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期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业期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业期刊

农业期刊发展方法

一、找准新形势下农业期刊的读者定位

如今,随着国家各项鼓励农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如土地流转、融资贷款手续、项目扶持等,农民已被重新定义,并呈现出一定的职业性与专业性。综合相关信息,我们可以将新时期农民主体大致分为以下4类: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为主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劳动,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以农村信息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产品经纪人等为主的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具有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中专毕业生、返乡青年农民工、复转军人等新生代职业农民。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农业期刊的目标读者应定位于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以及新生代型职业农民。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创业致富的决心,有良好的教育或见识,能感受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带给他们在资讯方面的便利,对于相关信息的获取比一般人更迫切,沟通欲望也较为强烈。同时他们对于移动终端的使用非常熟练,学习接受能力也更强。这些新型农民群体的不断壮大,为传统农业期刊的“浴火重生”带来希望。

二、创新农业期刊出版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对数据的应用越来越重视,期刊行业也不例外。目前,一些期刊已经开始建立读者数据索引和架构、采用高效数据挖掘算法等方式来分析读者海量数据[3],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内容、购买行为等来指导办刊。例如,根据已刊发文章的点击量及下载量来确定今后栏目的组稿策划方向。在农业期刊出版领域,大数据引发的出版模式创新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

1.传统纸质出版转向数字化出版。如今,无纸化的网络阅读已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特别是年轻人群体及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早已习惯通过网络数据资源来获取信息,对传统纸质媒体的依赖越来越低。近年来,传统纸质报刊发行量大幅下滑的事实也证实了当今的传播媒介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适应时展和市场需求,国内许多农业报刊也在数字出版领域作了有效的尝试,电子报刊、OA(开放获取)平台等纷纷出现,配套建设的数字期刊平台和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纷纷上线,既方便了读者,又扩大了报刊的影响力。但是,目前我国期刊特别是农业期刊的数字化工作,更多的是依赖于国内一些大型数据库公司,它们仅是简单地将传统期刊纸质版内容交给这些公司,由这些数据库公司将其数字化并全文上网销售供读者浏览(P66-67)。有些期刊虽然建有自己的网站,但也只是提供少量的过期期刊查询和开放获取服务,期刊数字化仍停留在将纸质内容进行电子化处理等方面。这与真正意义上的期刊数字化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而我们所期待的期刊数字化出版是具有多样化、立体化的出版形式。例如,期刊社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取读者阅读需求意向数据,根据读者需求整合纸质期刊相应的出版内容,通过编辑加工等技术手段实现期刊内容的数字化重构,最后通过期刊网站或APP实现自助网络出版。

2.实行以用户行为数据为主导的选题策划。传统的农业期刊出版工作中,刊物的选题策划一般由编辑人员完成,这样的选题策划方式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倾向性,选题策划的结果与编辑人员的认识水平、工作能力有很大关联,有时可能无法紧扣农业领域的热点,不能反映农业技术发展的水平和新动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和分析读者在期刊网站、电子刊浏览内容、搜索引擎等行为数据来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预判近期的热点,甚至可以得出读者共同感兴趣的农业技术、热点问题等,由此制订相应的出版规划和组稿计划。基于大数据整合和分析结果得出的选题策划,能有效摆脱人为因素的干扰,获得精准、客观的结果,从而满足读者真正的阅读需求,有利于保持出版单位与读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起读者的品牌忠诚度。另外,基于大数据整合和分析的结果也有利于出版单位的组稿工作。如果一个期刊出版单位能将读者的兴趣热点和阅读行为等方面的数据提供给作者,相信作者也会很乐意为读者撰写相应稿件。

3.编辑出版流程的数据化处理。数字化时代追求期刊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大大加快,原有的“慢工出细活”的编辑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农业期刊编辑人员也要适应数字化时代工作方式的转变,将及时、随时为作者及读者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众所周知,编辑是作者、读者和出版单位之间的联系纽带。在数字化时代,作者、编辑、读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编辑在其中更多扮演的是一个协调人的角色。例如,通过期刊网站、微信平台或在线交流平台等,编辑可以快速了解读者需求,或就某一热点问题鼓励读者和作者参与互动交流,搭建相互交流的数据平台,并根据平台反馈的数据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

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期刊作者群培养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辽宁农业科学》近3年作者群身份以及单位类型统计分析,结合工作实际,从期刊编辑提高服务作者的意识、增加特色栏目,吸纳作者投稿、加快编辑出版流程、稳定老作者,开发潜在作者群等4个方面分析了该刊作者群培养方面的现状、取得的成效以及加强完善的方法措施,以期为农业科技期刊不断做大、做强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作者群培养;分析;对策

农业科技期刊是传播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展示科技创新成果,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交流的重要平台,它最广大的受众群体是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等院校和一些基层从事农技推广的科技人员。据统计,全国现有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类期刊600多种,作者投稿选择余地较大,其中地方性农业期刊与全国性的核心强刊相比办刊力量相对薄弱,学术评价指标不高,在吸取科研项目以及创新成果数量上缺少核心竞争力,因此都会面临稿源不足,择稿困难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打造期刊自身特色,构建一支稳定的作者群将是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作者群调查分析

《辽宁农业科学》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其作者主要来源于辽宁省内科研院校以及地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近年来通过会议交流,网站宣传,省外作者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研究作者身份特征以及所属单位的分布情况,有助于编辑把握期刊的稿源,也能够了解各单位的科研动向,以及各个不同层次科研人员投搞活跃程度。本文对《辽宁农业科学》2017-2019年刊登的461篇文章第一作者的身份以及单位类型进行了统计,其中作者身份分为初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副高、正高级)以及学生;单位类型分为科研单位(包括各级科研院所)、各级高等院校,农技推广部门(包括各级农技中心,农业局、种子站)还有一小部分单位是公司的作者(详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初中级以及副高级职称作者占多数,这与其需要评职称以及他们是其部门主要科研工作力量有很大的关系;这里也有一些学生作者,充分显示了本刊在保证文章符合刊登条件的前提下,能够满足各个层面作者投稿的需求;《辽宁农业科学》是农业科技类期刊,因此,来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作者比较多,约占整个刊稿量89%,他们也是本刊的核心作者群。

二、作者群培养对策

(一)全面提高服务作者的意识。在整个期刊的出版体系中,作者是处于“源头”位置的,只有作者源源不断的来稿,这个出版流程才能进行下去,由此可见作者对于期刊生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大多数编辑只是习惯于在办公室编辑稿件,经常面对的是文字,只是对文章进行编辑、校对、修改;对作者的一些的诉求、咨询,缺少服务意识,不够重视,很少从作者的角度考虑文章的思路,总是习惯用自身现有知识评价文章的好坏,是否刊用。众所周知,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包括农业各个层面,编辑虽然有一定的农业知识储备,但是完全不足以应付多学科,所以,面对不同文章,与作者的有效沟通显得十分必要。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电话、微信,QQ、邮件等等,通过最初咨询稿件接收情况,何时能刊用,到后来文章中的技术问题,都需要与作者保持联系,这时作为编辑一定要有耐心,要虚心,时刻记住编辑就是给他人作嫁衣的工作,不断地缝缝补补,通过你来我往的多次沟通,不但会使文章达到最好的刊登状态,还能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作者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以后写文章总会想到这个期刊,还会一传十,十传百,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形成一批稳定的作者群。

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期刊传播力提升

农业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农业科技期刊在过去及未来很长时间,都将凭借自身的学术严谨、学术权威的优势,尽到了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信息、促进农业科技信息交流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过去很长时间,农业科技期刊经历了黄金发展期。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农业科技期刊作为传统媒体发展遇到瓶颈。新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正践行着麦克卢汉的媒介隐喻,媒体传播进入了高速发展、多维度发展和融合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看到,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冲击、面对考验,农业科技期刊应顺势而为,在继续加强学术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借信息技术发展东风进行改革,着力加强指导性和互动性,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传播力,继续发挥广泛传播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1农业科技期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包含的中文类期刊共8700余种,其中农业科技期刊(大农业范畴)600多种[1]。在出版行业转企改制基本完成的背景下,全国绝大多数农业科技期刊改制成了经营性出版企业,部分省份农业科技类期刊强强联合组成了集群式出版集团(中心)模式。基于农业事业发展的特性,多数农业科技期刊、出版集团仍由所属省份农业农村政府部门、农科院、农业类大学主管,期刊企业主办。农业科技期刊基数大,分布范围广,发展相对成熟。但是,近年来农业科技期刊作为传统媒体,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纸质期刊发行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现阶段,农业科技期刊的问题包括:核心与非核心期刊收到作者投稿数量、质量差异明显,一方面非核心农业科技期刊投稿数量不足,稿件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核心农业科技期刊投稿数量充足,但是出版发行时滞问题突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缺少适应新时代的转型发展思维,运用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能力弱。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农业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制约其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轨道。

2提升农业科技期刊传播力的途径

2.1期刊网站平台建设

传统纸媒农业科技期刊普遍存在出版时滞、关联信息查询困难等问题。周期长造成了所传播技术的滞后,关联信息查询困难影响了受众获取信息后接受信息的程度,从而削弱了期刊的传播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期刊网站建设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科技期刊提高传播力的必由之路。期刊网站建设初期,存在人员、技术、资金短缺等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有部分期刊网站出现了照搬纸质版内容、“僵尸网站”等情况。现阶段,根据期刊转企、集团化发展趋势,农业科技期刊可以根据各省农业期刊发展实际情况、农业各领域分类情况,集合力量、发挥集群优势,建立以核心期刊或省级优秀期刊为主力,多期刊共同建设的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平台。通过网站平台,将走完编辑流程,期刊纸质印刷之前的优秀论文稿件,在网站平台及时、优先发表。期刊网站平台可有效解决出版时滞问题,提高期刊内容传播速度、频次,提升农业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在信息时代,受众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已由接受型逐渐转向求证型,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平台可以集中力量实现由单一文字信息传播转向综合、多媒体、立体关联信息传播。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平台的信息不应仅仅局限于纸质期刊论文,应结合自身多期刊主体优势在网站平台刊载论文的基础上,运用超链接的形式对论文中涉及的内容、信息点进行立体的介绍,尽可能提示延伸阅读、新闻链接和视频技术讲解,并确保这三方面的信息内容严谨、真实、准确。从而实现以网站平台的信息内容和权威性吸引受众,达到提升网站平台多期刊传播合力的目的。

2.2运用“两微一端”多渠道传播

阅读全文

农业期刊制约因素及措施

1地方农业期刊面临的制约因素

1.1作者、读者群体受限,期刊评定处于劣势

地方农业期刊主要以技术推广为主,作者和读者群主要是普通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这就决定了地方农业期刊所刊发的文章以技术应用为主,实验研究为辅,试验研究类的学术类文章更多地集中在影响因子高的学术型期刊中,这就导致地方农业期刊在学术期刊的评定中处于劣质。

1.2地方农业期刊受体制影响处于边缘化境地

地方农业期刊大多数隶属于地方科研院所、各大高校、以非独立法人编辑部的形式存在于事业单位中,属于单位的附属部门。受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实行企业化管理,期刊编辑部的编辑在项目申报和职称晋升中不受重视,处于被边缘化境地,大多单位新进人员不愿意到期刊编辑部工作,人才难以引进、办刊经费不足、稿源减少是大多数农业类期刊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发展地方农业期刊的有效应对措施

2.1稳定人才队伍,突出特色,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

阅读全文

农业专业期刊刊群建立初探

摘要:为促进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同时做大做强科技期刊,针对传统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方式不足的问题,提出整合行业期刊资源建立农业专业期刊刊群的建议,从入群期刊筛选、期刊网站构建及运营角度进行初步探讨。农业专业期刊刊群具有行业知识全面、可持续更新、免费共享、流量平台化的优势,在创新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广告运营实现期刊刊群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方式;专业期刊刊群;科技期刊;广告经营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传播方式对于科技应用的推动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媒介由20世纪的纸质媒介为主,逐渐发展到21世纪初的互联网传播,目前向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主的新媒体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1]。农业生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和农村稳定,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农业生产逐步由以小农为主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变为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模式,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原有的农业推广体系已不适合新的发展需要,农业科技传播方式也需随之变革和逐步完善[2-4]。有研究表明,80%以上的科研成果发表在科技期刊上,科技期刊是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2]。目前国内科技期刊主要是由编辑部运营,发行主要以纸质书籍为主,而纸质书籍发行量呈不断下滑的趋势。尽管业界同仁对期刊数据化、网络化趋势达成共识,但由于专业人才、经费缺乏,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2018年笔者统计了全国省级农科院主办的14家农业技术类期刊,4家期刊拥有独立网站,而能提供全文下载的只有1家[5]。同时由于期刊刊发的文章数量有限,读者很难在一种期刊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订阅多种期刊则成本过高。因此各自为战的单个期刊成为知识的孤岛[6-7],逐渐被读者遗忘,这种局面也严重限制了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充分挖掘期刊的自身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方式。随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期刊集群成为发展方向,通过规模化经营、集团化运作,优化配置并挖掘期刊资源,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提高办刊效益[8-11]。目前国内的期刊刊群以主办或者主管单位成立为主,如各大学的期刊刊群;或者以学科专业内容成立的期刊刊群,如中华医学会医学出版集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学期刊网[12-17]。从国内外发展经验分析,以学科专业内容成立的期刊刊群是未来发展的方向[18-19]。研究表明,国内专业期刊刊群数量较少,组织松散,以建立网站平台为主,协同性不够,只是为了聚集而建立,尚不能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运营期刊刊群,专业期刊刊群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8]。笔者分析了传统农业科技传播方式的不足,挖掘农业科技期刊自身资源,从刊群的构建和市场运营的角度探讨农业专业期刊刊群的经营管理,在促进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同时做大做强科技期刊。

1农业科技知识传播途径及不足

1.1农业科技图书。农业科技图书一般是由行业内的专家精心撰写、出版社编辑严格把关出版的书籍,承载的科技知识详实且系统化,但再版更新慢,甚至出版后不再更新,传播范围有限且成本高。在互联网兴起之前,农业科技图书是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途径,一般是由权威专家执笔,系统、详实、科学地总结农业种养知识,可以适应当时农业生产相对稳定、单一化的特点,一个作物品种可以在某个地方种植多年,栽培技术并无太大的变化,科技图书更新慢的缺点不是明显的问题[20-21]。但21世纪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新品种更新的加速、智能化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各地农业种植结构的快速变化,有些是颠覆性的变化,有些是快速迭代,纸质图书更新慢的缺点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再加上图书以文字描述为主,不如音频、视频更易接受。因此科技图书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处于被逐步边缘化的地位。

1.2农业科技网站。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各种农业科技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包括各种专业和行业网站以及各地的农业信息网[22-23]。知识的网络化传播具有便利性和共享性,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只要有网络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想要的信息。但各类农业科技网站的农业科技信息过于简单,而且信息来源不够科学正规,大多农业科技网站只是科技知识的“量贩”,并不生产科技知识,只是收集、整理并简单加工后提供给“顾客”,科学性、严谨性不够。更严重的问题是转载的信息大多没有得到授权,版权问题是其发展壮大无法逾越的红线。

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黄金发展期的到来,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不断变革,尤其是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所显现出的集聚发展和技术创新态势,以及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出版平台显现数字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出版物趋于专业化。作为科技期刊重要一员,省级科技期刊是刊登区域科学技术动态,公布和展示科技领域的新发现、创新成果和新技术等重要平台,其反映了科研发展的动态与水平,是外界观察和了解科技动态与展示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本文以《新疆农业科学》为例,探索研究与实践省级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技术途径,对省级科技期刊在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进步等科技创新中发展提供参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疆农业科学》出版信息数字化程度不高、期刊国际化影响力尚不够高、期刊载文信息挖掘不到位、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够高,出版效应专业化程度尚不高等已成为困扰期刊创新与影响力提升的主要“技术障碍”。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新思维、新技术和数字化新手段及先进的可视化分析工具不断提升《新疆农业科学》的影响力,顺应信息化、数字化和新媒体发展的潮流,适应社会公众、创新科技和管理人员等对于期刊的新要求和新需要。研究《新疆农业科学》及创新发展及其影响力提升的模式和途径并付诸实践,以期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新疆农业科学》近五年(2012-2017年)刊登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与评价:包括刊登论文的机构分布、学科分布、作者构成、基金项目来源及分布、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获得科技进步奖项目产出论文数等的分析研究。抽样统计近三年(2013~2015年)获得新疆科技进步奖的农业奖项产出论文在《新疆农业科学》数量和比例。

(二)方法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摘要]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是展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广大地方农业科研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发表科研成果、交流学术经验的重要园地。本文以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从学科范围、出版周期、地域分布三方面视角,对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和国家级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期为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突破发展瓶颈、探索发展新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地方期刊;国家期刊;学科;地域;出版周期

农业科技期刊是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重要媒介,在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农业是我国三大产业的基础,相较于第二、第三产业,其发展较慢。因此,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机遇和社会关注度也较为欠缺。因此,探索适合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是目前农业科技期刊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科技期刊可以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期刊(指国家级科研机构、专业性研究所、国家直属重点大学等主管、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以下简称“国家期刊”)和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委、厅、局的农业行政部门或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专业学术团体等主管、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以下简称“地方期刊”)。对地方期刊来说,虽然其是展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窗口,但在办刊资源、经费支持以及社会认同等方面都远远不如国家期刊。因此,地方期刊如何摆脱困境、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摆在每一位地方期刊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文章在分析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期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以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在万方数据库中使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在网站首页点击“资源导航”,并在“期刊”页面找到“农业科学”;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使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在网站首页点击“出版物检索”,在“出版来源导航”下拉菜单中选择“期刊导航”,在“学科导航”内容中选择“农业科技”,数据采集时间为2020年9月15日至2020年9月18日。在数据处理方面,首先,笔者将万方数据库中“农业科学”栏目下的649种期刊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农业科技”栏目下的639种期刊进行汇总,删除重复、保留不同的期刊,得到的农业科技期刊共693种。其次,笔者对这693种农业科技期刊进行筛选和核实,剔除《交通运输研究》等非农业科技期刊,以及《广西农业生物科学》等已停刊的期刊,最终剩下的农业科技期刊共651种。最后,笔者再对每种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性质及其所在地区、出版周期等信息进行核查。另外,由于大学学报和农业科学总论都属于农业综合类,所以笔者在进行统计和分析时,将这两类并入农业综合类。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学科农业科技期刊情况统计

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期刊发行现状与对策

据2016年新闻出版业统计公报得知,我国于2015年共出版农业科技类期刊565种,总发行数1351万册,与上一年相比,种类增长0.13%,总发行数下降7.78%。从这两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发行现状不容乐观,发行量普遍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农业科技期刊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从自身出发,研究分析发行量低的原因,并积极探索发行新路径。

1农业科技期刊发行量降低的原因分析

1.1现有发行模式弊端显现。当前,很多农业科技期刊都实行邮政发行和自办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政策,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发行,都有其各自的弊端。如邮局对农业科技期刊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很多读者难以找到所需期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期刊的发行量。期刊自办发行一般都是依赖期刊自身在农业系统内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由于缺少国家政策支持、农业推广系统自身对期刊的重视不足、订阅机构资金有限等问题,使得自办发行数量缩减。

1.2报刊亭的减少和新媒体的扩展与冲击,导致期刊发行下滑不可逆转。加之纸张价格上涨加重成本压力,期刊社只能用减少印刷数量并提高单价来应对。

1.3期刊读者群定位不准确。农业科技期刊不同于学术类期刊,它主要面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生产一线的种养殖农户、农口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以及农业学校的学生等。明确了期刊了读者定位,才能确定期刊的内容定位,否则会出现期刊内容和读者脱节的现象。如有的农业期刊学术理论文章和实用性文章比例失衡,学术文章篇幅较多,实用性文章较少,忽视了基层读者的需求,脱离了主要读者群。

1.4对稿源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刊物质量下降。一些期刊办刊理念和办刊模式较为传统,还处在以前的坐等来稿的状态,不重视稿源建设和期刊宣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刊物在质量提升上有所局限。有的编辑部为追求经济效益,稿件质量低,质量上不去。

2农业科技期刊提高发行量的对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