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报》于1925年创刊。1924年10月18日,在中国气象学会成立后的第1次理事会上,经研究决定出版发行《中国气象学会会刊》(简称《会刊》),即《气象学报》的原始刊名。是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大气科学学术性期刊,旨在反映我国大气科学领域中最新科研成果,为大气科学研究提供学术交流阵地,推动我国大气科学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迅速发展,服务于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事业。
《气象学报》以气象及水文、海洋、环境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刊登动力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大气探测、人工影响天气及应用气象学等大气科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代表我国研究新水平的创造性论文;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的综合评述;大气科学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大气科学研究工作简报及重要学术会议报道;国内优秀大气科学专著的评介。
《气象学报》在国内外大气科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在1992年公布的使用“引文法”鉴定的“1990~1991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00种中,《气象学报》位居第15名,名列气象科技刊之首。1998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公布的“中国科技期刊排行表”(地球科学类)中,按“被引频次”排序《气象学报》列第10位,按“影响因子”排序列第5位。《气象学报》是唯一同时进入前10名的气象科技期刊。在国际上,《气象学报》进入了SA等检索系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CSTPC)。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动力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大气探测、人工影响天气及应用气象学等。
1、华北地区云凝结核的观测研究石立新;段英;
2、华南地区汛期极端降水的概率分布特征张婷;魏凤英;
3、东北冷涡低频活动特征及背景环流谢作威;布和朝鲁;
4、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动力过程研究张立凤;张永垂;张铭;
5、梅雨期3类不同形成机制的暴雨刘建勇;谈哲敏;张熠;
6、东亚冬季风指数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的表征高辉;
7、卫星微波被动遥感云中液态水的研究进展姚展予;彭亮;
8、球形粒子毫米波k-Z关系研究王振会;滕煦;纪雷;赵凤环;
9、星载测雨雷达探测频段选择仿真研究吴琼;杨虎;卢乃锰;
10、ENSO对中国夏季降水可预测性变化的研究高辉;王永光;
11、局地大气能量有效性中的表面扰动位能特征高丽;李建平;
12、多层城市冠层模式的建立及数值试验研究王咏薇;蒋维楣;
13、土壤湿度影响中国夏季气候的数值试验张文君;周天军;智海;
14、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丁一汇;马晓青;
15、气候变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若干新进展封国林;龚志强;支蓉;
16、一次东北冷涡MCS边界层特征数值模拟分析张立祥;李泽椿;
17、随机分布的小尺度涡对涡旋自组织影响的研究罗哲贤;李春虎;
18、长江流域水分收支以及再分析资料可用性分析赵瑞霞;吴国雄;
19、MJO对中国春季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白旭旭;李崇银;李琳;
20、坡地坡向短波辐射参数化对不同天气过程的影响黄丹青;钱永甫;
21、大气凝结水汽汇、凝结潜热作用与积云对流参数化辜旭赞;张兵;
22、北非地区海-陆热力差异与夏季江淮流域旱涝的关系赵勇;钱永甫;
23、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与中国近海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邹燕;赵平;
24、珠江口附近春季一次海雾的观测分析及三维数值模拟袁金南;黄健;
25、波流相互作用的大气系统中振荡模态的分析刘莉红;郑祖光;琚建华;
26、复共线性关系对逐步回归预报方程的影响研究金龙;黄小燕;史旭明;
27、2003年8月“巴蜀夜雨”过程的模拟和分析研究卢萍;宇如聪;周天军;
28、2009年“莫拉克”台风登陆过程阵风特征分析李永平;郑运霞;方平治;
29、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和春季东亚季风区土壤湿度的关系詹艳玲;林朝晖;
30、近50年中国气温、降水极值分区的时空变化特征黄琰;封国林;董文杰;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气象学报杂志社和气象学报编辑部官方网站
地 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