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卫生检验状况及前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陈昭斌 单位: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检验学(HealthLaboratoryTechnology,HLT)是预防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包括卫生化学检验和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两大部分。通过日常的监测检验,以查明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可能危害,为卫生防疫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从而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保障人群健康的目的[1]。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至少卫生毒理学检验应该包括在卫生检验学科内,成为其第三大部分。作者认为,卫生检验学应定义为: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毒理学和预防医学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研究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产品和环境中理化、生物和毒物因子检测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卫生检验技术,是指应用于检测与人体健康相关因素(产品中卫生指标和环境中的危害因素)量值的技术。主要包括理化、微生物、寄生虫、临床和毒理学检验技术等。卫生检验,即我们常说的卫生检验工作,主要是指卫生检验技术工作,通常叫做卫生检验或卫检。它包含具体的检验技术工作和对检验技术的管理工作。卫生检验事业,是指把涉及到卫生检验的学科、专业、组织、技术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当成一个完整的事业来看待,来研究。本文简要地总结了60年来新中国卫生检验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其现状。展望了卫生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人才和卫生检验学科和专业的未来。
1国家卫生经费投入已大幅度增加,中央新政策再添新保证
国家卫生经费投入已大幅度增加。我国政府预算卫生支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大幅度的提高,如2006年为1778.9亿元,是1980年51.9亿元的34倍多[2]。其中投入到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费用无疑也在大幅度地增加,如,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的投资2002年通过评估就达17亿元[3]。又如,2004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项目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总投资为5.06亿元[4]。中央新政策再添新保证。2009年4月6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明确指出:今后三年中,“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并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主要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之一,政府全额经费的保障将极大地提升政府经费的投入,将进一步推动卫生检验技术的提升和卫生检验工作的开展。
2从事卫生检验技术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机构在增多,覆盖了全国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的所有地区
卫生检验机构广泛分布于不同部门。目前,我国从事卫生检验技术工作的部门主要分布在国务院的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环保部和教育部等几大部门的下属机构,尚不包括中央军委的总后卫生部的军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如国家卫生部直属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以及全国各地的CDC,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生物制品研究院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及其相应的全国各口岸卫生检验检疫机构和各地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国家环境保护部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各地环境测机构,水厂,制药,各大学医学院校、研究所等。卫生检验机构覆盖了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区。就各地CDC而言,都加挂了“卫生检验中心”的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足见卫生部对卫生检验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建国60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称卫生防疫站)由1949年的1个,到1950年的61个,1980年的3105个,1990年的3618个,2000年的3741个[2]。到2008年末的3534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0个、县(区、县级市)级2708个。尚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310个等其他从事卫生检验工作的机构(此数据尚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5]。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3226个:省级34个(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地级333个(50个地区(州、盟)和地级市283个);县级2859个(1635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县级市368个和856个市辖区)[6]。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全覆盖了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区。
3从事卫生检验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素质在持续提高
从事卫生检验和研究工作的人力资源是卫生检验技术工作得以保证的关键。卫生检验人员数量急剧增加。就卫生检验人员数量而言,建国60年来,我国卫生检验技术人员由1949年的东北原中长铁路管理局卫生防疫站的很少,到1952年底全国已建立卫生防疫站147个,各类专科防治所(站)188个,卫技人员19750人[7]。到198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数3105个,人员103592人,卫生技术人员80874人。已经发生质变。到2007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数3585个,人员197209人,卫生技术人员148512人[8],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关于卫生检验人员占CDC人员总数的比例,1999年就有报道,北京市市级卫生防疫站卫检人员占总职工数的比例为24.74%[9]。2002年也有报道广西103家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的卫生检验人员占防疫人员的13.76%[10]。2002年还有报道深圳市区防疫站卫生检验人员占总职工数的比例为17.12%,该结果尚未包括从事毒理学检验和体检中从事临床检验的人员[11]。因此,若按照卫生检验人员占CDC人员总数的20%~30%的比例来看,目前在CDC的卫生检验人员估计在5万左右。若加上卫生部门的其他专科防治机构如慢性病防治中心、职业病防治院等公共卫生领域的机构,以及其他部门从事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的机构,估计实际从事卫生检验技术工作的人员大致应在10万左右。但与2008年全国取得检验师(士)(主要在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师、士)资格的人数为30.5万[8]的人数相比,还差很远。卫生检验人员素质在不断提高。就卫生检验人员素质而言,从全国来看,有资料表明,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检验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总计100.0。按性别分,男38.4,女61.6;按年龄分,25岁以下4.1,25~34岁31.7,35~44岁35.8,45~54岁25.4,55~59岁2.6,60岁及以上0.4;按工作年限分,5年以下10.3,5~9年15.4,10~19年32.4,20~29年27.8;30年及以上14.2;按学历分,博士0.1,硕士1.5,大学本科17.4,大专36.5,中专36.5,高中6.0,初中及以下2.0;按专业技术资格分,正高1.5,副高6.4,中级38.2,师级/助理36.2,士级11.9,其他5.8;按聘任技术职务分,正高0.8,副高5.8,中级36.8,师级/助理38.4,士级12.5,待聘5.6[12]。可以看出,卫生检验人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44岁及以下中青年占主要(71.6%),受过高等教育的大专以上人员超过五成(55.5%),师级以上专业资格达到八成以上(81.9%)。与3年前的2002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检验人员学历和职称构成(%)相比,人员素质和质量有明显改善。如学历构成(%)变化为,硕士由0.9提高为1.5,大学本科由14.2提高为17.4,大专由35.1提高为36.5。专业技术资格构成(%)变化为,正高由0.9提高为1.5,副高由5.6提高为6.4,中级由36.8提高为38.2[12]。此外,国家CDC的5位院士中,有4位是直接从事卫生检验技术并取得成就的。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卫生检验人员的数量从很少量到几万至10万之众,由没有接受多少专业教育到超过半数的人受过高等教育,且有一定数量的硕士和博士,中级职称近半数,数量和质量都有质的飞跃。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卫生检验人员的数量仍然不足,素质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p#分页标题#e#
4设施设备得到很大改善,卫生检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国家CDC和主要省市CDC的水平处于国际先进行列,能够为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新发传染病提供技术保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检验技术水平基本可以反映全国卫生检验技术水平的总体情况。国家CDC和全国主要省市CDC的卫生检验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尤其是通过2002年底和2003年上半年抗击SARS的洗礼,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防大疫的磨练,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卫生检测技术水平得到显著地提高。今年我国在面临全球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严峻形势下,到目前为止,最大限度地、最有效的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的传播,受到WHO的高度赞扬,这完全有赖于目前我国CDC系统的高水平的卫生检验能力,同时也是我国卫生检验技术水平的最好明证。国家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投入,疾控系统整体技术,尤其是卫生检验技术得到快速提升。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aCDC),其人力资源,中国CDC有5位院士,7位首席专家。中心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达39%;高级工以上人员比例达65%以上,是部直属单位中高级人员结构比例最高的一个单位。其基础设施投资,如新址,总体建筑规模19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其业务机构,涉及检验技术的独立法人有:传染病所、病毒病所、寄生虫病所、性艾中心、慢病中心、营养食品所、环境所、职业卫生所、辐射安全所、改水中心和妇幼中心等11个研究所或中心;非法人独立单位有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中心和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等3个中心;挂靠单位有地方病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和鼠疫布氏菌病预防控制基地等8个中心或基地。这些研究所和中心的技术水平基本代表我国卫生检验的最高水平。其工作经费,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大量迅速增加。如2007年,全年工作经费合计达16亿元,是2003年的2.6倍。其科研实力,全年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仍然保持良好地增长势头。全中心列入科研计划管理的总课题数达到213项,实际获得科研经费约1亿元。2007年度获准课题80项,经费约1.5亿元。中心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奖获奖5项,中华预防医学会奖20项。中心发表科研论文数量较往年有了明显增加,共1089篇,其中中文925篇,英文164篇(SCI收录139篇);出版专著35本,获准专利7项[3]。这些都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卫生检验的最高水平。
全国各地CDC的设施设备也得到很大改善,卫生检验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如华南的广东省CDC,其人力资源,现有人员321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50人,获得高级技术职称资格人员103人,约占1/3。其基础设施投资,2004年,广东省CDC迁建项目批复立项,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投资5.06亿元。其仪器与设备,原价值约1.37亿元,10万元以上的230余件,其中包括: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毛细管电泳、离子色谱仪、ICP光谱仪、多组分气体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车载式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遗传分析仪、全自动病理切片系统、全自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80万倍电子显微镜、超速离心机、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等。其检验能力,2002年就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审认定。目前获认可项目有食品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和日化品、公共场所监测、防病检材等13大类共826项。获卫生部、农业部等认定或认可为:保健食品功能学检验机构、化妆品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卫生杀虫剂毒理学试验机构、农药登记药效试验机构(卫生杀虫剂)、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检验机构、BSL3(P3)实验室、HIV确认实验室、脊髓灰质炎监测实验室等;获省科委、省卫生厅认定或认可为SPF动物实验室、消毒产品检验机构等[4]。还有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的深圳市CDC,其人力资源,现有人员264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42人,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高级职称80人,也约占1/3。其基础设施投资,一个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概算投资2.7亿元的深圳市CDC新址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至2009年底完工搬迁。其业务科室,有18个:疾病预防控制4个;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5个;实验室分析与研究6个:理化检验中心、微生物检验中心、毒理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转基因研究室、二?英研究室;服务部门3个:门诊部、检验检测服务部、消毒杀虫服务部。其检验能力,二?英研究室是国家卫生部二?英检测专业实验室,投入近千万元;卫生毒理研究室的学科带头人是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长和亚洲毒理学会理事,有800多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分子生物研究室率先由卫生部认定为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艾滋病研究室拥有卫生部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转基因研究室是全国疾病控制系统少有能从事转基因检测和研究的机构,投入800多万元,荣获“转基因检测”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微生物参比实验室拥有P2及P3级生物防护实验室,千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荣获“食物中毒快速检测”等国家发明专利;理化检测实验室配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ICP-MS、气质联用仪等大型精密分析仪器二十余件,集日常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开发为一体,已开展苏丹红、孔雀绿、丙烯酰胺等400余项检测项目。中心2000年在全国卫生系统率先通过了“实验室国家认可”。其科研实力,仅仅2002~2005年,中心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十五项目重大项目2项,国家863课题1项[13]。又如西部的四川省CDC,其人力资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36人。其业务机构,有16个专业机构。其仪器与设备,拥有DNA测序仪、ICP—MS(等离子质谱仪)、PCR定量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GC—MC(气相色谱质谱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微生物生物鉴定及分析仪、γ能谱仪等高精仪器设备。
其检验能力,有生物医学材料安全性评价和检测实验室等3个省重点实验室,取得了卫生部和农业部确认的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实验室等8项资质。其科研实力,建有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等3个省重点学科,设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基地、全国艾滋病防治区域培训四川基地、全球基金四川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培训中心等6个培训基地。主办有国家级和省级期刊3种,其中,《预防医学情报杂志》和《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美国化学文摘(CN)收录[14]。再如华北的北京市CDC,其人力资源,有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其中高、中级人员占总数的61.8%,博士、硕士70多人。其基础设施投资,总部建筑面积4.3万m2。其仪器与设备,现有大型仪器设备800余台,价值7000余万元;实验室用房6480m2;其检验能力,目前已成为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证的检测实验室;卫生部、市卫生局认定的保健食品、化妆品、涉水产品、消毒产品、食品添加剂、化学品毒性鉴定(甲级)检测机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单位;农业部认定的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药效试验单位;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批向社会公告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单位;联合国全球监测系统放射性核素监测站;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病毒监测项目在北京地区设立的实验室以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证的北京市艾滋病确认实验室,是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水平和检测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与公认[15]。再如华东的上海市CDC,是全国率先组建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实施市政府卫生防病职能的公共卫生核心专业机构,集疾病预防控制与应急、监测检验与评价、应用科研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综合防治与健康促进为一体,旨在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疾病、伤害和失能,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其业务机构,按预防医学专业设置传染病防治部、慢性病防治部、环境职业卫生部以及下属的25个专业科室[16]。再如华中的湖北省CDC,其人力资源,现有人员672人,在职职工468人,副高以上职称140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46人,占10.4%,其中博士生3人。有14人为硕士生导师,1人为博士生导师。其基础设施投资,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是全国专业设置最全、占地面积最大的省级疾病控制机构。其仪器与设备,现装备有荧光定量PCR、CD4细胞检测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等先进仪器设备近200台件,价值达2000多万元。其检验能力,建立了紧急疫情与重大传染病防控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体系和以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和化学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体的应急监测检验防护实验室体系,拥有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保健食品功能学实验室”、“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以及国家科技部批准的“湖北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17]。全国卫生检验技术水平存在地区不平衡。就检验能力来看,如广东省疾控机构卫生检验能力,有报道,2001~2003年共有241个(次)单位参加理化检验比对试验,全部项目合格单位占72.2%;有245个(次)单位参加细菌检验比对试验,考核成绩80~100分的占84.1%;有132个(次)单位参加病毒检测比对试验,考核成绩80~100分的占97.O%。表明广东省卫生防病检验能力总体水平较高,但分布不均匀,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质量的控制与管理[18]。当然,中西部CDC的卫生检验能力总体上肯定要滞后于东南沿海的CDC。因此,2006年有人指出,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论从硬件建设、到技术力量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强。#p#分页标题#e#
许多省市CDC有能力开展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菌、病毒、霉菌及其他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生物恐怖、中毒事件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食品、水、空气、涉水产品、化妆品等的检测,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健康相关物品检测,寄生虫病中间宿主的种群鉴定和密度测定,寄生虫病中间宿主和虫媒的抗药性测定,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居住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食品、化妆品、涉水产品的安全性检测,消杀产品和卫生产品卫生质量分析,健康相关物品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分析,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检测,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事件毒物分析,化学污染事件因素检测分析,核恐怖、放射污染事件因素检测分析,急性、亚急性、亚慢性与慢性毒性试验,刺激性与过敏性试验、致癌与致畸毒性试验,营养与保健食品功能试验与评价,化妆品功能试验与评价,其他健康相关物品有关功能试验与评价[19]。
5卫生检验学学科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于理论体系和专门的研究方法。卫生检验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以预防医学、分析化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毒理学和卫生统计学等作为专业基础,采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通过检测与人体健康相关因素(产品和环境等)的量值,从而阐述这些因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目前基本已经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专门的研究方法。关于人才队伍。目前,全国有一支从事卫生检验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10万之众的庞大专业队伍。从学历来看,仅华西卫生检验专业已经培养了30多名博士,130多名硕士,1500多名本科生,培养各种专业检验人才1500多名;从职称来看,全国有5000名左右的副高职称资格以上的高级人才;有博士导师10余名,硕士导师20多名;有从事卫生检验技术并做出突出成就的院士4名。关于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研究与实践的机构有国家、各省和市县CDC疾控系统以及其他机构,全国省级及以下CDC加挂“卫生检验中心”突显卫生检验的重要性;全国有卫生检验学专业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中专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开设卫生检验专业的大学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有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20余所院校开设了此专业;国家、各省和大部分市有卫生检验人员交流技术心得的专业学会。关于教材、专著和杂志。国家有完善的卫生检验学专业课程体系和相应的教材,如上世纪80年代鲁长豪教授所主编的《食品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卫生学与卫生检验技术》和《食品理化检验学》成为该专业长期使用的经典教材,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专业规划教材有《食品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免疫学检验》、《分析化学》、《病毒学检验》、《细菌学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卫生检验检疫》等10余种;还有《现代卫生检验》等大型专著;也有能刊登卫生检验人员技术工作经验和学术成果的《中国卫生检验杂志》。因此,目前卫生检验学学科的发展正在以一种良好的态势快步向前。
6我国原创的卫生检验专业正蓬勃发展
卫生检验专业得到国家批准列入专业目录。195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原四川医学院)开始招收全国第一个3年制卫生检验专科班,招收40名学生。1974年该校正式创办了卫生检验专业(专科),1977年改为本科,1981年国家教委批准,卫生检验列入高等学校专业目录。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卫生检验学(先为卫生化学)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华西医大、哈医大等先后获得卫生检验硕士授予权。1990年华西医科大学获得卫生检验学博士授予权[20,21]。举办卫生检验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在不断增多。从35年前(1974年)的1所大学增加到全国目前约有20多所高等院校。举办卫生检验专业的院校的重要性在不断曾强。如全国重点大学已有: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仅硕士)等4所。还有地方著名的大学10多所:哈尔滨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南华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大理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此外,专业培养目标更加清晰,专业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得到加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更加多元化。
7卫生检验学会得到壮大,学术交流活跃
全国学会已产生四届。至1988年12月成立了第一届全国卫生检验学会以来,到目前已经是第四届了。其中,第一届鲁长豪教授担任主任委员,第二届主任委员为郁庆福教授,第三届主任委员为陈昌杰研究员。学会下设卫生化学教育、卫生微生物教育、食品理化检验等9个学组。第四届主任委员刘秀梅研究员。四届委员会构成充分体现了队伍年轻化、素质高、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举办16次全国学术交流会。学会交流活动频繁,已经举办16次全国学术交流会。有的省级学会学术交流更活跃,如广东省卫生检验学会每年都举办一次学术交流会,今年将举办第20次学术交流会和省学会成立20周年庆典。
8《中国卫生检验杂志》发展良好,已经成为月刊
稿源在增加,周期在缩短,栏目在增多,质量在提高。该刊稿源在不断增加,该刊1991年鲁长豪教授等创刊时为季刊,1992年起改为双月刊,2005年起改为月刊直到现在;定位更加清晰,主要栏目不断增加;读者群体在不断扩大,刊文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如论著:1993,3(2)期刊登了10篇,1999,9(6)期只刊登了2篇,而2006,16(2)期刊登了14篇,而2009,19(4)期刊登了19篇。因此,该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已被列入“科技类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源期刊等检索工具。9卫生检验的未来一是卫生检验技术将向着高通量、更灵敏、更准确、更快速、更简便和高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于公共卫生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卫生检验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一是检验的种类和项目在不断增多,如二?英、联苯、杀虫剂、重金属、毒鼠强、三聚氰胺、苏丹红、水消毒副产物、多溴联苯和氯丙醇等。二是检测对象的量越来越微量,如有些检出限要求已经达到ng、pg乃至fg级。三是要求检出的时间越来越短,如最近使全球卫生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2h就可以出报告了[22]。四是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处罚更加严酷。在国际贸易中,若检验发现违禁超标的微量污染物,将面临国际声誉受损和巨额的经济损失。因此,政府对卫生检验机构的重视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强,投入必将进一步增加。分析检验的手段将会不断增多,技术将会不断更新。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定的操作将向着更加安全清洁、更加环保绿色、更加简便快捷、更加微量准确的方向发展。#p#分页标题#e#
首先,样品前处理将采用各种新技术,如采用固相微量萃取、加压液相萃取、亚临界水萃取和微波消解技术等。其次,仪器联用将变得平常。用于复杂体系中多成分的测定,可大大地提高仪器的分离检测综合效能,如气一质联用仪(GC-MS)、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液一质联用仪(LC-MS)等,对于各种环境化合物的检测限可达lng~lfg/L。再次,分析仪器高通量、高速度、小型化和智能化是检验技术发展的必然,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血球全自动分析仪、全自动菌落分析仪、全自动蛋白质分析仪、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全自动核酸分析仪和DNA测序/基因分析仪等;全自动毛细管核酸分析系统,3~10min内即可分析12个样本,一次性可自动完成多至96个样本的上样与分析,样本进样量只需不到0.1μl,检测下限低至0.1ng/μl,检测分辨率最高可达2bp。软件使用简单、人性化,可实现多种格式的数据输出。毛细管电泳(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能在20min之内分离长至几个kb的DN段,对于外显子大小的DN段,其分辨率可达到1bp。最后,多学科交叉技术的融合将是未来检验分析系统追求的新目标,如微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totalanalysissys-tems,或Micrototalanalysissystems,MicroTAS,μTAS)目的是通过化学分析设备的微型化与集成化,最大限度地把分析实验室的功能转移到便携的分析设备中,甚至集成到方寸大小的芯片上,也被称为“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LOC)。实现分析实验室的“个人化”、“家用化”,如基因芯片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用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chips)是μTAS中当前热点。未来检测仪器向着“手表化”、“钢笔化”、“手机化”、“数字化”和“组合化”等方向发展是一种趋势。
二是通过大量培养社会急需的卫生检验高级人才,卫生检验专业队伍的素质将会明显改善,卫生检验师的社会地位将显著提高。卫生检验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如以经济文化水平发展最好的北京来说,1999年调查表明,北京市卫生检验人才,尤其是区县站卫检人才明显不足。若以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卫生检验人员的编制比例为标准计算,该市卫检人员缺编约200人左右。调查指出,北京市防疫系统未来10年对高层次的卫检人员需求量较大,对大本毕业生的需求占总需求的53.01%,对硕士生也有一定的需求,占3.61%[9]。除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可以和北京比较外,中西部等其他地区情况更加明显。因此,卫生检验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很大,现状是供不应求,尤其是著名大学的毕业生一直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质量检测机构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青睐的对象。如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就曾公开打出其卫生检验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23]。由于对卫生检验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卫生检验高级人才的力度无疑将会加强,开设卫生检验专业的高等院校将进一步增加,招生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卫生检验专业势必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课程设置将更加科学合理,卫生检验专业的亚专业,如卫生理化检验、卫生微生物检验等将会衍生出来。今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将更加综合,既懂技术,又通管理,既能从事实验室工作,又能从事现场工作。只有通过大量培养高级人才,来改善卫生检验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满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未来的需要。卫生检验人才的在职培养将会逐渐规范化和系统化。成立卫生检验师行业协会,制订科学的对卫生检验员、卫生检验士、卫生检验师、主管卫生检验师、副主任卫生检验师和主任卫生检验师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的考核考评规范势在必行。在条件较好的省市CDC等机构设置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毒理学检验首席专家将会出现。卫生检验技术领袖在各级机构中担任领导会成为常态。在一些地方甚至象香港政府化验所这样的综合性政府检验机构必然会产生。也许不久的将来,卫生检验师就象医师、律师一样享有专业和职业的荣耀和尊严,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
三是通过学科体系和专业的进一步建设,卫生检验学将会形成一门比较完善的、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人类为了保护自身的健康,对影响自身身体健康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娱乐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心理因素都需要检验检测,分析判断,做出合理评估。因此,随着卫生检验内容的不断增多,从事卫生检验的专业人员将会不断增多,培养人才的院校将会进一步增加,专业建设将会得到大力推进,卫生检验学术交流活动将会更加频繁,学会下各专业学组的交流将会更加活跃,而表达卫生检验专业人员学术成就和工作业绩的《中国卫生检验杂志》势必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新的杂志诸如《中国卫生检验师》等可能应运而生,从事卫生检验技术研究的科学家将通过吸纳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微型工艺、电脑技术、电镜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芯片技术、酶技术等等,将它们交叉融合,新的卫生检验技术将会不断被研究出来。卫生检验专业和学科、技术和人才、组织和设施等等将会有一个大发展。卫生检验学将会形成一门比较完善的、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边沿学科和交叉学科。中国卫生检验事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