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人才培育及需求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卫生事业人才培育及需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卫生事业人才培育及需求

作者:夏保京 吴少平 王凤鸣 李晓庆 何军 于洪典 单位: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成都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必须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的卫生管理队伍”。建立职业化的卫生管理队伍,需要高素质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什么样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卫管专业)人才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并且能够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做出成绩,一直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弄清高校现今和过去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人才之间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以及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消除这种差距等问题。

1卫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及分析

目前,卫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1]。为了进一步摸清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笔者分别对四川、重庆地区二甲以上公立医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卫生执法与监督部门进行了分层抽样,共向川渝地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各二甲以上公立医院等单位发出调查问卷38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其中公立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25份,行政部门有卫生局、卫生执法与监督部门等11份。

本次调查主要从用人单位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知识以及能力需求结构、人才需求概况、毕业生素质和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差距、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在调查和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借鉴服务质量差异模型(ServiceQualityModel),尝试建立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距的模型(图1)[2,3,4]。明确卫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是促进卫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保证期望质量和现实质量一致的重要基础。建立差距模型的目的在于指导高校发现卫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根源,并寻找消除差距的对策。笔者认为,影响用人单位对高校卫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的核心因素是用人单位对卫管专业毕业生的期望与用人单位对卫管专业毕业生的感受之间的差距。从以上模型来看,用人单位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主要存在5个差距:

差距1:高校对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卫管专业人才缺乏认识,提示高校应当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现状,准确地了解用人单位希望什么样的卫管专业人才。

差距2:高校没有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设计合理的培养模式并加以实施,提示高校应当按照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设计较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差距3:卫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卫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距,提示高校应按照既定的培养方案不打折扣地完成培养任务,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差距4:高校对自身培养的人才质量缺乏了解和评价,缺乏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还未与用人单位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提示应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及时对人才培养结果进行评估。

差距5:用人单位对卫管专业毕业生的期望与用人单位对卫管专业毕业生的感受之间的差距,这是5个差距中最重要的差距,卫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就在于缩小用人单位的这一差距。

2弥合卫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距的对策

由卫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距模型可知,用人单位对卫管专业人才质量的评价是由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决定的,而这一重要差距的形成又是另外4个差距产生的结果,即差距5=F(差距1,差距2,差距3,差距4)。所以,从影响差距5的4个差距入手,分析差距存在的原因,寻求弥合各种差距的措施,对缩小卫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具有积极意义。

2.1使高校的感知与用人单位的期望相一致

差距模型中的差距1是用人单位想要什么和学校认为用人单位想要什么之间的差距。比如顾客去吃饭或许更注重饭菜的质量和味道,而不是室内的装修和窗外的风景。引起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对行业发展动态缺乏了解,对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分析,对用人单位的期望的把握和认识不准确,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用人单位多元化的需求使得高校对用人单位的期望的把握更加困难。对此,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基础服务设施等措施来管理“供应”,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广泛调研、把握行业动态、合理设计培养方案、建立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协作沟通机制等手段来管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才的“供应”与“需求”相匹配。同时,对于调研收集到的信息,要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予以准确把握。比如,在卫管专业的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上,一些高校设置得很少,他们以培养职业化的管理人为目标,设计大量的管理课程,但是用人单位却希望他们具有相当的医学知识,才能准确把握医学的基本常识和发展规律。因此,只有知道用人单位的需要,才能够对用人单位的期望有更准确的把握。

2.2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差距模型中的差距2是高校对用人单位期望的感知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距,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培养方案问题,如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缺乏系统性、未能将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定位联系起来等;另外,目前很多高校卫管专业的培养方案都是由远离一线的教学管理者制定,这样的做法脱离了社会需求,导致培养计划的适应性较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当前卫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为不断完善的卫生体系培养职业化的管理队伍[5]。这要求我们首先要解决卫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自身的问题,消除设计中模糊不清和与目标定位相冲突的地方,合理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确保教学不脱离实际[6]。同时,应改变管理者制订教学方案的现状,可主动让教学的参与者和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的设计以及改革,实现设计从以高校为主导到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转变,这样还能为后续的人才培养以及“产品”的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需求主体认同感。

2.3使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

产生差距3的原因主要有教和学两方面:原因之一是执行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的问题,目前大多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师都没有医疗管理一线的工作经验。原因之二是学生的问题,人才培养与有形产品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因此学生对于教学的最终成效也负有一定程度的责任,当学生对卫管专业缺乏认同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时,也会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要使制定的培养方案得到全面贯彻和实施,首先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因为再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也仅仅只是一种“工艺设计”,必须有一流的“工程师”付诸实施才行。一方面需要加强卫管专业师资的培养,同时还需扩充教师范围,可聘请卫生部门的管理者为兼职教师,通过授课和举办讲座,让教学的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实际,避免“空中楼阁式”的空谈[7]。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的工作热情。调查表明,现在的大学教育中,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正在逐渐弱化,研究者、社会服务者的角色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需要促进大学教师向教育者角色的回归[8]。其次,要加强学生的管理,提高他们对卫管专业的认同感,督促学生认真履行学生的角色,通过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卫管专业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分页标题#e#

2.4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协作

差距4产生的原因是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高校本位”的思想还比较严重,还未与用人主体建立有效地沟通协作机制,对培养人才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诸如“学农的不下地,学地质的不上山,学冶炼的不进厂”现象在我国高校教学中仍普遍存在[9]。要消除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人才之间的差距,可以将STS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去[10]。

一是需要打破传统的闭门办学形式,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开展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定期对人才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积极听取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卫管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并据此对培养计划作出实质性的改进。

二是可以通过科研协作的方式,在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紧贴卫生管理行业特色或区域优势,有选择地与卫生行政机构、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广泛可靠的实习与就业网络,形成忠实的协作关系。

三是让社会需求方积极参与教学各环节,可以邀请他们参与制定相应具有专业特色的、规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参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试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毕业论文质量等评价。让他们从用人单位角度将毕业生的表现质量反馈给高校,高校据此进行卫管专业人才培养管理上的调整。

四是邀请用人主体———卫生行政部门、社保机构和医院的管理者参与教学,通过选聘他们为兼职教授,既可让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同时又可提高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