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教育内涵及面临的困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创新教育内涵及面临的困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学创新教育内涵及面临的困难

作者:何萍 单位:汕头大学医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悄然兴起,及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努力探索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势在必行。

一、医学创新教育内涵及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主席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说:“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在新的历史时期,医学教育负载了更为广博的内容,我们必须明确医学创新教育的内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创新教育中立于主动地位。

(一)医学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创新教育是教育主体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受教育者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其使命是探索医学教育的特征和规律,鼓励和追求新的医学发现。在继承医学遗产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加速新的医学知识的发掘、积累、传播和使用。凡在医学教育的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实验教学及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察和分析医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变革旧的医学教育理论和模式,建立现代医学教育理论并付诸实施,有力地推动医学教育在各方面的进步,都属于医学创新教育的范畴。高度发达的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特征:(1)专与博相统一的医学科技知识结构;(2)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统一的综合素质;(3)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统一的完善人格。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人类,了解社会,了解医学与政治、经济、法律及生态环境的关系,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我们要积极培养既掌握高新技术,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医学基础,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能应对各种挑战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二)现代医学创新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毋庸置疑,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这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规模、结构、效益、质量、水平诸方面有着明显的进展。但由于受传统体制和落后文化因素及封闭保守思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1.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单一,不注重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强调共性,忽略个性,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对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扶持不够。临床医学专业在教育实践中体现为对所有学生提出统一的培养规格和要求,确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形成统一的“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造成“千人一面”的局面,使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失去个性特色,更谈不上创造性。

2.传统医学教育注重已有知识的传授,医学生被动记忆得到的医学信息,而忽视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不能很快进入到适应发展中的科学或医学技术所需要的独立学习之中,压抑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也安于现状,没有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这势必影响他们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的考试机制只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严密考核,这在无形中鼓励学生去死记硬背,容易养成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压抑了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医学生的教育往往受制于过于呆板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束缚,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注重纵向的知识体系,忽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应用。从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限制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自1985年以来,在128位诺贝尔自然科学类获奖者中,美国人有83位,约占65%。美国人为什么会成为诺贝尔科学奖的得奖大户?有关人士指出:虽然美国的小学和中学水平在世界上排名分别是第28位和第30位,但美国的大学教育更多地提倡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鼓励创造性和具有挑战性的构想。

3.现行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具有科学、严谨、系统的优点,但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等倾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二、积极探索实践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医学教育要创新,创新教育必须贯彻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创新人才方能脱颖而出。

(一)树立独立思想,提倡特色办学。创造心理学提醒我们:每个个体在认知兴趣、能力以及气质、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育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自主性,依据学生的志趣、特长加以引导,培养个性独立和富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美国的大学教育更多地提倡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鼓励创造性和具有挑战性的构想。哈佛大学将独立思想作为其第一教育原则,早在一百多年前,哈佛的毕业生、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曾说过:“就培植自主与独立思想的苗床而言,除了哈佛大学,无出其名者。哈佛的环境不只允许、而且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特立独行中寻求乐趣。相反地如果有朝一日哈佛想把它的孩子塑造成单一固定的性格,那将是哈佛的末日。[1]”高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包括人才培养的特色、学风校风的特色、优势学科的特色、办学模式的特色以及地区特色等,并以其特色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学校有特色,高等教育才能繁荣,才更具有创新性[2]。复旦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提出要通过通才教育、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南开大学则培养了像这样的一代伟人,它十分重视对学生做人方面的影响,强调学术与做人的统一;汕头大学医学院得益于香港知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的鼎力资助,尽管办学历史不长,但其充分发挥综合大学优势,在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较好成绩,逐渐受到上级和同行的关注与肯定。

(二)努力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创新认识,是指学生对创新的本质、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形成创新的动机与动力;(2)创新意识与创新品格,是创新活动的前提;(3)创新思维,是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紧密相联系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是创新的基本条件;(4)创新个性,指学生具有好奇心,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不惟权威,敢于质疑问题、挑战未来。创新的意义和价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各国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教育家所重视。哈佛大学前校长普希教授认为:“大学应该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创造性火花恢复生机,因为创造性火花是各级教育之间的纽带。”在实施创造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记住:创造潜力的发挥在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热情,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了强烈的创新精神和欲望,就有了创新的自觉要求和动力。要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让学生不只是接受解决问题的既定答案,而是自己寻找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科研活动,可以塑造大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克服困难的性格品质。在科研过程中,既为学生营造了创造性劳动的宽松环境,掀起了追求真知、实践创新的良好学风;又给学生的行为、思想以较大的自由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由思考、自我选择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汕大医学院自1999年设立“杰出医学生科研基金”支持大学生科研活动,至今已立项课题76项,资助金额达31万元。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目前已完成48项,公开45篇。2001年推荐29项学生科研作品参加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赛,获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7项。其中1项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学生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明显增强。#p#分页标题#e#

(三)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突破旧的课程体系框架,更新教学内容。要以实现医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根据医学科学对人才各方面的要求,制定宽口径人才培养计划。既考虑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得的知识结构与框架,又考虑学生各种能力、素质的培养与个性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经济、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国医学教育界纷纷开始了CBL(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和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等各种教学改革,其中尤以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新途径(Newpathway)”为典型。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等医学院积极改革医学课程,实施基础科学、临床科学和生物心理社会科学的全面综合;日本、香港等医学院校也大力推行新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汕头大学医学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具体国情、校情,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三个面向’需要,具有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临床医师”为目标,出台了“以系统为中心,基础、临床课程整合,学生早期接触病人,加强临床技能训练”的新教学模式,并于○二级临床医学本科起正式实施。

(四)更新教学评价观念,营造良好学术环境。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唯分数独尊的人才评价标准,摆脱“高分低能”的人才培养局面;遵循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则,使评价体系成为创新教育的外在着力点。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主要解决“评什么”和“怎样评”的问题。它应以重视个性为指导原则,从注重共性转向肯定个性,从知识测验转向多种能力测验,从重结果评价转向重过程评价。在课程考核上,多出主观性试题,一方面考查学生运用系统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横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育中,要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营造有利于医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并脱颖而出的土壤,为医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接触医学前沿的有利空间;革除一切对待学生不公平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行为对创新人才成长起重要作用。教师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彻底的无私性和明显的广泛性,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索,施展才华。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从“客体”变为“主体”,乐观而自信;才会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创造性品质;要鼓励学生冒尖,鼓励当“领头羊”;营造崇尚真知、追求创新的氛围,为医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知识经济时代是需要创造且必须创造的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医学院校永恒的主题。我们要不断探索,积极进取,把握时代脉搏,以创新教育来推动教育创新,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