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半年刊)1999年创刊,由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主办,新国学以儒家主体文化和社会为基,撇开传统国学上多样化所存在的糟粕,重新提出国学概念。打破传统国学自我垄断和封闭,汲取西方马克思列宁精主义髓,代表着走向世界,属于全新的中国学术概念。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漢初歌詩形態新探
林正大檃括詞初探
穀梁子姓氏名字攷論
王安石家族世系考述
陸游劍南尋杜行跡考論
南宋詩人袁說友行年考
袁宏道詩文中的女性形象
《左傳》所見“筆”體考辨
李賀詩歌中的“太陽”書寫
禪宗語錄中“漏逗”的幾種用法
言卑趣則有:袁宏道諧謔詩研究
高文照觀劇詩所涉劇目與表達的觀感
論歐陽修《洛陽牡丹記》中的博物雅趣
文本的流動——蘇黃詩歌中的長松書寫
南宋“選體詩”的發生機制及創作分析
擬樂府賦題法與日本平安朝五律的初現
試析“丁卯句法”的結構形式及其影響
《聊齋誌異》的“食穢”故事與道教母題
從李白到謝朓:當塗青山的文學地理景觀考察
文本細繹與語境還原——中國美學原典讀法舉隅
作爲講唱文本的敦煌俗賦:以《韓朋賦》爲中心
盛朝氣象下的異響——《江左十五子詩選》考論
分期、成因與功用:《南嶽倡酬集》版本流傳述論
《世說新語》在宋代的經典化——以詩歌用典爲中心
白居易早期古體詩分卷問題——以“閑適詩”爲中心
空間想象認同:《高僧傳》對於太武滅佛事件的書寫與建構
高麗時期海左七賢形象重建系列之二——林椿、李湛之與趙通
無我的抒情——論林順夫《中國抒情傳統的轉變——姜夔與南宋詞》
器物與宋代文學文化的一種考察——以高麗松扇與北宋士人相關唱和为例
重繪北美漢學研究地圖——讀卞東波編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新視鏡》
杜詩在日本五山禪林文學中的典範地位的形成——以杜詩閱讀與闡釋爲中心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新国学杂志社和新国学编辑部官方网站
地 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