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食品工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食品工业平面设计中情感表达探析
民族化情感与食品工业平面设计的融合,有助于打造兼具传统内涵与时尚新意的食品工业包装,实现文化传递与商品营销的目的。因此,食品工业的平面设计,应当与含有民族化情感的元素相结合,具备传递民族化情感的社会功能。
一,基于传统节日的食品包装设计
传统节日是流传千百年的民族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思想精华,背后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延至今,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基因库,也是维护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好载体。春节作为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阖家团圆的情感,成为了一种民族化情感的表达方式,具有全民族参与和欢聚的特点。如图1所示,为基于传统节日春节而设计的食品包装,其以春节为设计灵感来源,通过对色彩、图形等视觉元素的合理安排,实现民族记忆的美好传承,传递了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爱,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情感载体。以中国红为包装主色调,金色为辅助色,借助色彩内蕴的情感氛围,烘托出一种热烈、欢乐的气氛,象征红红火火;依据农历春节牛年的属性,设计了两个可爱的动漫牛形象作为主要视觉元素,动漫中两只牛动漫元素抱着春节礼品,并且穿着具有吉祥图案的喜庆服装,反映出了强烈的喜庆感觉,以此祝福新年“甜蜜美好”,代表着年年有余、称心如意,其以欢乐祥和的氛围,成为联结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除此以外,在食品包装上也加入了文字祝福与春节场景,散发着一抹浓浓的喜庆之情,让产品包装更有年味。
二,基于吉祥图案的食品包装设计
传统吉祥图案是民族化情感的物质载体,是随着民族社会生活运行的文化现象,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被寄托着丰富的、美好的情感祝愿,能够表达民族集体的情感意志,更趋向审美和情感的表达。如图2所示,为文创食品糖盒包装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吉祥图案纹样相结合,集合文化与艺术为一体,表达了对吉祥、喜庆的赞颂。具体而言,在包装色彩设计上,以红色与金色为色彩基调,既烘托出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同时也彰显出一种典雅、端正之美。汲取传统文化元素,将食品包装造型结构设计为中式婚礼的状元及第头冠,使得消费者联想到花前月下、洞房花烛的浪漫场景,包装图形汲取了龙与凤的形状特征,互为阴阳,交相辉映,传达出两情相悦、宜其室家的美好气氛。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基于民族化情感的食品工业平面设计,可从传统节日、吉祥图案装饰等元素进行设计,使得传统文化与工业设计相融合,借助民族化情感来增加食品工业平面设计的附加值。
作者:郑蔚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新时期食品工业工程论文
1新时期食品工业工程建筑的特点
新时期食品工业建筑首先应与城市总体和区域规划相协调,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新建筑体量越来越大,总图设计要结合场地地形、地质、地貌等特点,因地制宜并尽可能做到紧凑布置,节约用地。建(构)筑物布置要符合防火和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规定和要求,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保证生产作业线连续、便捷。要使厂内外运输配合协调,避免往返运输与作业线交叉,避免人流、货流交叉。还要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保证有良好的生产联系、工作环境和职工的休息环境,各种动力设施要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管线。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尽可能多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创造一个健康、高效的生产环境,满足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敷设,采用合理的绿化布置。
2项目背景
安徽东鹏饮料有限公司———年产55万t东鹏饮料生产基地,由深圳市东鹏饮料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东鹏饮料成立于1987年,是深圳市最早的国有饮料企业。近年来,东鹏饮料依托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优良的产品品质,形成以食品流通领域为突破口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使公司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饮料发展到今天,其品种极其繁杂。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逐渐趋同。人们日益关注健康和环境,不喜欢糖和添加剂含量高的饮品。保健功能饮料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企业的成长,深圳市东鹏饮料实业有限公司在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工业园,打造安徽东鹏饮料有限公司———年产55万t东鹏饮料生产基地。项目基地西临杭州路,南接东鹏路,交通便捷,总用地面积约为200666m2。整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态势,地势最高处约为35m,最低处约为29m,最大高差6m左右,并有少量水塘。
3设计理念与规划布局
设计传承企业文化,打造独具文化特色的厂区。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于厂区建设和生产的各个环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和现代分析仪器应用于饮料生产的过程中,现代分析仪器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园区规划以满足生产流线和空间需要为前提,强调生产流线和生产、营销、研发等功能的便利联系。园区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1轴3核5区”,其中“1轴”:指从东鹏路主出入口一直延续到产品检测中心的中轴线。“3核”指分布在厂区的主要景观节点,分别为滨水景观核、办公广场景观核、工业景观核,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6区”为办公区、生产区、物流区、生活配套区、生产配套区、污水处理区。园区依据地形高差和周边道路高程,因地制宜布置6个分区,使得厂区既满足排水等市政管线要求又节约土方量。作为整体的各个局部业已形成明显的相互关系,建筑秩序才得以产生。办公区:承担园区内行政办公、接待等功能,布局有办公楼和前广场,是园区的标志性景观。整个区域以主办公楼为核心,集中展示了东鹏集团的企业文化。办公楼前广场,着重表现其庄重大气。生产区:主要承担产品的生产功能,以高效紧凑布局模式组织生产车间,集约空间并便于管理。物流区:由于厂区里大型物流车运输频繁,在紧靠南侧市政道路的生产区东西南三个方向均布置物流区域,整个厂区的人流、物流力求互不干扰。生活配套区:主要承担员工食宿和其他生活要求的功能。生产配套区:主要承担污水处理等功能。园区规划3个出入口,沿杭州路设1个出入口,东鹏路设2个出入口,其中一个为物流出入口。根据使用功能,园区内道路分为园区主要道路(12m)、园区次要道路(9~6m)。园区机动车停车场共计7处,办公区规划停车场3处,主要为企业办公人员和游客车辆服务。生产区规划停车场2处,主要停放货运车辆。生活配套区既规划了机动车停车场也有非机动车停车场,主要为员工生活服务。厂区车间单体建筑平面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布置,使各生产模块既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根据卫生要求分别布置不同级别的生产区域,并有适当分隔,设备用房紧邻使用区域,洁净区域设置更衣和洁净通道与其相连,避免交叉污染。建筑风格方面,注重建筑与整体环境的协调,采用水平条形窗体现稳重大气,局部设幕墙和分离片墙形成入口空间,并与之形成虚实对比。开窗结合平面功能,保证采光通风要求。建筑根据工艺特点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轻钢结构相结合,既满足大跨度空间要求又可分层设置不同功能,使两种结构的特点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当前处在一个迫切需要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的时期,轻钢结构体现出轻型、高效、环保、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的特点,体现出环保型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轻钢结构建筑不仅在大跨度建筑上得到应用,在新时期,轻钢结构体系使得建筑创作与结构的关系更加紧密。设计返回到建筑的本原,从支撑建筑的结构体系上寻找答案,利用当今科技的发展和新材料的涌现,寻求更加合理的结构体系,并由此创造出具有新时期美学价值的建筑形式。生活区由倒班宿舍和食堂组成,沿杭州路布置。利用原有水面形成滨水景观,生活区相对独立,与生产区适当分开,通过一个出入口便捷联系。倒班宿舍平屋面满足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为职工生活服务,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注重生态的建筑环境不仅是能源,而且是同环境的和谐以及自然的融合。
4结束语
哈尔滨食品工业进展状况与对策
一、引言 所谓食品工业,是指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我国食品工业属完全竞争行业,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程度不高。总体上,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处于成长期,产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多,技术水平较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近年来,随着行业整合及行业成熟度不断提高,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行业龙头企业渐渐担当起行业资源整合的主角。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作为哈尔滨市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2006-2010年,食品工业的总产值始终在装备制造业之后位于第二位。2006年以后,食品工业总产值始终保持约20%的高速增长。在哈尔滨市优势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从2011年4月,食品工业总产值跃居哈尔滨市四大优势产业之首,成为哈尔滨市工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总产值指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上位置,排名第六。本文试图从分析发展食品工业对哈尔滨的经济意义着手,研究这一产业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哈尔滨食品工业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二、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一)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概况 多年来,哈尔滨市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确立了“绿色、安全”的发展理念,把壮大食品工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科技支持、园区建设等措施,着力培育发展食品工业集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培育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面大、带动力强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形成了以乳制品制造业、饮料工业、啤酒工业、大豆加工业、肉类工业、粮食加工业以及特色食品加工业为特色的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2006-2010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当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在22.8%以上,对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2006年的14.2%提升至2010年的53.1%。2011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共有25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81.2亿元,同比增长25%,占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4.0%;实现工业增加值257.0亿元,同比增长26.4%,食品工业产值占哈尔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0%。 (二)哈尔滨食品工业运行特点 2011年,哈尔滨食品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积极局面,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从四个行业来看呈现增长速度“两高两低”态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28.3%和33.5%,分别高于行业平均增幅3.3和8.5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60.8%和8.4%,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7.0%和10.6%,拉动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增长分别为16.8和2.6个百分点。但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增长速度呈现缓慢态势,增幅分别为16.9%和17.2%,分别低于行业平均增幅8.1和7.8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21.0%和9.8%,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5.2%和7.2%,拉动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增长分别为3.8和1.8个百分点。 三、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从食品加工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3∶1,全国平均为0.66∶1,与哈尔滨市相邻的长春市为1.1∶1,而哈尔滨市仅为0.59∶1。由于缺乏集农工贸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世界50家最大食品集团中最小的一家年销售收入也达300亿元人民币,约是哈尔滨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最多的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6倍。2011年哈尔滨市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50亿元至100亿元的企业1户,10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12户。 (二)加工层次低 除雀巢、蒙牛等招商引进的一些精深加工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围绕本地原料进行初级加工,浅层次加工产品多,深层次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地产地销产品多,辐射全国的产品少。目前,哈尔滨市60%左右的农副产品仍以“原字号”或初级加工进入市场,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后,在美国可增值约3.72元,而哈尔滨市只能增值约0.38元。 (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发育不够强势 虽然目前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但整体产业发育不强,经开区、双城开发区、宾西开发区及五常大米加工基地还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特别是五常大米加工基地规模企业少,企业小而散,由于缺少大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难以快速发展壮大。 (四)缺乏强劲的新增长点支撑 近年来,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已由2006年的307.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81.2亿元,增至原来的近3倍,年度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3.5%,尤其是近两年增速均在25%以上。继续维持高位增长,需要更大的绝对值增量来支撑。目前食品工业缺少大型项目,在今年新建和续建的30个食品工业亿元重点投资项目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仅2个,而2012年能够投产项目有14个,新增企业投产、达产较慢,产能释放周期较长,工业投资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后劲。(五)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矛盾凸显一是人才和劳工缺乏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哈尔滨市工业人才不足,劳动力流动性强,人才和劳动力外流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经常出现招工难、招合适技术工更难的现象。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物价高位运行、融资难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发展。企业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现有工业企业许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规模小,无资本积累,流动资金普遍短缺,严重制约了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个别行业受特殊原因影响,发展缓慢。如乳制品行业受问题奶粉事件影响,加大了进口乳制品对国产乳制品市场的冲击,行业发展处于低迷状态。#p#分页标题#e# 四、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突出特色,做强优势产业 食品工业是哈尔滨市“十二五”时期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去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装备制造业,成为哈尔滨市工业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做强哈尔滨食品工业,一定要围绕哈尔滨市特色资源做文章,打好“特色牌”。一是加强推进方便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冷冻冷藏、常温方便米面制品等主食食品,推进传统米面食品、杂粮和中餐菜肴的工业化。如:延寿鸿源食品的无菌方便米饭项目的投产将填补东三省方便米饭领域的空白,带来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强肉、蛋、豆制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精深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工业化。三是积极发展具有特色风味优势的饮料产品,鼓励形成风味饮用食品区域化。大力发展原浆水果饮料、坚果饮料、蔬菜饮料等健康营养饮料,鼓励发展格瓦斯发酵类风味功能性饮料。 (二)依托资源,促进产业集聚 哈尔滨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农业资源。为进一步发展哈尔滨食品工业,就要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打造特色产业的聚集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基地,让资源在产业上活起来,助推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大力鼓励在五常、方正、通河和木兰等适合稻米种植的地区开展稻米绿色种植和精深加工;鼓励在尚志、阿城和延寿等地兴建浆果类饮料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园一特”,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三)扶优扶强,壮大龙头企业 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是推动和带动食品工业整体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安排一定的信贷资金,逐步扩大贷款领域,增加贷款规模,重点解决龙头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三是加大综合服务力度。在信息、土地、水电等方面搞好综合服务,做到搭台不唱戏、参与不干预、帮办不包办、献策不决策、服务不增负,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和引导,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诚信建设,打造优质品牌 一是以乳品、饮料、酒类、肉制品、调味品行业的国家诚信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国家及省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做好哈尔滨市食品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和指导哈尔滨市食品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认证,以诚信促经营、以诚信谋发展。二是以新型工业化试点活动为契机,在食品行业加大信息化及媒体宣传,为企业树立正面、诚信形象,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质量品牌创建工作,保护和宣传传统品牌,培育和打造新生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五)利用科技手段,促进传统食品工业升级 一是开展产学研对接工作。组织哈尔滨市重点食品企业与省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二是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引进科技人才,从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及质量安全方面创新思路,增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促进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 (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利用好平台,做好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工作。加强与运行、投资、电力、交通、煤炭等委内处室和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经常深入企业和项目工地,了解情况,及时把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反馈给相关部门,做好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二是进一步优化哈尔滨食品工业的发展环境,起草《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意见》,为哈尔滨市食品企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三是做好政策辅导和信息沟通服务,利用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及时宣传国家及省市相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对新出台的产业政策,及时组织企业进行系统的政策解读和辅导。 (七)加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的社会职能 行业协会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又是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哈尔滨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食品工业协会作用的充分发挥。一要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协会的服务职能。继续以行业协会为主体,举办好“中秋月饼文化节”活动,为哈尔滨市月饼生产企业及地方名优特产品生产企业搭建良好宣传和展示平台。二是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协调作用。以“百家食品企业诚信联盟”为载体,积极加强企业的行业诚信自律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哈尔滨食品工业协调健康发展。
西方饮食文化对食品工业的影响
摘要: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促进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中国出现众多西餐厅和西式快餐店,同时使中国饮食更注重饮食安全和营养均衡。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国的食品工业更加多元化、现代化和规模化,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饮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消费者的饮食效率。吸收西方饮食文化的精髓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现代食品工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西方饮食文化;食品安全;营养均衡;现代食品工业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菜品形式丰富多样,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饮食不单纯是一种生活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饮食文化。中国有粤菜、川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一个地方的特色菜肴代表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地理环境,甚至代表该地居民的生活习性和性格。西方饮食则相对简单,口味上也没有太多变化,甚至过于单调,是追求较高时间效率的饮食。故这种饮食文化便于批量生产和复制,更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人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享受精美的中餐饮食文化。所以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快餐文化在中国也逐渐盛行,规模化的西方快餐不断涌现,也出现了中国饮食文化和西方规模化餐饮结合的产物。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食品工业趋于规模化、高效化和趋利化。中国的厨房设计、厨具设计方面也受到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能促进中国吸收融会西方饮食文化的精髓,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
1西食东进的历程
西餐最早在中国对外贸易最活跃的广州地区开始出现,由于各种原因,港口城市上海成为中西方贸易最为繁盛之地,同时西方的餐饮文化也逐渐传播,上海开始成为西餐业在中国的重心,对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如烹饪技艺、饮食文化和食品加工业产生影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餐文化也开始进入中国的北方地区。随着西餐文化从通商城市兴起,逐渐在全国其他城市蔓延开来,西餐馆也逐渐延伸到内地广大地区[1-2]。西方饮食进入中国后,中国饮食文化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开洋荤”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和普通市民阶层的荣耀,可见对中国社会影响之大。西方食品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选择,并拓展了饮食市场,中国民族食品工业也开始学习西方食品工业的先进技术和运营模式,得以迅速发展。西方饮食所提倡的卫生、营养和健康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饮食开始不仅仅追求丰富和美味,也更多开始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和营养的均衡,从而对提高中国人的健康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西方饮食文化中优雅、绅士、文明的餐桌礼仪同时也引导中国的餐桌礼仪更注重文明和礼仪,因此也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3]。一方面,西方饮食文化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使中国的饮食文化能充分吸收西方饮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促进中国民众对西方文明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西方饮食文化的现代化、规模化和高效率也促进了中国食品工业现代化的嬗变和经营[4]。总体来说,中国饮食文化和西方饮食在原料选择、烹饪方式、烹调标准、菜肴温度、上菜程序、菜肴数量、餐饮习惯、饮食用具、饮酒方式、环境装饰和经营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的差异如表1所示。
2西餐文化对中国饮食观念的改变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现代营养学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逐步兴起,研究人体需要什么样的营养成分搭配才合理、每一种食物都含有什么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做到饮食均衡科学等。现代营养学通过科学研究给出初步结论并不断完善,而且逐渐成为西方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5-6]。随着近世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民众日益认识到西方饮食注重科学营养的重要意义,出现了一批对食物成分和烹饪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专著与论文。如高丕弟夫人编的《造洋饭书》、李公耳编的《西餐烹饪秘诀》、下田歌编的《新编家政学》、杨章父译的《素食养生论》、张思廷编的《饮食与健康》、龚兰真编的《实用饮食学》、吴宪编的《营养概论》等数十种[1-5]。这些书籍的出版使西方饮食科学知识在全国得到全面系统的传播,丰富人们在饮食文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在饮食摄入方面,中国饮食开始提倡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根据自身消化系统的承受能力,并适当食用营养滋补食品,以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元素的平衡。西方科学营养观在中国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以味为追求、以饱为主的饮食观念,推动中国饮食文化向科学和营养方向发展,使中国人在饮食菜肴制作上以科学化和营养观为指导思想,进而改变了以往饮食习惯上的追求口腹之欲的片面理解[6]。随着西食东进进程的推进,中国的饮食也开始逐渐注重饮食的均衡合理,如注意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注意糖分和盐分的摄入量,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太多等。因此,健康饮食搭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随着时展,中国食品工业走向成熟和完善。如遍布全国的某食品连锁企业,宣传以蒸为主的理念,因为油炸食品会容易上火,而且高温会使很多食材的营养丧失。其合理的荤素搭配再加上蒸出来的效果,而且高效率容易规模化,受到许多注重饮食健康的消费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的喜爱。20多年来历经初创期、标准化运作期、品牌运作期、资本运作期,实现由个体企业向现代化企业集团的飞跃,成为中国快餐行业的佼佼者。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与其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注重营养均衡密不可分。
臭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特殊的消毒剂、强氧化剂,臭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了。从21世纪初,法国就开始使用臭氧技术来处理饮用水中的细菌,这也推动了臭氧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食品加工行业都逐渐对臭氧使用起来,目前已被列入标准冷杀菌技术。同样也是法国最早应用臭氧技术来做冷冻肉保鲜与保存处理。非典时期,我国通过试验成功利用臭氧对非典病毒进行了灭杀,这一试验成果自此推动了臭氧技术迅速在我国食品加工行业中发展起来。
一、臭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因臭氧技术自身具备食品杀菌功能以及使用中的无残留性和安全性,由此突显出了其应用在食品工业中的环保性、适用性和方便性,所以它在很多领域行业中都得到了应用。例如,食品生产中,生产车间物体表面以及空气的消毒和杀菌、冷库消毒、果蔬保鲜保存、工作服和生产用具的消毒、饮用水和生产用水净化消毒等。
1.1臭氧对饮用水的消毒
近几年,随着对臭氧技术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该技术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的水厂,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对臭氧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就是利用活性炭加臭氧通过工艺改造实现饮用水处理的工艺。在生产瓶装水的过程中,臭氧主要被用来消毒直饮水,这项技术相对成熟。臭氧和紫外线在消毒功能上相比,其的应用优势更大。另外,臭氧水的浓度越高,其杀菌功能越明显,可以实现加盖过程、瓶盖、瓶体的同时消毒,而紫外线要想到达此要求就比较困难。从目前看,利用臭氧进行消毒已经成为了瓶装水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工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明行业曲线可替代度影响力可实现度行业关联度真实度确规定:对外销售的瓶装饮水水都要应用臭氧做消毒处理。
1.2臭氧对食品加工过程的杀菌消毒
臭氧技术除了能对封闭空间做杀菌消毒外,对物体内部和表面也能起到相应的作用,近年来,臭氧技术的应用能力已得到了深入开发,食品工业对其也越来越重视起来。因臭氧在灭杀酵母菌时比较容易,由此突出了其在包装处理过程中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酒精剂封入包装、脱氧剂封入包装、真空包装和置换包装的迅速普及,包装食品衍生出了新的变质问题:那就是酵母菌所引发的变质。所以在包装食品时,要注意填充臭氧,通过此对酵母菌进行灭杀。与其他消毒杀菌方法相比,臭氧具有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固体食品时,臭氧能够解决因细菌引发的二次污染。所以,在豆腐、咸菜、豆沙、包子和面条等食品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利用臭氧来对生产车间进行杀菌,将臭氧注入包装内进行杀菌以及利用臭氧水对原料进行冲洗,这些已成为保证包装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生产果汁、汽水和矿泉水等灌装水过程中,自然也会利用臭氧对塑料桶、玻璃瓶、设备、管理以及盛装容器进行杀菌消毒,而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中酵母菌的使用
摘要: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常采用酵母菌来净化水质,主要是因酵母菌自身具有代谢旺盛、繁殖快以及耐酸等特点,在啤酒废水、味精废水等的处理中有较好的应用。酵母菌在进行废水处理过程中,主要有酵母废水处理方法与酵母生产方法2种应用方法,其中酵母废水方法是通过分解废水中有机质达到水质的净化效果;酵母菌生产方法是把有机质转变为单细胞蛋白。
关键词:食品工业废水;酵母菌;分类;特点
我国科技的较快发展加快了对酵母菌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酵母菌的一些特点将其应用在一些领域中,不但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提高我国食品工业的经济效益。此外,酵母菌是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能够对水质有较大的净化作用,较好地应用在有毒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以及生活废水中,对我国废水处理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1酵母菌的分类
酵母菌是真核微生物的统称,在我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一般情况下在含糖量比较高的环境中生存,能够在pH值为5.0的酸性环境中生存,适宜出水温度在45~60℃[1]。此外,在传统的食品行业当中,能够通过有效方法来调节出水温度,再实施氧化反应,一般这种酵母菌存活的适宜温度是25~30℃。酵母菌与细菌相比有种类相对较少,但是在不同行业领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图1所示。比如面包、甘油以及蔗糖等领域。由于酵母菌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2个类别:①发酵型酵母菌。能够通过糖类发酵为二氧化碳以及有机物;②氧化型酵母菌。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而发酵能力较弱,主要有汉逊酵母、假丝酵母等,可以对不同有机物进行利用。酵母菌对有机物利用的机理如下:水解酶把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并根据糖酵解进行丙酮酸的转化,并产能供给酵母菌。发酵型酵母菌可以将其转变为乙醇;氧化型酵母菌能够把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最后转化为水与二氧化碳,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废水处理过程中,氧化型酵母菌的应用最为关键。
2酵母菌的特点
酵母菌具有耐酸性,可形成絮体,繁殖能力较强,并且代谢比较旺盛。一些细菌对环境酸碱性较为敏感,无法在强酸环境中生长,而酵母菌可在强酸下生长,在pH值为3.0的酸性溶液中依然能够生长,并能够对糟水进行发酵,生产酒精,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废水净化的目的[2]。此外,一些酵母菌不但能够在酸性溶液中生长,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耐高温,在pH2.0的环境中可以对活性黑B实施脱色,其特点使酵母菌株可在强酸环境中进行繁殖,若酵母菌没有耐酸特点,会在较大程度上被酸性抑制,无法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此外,酵母菌的耐渗透压能力比较高,可在水分活度为0.70时进行正常生长,这表明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环境,并且还可以有效地降解一些较难降解的有机毒物物质。通过对酵母菌的深入研究发现,能够对粗淀粉、苯酚以及甘油酯等物质进行有效降解,其中酵母菌内脱氢酶活性能够促进硫酸根离子的生长,该离子浓度变化不会对酵母菌产生影响,还能够有效杀灭细菌,而且在较大程度上能分解有机质。
食品工业公司信用现状及应收账款管理
【摘要】粮油行业的发展关系着13亿多中国人民实实在在的食品问题,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中起着扼制咽喉的关键作用。益海嘉里集团在粮油领域上增加了粮油附加值,拓宽了农业领域,拉长了产业链条,带动传统农业向新型高效转变。本文从益海嘉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出发,以信用现状和应收款项管理为依据,完善应收款项管理机制,加强事前事中控制,减少坏账对建业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信用现状;应收款项管理;事前控制
1信用现状及应收款项概述
1.1信用现状
丰益国际于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从企业的资产总额看益海嘉里集团实力雄厚,具有持续稳定盈利能力。2008年--2016年,中国诚信企业协会对益海嘉里集团做出的评价为良好;上海市100强企业公告为良好信息;信用等级为1。表明益海嘉里集团信用状况良好,受到企业协会的信任,负债较少,说明公司风险低。
1.2应收账款
基于严格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及专业性极强的资金管理平台,益海嘉里在追求资金效益最大与最优的探索中,成为行业翘楚。益海嘉里因其行业非周期性,资金管理工作显然异于其他公司。充足的资金储备是其稳步上升的支柱,它的工作的最大考验来自于资金市场本身的风险。
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工程中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食品科学研究不断发展,食品加工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升级。纳米技术是一种利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将纳米技术融入到食品工业之中,可以对食品的分子结构进行改变,提高食品的质量,也可以促进食品科学工业的全面发展。
一、纳米技术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
目前对于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纳米高阻隔包装、纳米活性包装等应用较多。纳米颗粒有很大的表面面积,仅需一次添加就能促进聚合物形成强界面相互作用,增强原材料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纳米活性包装技术还可以混合特定活性成分,快速吸收食品包装中的异味氧气和过多水分,迅速释放抗菌剂和二氧化碳到包装中。这些年来,对于纳米活性包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菌型和保险型纳米包装材料方面,其中抗菌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菌系材料中加入表面涂覆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利用金属离子或者光催化的效果,使得食品表面菌体活性丧失,起到抑菌杀菌的整体效果,同时也能够避免食品腐败。在保险型纳米包装材料中,主要是利用特定的纳米粒子能够使乙烯氧化分解的原理,从而起到抑制果蔬的呼吸、延长果蔬的保存时间的作用。
二、纳米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纳米技术最常用的案例就是纳米微粒、微纳米胶囊、纳米膜分离、纳米包埋。其中纳米微粒能够对原料进行快速处理,增强食品的纳米化功能,在功能性食品的生产中运用较多。生产功能性食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生理性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活性多糖、氨基酸与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功能性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高效和微量等特性,这也使得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无法满足功能性食品发展的需要,将纳米技术应用到食品原材料加工中,不会产生过热现象,能够在低温状态下快速进行,避免对功能性活性物质造成破坏。另外,功能性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在储存时非常容易受到氧气、光线、高温等的影响,从而失去应用价值,利用纳米微胶囊技术,可以有效隔绝功能性食品的生理活性物质被其影响,有效减缓其活性释放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隔离,确保功能性食品生理活性物质不被感染,避免营养之间相互作用,提高生理性活性物质的品质。而纳米膜滤膜技术可以快速分离食品中的诸多营养物质,纳滤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膜分离处理,可以截留200-1000da的范围,比反渗透膜疏松得多,操作压力也比反渗透膜低,能够对浓缩乳清牛奶、调味液脱色,对鸡蛋黄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快速提取。对纳米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探究,能够促进食品工业产业的不断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随着纳米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日益增多,食品工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作者:袁乃煬 单位:枣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