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双歧杆菌佐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及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肠道菌群在UC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1],研究表明,益生菌能抑制肠道致病菌,改善上皮和黏膜屏障功能和调节黏膜免疫系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初发型活动期UC初治患者84例,所有患者经临床、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均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中华医学会制订的UC诊断标准[4]。按照入院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0~67岁(40.79±12.03);观察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7~65岁(40.21±11.97)。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片(金双歧),1.0g口服,每日3次,疗程6周。 1.3疗效评价 1.3.1临床症状评分 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对临床症状进行计分量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计分方法[2]如下:①大便次数:1~2次/d,计0分;3次/d,1分;4~5次/d,2分;≥6次/d,3分。②大便性状:成形便,计0分;软便,1分;糊状便,2分;稀水样便,3分。③血便:无,计0分;少量,1分;明显,2分;以血为主,3分。④腹痛:无,计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⑤里急后重:无,计0分;有,1分。⑥腹胀:无,计0分;有,1分。分别累计各组总分值,计算均值。 1.3.2结肠炎症评分 每例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取活检,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评分,方法参见Macpherson的评分方法:0级(0分)为正常;1级(1分)为轻微的粘膜及上皮下炎性渗出(含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水肿、片状黏膜糜烂及毛细血管扩张,黏膜肌层正常;2级(2分)为标本50%具有1级特征;3级(3分)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渗出伴溃疡深达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4级(4分)为50%具有3级特征。分别累计各组总分值,计算均值。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结肠炎症评分经秩和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结肠炎症评分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结肠炎症评分下降值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临床难治性多发病,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免疫反应亢进所致,主要包括感染、免疫、遗传及精神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肠道常驻菌群在UC的形成过程中起“扳机”作用,无菌无炎症[3]。正常情况下直肠与结肠内细菌对肠黏膜免疫系统的成熟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还可以诱导肠上皮细胞内电解质的运输、营养以及微生物的保护相关基因的表达。当肠道菌群和宿主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肠道细菌增加尤其是革兰阴性细菌的增加)时,肠道革兰阴性菌可以诱导肠黏膜上皮细胞(IECs)上的TLR4表达的增加,进而增加前炎症因子(TNF-α和IL-1)的表达。双歧杆菌可以抑制肠道革兰阴性菌的生长,同时在树突状细胞(DCs)的作用下又可以通过诱导表达IECs上的TLR2引起NF-κB通路阻滞,从而阻止了NF-κB得转录活性,进而阻止了TNF-α和IL-1的分泌,通过以上两种途径,最终在缓解肠道的炎症中发挥作用[4]。 微生态疗法就是补充对人体有益的菌群制剂,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以抵御病原菌的定植侵袭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5]。Mad-sen尝试应用以双歧杆菌为主的3种活菌的微生态制剂治疗UC患者,其作用得到了肯定。双歧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是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3种对人体有益的肠道固有菌群组成。属于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制剂,含有特定的充足数量(每天>109集落形成单位)活菌,用于改变宿主的微生态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