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社会学评论》是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自2000年创刊以来,始终以“面对中国社会真问题,关注转型期实践逻辑,推动本土化理论研究”为宗旨,刊发过许多在学界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学术研究。
《清华社会学评论》以“社会转型与新生代农民工”为主题,文章涵盖三个方面:一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做的两篇调查报告,探讨了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趋势、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民工生产体制”的碰撞这两大社会热点问题;二是译文,主要介绍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形成过程;三是六篇“经验研究”,均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师生撰写,代表了当今中国劳工研究的水准与趋向。
“砥砺求真二十载”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复系20周年纪念专题、费孝通与清华社会学、学术论文、学旅之思等
去制度化的婚姻与性
当代中国研究之转型
谁的社区?谁的治理?
历史、社会与历史社会学
当前社区研究的三个面向
后现代性,还是新现代性?
反思社区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地方层面的权力:增长联盟理论
关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探索
“短工化”:农民工就业趋势研究
L钢事件与国企工人阶级意识再造
农村社区的多样性、差异性、复杂性
“一带一路”:中国社会学发展新空间
城市社区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
人口老龄化问题与“问题化”研究反思
走出费孝通悖论——谈社会学的方法之争
时代·个人·学问:费孝通与《江村经济》
比较研究的意义世界:一项宏观现象学的考察
捍卫意识形态正当性:天命-正统与明清易代
“三社联动”实践与社会治理创新和社区建设
旧邦新命:帝国转向之后的民族主义和国家研究
儿子与情人:大分流之前中国与欧洲的政治稳定
配额制的功能与代价——以科举及其他制度为例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演绎路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社会运动参与动机的整合模型——以我国反日游行为例
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共和国性别史研究
乡归何处:农民迁移的“差序格局”及其逻辑——鄂北三村考察
教育的“特权”与制造不平等——评西莫斯·可汗《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
从财政与金融视角看贫富分化——评莫妮卡·普拉萨德的《过剩之地:美国的剩余与贫困悖论》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清华社会学评论杂志社和清华社会学评论编辑部官方网站
地 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
邮政编码:1000029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邮编:1000029。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