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讨医学创新人才培育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王萍玉 谢书阳 单位:滨州医学院基础学院
前言法国哲学家迪卡尔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医学统计学属于一门方法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保证医药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已写入有关文件的要求中,是医学院校各相关专业、各层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为其进行医学实践、科学研究、学习其他课程和阅读专业文献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促进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作为21世纪的中国高等医学人才,不仅应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与精湛的医疗技术、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医德医风,还应具有应对各种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敢于攻克医学难关的毅力,最重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能在医学教育领域与国际接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医学人才,我们结合医学临床与科研实际,从学生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尝试采用PBL教学法,改革医学院校必修课程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式,探索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医学统计学PBL教学的必要性
医学统计学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的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工具学、方法学。医学统计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公式,部分公式显得复杂,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望而止步。传统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备课主要是以教科书为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梳理和串联各个知识点,侧重于在课堂上进行某一章节理论知识讲授,很少向学生介绍医学统计学中新的领域、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布置学生相应章节的作业,学生利用计算器或统计软件套用课本例题格式,参照课本公式进行统计运算,单纯做练习、交作业,学生没有正确理解统计学中的概念含义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分析医学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正确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甚至对资料的设计类型、性质和分析目的都是模棱两可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医学领域中研究的内容也将更加的深入和多样,观察指标将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和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生的需要,更不利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并于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中得到推荐,其在医学教育中是指: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教学。与传统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相比,更受到学生欢迎[2-4]。有研究表明PBL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能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5]。
2医学统计学PBL教学的内容
医学统计学PBL教学法其特征是"以病人疾病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病人疾病问题开始去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根据教师的技能和使用的设计方法不同,它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
2.1联系工作实际,开设案例讨论课
开设一定数量的案例讨论课,充分发掘调动医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去体验、理解统计学的各种概念与原理。这样,由浅入深,由简而繁,在静态的书本知识和动态的实际应用之间架起桥梁,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入到案例讨论中,将这些问题的解决与统计学分析思路的形成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创造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评述医学期刊已中的所用统计方法
向所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例如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各类医学期刊,重点看医学统计分析部份,要求每个学生阐述论文中的统计学方法及其作者的统计分析过程,论文中统计方法有无误用情况,并对误用原因加以评述和讨论。例如要遵守数学上的规则与习惯,如小数点及各个位数应上下对齐,一个多位数的数值不能分写成两行,等号不能写在一行的末了而应写在第二行的开头等等各种统计符号必须写正确,汉字、阿拉伯字与外文字母必须写清楚,不能写成模棱两可。让学生认识到统计方法应用条件的严格性和统计分析的严密性,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2.3进行统计应用能力训练
统计学的用处不单单是数据处理,更重要的是实验设计。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统计学的目的就是在实验完成之后进行数据处理,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实验,想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弥补,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6]。在医学统计学学习中,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是应用广泛、内容抽象、教师难于讲解、学生难于真正接受的内容。为使学生彻底掌握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基原则、方法、步骤,在教学中,采取了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方法,根据本校的科研课题,筛选出典型的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科研项目,在课堂上就课题的研究目的,从研究对象、观察指标,如何控制误差和偏倚,样本含量的确定及根据随机化原则采用何种类型的实验设计或抽样方法进行讨论,进而引伸到教材中归纳的重点掌握的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方面。
2.4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医学统计学教学实践中,可结合科研课题,进行应用能力训练,在实践中培养提高科研能力[7]。很多学生对老师的科研活动很关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例举自己工作、科研中遇到的实例,学生通过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阅读科研论文等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整体过程,指导建立起一整套正确的科研方法,包括查阅文献--立题----科研设计--实际操作--整理资料--数据处理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并让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和激情,从而培养其科研能力。
3医学统计学PBL教学的过程
3.1建立教学小组和集体备课
包括典型案例的准备、教材的编写、参考文献的查阅、教师集体备课及试讲,反复探讨教学方案。
3.2课前预习
预先将案例发给学生,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案例提出若于思考题,供学生作为预习训论之"基础",要求学生查阅参考文献并结合案例进行预习。
3.3分组讨论#p#分页标题#e#
分成小组,在各位教师辅导下,"以病人疾病问题为基础"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教师加以启发其中的统计思维和统计知识,并对学生在预习中的一些疑问加以解释。通过临床案例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较早接触临床,减少说教式教学负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8]。
3.4学生发言
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小结并发言。
3.5归纳总结
教师在听取学生汇报发言后,给每组点评,并针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些补充解答,对整个课程的内容加以回顾总结,通过案例掌握一些相关的统计基本概念和原理方法,例如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参数与统计量、抽样误差、小概率事件及假设检验等,最后归纳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4.1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素质
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医学教师的辛勤培育,而医学统计学PBL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一个过程。"予人一杯,己有一桶"。教师要开展医学统计学PBL教学,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医学统计学中编写教材和临床典型案例的准备、问题的提出等。这个过程要求教师从不断去学习、探索、创新;扩大了教师知识面.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研究有机结合;把医学统计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学术界正在争辩的论题随时溶进教学内容中去;身体力行地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去教学生和开拓学生,使他们尊重、热爱创新,培养科研意识。在PBL教学实施中"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课程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在围绕"问题"提出及解决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外,还必须掌握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调动相关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而在课堂教学中,PBL教学法要求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精心营造氛围,诱导、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2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PBL中的这个"P"是指问题problem,通过"P"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激发创造力的基础,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人内在学习的动力。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我们采用PBL教学,以经典案例入手,问题为先导,学生为中心,培养医学生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收集、整理有关问题的资料,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例如一个经典案例:坏血症的治疗--医学历史上第一次有效控制的干预试验。当时英国对这病采用的治疗方案有6种:苹果汁;桔子和柠檬;醋;泻药;硫酸丹剂;大蒜和芥子。针对这个案例提出统计问题,问题1是如何比较这6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好坏?这就需要医学统计学相关知识。1747年5月20日,Lind医生将12名病情相同(似)的患者带到一艘船上,分为6组,每组2人,分别给予下列6种干预:A组:每天饮1夸脱苹果汁;B组:服25滴硫酸丹剂,每天3次;C组:服2匙醋,每天3次;D组:每天饮约半品脱海水,服缓和的泻药;E组:每天食2个桔子,一个柠檬;F组:每天服由大蒜、芥子等成份组成的干药。问题2是Lind医生为什么要在同一条船上作该实验?问题3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为什么要强调病情相同?通过问题让同学们深入思考,引导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其医学统计学的思维和科研意识。
4.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是21世纪医学创新人才的基本能力,一个医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医学知识具有无限性,现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应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得陈旧、过时。人们常用"鱼"和"渔"来比喻"知识"和"学习知识"。如果每天都想吃"鱼",靠其他人将"鱼"送上门无疑是不长久的,最好的方法是学会如何"渔(捕鱼)"。现代医学教育的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统一体的概念表明,在校医学教育只是基础阶段,是为毕业后接受进一步医学专业培训做准备的阶段。通过自学和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时刻把握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并获得科研成果。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被动吸收知识的习惯,而医学统计学PBL教学,就是在经典案例或待创情景中,围绕问题而不是围绕课程程序的学习,其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锻炼学生经常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共享,获得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升华为自己的观点,再与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并逐步树立一种"自主学习观",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内容,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实现"鱼"向"渔"转化。同时,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熟练掌握了文献检索技能,提高了文献识别及质量评价和汲取学科前沿知识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9]。
4.4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医学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技能训练需要2人以上配合。例如,一台手术就需要医生、护士和麻醉师的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精神是新世纪医学创新人才必具能力之一,要求在医学学习过程中,医学生之间要学会人际沟通与交流的基本技巧,具备了与他人建立相互尊重的和谐人际关系和合作的能力。在医学统计学PBL教学中,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不仅要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围绕所提问题,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带着问题独立思考、自学相关知识,还要将自己的答案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在共享集体智慧的基础上,逐步析疑,并由表及里地去探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将学习者独立地学习和小组讨论有机结合、反复进行直至问题得到解决。PBL讨论后问卷调查显示,93%的学生都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有效性,认为自己在学习中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明显提高[10]。通过活跃而融洽的讨论,医学生积极发言,不仅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和协作能力,而且善于倾听和批判性地吸收他人的观点,学会借鉴和自我完善,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相互交流又相互尊重,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和竞争,这样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学习理念,有助于学生建立协作的集体观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