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医学专业中药学教学的思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对非医学专业中药学教学的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对非医学专业中药学教学的思索

作者:张惠敏 王东坡 柴欣楼 李兴广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综合课程教学中心

中药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与方剂学的桥梁课程,对今后方剂学以及后续中医临床课程的学习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本校开设的《中药学》课程而言,不仅在医学专业本科开设,而且在非医学专业本科(如中医英语、医院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医学法学等专业)也同样开设。由于非医学专业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学时数少(36学时),使学生的中医基础薄弱,加之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足,兴趣不高,因此很难保证教学效果。随着各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开设,《中药学》课程教学内容亟待改进。中药学涉及的知识点很广泛,既有已经学过的中基、中诊的知识点,又有还未学习的方剂、中医临床课程的知识点,而且中药学是单味药的讲解,讲的药味多了,学生容易混淆,这些都增加了中药学教学的难度,尤其给非医学专业的中药学教学(仅有36学时)带来了挑战。笔者近几年一直承担非医学专业的中药学教学工作,现就其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对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议。

1精讲章节概述

由于我校非医学专业的《中药学》课时仅为36学时,因此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应该有重点的讲授。笔者认为精讲章节概述是关键。因为章节概述概括出了该类药物性能功效的共性特点,将章节概述讲精讲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各类药物的普遍规律,再学习每章具体药物时,只须掌握其个性,比较各味药物之间的差异就可以了,这样有主有次、有常有变,可以避免重复学习和记忆,省时省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老师授课效果,收到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成效[1]。

2精简教学内容

我校的非医学专业的中药学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学苑出版社的《中医学基础概论(下)》,这本教材是将中药和方剂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每一部分各用36学时来讲授。由于课时数有限,因此教学内容要精简。

2.1精简章节这本教材是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的精简版,各论部分有20章,涉及293味中药,如果逐章逐药的讲解,是不可能在36学时讲完的,即使勉强讲完,也会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学生一知半解很难对每一味药有清楚的认识。因此,与其这样,还不如选择重点章节进行讲解,将重点药物讲透。笔者认为驱虫药、外用药、涌吐药临床使用率很低,可以少讲或不讲;消食药、开窍药、泻下药(大黄除外)作用比较单一好理解,可以粗略地讲;清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药味多,药味之间有很多共性,因此为了便于记忆,我要求学生掌握所谓的“要药”,如蒲公英是治疗乳痈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肺痈的要药等,这样记住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将清热解毒药的个性特征牢记于心了。其他的章节临床应用多、药物功效比较多样,因此需要重点讲解。

2.2精简药味中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中药学》教材收录了500余味中药,非医学专业使用的教材仅收录了293味中药,虽然药物少了,但是相对于36学时而言,药味仍然很多,因此需要对要讲解的药味进行精简,笔者认为精简的原则有三:一是重点讲解每一章学习要求中需要掌握和熟悉的药味,只要求了解的药味简单介绍即可;二是重点讲授临床上使用率高的药味,三是重点讲授方剂学中出现的药味,以便后期方剂的学习。

3正确处理中药性能、功效与应用的关系

每一味中药都有性能、功效、应用的介绍,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讲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性能决定功效、功效决定应用,不能只讲功效和应用而不讲性能,因为性能是一味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有毒无毒的介绍,它直接影响药物的功效,而且有些药物的功效可以从性味推导出来,这样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将总论中的药性理论应用到具体药物的功效分析上来,使学生认识到药性理论的应用价值,同时能够加深对中药功效的理解[2]。另外,我们不要认为应用中涉及很多疾病和方剂,认为学生没有学习临床和方剂理解不了,就不讲解药物的应用部分,中药的价值所在就是能够治病,学生学习中药也想学以致用,因此在讲完性味功效后,应该介绍这味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能治什么疾病,有什么有效方,还可以举一个经典的病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这味药物的认识。

4随堂携带中药标本

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没有中药饮片辨识课,学生对真实的中药饮片缺乏感性认识,不利于提高学习兴趣。虽然,我们的课件上都有每一味中药的照片,但是终归不是真实的中药饮片,不如真实的中药饮片更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笔者建议老师可以将本节课要介绍的中药标本带到课堂上,感兴趣的同学课下还可以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使学生对所学的中药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笔者有一次将菜市场买到的荆芥、鱼腥草、穿心莲带到课堂上,让学生验证了鱼腥草的味道,闻一闻荆芥的辛香味,尝一尝穿心莲的苦味,学生非常感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5设立2学时的中药串讲课

虽然学时有限,但是在短学时内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所有章节介绍完了,最后应该留出2个学时的总结串讲课,除了介绍每一章节的药物共性和个性以及常用的相须组合外,还要介绍章与章之间药物的配伍关系,如活血药常配伍行气药,以增强活血的作用,如丹参配檀香、或砂仁,就是有名的丹参饮;补血药常配伍补气药,增强补血的效果,如当归配黄芪,就是当归补血汤,这样串讲后能够增强学生对中药的整体认识,初步建立中药的配伍意识,为接下来的方剂学习奠定基础。

6结语

总之,在给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讲授《中药学》时,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学有所得的前提。此外,教师还需要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影像多媒体技术、课堂讨论、参观药用植物园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