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为医学改革制造条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严真化
医学创新和其他一切科技创新一样,首先是科学家智力奋进的集中表现,是知识积蓄过程中一种质的变革。任何医学创新,都是以创新者的创造性的旺盛智力活动为基础的。离开了创新的积极性,创新从何谈起?但是,大量的事实也同样证明,任何创新者的智力创造,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实现的。良好的环境条件,催生和哺育着创新者的心灵,鼓舞着创新着的进取意志,为创新者开启一切方便之门,使创新者的智慧有如江河入海,一泻东流。
回顾人类历史上一些名人荟萃、科技成果有如雨后春笋的时代,无不与存在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相关。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四起,成为我国思想学术空前繁荣的最佳时期;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朝的废绌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就曾使知识界悄然无声,这当然不会有什么创新的思维活动了。
如今中华大地上下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当然为科技界创新提供了最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是,这并不是说没有妨碍包括医学创新在内的科技创新的障碍了。比如,《南方周末》2003年12月11日的一篇《SARS科研者的困惑和苦恼》的文章,就尖锐地指出:“面对SARS病毒这一公共卫生危机,国内病毒研究的分割封闭、重复研究、资源及署名争夺一度让中国生物医学科研界障碍重重,如何建立公开、共享、协调和有效率的生物科研机制,看来绝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道德问题。”而一度让人心寒的蒋春暄现象,更说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是如何重要。蒋春暄196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73年起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数学,用自己创立的数学方法,解决了世界公认的几大难题,但长期受到我国数学界权威的冷落和嘲讽,并被说成是“一堆废纸”,但却引起了美国的数学权威桑蒂利教授的重视,随后其成果在国外得到了发表。这几件事情说明,为医学创新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何等的重要。当前医学创新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呢?
第一,形成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任何创新,其中也包括医学创新,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前人成果的重新评价,甚至对前人成果的否定。这就需要深刻而广泛的学术批评。如果没有科学的学术批评,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老师、对比自己年长的学者、对自己的同事和朋友的学术成果、学术思想、学术作风,只允许说好,不能有半点批评,那有何医学创新可言呢?另一方面,任何一项医学创新,其始初阶段总是不完善的。如果没有严格的学术批评,又怎能促进医学创新逐渐走向成熟呢?应当说,学术批评的气氛冷寂,是我国医学创新的一个严重障碍。
第二,完善的学术成果鉴定和评审制度。谁都无法否认,当前我国的学术评审制度弊病甚多。如参加评审的人许多情况下是经过挑选的,一些持有不同意见者常不在邀请参加评审之列;所谓评审会,常常是被开成成果赞颂会,成果的缺点和不足,没有得到认真的揭示和批评;成果鉴定前没有向社会公示,未能开成同行业的全面审查会议,这样就使得许多所谓成果蒙混过关。而我们知道,任何假成果被冒充为真成果,实际上就是对真成果的否定,是对严肃的科学者创新意志的打击,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扼杀科学创新。
第三,养成良好的科研道德。当前在我国的医学创新和研究中,一些学者不遵守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有的抄袭别人的成果,引证旁人的论述不注明出处;有的伪造实验数据,甚至随意编造资料。对病人的观察只说好的方面,不讲副作用,不讲并发症,并且常常夸大疗效;有的排斥同行,压制新生力量。如此等等,都是十分不利于医学创新的。医学创新常常涉及病人的生命安危,涉及病人的生命权和医疗权,因而在医学创新中还必须遵守国际上有关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规范。
第四,建立医学创新成果的滞时检验制度。任何一个科学创新,特别是医学创新,都需要经历一个时间检验过程。一项手术方式,一种药物的疗效,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不能说有几个病人住院观察的资料就可以做结论的。历史上许多医学灾难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时间检验,许多医学创新是靠不住的。如扁桃体摘除术,反应停治疗妊娠呕吐症,精神外科治疗某些精神病,其后果大都是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被认识的。因此,我国的医学创新成果的评定,也应仿效诺贝尔奖的评奖方式,改成果完成后即时评定为滞时评定,比如,规定任何一项成果,至少要经历五年的时间检验,才可以提出评审。这样自然可以淘汰许多伪成果,从而真正有利于医学创新。
良好的医学创新环境还涉及文化土壤这样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创新有无影响?我国的医学创新落后的原因何在?诺贝尔医学奖为何与我国无缘?这些都是创新环境中的重要课题。以上几点,只是当前医学创新环境建设中应引起特别关注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