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ical Jurisprudence
《历史法学》(年刊)创刊于2008年,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编者有感于“旧邦新命”依然是当下中国的主要问题,而就如青年马克思所言,问题是时代的格言,遂着意于《历史法学》的刊行,将长期积蓄的心事落实为编事,以法意演绎史义,藉史义揭示法意,而法意与史义者,人生与人心也。其基本命意在于,上接历史法学理路,由阐扬其思绪而践履其理念,通过省察民族国家法律生活的历史理性,揭示中国文明规范体系的比较文化意义,从而求裨于中国当下的艰难历史转型;下启汉语文明法律智慧的想象空间,以渐成汉语法学,为中国人世生活提炼和展现规范世界的意义之维。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复辟时代
语言与时间
施米特论敌人
出山更比在山清
主权国家与天下大同
历史法学如何面向未来
法学当中如何对待历史
有待安顿的新家国关系
历史法学、审慎与个人
借法意作育,求文明化育
历史法学的公共理性关怀
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和经验性
历史法学在中国的时代意义
建立与真实世界的真实联结
从法律社会学转向历史法学
天下:中国自我规定的技术
一个伟大汉语修辞的悲悯致意
漫谈许章润的《历史法学》十卷
“家国天下”的解构与社会重建
永续国家与常态政治中的“敌人”
儒家思想中的个人、家庭、国家与天下
“敌意”的政治学:关于《利维坦》的思索
家国天下:中国文明秩序的义理与实践论纲
“大脱嵌”之后:家国天下之新秩序与自我认同
吾侪所学关天意:从王国维、陈寅恪到我们的历史法学
法政宏大叙事的铺陈——写在《历史法学》十卷出版之际
民族问题、国家认同、国际关系:儒家的新天下体系及其优越性
守成则无以拂远的困局——浅议“天下”观念与当代国际法秩序的兼容性
论“家国天下”——对于这一伟大古典汉语修辞义理内涵的文化政治学阐发
“以身为本”与“大同主义”——“家国天下”话语反思与“天下主义”观念批判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历史法学杂志社和历史法学编辑部官方网站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7号
邮政编码:100073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7号,邮编:100073。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