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审美。艺术刊物编辑类似一种桥梁,能够将优秀的艺术创作者、表演者和观众联系起来,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他们不仅需要掌握艺术发展的趋势,还要把握市场动态,选择有质量的艺术理论进行宣传。艺术期刊上对相关创作和表演活动的评价越公正,其相关理论阐述越精准,其内容越丰富有内涵,其产生的正向效果就越好,越能让艺术质量得到提升。
三、平面状态和立体结构
就目前艺术界现状来看,大多数刊物都不会像以前一样,会有很多的作者来投稿发文,刊物能够选择优质的文章进行发表;而现如今更多的情况是优质文章比较少,刊物需要运营一个专业的写作团队来维持日常发刊的需求,这是因为艺术刊物其综合性强,对作者的要求高,并且需要有一定的创意,所以如果没有专业的写作团队的话,则很可能面临读者缺失的问题。当然对于创作的作者来说,难度也更加的大,为了同时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以及艺术理论评价的质量,其不能一成不变地进行创作,即使有很多稿件能够发出,但质量不高也会让读者流失。因此,艺术刊物应该对自己的作者团队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各个作者团队成员组成要多种多样且具有上进的心态,能够不断学习突破自己。同时这些队伍的组成还需要跨越多个层次、学科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对于刊物而言,这样立体结构的作者团队还能让刊物有选择的余地。对于不同的刊物而言,其兼具有自己的使命和特色,各个编辑需要根据自己的构想突出刊物的特色,同时还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对于稿件的内容也自然就不相同。对于有些编辑来说,其自身带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这些人往往有长远发展的目光,会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为自己服务的立体结构作者团队,从艺术评价类稿件的质量方向,吸引读者的眼球,以促进艺术刊物事业的发展。现如今,类似于电影、绘画的以视觉形式表达的艺术活动正逐步代替文字形式深入人心,若艺术刊物不能将稿件内容往这方面发展,则很可能会面临着淘汰的问题。这就要求艺术刊物能够及时收取艺术活动的最新资讯,将各种新形态的艺术形式以文字形式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感受到艺术活动的真谛。社会上本身优秀的艺术类人才就不多,而一些高等院校又缺乏培养专门艺术类人才的初心,所以其不像文学类一样,会有很多专业的创作团队为期刊提供高质量的稿件,进而导致艺术期刊的编辑工作执行起来比较艰难。在艺术刊物刚刚创办的时候,其对稿件的创作者要求并不高,基本上的作者都是一些有艺术功底的编导人,内容则多为个人感悟和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并且随着艺术刊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表演创作、导演和教学者涌入写作这一队伍中,自然稿件也越来越多,但是其质量可想而知,对于没有文字功底的他们来说,创作的稿件往往质量不高。这就要求编辑能够合理地处理这些稿件,尤其是对于那些内容丰富但是表达能力较差的稿件,要好好关注,教导作者对其进行修改,同时相关编辑也要积极为其进行优化。对于这些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创作或表演经验的人来说,其虽然没有一定的文字底蕴,但是却能够反馈出最真实和最准确的艺术评价理论,就其内容而言,就足以获取很多追求质量的读者。
四、编辑工作是一种高级创作
现代期刊版式设计的艺术价值
一、现代期刊版式设计中的文字编排
文字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符号,是期刊主要思想的表达载体,期刊中的文字编排是非常重要的。版式设计中对于文字的编排主要涉及字体、字号、字形、字距、行间距等,这些是构成期刊文字版式编排的主体。从整体上来说,对于单个的字符,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点,这些点排在一起逐步连成一条线,而线放在一起又构成面,文字的编排可以看成是点、线、面的完美结合,再加上文字的美感蕴含于丰富多彩的字体、字形中,这些要素共同构成期刊文字版式设计的内在气质。
二、现代期刊版式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在现代版式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明度和纯度能给人的视觉与心理上带来不同的感受。在对色彩的运用上,过于复杂丰富的色彩表达反而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不适,所以自古以来,我国在色彩的运用上往往是以简约为主,把色彩的性质与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有机结合,让色彩更加直观地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如图1所示的作品,作者所有的情感都通过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穿插表现出来,现代期刊版式运用这种形式进行合理编排,能够使版面如优美的旋律一般沁人心脾。在期刊版面的设计中,通过对色彩的深浅变化、明暗对比和色彩的浓淡程度等细节方面的处理,并在保证主体色调统一的情况下,使色彩混合在一起形成鲜明的节奏感,把想要传达的视觉信息直观地表达出来,可以增强色彩对受众的视觉冲击,让受众从视觉中心处出发,营造色彩的流动态势变化,从而得以引导人们的视觉走向,简言之,就是通过对人们思想的有序引导而形成一种节奏美。版式设计过程中,对色彩明度合理、科学的处理能够给人一种清晰感,可以带给读者心理和视觉上的光线感与明快感。
三、现代期刊版式设计中的简约美
中国的期刊版式设计受传统简约思想影响较大,简约的意思是简洁明快,但是并不单调。简约的版式风格除了要求在图形设计上简洁,还要注意挖掘它的深度与内涵,在整体画面设计上都要统一风格,让读者能够在阅读期刊时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在期刊的简约风格设计中,要让编排形式为主体服务,就要根据期刊内容所需要的风格和感情色彩来进行合理的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追捧,把中国传统的简约美与现代期刊版式设计艺术形态有机结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期刊版式,是中国设计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的简约风格不同于西方抽象艺术的简约主义,西方抽象艺术的简约主义指的是用最简单的造型结构、最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最柔顺平整的视觉效果对画面进行处理,他们所追求的是“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中国传统的简约主义追求的则是“以少胜多”,更多的是对画外之境的追求,给人留有遐想的空间。含蓄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与简约不同,含蓄通常是用隐喻或者象征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在我国的宋朝时期,翰林院组织了一次考试,考试的题目是以《乱山藏古寺》为题要求应试者作一幅画,大部分应试者先是画了一座山,然后在山里露出寺庙的一角或者是寺庙的屋顶,而最后的夺魁者是这样画的:在层峦叠嶂的群山之中有一条逶迤而下的幽径,幽径的尽头是一条蜿蜒的小溪,溪边一位小和尚正在取水。这幅画运用暗示的方法把“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把含蓄之美传达给人们的同时,也给古寺增添了无限的神秘感。在艺术表达中,含蓄不仅仅是表达一种单纯质朴的内容,它在更深的层次上是对意境的一种表达,它不仅能够使画面具有艺术感染力,而且能够激发人们情感的持续力。在现代期刊版式设计中,含蓄主要体现在图形与背景之间的对比上,如图2所示的平面作品,它充分利用了图形之间的关系,画面不仅间接独特,而且具有相当强的视觉感染力。这种含蓄的手法表达出来的信息,能够增强读者对于画面的记忆,也可以引导读者去探寻画面之外的意境。艺术与设计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简约美与含蓄美在本质上有着许多的共同点,设计师在进行期刊设计时,要善于去寻找意境核心内的着力点,引导读者慢慢延展,给读者留下足够的遐想空间,让画面显得无穷无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言已尽而意犹未尽,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含蓄美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道家的一种思想“无即是有,有即是无”。
四、现代期刊版式设计中的构图形式
国际科学期刊封面的经典艺术图像
摘要:翻阅世界顶级科学期刊,每本期刊的封面都如同“工艺品”一般,顶级科学期刊很好地在艺术与科学之间寻到了一个完美的契合点,解析世界科技期刊封面内容与艺术画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科技与艺术间的交融互通,促进艺术于科技发展,推动国内杂志风向。从图像学、符号学出发,对科技研究成果即引用名画间内涵进行探究。
关键词:国际科学期刊;期刊封面;经典艺术;图像学;符号学
如今,国际科学期刊杂志不仅对科学知识有所研究,而且对大众所理解的具有严肃性、认真性、一丝不苟性的“科学”名词给予了另一种解释,科学也可以富有艺术气息。翻阅世界顶级科学期刊,每本期刊的封面都如同“工艺品”一般。赫伯特•斯宾塞曾指出:国际平面有时会被界定为一门研究符号学的学科,所以在理论层面,国际平面也是与符号学相关的一类。符号学当中的“能指”“所指”、信息交流方式及字面、语言和图像,在同样语言和图像的呈现当中不仅仅只代表了一种物体或观念,而是可以有着多种表达方式,此类表达并非消极,更多带有积极意义[1]。顶级科学期刊也以此为基础,通常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解读的论文,通过图片或图片变形来呈现科学研究成果、传递科学知识使它们变得易于理解。现代图像艺术作为现代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分享和传播必将带来更多的趣味性。顶级科学期刊很好地运用了这两大特性,在艺术与科学之间寻到了一个完美的契合点,从图像上的运用延伸至内涵之间的相互影响、借鉴。在探究世界科学期刊封面内容与艺术画作的内在联系时,笔者以封面期刊上所展示的图片、论文及所对比的艺术作品间存在的联系进行分析,品读图像与论文间的相互联系与互通内涵。钱学森先生曾在几十年前便强调过,国民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知识,更需要文化艺术修养[2]。回头看国内期刊,生硬的字体、简单的几何图形就是一期科学期刊的封面。
一、科学期刊封面图像示例
(一)悄然融入的浮世绘
1.凯风快晴
《GenestoCells》是一本由日本分子生物学会发行的细胞生物学学术期刊。此期刊是一本独具风格的杂志,能将浮世绘作品与生物学不露声色地融合其中。2014年2月期刊上的画作源自“三十六景”之一的《凯风快晴》。被称为“浮世绘之王”的《凯风快晴》,描绘的是“赤富士”时的景象。在夏日晴朗之时,太阳初升。此期刊封面中的细胞质所含有的器官都包含于改写版的《凯风快晴》之中。期刊中富士山被红日映照,山体通红。“凯风”则是指从南方吹来的风,将云朵的形状自上而下呈现出不同的纹理,鳞片状的云有的似光滑内质网、有的似糙面内质网、有的似运输囊泡。由于《凯风快晴》的作者葛饰北斋受印象派影响较大,而细胞器研究出现重大突破也是出现在这个时期。不论从科学或是艺术的领域都是中西方交流与互通的最好代表。
科技期刊封面设计之审美之见
一、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审美原则
追求科学美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动力,理由主要是:第一,美的东西必定是真的,因此可以由美引真,第二,在科学研究中要想获得创造性的成果,必须依赖直觉和想象。而所谓技术美是以“艺术与技术重新统一”的理想为指导,强调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结合。它不能撇开产品的实用功能去追求纯粹的精神享受,它必须把物质与精神、功能与审美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我们说的功能不仅要适应人的物质要求(即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要适应人的精神需求(即产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第二,功能不仅应该体现为产品的内在形式结构,而且也应体现为产品的表层外观。技术美给人的愉悦是一种复合体,越是高档的产品,美感在这个复合体中占的比重就越大。科学美和技术美的美感的性质和内涵和一般的美感有重要的差别。那么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有没有可能发明出一种新的方式,把科学美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都包含在内?期刊是一种积累、传播人类精神文明思想的载体。科技期刊因为其所负载内容的特殊性,其封面设计应遵循规范、美观、简洁、协调的审美原则。
二、科技期刊封面设计要素例评
封面设计的审美表现在刊名、字体、刊标、图案、色彩甚至封面整体的区块分割等方面。相对图书来说,期刊封面的信息要比图书多,因此期刊封面上的文字、图案、色彩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与内容的协调,而且各期的图案、色彩既要相似还要有区别。刊名样式应当醒目、大方和富有个性,一般有手绘体(书法体、美工体)和植字体(来自计算机字库)两类可以选用。年份和卷期号的定位设计是期刊封面装帧特有的。由于期刊的时间性比较强,读者往往通过年份和卷期号来判断刊物的新旧,因此它们须放在突出、醒目的位置,甚至还可同时注明出版日期。期刊封面美术设计的宣传、推广效果对于扩大市场销售有较大的作用,所以其视觉冲击力一定要强,不但要精美,还要能体现刊物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1、期刊刊名标识醒目,文字形式规范,刊名占封面的主导地位。关于刊标在封面设计运用大多以其醒目而诠释了刊物的专业和品牌,直接影响到刊物本身在某行业某类型某区域的地位,而另一些则传达着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特征。如《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封面右下角醒目的刊标:“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2、字体的选择体现刊物不同的精神,如正楷体现庄重,行书体现流畅,而电脑宋体对体现的则是严谨、规范、规律等等。封面字体字号的多种编排和加工方式,彰显不同的期刊特色。《沈阳医学院学报》通过选用着色变形的字体、字号来突出刊名在封面上的显要位置,选用恰当、和谐的背景作为配图。《华北水利水电学报》封面采用大写的像形体“水”,无疑是大巧若拙,把写实与写意完全融合起来了,堪称佳作。
3、图案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语言,因其展现的不同的个性而转述了各种各类科技期刊的特色。设计者运用巧妙构思,不仅可丰富图案本身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而且可深刻、灵动地揭示期刊内容的主题,提升期刊装帧艺术的审美价值。《测绘科学技术学报》特别设计出一种能表征期刊属性或专业特点的图案:凹凸如雕刻般的地球,并把它固定在封面构图中。而《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封面中超精度的地球图片以有序而丰富的影像层次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引人注意,背景浩瀚的星空又不仅引人遐想,使视觉空间凸显大尺度的弹性收缩,不仅清晰地表达了个性美,而且将简单背后的深刻,形式与内容融为一体,封面表达更深刻、精确和易于理解。
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三个原则
科技期刊是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的期刊,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共有科技期刊近五千种,约占期刊总数的一半。而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既要遵循期刊封面设计的一般原则,又要有其自身特点。仅强调合理性的单调的设计思维,现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只有朝着艺术性、亲和性的方向发展,利用新思维、新感受、新的艺术设计思维来赢得市场、读者的认可。科技期刊分类较多,根据各种学科的不同特点,归结它们的共性,笔者认为大致可遵循如下三方面的设计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优秀的封面设计必须考虑设计主体的特征,准确的定位是开展设计的基础。而科技期刊的一个主要特征即连续出版物,按卷、期或年、月(期)无限期的,连续编号的,具有实效性、及时性和不间断性的期刊。所以这就限制了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不仅需要反映期刊的个性,更需要紧贴主体特征遵循规范性原则。
1.规范标注期刊信息
在科技期刊的封面封底设计上,必不可少的要具备一些符合国家标准(GB)和国际标准组织(ISO)的条文规范,要标明各项标准和著录必要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刊名、年、卷、期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条形码等。科技期刊封面除中文刊名外,还应提供英文刊名,有的还附有刊名的汉语拼音。其中年、卷、期是连续出版物的重要标志,是同种期刊年度的区别,同时卷号还是期刊生命期的记录;期号则是同年同种期刊单册的标记。这些信息是读者追踪阅读的标志,也是期刊登记、著录、装订、管理的依据。国际标准联系出版物号是期刊特定标志。条形码是期刊注册的计算机编码,是期刊合法身份的证明,也是一种防伪标记。封面设计时,不能因为设计的需要省掉以上的任何一项,也不能因为版式的需要擅自更改其形式。
2.规范使用字符
字符在封面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字符采用的字体、字号、效果及布局等因素都对期刊风格与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在这些字符当中,刊名信息是重中之重的设计要素,设计时不得用图片、广告掩盖刊名,应该从色彩、字号、字体、印刷工艺方面下功夫,以突出刊名。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字体的应用,科技期刊封面刊名字体主要有印刷体、书法体、美术体。这几种字体都独具魅力,有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在对期刊准确定位之后来寻找合适的刊名字体是可以给封面色合计增加极大的艺术魅力的。
新表现主义对期刊封面设计影响分析
摘要:新表现主义艺术强调主观情感表达、自由开放的特质使它成为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在新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下,出版业平面设计领域的表现形态和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文章对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以研究表现主义期刊封面设计的艺术特点与形式。通过梳理表现主义期刊封面设计理论及其形式,为研究后现代出版业平面设计的发展做些基础工作,并呼吁应正视新表现主义的价值。
关键词:20世纪;新表现主义;期刊设计;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平面设计吸收了欧洲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营养取得快速发展。其也影响到了出版业,特别是期刊封面设计也开始应用现代和时尚的插图技巧,包括使用先进的摄影技术,邀请了著名的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参与封面与插图设计。如赫伯特·拜尔、安东·克劳、伯纳德·克劳、罗纳德·塞尔、尤金·卡米、卡尔·埃里克森、伯纳·威尔莫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杂志插图中前卫的趋势。但同一时期,美国和欧洲也都出现了新的艺术潮流,出现了不少新艺术流派。他们吸收并重新定义了20年代前卫艺术的遗产,如新抽象主义、新达达主义、新写实主义等。人们对挑衅性的艺术形式重新产生兴趣的原因既是对主流艺术的反对,也是对流行于美国和欧洲的基于功能的、理性的、机械化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反对。一批艺术家开始对形式艺术产生了兴趣。在这方面法国艺术家米歇尔·塔皮埃、马克·托比与杰克森·波洛克等美国艺术家对设计发展影响最大。这时美国与欧洲的艺术家意识到了50年前的表现主义艺术家就认识到的事情,使人们很容易把梵高、蒙克、康定斯基和表现主义联系起来,因此人们称出现在美国这样的艺术与文化现象为“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Neo-Expressionism)艺术的流行导致了在期刊设计领域一系列对图形语言的全面更新。
一、新表现主义的源起发展
1948年在巴黎成立了一个艺术团体——“眼镜蛇”画派,成员包括丹麦人阿斯格·约恩、比利时人皮埃尔·阿列辛斯基与纪尧姆·科内尔、荷兰人卡雷尔·阿佩尔。“眼镜蛇”画派是战后欧洲最重要的艺术群体之一,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绘画技巧上,都倾向采用30年前那种表现主义手法。半抽象的油画作品受诗歌、民间艺术、电影和原始艺术的影响,笔法淋漓酣畅,大幅度的扭曲变形的人物形象,继承发展了表现主义风格。1949年在荷兰及比利时的“眼镜蛇”画派展会上,展出了来自德国画家卡尔·洛茨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然而,以卡尔·洛茨为代表的一批德国青年画家,其实已于1948年12月在法兰克福举办了以“新表现主义派”为名的画展。以上画家与艺术家对欧洲抽象表现主义——“不定形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汉斯·霍夫曼也说道“艺术的最高形式是非理性”。“不定形艺术”艺术家可以运用各种手法任意发挥,包括涂、抹、滴洒等各种笔法的绘画,甚至主张用沙子、粘土、沥青、麦秆与织物等其他材料来加固绘画材料,以增强画面结构的立体感,形成一种浮雕效果。由于各种不同表现形式涵盖面过于广阔,几乎失去了“不定形艺术”的确切意义。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与训练的、几何形的、具象的艺术相对立。塔皮埃还为这种艺术创造出另一术语,法语翻译为“另外的艺术”,而在英语翻译为“进步的艺术”。滴色画、泼染主义、塔西主义、斑点画派、笔法绘画等都属于“不定形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定形艺术”与美国同时代出现的“行动绘画”都将绘画看作是一场革命,真正令他们为之心动的不是绘画本身而是绘画行动,那些具有破坏性爆炸力疯狂的画面深深震撼了这些艺术家们。“不定形艺术”与“行动绘画”都可视为是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以及以摄影技术为代表的写实风格的反抗。其绘画技巧也带来了新的杂志插图风格,复兴了近半个世纪前的表现主义。与大多数艺术风格不同的是,新表现主义原则上放弃了普遍性造型语言的发展,放弃了对绘画表现的手法和风格的任何限制,并保留了表现主义注重内在精神的表达的特征。战后,艺术领域对所有的独特和个人(方式、笔法、表达方式等)的艺术风格保持了兴趣性与包容性,这导致了20世纪50年代图形语言的发展的多样性,并促进了新表现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而到了70年代,一批德国青年画家,在形式上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表现主义传统,其作品中所具有的长而疏阔的笔触,强烈刺目的纯色和大胆疏放的画风,立即给人似曾相识之感。这些画家很少为战后东西德的分裂局面所动,创作的驱动力显然只是内心某种压抑的情绪,他们成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中坚力量。新表现主义作为50年前表现主义余灰复燃的艺术风格,自然也就遗传了其艺术特征。表现主义自产生之初,就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主张不机械地模仿客观事实,而应该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信息,以及拒绝发展特定的图形语言。在期刊封面设计中影响读者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形式本身以及内容来引起挑衅、震撼。而新表现主义对20世纪60年代关于艺术、设计和政治的前卫欧洲与美国期刊的封面设计影响最为明显。法国“不定形艺术”的出现,以及行动绘画艺术的流行,引发了隐喻的、多层次图形信息的出现。新表现主义风格期刊封面设计放弃了功能性美学的追求,在1960年代有大量的杂志,这些杂志如《Graphis》等瑞士杂志,还有在美国出版的《Fortune》(《财富》)、《Vogue》《ArtandArchitecture》等杂志,和英国出版的《Typographica》杂志等前卫期刊封面急于做出挑逗性、讽刺意味的封面设计并全新定义期刊的形象,这些期刊的艺术总监与设计师进行着各种新表现主义风格的封面设计与插图设计。
二、新表现主义风格期刊封面设计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与欧洲的一些设计,经济与社会领域的专业新闻和评论出版物的设计总监们开始关注个性化话题,并同时对现代工业所带来的艺术失去个人特征表达不满。由于期刊的之间的竞争,并期望获得读者更多的关注,期刊封面设计的独特性便尤其重要。这与近50年前当时德国左派政治期刊喜欢应用表现主义风格插图的原因异曲同工。与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被用来煽动政治不同,新表现主义不注重政治性的元素,主要出现在艺术环境中,重点从功能转向意象。新表现主义的价值体现不论是在媒体传播领域,还是艺术作品中,美学价值是其主要功能。艺术家们把真实的图像看作是不合时宜的,是对摄影技术在出版领域大行其道的反抗,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客观物体转移到插图上来。而对于新表现主义风格的期刊封面设计来说,研究并掌握如下设计特征,可以比较清晰地辨识这一设计风格,并对当今的平面设计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