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模式下护士情绪管理能力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疗模式下护士情绪管理能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疗模式下护士情绪管理能力

作者:张秀荣 单位:罗山青山医院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把人类疾病归结为细部器官的病理变化、物理化学变化,疾病的治疗就是使相应的生物学变量恢复正常。因此,病人在医护人员眼里成了待修理的机器,导致在医疗过程中“只见疾病不见人”。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病患比例在显著上升,传统的将精神和身体分开的医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愿望与需求,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应运而生。它要求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综合看待健康和疾病问题。疾病的发生与三种因素都有关系,对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护理都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综合来考虑。新的医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护理,即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还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这对护士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情绪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医学模式下护士情绪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护士的情绪状态影响医患关系,进而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和认可。据统计,80%的医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致,而护士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医患沟通的基础。患者住院治疗,往往病情较重,病人以及其家人焦虑、担忧乃至情绪低落在所难免,此时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情和安慰。如果护理人员对病人热情、关爱,并能恰当地表现出同理心,就会使病人感到温暖与亲切,从而减轻或消除入院治疗产生的不适感和紧张情绪,缩短护患间的心理差距,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即使产生了疑虑和不满也可以很容易通过协商解决。相反,如果护士对患者态度冷淡甚或粗暴,将在工作中的劳累和生活中的不顺心所引起的负性情绪在病人面前宣泄出来,就会加重病人的紧张感和不信任感,产生与医护人员的对立情绪,从而加剧医患矛盾。护士的情绪状态影响工作效率。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护士身心健康,精力充沛,轻松愉快,在工作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够准确地运用护理程序来指导护理行为、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的评价、健康教育的开展、准确的护理记录等,使繁重的护理任务落实得井井有条,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如果情绪不稳定,或者过于烦躁、抑郁消沉,就会使心身疲惫,分心走神,容易在护理工作中发生差错事故。

护士的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的医疗效果。一是,护士良好的情绪表现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和矫正致病的心理原因,消除疾病产生的源头。新医学模式认为,心理社会因素也像细菌、病毒等生物致病因素一样,可成为致病的重要原因。因此,不仅要重视病人的躯体痛苦,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护士通过良好的情绪表现改善护患关系,进行富有成效的沟通,可以帮助病人找到致病的心理社会原因,指导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护士恰当的情绪表现还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在求医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对诊断、检查、治疗等行为大多心存疑虑,对药物、手术等也十分顾虑、担心、恐惧。特别是危重病人和手术病人,一般都会产生较强的恐惧感和抑郁感。护理人员亲切的关怀,镇定自若的言谈举止,轻松的表情,让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在用最好的、最正确的方法全力地救治他,便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希望,从而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稳定情绪,患者会充满信心地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而情绪的不恰当使用则会加重病人的精神负担,如使用让病人感到恐惧、担心和焦虑的话,护士遇到意外时惊慌失措,就会产生消极暗示,加剧患者紧张和恐惧,导致病情的恶化,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新型医疗模式下护士情绪管理能力解析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简而言之,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对护士情绪管理能力的要求取决于新型医疗模式下护理工作的任务。如上所述,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相比,新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我们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不仅要考虑其生物因素,同时也要分析其心理和社会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护士除了要进行传统的病理护理外,还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包括通过合理的情绪表达对病人进行情绪抚慰;在理解病人情绪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改变病人的不良认知,促使病人在心理上自我调节,积极配合治疗;调节自己的情绪,维持心理平衡,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等。因此,护士的情绪管理能力也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病人情绪的认知能力

了解病人情绪的一般特点。在许多情况下患者对消极情绪刺激的反应强度大于正常人;有些患者于病中变得易激忿,情感脆弱易受伤害,有时甚至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激动不已。受病痛影响,消极情绪体验持续时间较长,而积极情绪体验缺失或较少,患者主导心境常常较健康时差,可能变得紧张不安或郁郁寡欢、萎靡不振。处于病患中的人有时理智感下降,往往变得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有时会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反应。如果护士不了解病人这些特点,就会觉得病人难以理喻,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甚至针锋相对,就会引发医患矛盾。不同病种的患者有不同的情绪特点,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敏感把握患者情绪的特殊表现。患者的情绪表现既具有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每一个患者对待自身疾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不同。护士要设身处地去理解患者,而不是以自己的立场、思维方法先入为主地分析、判断,要学会倾听、感受,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二)对自己情绪的表达能力

护士的劳动是一种情绪劳动,需要按护理工作的要求正确表现自己的情绪。具体来讲,护士的情绪表达分三个层次:(1)自然表现,是指护士内心感受的情绪与护理职业要求恰好一致时自然的情绪表露;(2)深层表现,是指当护士的内心感受与职业要求不一致时,通过认知改变,使真实情绪体验与需要表现的情绪相符合并通过表情表达出来;(3)表面表现,是指当感受的情绪和职业要求不一致时,通过调节情绪的可见方面,如手势、声音和面部表情等,使情绪按照职业要求表现出来。#p#分页标题#e#

(三)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护士长期处于高风险、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情绪劳动负荷较重,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心身紧张和情绪消耗会导致职业倦怠和情绪耗竭,严重影响护士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研究表明,护士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避免或减缓这种情况的发生。护士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包括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和合理宣泄情绪的能力。

三、护士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根据对新型医疗模式下护士情绪管理能力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护士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也应该从情绪认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同理心训练,提高对患者情绪的认知能力

同理心是指一种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感觉、需要与情绪的一种人格特质,心理学称其为“共情”。从操作角度看,同理心表现为能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意图,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同理心强调的是知觉技巧,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的言语和非言语线索来确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在新医学模式下,同理心应该成为护士的一个特质。同理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一是了解意义,认识到同理心直接关系患者康复,间接关系自己的态度和能力,要想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就必须学会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人。二是学会感受,提高对患者的敏感度。特别要注意观察人的一些基本的非言语行为,例如:面部表情、目光、身态动作、人际空间、语气、语调、语速等,以敏锐察觉他人的情绪及情感。三是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体验与理解患者的情绪、想法。四是学会倾听,专注地听患者讲话,不轻易打断,并用体态语言和简单的言语回应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仔细观察患者的各种非语言信息,通过提问的方式确认患者想表达的内容。五是学会借鉴,心理专家特别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士积累了许多同理心应用的经验,可引进借鉴。还要向身边具有同理心的护士学习,观察她们与患者相处的言谈举止,学习她们善解人意的具体说法和做法。

(二)掌握情绪表现策略,提高情绪表达能力

明确护理工作对情绪表达方面的要求。医院制定护理工作岗位职责时,应该根据各科室不同类型病人的特点明文规定情绪表达规则,护士必须熟悉和掌握这些要求,知道在某种场合下什么样的情绪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应该被控制,避免受周围同事或自己对工作理解偏差的影响,在工作中情绪表达与医院要求不吻合。医院可以通过树立优质服务标兵等方式,培育有利于护士正确理解医院情绪表达规则的文化和氛围,护士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观察和模仿,直观地把握情绪表达的方式和尺度。在了解规则的基础上,护士还应该加强情绪表达以及冲突管理等方面的训练,当自身情绪感受和医院要求展现的情绪不一致时,通过面部表情、语音、姿势等外部行为尽量使外在情绪符合医院的表达要求,降低情绪表达不当带来的负面效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调节内在情绪感受。长期的外在情绪表现与内心情绪体验不一致会导致情感耗竭甚至职业厌倦,对工作和个人心理健康都有不良的影响。因此,护士还是要调整自己的内在情绪,使其与工作要求尽可能一致起来。由于认知对情绪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调节认知来改变我们的情绪感受。当我们没有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对患者的同情时,可以从职业形象以及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出发,改变情绪评价,抑制与职业要求相冲突的感受,调动起情境需要的情绪,并通过情绪的外在表达表现出来。完善人格,将情绪规则内化为真情实感。如果护士在工作中可以自然地表达自身的情绪感受,而这种感受与医院要求展现的情绪相一致,是一种真实行为的体现,就不需要个体有意识地努力掩饰或改变自己的情绪,可以提高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加强工作自主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学会移情,能够体会到患者的痛苦、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有意识地激发、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其次要注意积累,在工作中反复强化和巩固不同情境中的情感体验,建立固态化的情感反应模式,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遇到类似的情形很自然地唤起相应的情绪体验;三是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着重发展自己的合群、善良(利他、重感情)、外向性等人格维度,使自己富于同情心、善解人意、乐于体贴抚慰他人,培养适应于护理工作情感需要的人格特质。

(三)学会应对压力,提高情绪自我调控能力

加强对于常见压力反应和危险信号知识的学习,学会应对压力的技巧。在应激状态下,哪些反应是正常的,哪些反应是危险信号,应采取减压行为,避免情况恶化。通过自我分析,辨别出导致自己压力的事物和该事物在自己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作用,采取记日记和笔记的方法,进行自我压力控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缓解压力。与管理者加强沟通,取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护士要互相支持和鼓励,避免作出缺乏建设性的批评;要保持与他人的沟通联系,在生活上取得家人的支持和谅解。学会自我调整,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不要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而应当学会倾诉,把自己积郁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以消除紧张心理、恢复心理平衡。另外,唱歌、运动甚至哭泣都是排遣不良情绪的有效手段。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的方式,如侍花弄草,垂钓河边,来排除沉重的压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