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学堂中医教育观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古代医学堂中医教育观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古代医学堂中医教育观探索

尊古而不泥古的教学理念

云南医学堂仍延续了尊经崇古教学观,儒家文化教育贯穿教材全篇。在《医学正旨择要》开篇序中便提及“医学之有《内经》《难经》,犹圣学之有四书六经,凡一字一义都不可不精,求其解须以全力及之。”此后又云:“夫《灵》、《素》、《难经》、《伤寒》、《金匮》既当全记思索是书……学者以经旨为本。”这种尊经重儒的教学观念延续至今,它与中医特有的连续性紧密相连。比如,学习理工科的可以不明白《周髀算经》、物理假说;学习西医的也不一定要从希波克拉底、盖伦开始。但是,习中医者一定要从《内经》、《难经》读起。在历代中医教育中,对于经典著作的学习,经验的继承,始终被大多数医家所认同并沿用至今。虽倡导尊古但不拘泥于定法。在教材卷二中提到“善学者,必静思古人立意之精,而得当日之心法,主治何意,佐使何功,方方透彻,证证相宜,遵用其方使病情之丝毫不爽,即自制其方亦与古人之精心相符,施治中窍不谬于表里虚实之情,顺逆相生,各达其寒热温凉补泻之用,庶非粗工其宜慎诸。”体现出医学堂执教者思求经旨,演其所知的中医思想,要求“诸家更随时而变通其方书,神而明之,不难矣。”

多次提到“圆机之才,变化由物,权衡在心,何物见而执一,何所往而不灵活哉。……苟其精心以求之,常者固常,何可执以为变。变者亦常,转能宰乎其变。故不在有形者之万万不常,亦达乎无形者之一一有条而有理也。”“其操是术也,役万物而不为物役,用万物而不为物拘,形与神运,法随道转……学者其先自信且自治,自信以治人者殆,造乎精微之域而不止者哉!勿谓可以轻心而谢,不遑则贻误不小。”

这对中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中医学不同于别科,涉及哲学、天文、地理等诸多方面,执教者认为习医人临症时务必做到“举一反三,前变昭著乃知”,“勿惑于其所似也,而务求真实也夫”,“活法无穷,妙用无方”。这对于儒家出身的医学堂创办者陈雍先生,倡导尊经而又不拘泥的教学观点,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着实对现代中医教育观有所启示。

多学科融合的教材编排

教材设置上采撷群言,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整体观念教育。陈雍先生在以经旨为本的基础上,“外择课本,古之人发《兰台》之秘旨,阐《金匮》之微言,河洛纪运,《甲乙》有经,《中藏》渡世,《外台》活人,《千金》传方,《十书》立说,图书设命《儒门事亲》《格致余论》《政治准绳》约计二百家,编成二十卷。……各有治要,无不收采,取精弃粃,删繁就简,总核足资,会通分用,斯无偏倚。”体现了医学堂的教材编写理念,认为中医学是一门集哲学、地理、天文等多学科且极具有继承性的学科。“人禀健顺五常之德,大无不包,细无不备,显于阴阳,藏于气血,而各有神焉”。将人体的生理结构、病理表现与当时社会的仁、义、礼、智、信等联系起来,以儒医思想强调了人、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整部教材二十卷,分列本草卷、方剂卷、脏腑卷、经络卷、诊法卷、五运六气卷、内科卷、妇儿科卷、外科卷等,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体现出由浅及深、丝丝环扣的编写特点。

小结

清代云南医学堂中医教学观充分体现出中医学体系的三个层次即哲学思想、中医专业、多学科知识结构。第一,坚定了在中医学哲学思想中自然观、唯物论、整体观等科学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并且这些观点巧妙的融合在医学堂教材《医学正旨择要》中。第二,教学内容不仅以经典著作《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构成学术核心,还收罗历代中医百家理论,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强调了经典医著的传承性,也表明广泛涉猎中医各家医书的重要性。第三,教学内容中集天文、地理、人文等知识交叉运用,彰显出中医学自身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以上所述医学堂中医教学观,为笔者整理研究清代云南医学堂及其教材《医学正旨择要》中初步归纳所得。希望以史启智,从中医自身的发展中寻求教育根本,振兴中医药教育事业。

作者:李梦华 李平 张建英 楚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