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半年刊)2015年创刊,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旨在为译界的学者们提供一个展示亚太地区翻译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强亚太地区翻译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学者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推动该地区翻译研究的发展和以翻译为媒介的文化的输出,并最终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本集刊邀请了国际翻译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组成编委会,通过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来提升质量。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主要特色:跨学科:强调翻译研究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互通互融,究理探新跨地域:关注全球在亚太地区翻译研究领域的*成果,聚文论道跨文化:着眼于将翻译研究植根于亚太地区的多元文化,求真考实。
特稿、翻译家访谈、口译教学研究、中译外研究、外译中研究、翻译史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学术动态
庞德意象创译探析
文化记忆与翻译刍议
晚清时期翻译的选材
典籍翻译与中国的版本之学
典籍英译与中国英语关系探讨
沙博理《水浒传》古典诗词英译
作为跨话语实践的翻译(英文)
四重视角:离散译者的“文化自觉”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语言服务研究
从整体意识与个体意识论汉英翻译策略
泛在网络环境下翻译教学的多元化探索
中古佛经翻译“文质之争”的哲学源起
翻译系统论的社会学溯源及其局限性分析
《牡丹亭》互文指涉英译研究——以戏拟为例
习得译者语用交际翻译能力:翻译课堂教学目标
秦瘦鸥译述德龄公主《御香缥缈录》的赞助机制
翻译批译:《列王纪》戴维斯英译本研究(英文)
再思圣经译本的标点符号——以弗1:3-14为例
戏剧改译的前世与今生——兼评三部改译相关的著作
翻译汉语中的名词化特征: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信达雅与“三曰”之关联探微
论价值哲学视角下的翻译原则与标准理论的重构与创新拓展
忆与译的轮回:中国当代女性书写与英语(文化)翻译现象
译者的解读与重构——以小野西洲的《〈内地游记〉读后文》为例
中文典籍外译的本质与意义——基于三部启蒙经典翻译的考察与思考
翻译的定向与两难——兼论西方主流对其他修辞传统的排斥(英文)
中国科幻文学外译的性别考量——以《三体》第一、二部英译本为例
民族文学外译的可信度透视——以徐穆实《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英译为例
全球学者齐聚伯克利——第六届亚太地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论坛综述(英文)
敢为人先,兼收并蓄:2017“一带一路”语言、文化、翻译跨学科研习班侧记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杂志社和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编辑部官方网站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31号生产力大楼B座6层
邮政编码:100088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31号生产力大楼B座6层,邮编:100088。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