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模式下住院病患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刘刚 单位: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治疗手段也随之改变,不仅是指生物医学传统模式的治疗,更应该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治疗。在这种新的治疗模式下,医务人员所面对的不是孤立的疾病而是活生生的个体,有着经历、个性、需求、经验等特征的人,而且人与人有着差异性,医务人员在处理人的健康问题时,还要特别注意人患病后的心理变化[1]。大量研究证明,有相当一部分疾病,其发病、进展、预后、转归、预防和治疗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即心理因素不仅是引起躯体疾病的诱因,而且会影响疾病的全过程[2]。
1.医师因素
医生的工作失误、服务态度不好与部分医师缺乏职业道德有关,例如个别年轻医师瞧不起贫穷、农村、老年患者等,因此难以“微笑服务”;个别医生害怕患者的疾病传染给自己,和患者保持距离,态度因此显得冷淡;有的医生甚至产生拿红包的观念,患方给红包则热情服务全力救助,否则态度生硬,诊治马虎、开药贵,也不认真履行患者的知情权[3];还有一些医生为了高额的药品回扣而为患者开具没有治疗价值的高价药,小病当大病治、检查不认真、操作不规范等等。个别综合医院有实习医师单独从事医疗活动等,这些都会使患者对医生产生猜疑和偏见。对策:首先,医务人员应认真负责、对患者态度和蔼、举止端庄、语言亲切,热情大方、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只有与病人多沟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才能正确把握病情。要充分说明开具检查和药品对患者病情的必要性等,有针对性的进行耐心的解释,打消患者的猜疑心理。医生通过恰当的交谈,有针对性的进行耐心的解释,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其次,实习医师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参与诊疗活动,这样可以加深患者对带教老师的信任感。同时提高自身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2.环境因素
病区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文环境,住院病人由于机体处于异常状态,不得不离开以前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进入生疏的病区生活环境,因周围环境陌生,往往难以接受周围陌生的人群和集体化的生活方式,往往变得多疑、少语,尤其是子女或家属工作忙,未能及时来探视,当看到病友家属照顾十分周到时,易产生孤独、畏惧的心理[4]。医院环境中病友的病情恶化或死亡亦对患者的影响很大,患者多有沉重的心理压力。病区既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文环境又是一个必须符合医疗、卫生原则,满足病人身、心需要的物理环境。医院卫生环境差,如病房脏、乱、差,空气污浊,光线昏暗、噪音等,亦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策:医务人员应主动介绍周围环境和同室病友,多与其交谈,以了解其心理活动,排除疑问,打消顾虑。也可安排一些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下棋、健康讲座等。对患者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进行每项检查操作前做好相关情况介绍和精神支持;同时多为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知识、住院环境等,使患者在和谐的人文环境中相处,从而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对心理承受力强的患者,教会他们面对病友死亡的情境不畏惧、不焦虑、不回避,积极应对,合理解决;对心理承受力差的患者,可以设法为其调换病房,使之暂时离开恐惧的环境,同时疏泄和平定患者情绪。当病友的尸体移走后,医务人员要尽早抽时间看望患者,适时给予安慰、鼓励,充分调动患者心理的积极因素,以促进健康。同时加强病区和病房管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和睡眠条件,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适宜的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夜间应尽量使用地灯,避免灯光直射患者面部,安全舒适的病房环境展现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控制陪护人员、及时制止家属喧哗、保持病房安静,最大限度的减少噪音,同时应根据每个人的生活条件和文化修养,满足其对睡眠条件的特殊要求。
3.社会、家庭因素
社会、家庭因素与配偶、父母、子女、亲朋好友及单位的支持程度有关。多见于亲人不在身边,如家庭支持不足,家庭功能退化及过重的家庭压力都可使患者产生孤独感、心情沉闷、郁郁寡欢,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应付治疗。特别是家庭支持缺如的患者,更渴望得到朋友、同事、单位或社会性管理机构的大力支持,使患病后脆弱的心灵得到安慰和呵护。对策:鼓励患者配偶、父母、子女或朋友陪在身边,有些患者家属因工作等原因不在身边,可以使用电话、网络等形式对患者进行沟通。关心体贴患者心身健康的需求,为其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使患者感到有安全和信赖感,从不良的心理环境中解脱出来。同时调动和鼓励患者各项社会关系,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关怀,要有意识的告诉朋友多来探视,带些患者平时爱吃的东西。亲友的探视哪怕只有几分钟,对病人也是莫大的安慰。患者亲朋好友、单位和要好同事的配合工作,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支持、配合医院做好患者心理治疗工作,使患者处于较好的社会和谐范围之中,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心境,以利积极配合治疗。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同辈支持(病友支持)对健康也会产生有力的影响,同辈可以设身处地的理解目标人群的处境,而通常的社会网络是不能做到的。研究表明,同辈关系越相似,所提供的支持越容易得到理解,越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Parent[5]等研究第一次经历心脏手术的男性患者时发现,同辈支持可以减少住院期间的焦虑,接受同辈支持的小组中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能力都有所增加。
4.自身因素
绝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医学知识,尤其是外科创伤和肿瘤患者,觉得自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表现为痛不欲生的悲伤心理;亦有部分患者对预后缺乏认知,此时患者因担心是否会留下后遗症或残疾而产生心理压力,如:五官和面部创伤的患者,怕治愈后影响形象;四肢骨折患者,怕预后功能损伤,从而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等。对策: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要热情、主动、认真的进行检查、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焦虑原因,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演变过程及治疗方法;同时对患者和家属宣传卫生保健和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可以请同病房已近痊愈的患者介绍经验,使患者多方面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措施,以缓解患者焦虑症状。对于担心愈后生活质量的病人,适时给予安慰、鼓励,向患者介绍相同成功病例,有条件的可以请已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对治疗的信任度,解除患者的疑虑,充分调动患者心理的积极因素,从而减轻心理压力。#p#分页标题#e#
5.经济因素
随着医疗保险的进一步深化,公费医疗被取代,医疗费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往享受公费医疗的慢性病病人,难以接受医疗改革后的变化。另外,医疗材料的更新、大量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手术用品的使用、手术难度的进一步提高、新技术的开展、新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等,导致病人住院费用大幅度增加。由于部分患者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差,担心不能支付高额的住院费用,并影响今后的生活,使精神负担加重,产生焦虑抑郁症状[1]。资料表明[6],患者收入高低与抑郁呈负相关,随着收入的增加,抑郁与焦虑均明显改善。对策:医生应当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应尽可能地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能用国产药的不用进口药,能做常规检查的不做大检查,尽量节约开支,避免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使病人产生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