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培育医学创新型人才浅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朱莲花 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人才的历史使命。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实践学习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独创、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新的成果。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能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方法;需要具有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这就是说:创新型人才首先是一个基础知识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个性自由发展的人,是一个具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人。比较而言,传统教育一直强调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注重系统的专业训练和理论知识传授。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应该学会创造思维,打破传统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应该具有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开阔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应该具有健全的体格,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要有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新的科技成果往往是多种专业,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结果。在大学教育阶段,应该宽口径培养学生,医学教育也完全相同。大学学习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对于医学生来说,不应过早地把兴趣和精力集中到某一个狭窄的专业领域,而应该注意拓宽知识面,打下宽厚扎实的基础。教育过程中要让医学生能真正认识到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性,因而能自觉要求自己对各种知识有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
1造就创新师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创新人才。要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根本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所谓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就是教师自己应该是新知识的原创者,同时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且掌握着高超教学艺术的教师。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在学术和人格上对学生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只有教师自己具有不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创造性,才能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开发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批能胜任创新型教育的新型教师。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应切实提高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尤其在创新素质方面应下大功夫。首先要更新观念,教师应突破对传统教师角色的认识,更深刻地了解教育对人类的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作用,更清晰地把握创造教育的实质和内涵,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其次要勇于实践,教师应勇于在教学改革中走新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创造有特色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勇于探索和创新,在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开拓进取,塑造自我的创新人格。最后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学校和各级领导应注意发挥激励机制的效应,激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创新热情,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能在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环境中拼搏奋进,尽早脱颖而出。
2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是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的,多采用“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极易束缚和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要注重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运用,改进落后的教育教学手段,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对知识只是机械性记忆,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法常见的有:PBL(以问题为中心)法、案例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标准病人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学科界限、基础和临床的界限,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形成科学概念,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符合医学的整体性原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学会解决问题,完成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学手段不仅仅停留一支笔、一块黑板的运用。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色彩、动画等能丰富教学形式,扩大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加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提高学习兴趣,维持长久记忆。
3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它对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积极影响和作用。(1)文化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文化基础。(2)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创新及创新能力的提高。(3)文化素质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4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优秀的创新人才具有良好的素质也是得益于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在此基础上提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不是单独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而是多种思维结合的成果。因此,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训练有利于产生创新思维的思维方式,这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要从直接体悟和灵感激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作,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p#分页标题#e#
5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当转变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应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切身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技术,加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另外,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不同的教学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为这样才能为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主动地学习,探索新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6加强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服务性很强的学科,它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实验环节中我们首先进行重组,打破学科的界限,减少原有实验课程中大量重复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不同课程实现互通,开设一些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设计实验,并亲自动手验证结果,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整个实验环节可分为5大模块:物理实验模块、化学实验模块(包括无机、有机、物理化学实验)、形态学实验模块(包括解剖、组胚、病理实验)、技能学实验模块(包括生理、病生、药理实验)、临床检验实验模块(包括生化、病原、实验诊断)。对实践性环节的改革重点放在实习的内容和实习的考核,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作为医生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素质。修改实纲,在传统的内、外、妇、儿、传染等内容的基础上加入急诊和社区的实习。对实习的考核,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的临床技能各站考核和实习结束时临床技能综合考核相结合,考核知识能力和伦理道德素质并重,强调与同事间的团结协作、与病人的有效沟通,加强对医生责任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