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教学的难题及措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留学生教学的难题及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留学生教学的难题及措施

作者:王海颖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近些年,随着各国之间教育文化交流的增加,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我国的传统医学知识更是以其独特于西医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留学生。我在中药学院任教师后,已经连续7年承担留学生《中药学》教学工作,我们发现很多留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情况,有一些即使十分刻苦也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分析,发现他们在建立中医的思维模式方面存在问题,对中医药文化缺乏了解,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

1存在的问题

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学生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都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绝大多数留学生了解的传统文化内容很少,特别是有关东方的哲学、智慧、传统、思维方法更少。对古代文化了解的多是诗词、歌赋以及历史课本的一般内容,对传统文化中的深层精义几乎一无所知。中医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具有自己的语言以及许多抽象概念,必然艰涩难懂;中医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具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学以及文化、宗教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抽象概念。中医学很多概念、经典条文、证候、方剂歌诀、药物功效等需要熟读、背诵,需要下很大功夫“死记硬背”。在接触临床实践之前,这种单调而枯燥的学习方式,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习惯享受多维视觉效果的大学生来说,往往感到不适应,难以坚持。这些障碍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习中的困难,成为影响学习效果和信心的重要因素。尤其某些国家的留学生是在开放式环境下接受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他们比较容易对灌输式教学产生厌烦等消极心理。这就需要我们着眼于:引导学生形成中医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对中药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对中医学的信心。在讲授方式的改革方面应注重启发式、讨论式、问答式、PBL等多种方式的结合。

2解决方法

2.1建立中医的思维模式

2.1.1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大系统,那么中医学则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只有把中医学放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学习和研究,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中医学的精髓。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母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全方位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1]。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应着重于单纯中医、中药的传播。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在留学期间基本建立起中医的思维模式,能运用中医的理论方法治病救人,这样中医的临床疗效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中医的理论体系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与西医之间无论是在基本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是中医思维特征发生的基因和灵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两者是业界行内的共识。中医思维学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重关系”、“重整体”、“重直觉”、“重形象”、“重实用”、“重传统”、“尚辩证”等特征,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思维方式,明显有别于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以“重实体”、“重局部”、“重理性”、“重抽象”、“重逻辑”等特征的思维方式。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东西方思维的特征各有侧重,互有区别,当然也不是水火不相容。而中医学本身就是一个理法方药具备的完整体系,因此在授课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临床实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与临床案例,并结合教学难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选取针对中药的名医案例简单分析,既能体现中医治病疗效,也便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增强学好中医治病救人的信心。在建立留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同时,适度保护其数理逻辑思维,让留学生具备两套思维能力,这也是中西医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并存于世界范围所要求的[2-4]。

2.1.2重视文献原文

沿着历史的足迹,透过斑驳厚重的史料,拜读先人们用智慧和心血铸就的不朽之作,虽偶有缪误但瑕不掩瑜,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就在那一部部的经典著作里。读经典就是要培养一种鉴别优劣、甄别选择的眼光和能力。当然经典也非字字珠玑,在阅读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具有用传统方法研究中医的能力和对古典医籍研究的能力。在教学中经常精选精彩经典片段,带领学生一字一句地咀嚼原汁原味的原文,学习先辈对药物的理解,在耳濡目染中得到中医药文化的家珍和真传。当前提倡读经典,不应理解为单纯的读书活动,而是思路的调整、视野的开拓、中医文化的感悟[5]。引导中医大学生关注学习经典,不仅是学习一病一方的治疗,更重要的在于体悟当时的历史人文环境,体悟中医的概念、范畴、内涵,学习、熟悉、再现经典的思维方式,提高中医思维水平。

2.2改进教学方法

2.2.1“量体裁衣”的教学方式,增加兴趣,加强交流

以《中药学》为例,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中药学》课程以前,没有系统看过中药的植物形态和饮片。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来源于动植物及药材的图片,图文并茂,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学生在感性认识中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视觉记忆,来学习抽象的功效应用。我们可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让学生参与。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及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走,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间接达到点名的效果。不仅使得留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时时感到压力,上课注意力集中,下课及时复习,还能够使课堂纪律显著好转。通过提问也能使教师熟悉并记住部分学生的名字,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针对留学生时刻打断授课老师讲课的问题,建议在理论课教学上课前先和同学沟通好。

2.2.2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考虑到中医药留学生地域和语言的差异,我们在教育的初期采取“量体裁衣”的教育,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为更好的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将复杂的医学理论知识较浅显易懂地表现出来。教学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安排教学。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有些留学生时间观念较差,经常迟到,尤其是上午1、2节课。上课时也比较自由散漫。有些学生学习刻苦,遇到不懂的问题,喜欢刨根问底,常常会当场直接提问,打断老师讲课,使得教学计划无法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对于中医所特有的语言特点,如渗湿、化湿、燥湿、祛风湿等术语的区别非常迷惑,这和他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方式与各国的文字特点有关。在《中药学》教学中,每2周给学生安排一次答疑,让学生把这2周所学的中药进行全面复习,根据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课堂提问和病例,认真挑选若干临床模拟病例作为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基础;再围绕病例提出问题,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中药的应用;随着问题的解决,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还可以配合让学生参观中医药博物馆,我校博物馆设有专门的中药标本馆,校园专门设置一处“百草园”,可供学生参观一百多种植物类药材。#p#分页标题#e#

我国的中医学教育已经有了深厚的沃土,教育的国际化也给我们发展医学类留学生教育提供了好的机会和条件,促进了国内外中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加强文化融合,才能将留学生教育发展提高到更深的层次。中医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兼有自然与人文双重属性,它的人文特征要求中医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才能掌握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留学生的中医教育更要重视中医文化,才能真正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既可以了解中医特色文化,也可以不断挖掘古老的东方文明;同时,他们的融入也将自己国家的特色文化呈现给中国,使具有多元文化的中国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外国留学生在回国后,将在中国学习到的中医知识广泛地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中医的独特疗效与魅力对更多的外国人产生影响,也会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