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中国学报》首创于一九九四年,由香港浸会大学发起成立。其目的在于促進中國人文學科的研究,提高中文文稿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
《人文中国学报》的編輯委員會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惟委員會成員半數為香港其他院校學者,且設有一個國際顧問團,文稿刊登與否,由編輯委員會以隱名方式送有關學科的國際知名學者兩人審閱決定,務求《學報》的學術水平達國際標準。
《人文中国学报》迄今为止,已经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十二期,在香港、中國大陸、以及海外的中國學術研究中佔有重要席位,成為以中文寫作為主的人文學科的學者所拥有的一個國際學界認可的學術園地。
詞學研究專題、書評
“何論”考
《徽商與明清文學》
《易》象新議
杜甫五絶别論
孔子“祖述堯舜”探微
論經學的消解與必然回歸
清代的後山詩評與詩史定位
琉球的出版文化與琉球漢詩集
東亞文人筆談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當代臺灣女詩人作品的顛覆風格
香港有關《春秋》“五情”之研究
從出土文物看《儀禮》内容的時代
錢賓四《莊子纂箋》學術精神探微
緣情説禮——論孫希旦禮學思想的形成
翁方綱在詩歌批評方面對金正喜的影響
朱熹、吕祖謙“三衢之會”若干問題考辨
倫理叙事學的方法論思考——以劉恒《連環套》爲例
論唐代“大手筆”作家之聲名消解與歷史遮蔽
蘇天爵的《元文類》與元代中後期的大都文壇
從馬克思到史密斯:《黄金路》的當代中國想像
有蟲還是無蟲?——中國上古醫療史中的“蠱”
中國詩歌中的兒童與童年——從陶淵明到陸游、楊萬里
孔子應對“君不君”的雙原則——正當性的質性與量性
抒情主義與現代《楚辭》研究——梁啓超、梁宗岱與李長之
韓愈、孟郊的汴州記憶——《城南聯句》“惟昔集嘉詠”章箋證
時間的“圍困”與歷史的“滅絶”——穆旦詩歌中的時間、歷史意識
“不粘不脱”與“不即不離”——乾隆間性靈詩學對詠物詩美學特徵之反思
文法、修辭與意義——1920至1940年代關於漢字“多義性”的討論
《左傳》“請安”及相關紀事釋義辨疑——《左傳》與《儀禮》互證之一例
經學研究新視域:從“知識轉型”開展“經學學術史”的研究——從歷代經數與經目的變化談起
對消費文化的“模擬”、呈現與反思——論董啓章《TheCatalog》的城市書寫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人文中国学报杂志社和人文中国学报编辑部官方网站
地 址:上海瑞金二路272号
邮政编码:200020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号,邮编:200020。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