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改革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卫生改革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卫生改革论文

当前医疗卫生改革论文

一、当前北京医改的情况

2012年7月1日,由北京友谊医院率先开展了以“医药分开”为代表的公立医院改革,是日零时,全院1670种药品全部按照进价销售(包括1007种西药,292种中成药、371种中药饮片),取消了原有的挂号费、诊疗费,建立了医事服务费,新设立的门诊医事服务费分为4个档次,分别是普通门诊42元/人次、副主任医师60元/人次、主任医师80元/人次、知名专家100元/人次,急诊60元/人次,住院80元/人次/天。医保基金对门诊患者每人次报销医事服务费40元,急诊患者每人次报销医事服务费60元,且不受医保起付线限制;住院患者医事服务费按比例报销。将药品的批零差价取消,实行进价销售,同时将医院挂号费和诊疗费取消,出台医事服务费。医事服务费做为整个医院医疗服务的代名词,突出了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智力劳动,知识劳动的结果。发改委出台文件,对于改革医院废除批零差价,增设医事服务费予以认可。财政部门对于医改要求的六项投入,包括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采购、重点学科支持、离退休人员工资、政策性亏损补偿以及公共卫生服务购买给予足额到位。物价部门、财政部门、人力社保等多部门的协同,使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形成合力。继友谊医院之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分别加入以“医药分开”为代表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行列,市医管局对改革试点医院每月的相关数据进行检测,对患者而言,改革前后在同一家医院看同一种疾病,次均总费用降低,其中药品费用降幅突出,患者支出减少,负担有所减轻。对于医院,医生的医疗行为在改革措施的引导下得到进一步规范,以往大处方、药品滥用、过度检查有所减少。考量医生工作最根本的指标是诊疗的质量和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奖惩制度就从以经济核算为依据向以患者诊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为依据转变。这五家改革试点医院,对出现的不合格处方定期点评、处罚、通报,对于医疗服务质量不符合标准的,通过内部讨论配合处罚措施进行规范。我们在进行“医药分开”改革之初的顾虑是,取消药品批零差价后医院是否还能正常运行,通过改革施行一年多的观察,5家试点医院没有因为取消药品加成出现医院财务运行困难的情况,总体来看,改革后患者次均费用在下降,医生的诊疗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医改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良性发展,同时政府财政可承受。5家试点医院的年门诊量均在150万以上,门诊量最高的朝阳医院达到198万,这几家医院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核心区,建设问题基本完成,大型设备购买结束,财政投入主要用于重点学科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性补贴。据统计,5家试点医院医保病人占50%,在朝阳医院和友谊医院达到70%,同时医保提高了报销比例,经过这两年来看,财政承受能力基本情况令人乐观,说明取消药品批零差价先期设计比较周全,结果也符合初衷。这就为下一步在更多医院推广医药分开改革打下基础。

二、以“医联体”为抓手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

(一)确保“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按目标推进

区县卫生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包括区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对区县级医院,通过与北京城区三甲医院以“结对子”的形式形成若干家市级医院帮扶一家区县医院的格局,以此提高区县医疗水平,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持续推进了四五年的时间。

(二)在“医联体”框架下完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

以最具代表性的平谷区为例,平谷区地处北京远郊,区域内大部分处于山区,与市级医院“结对子”前平谷区医院服务能力较弱,大部分在区医院诊治病情较重的病人都要转院,后来通过与安贞、同仁、妇产等市级医院的优势学科对口支持,经过几年时间的支持,现在平谷区医院已经可以开展心脏支架和脑瘤手术,医院已发展成为平谷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大多数病症都能留在区域内治疗,这就使平谷区到北京市区就诊的患者大幅减少。2013年,平谷区医院的病人转出率为11%,医院的水平提高也有力地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水平提升。平谷区医院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整个的区域内医疗机构联接成网络,网络以视频作为联接途径,平谷区医院与上述4家医院通过视频完成联合门诊。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城区,区别于平谷区的是朝阳区内有多家三级医院。朝阳区结合自身特点摸索出一条以三级医院为网络核心的模式。朝阳医院做为朝阳区中部的网络医院核心,朝阳医院“牵手”辖区内共10家医院,包括1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医疗网络,使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实现紧密连接,三级医院医生定期定时到社区医院出门诊,到二级医院兼职做主任、副主任,定期定点查房,定点看病人。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直接可以挂到大医院的专家号,社区解决不了的疾病就可以转到大医院,病人到社区后首先经过社区医生的初筛,这就避免了病人的盲目流动,这个设计就是要让大医院和基层医院“有形有神”地进行互动,基层的病人可以转到三级医院,三级医院一些需要长期住院的病人可以通过这个途径转到相适宜的二级医院进行康复和恢复治疗。

阅读全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改革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涉及的财务管理活动日趋复杂,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效果。对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完善。本文浅析了医疗改革后基层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医疗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完善措施,以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财务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疗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

前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财务管理,能有效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必要深入分析医疗改革后自身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财务管理实践,积极探究有效措施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完善,实现对财务管理的有效约束和规范,促进财政资金实际使用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

一、医疗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强有力的内部控制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缺乏系统完善的内控制度,难以有效约束和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导致财务管理缺乏严谨性。医疗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了对设备购置的严格管控,但对于设备使用缺乏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极易导致账实不符,并在不同程度上引发资产流失。另外,内部审计相关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难以实现对财务管理各项行为的有效规范,难以大幅度提升财务管理实际质量。

阅读全文

卫生检验实践能力培育

作者:陈廷 张璟 王文军 杨金玲 张凯 李晶 杨凤荣 单位: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以实验性工作能力为主的检验技师和检验医师。目前卫生检验在专业设置上有卫生检验专业(学制4年或5年)、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方向)和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方向[1]。在培养模式上有学校自办、学校与医院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卫生检验做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卫生检验工作范围越来越宽、要求越来越高的新情况。因此为适应国家公共卫生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进一步强化检验医学人才尤其是卫生检验人才的实践能力,我们从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期望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出符合我院具体实际,又能加速检验医学人才特别是卫生检验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山东省卫生检验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卫生检验人才。

1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模块化层次,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专业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卫生检验专业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县级以上卫生防疫人员26万余名,其中15%~20%为卫生检验人员,卫生检验专业队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职称不高,业务素质不强,专业背景不深等突出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2],我省总体卫生检验队伍的现状与全国基本相同,公共卫生形势的发展要求与队伍现状不相适应的矛盾也较为突出。经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我院将该专业设置为“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方向)”,考虑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两大学科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要求较高,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卫生检验专业的全部课程。本着基础深厚、专业突出的原则,我们将课程模块设计成人文公共基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医学检验5个模块,开设了人文公共基础课程例如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医用物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科研概论、医学信息检索以及系统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临床医学概要等临床医学课程,还有流行病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基础等预防医学课程;有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职业医学检验、化妆品检验和生物材料检验等与分析检验密切相关的卫生检验课程;有病毒学检验、细菌学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等医学检验课程。2003年和2006年我们两次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人文教育基础课占24•1%,学科基础科占22•9%,专业必修课占19•4%,专业限定选修课占14•2%,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占10•4%,课外创新教育占5%。与2003年相比,本次课程调整的特点是大幅压缩了教学学时,从3712学时降低到3223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扩大了专业门数和增加了一定的学时,突出专业知识的学习;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学时,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比例由过去一般的1∶0•6~0•7提高到1∶1;部分专业课程甚至达到1:2。首次将课外创新教育学分纳入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课外创新教育学分。为突出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方向特色,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将部分涉及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的课程进行了有机融合,例如我们将医学检验的临床微生物与微生物检验课程改成为细菌学检验和病毒学检验,加深了有关微生物检验的理论和检验水平的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构建检验医学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不仅是巩固和升华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更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的主要渠道。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既要了解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更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各种实验基本技能并养成创新性科研思维习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科研型和开拓型复合人才[3],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主体,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当中,教师以讲深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努力目标,学生则以从教师那里获得定论、定性的知识为目的。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经过长期的摸索,我们认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这一弊端进行改革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现知识,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去进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式思维方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转换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推广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互动空间和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特别注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卫生检验领域的技术“尖兵”,即所谓“GoldHand”(“金手”)。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求所有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都要坚持一切为实验教学服务的原则,主讲教师实验要准备充分(包括坚持做预备实验),指导实验要做到“三勤”,即腿勤(巡视学生操作了如指掌)、嘴勤(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手勤(做必要的示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够圆满完成教师规定的实验任务,而且独立设计并积极要求参加开放实验的热情非常高。根据专业发展的动态趋势、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及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我们引入新的实验技术,更新实验项目,对所有课程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进行了重新认证,在开设的20门专业实验课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的比例达90%。例如: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检验实验课中,我们把现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采样、实验室的检验、结果的综合评价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在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中,我们把生物学样品的采集、处理、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报告的书写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同时,我们还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科学的、公正的检验医学实验课程考核机制,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就十分注意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严格实验规范,要求学生必须绝对遵守原始实验数据的记录保存,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定主要从平时测评及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基础和综合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占10%、实验操作(如给出相关理论假说,请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占20%;试题测验(考察相关实验及理论知识)占70%;等多种方法进行,最后综合评定得出成绩。对于有创见的学生,成绩从优。全面开放实验室,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以及考试评价等方面都是处于相对开放状态,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性学习过程[4]。检验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操作多,动手能力强。学生仅仅依靠实验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要熟练掌握各环节就必须经常练习,如细菌形态观察、白血病细胞的形态辨认、血细胞计数等都离不开显微镜。一次显微镜观察记忆不深或没有掌握,就必须反复练,才可达到记忆深刻。再如刻度吸量管的取样、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的使用,经过多次使用才能熟能生巧。目前检验医学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我们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安排专门教师,随时随地开放实验室,尽可能的满足学生需求。在开放实验室的同时我们安排教师随时指导学生的实验内容,以提高实验室开放效率。#p#分页标题#e#

3注重专业实习环节,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培养

阅读全文

公共卫生类本科生实践需求调查思考

摘要:目的了解公共卫生类专业本科生对专业实践的需求情况,为探索该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某综合性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对专业实践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公共卫生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现况及需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调查问卷收集。结果本次共调查81名公共卫生类专业本科生,其中77.78%的学生毕业实践意向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2.59%的学生认为通过专业实践可加深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66.67%的学生希望学院安排为期4~6个月的实践,且期望实践项目涵盖公共卫生相关主要环节;70.37%的学生期望毕业实践采取实践单位和学校相结合的形式,85.19%的学生希望配备校内指导教师,66.67%的学生希望在学校完成毕业答辩,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培养模式急需改革和完善。结论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公共卫生人才,进行公共卫生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在实践地点选择、实践时长、实践内容、学校与实践单位合作、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等方面需要调整或改革。

关键词:公共卫生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培养公共卫生人才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福扯。公共卫生体系是以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疾控系统为主体,以卫生和相关社会政策为导引,以医药与健康产业为支撑,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参与,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群整体与长远健康效益最大化,全面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综合社会体系[1]。目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卫生人才培养单位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2]。因此,培养掌握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并具有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宣传沟通能力、应急判断及处理能力、自我学习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现代公共卫生人才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当务之急。本研究选择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对本科生专业实践教学满意情况和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建议,以全面了解我校公共卫生类专业毕业生的实践需求,探讨目前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有效提升公共卫生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6、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共81人,年龄(23.49±1.87)岁。

1.2方法

阅读全文

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学术交流需求

【摘要】通过小组讨论、文献评阅和半结构式访谈梳理出供给侧改革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广州市基层健康教育人员的学术交流的备选措施。经过专家咨询和结构性访谈,备选措施得到扩充和调整。专家、典型对象的意见赋值协调系数为0?670。结果提示,有必要在保留论文和科研交流的基础上增加科普短文、实践案例、校园教案等载体的交流,研究得到的备选措施符合专家的判断和基层健康教育人员的需要。

【关键词】需求;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基层

学术交流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对知识、经验、成果进行的探讨、论证、研究活动,其本质是通过激励、激发和启迪,促进学问的总结、推广和创新[1-2]。学术交流为参与者提供了开阔视野、更新知识、了解动态、激发灵感的机会,促使涉足者深入地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人力”掌握有系统的专门学问向“人才”转变。需求评估是在专家判断的需要和潜在需要、供给、主体诉求和可接受程度这几个因素之间找出平衡点。广州市的基层健康教育人员主要包括区级健康教育所的全职人员52人(11个区合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的健康教育专责人员189人。广州市健康教育所从1997年开始,每2年组织1次学术交流会。前9次学术交流会均以论文稿件为基础开展交流,从第10次起,稿件形式有所扩充[3]。为了更好地制定未来3年的学术交流供给措施,笔者于2018年3月启动了需求评估工作。项目组在充分考虑备选措施的结构、质量、有效性[4]的基础上,根据卫生服务研究中“需求”的来源和转化关系[5]选择评估对象,以定性方法为主开展评估。

1从典型对象了解诉求并拟订备选措施

1.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诉求

根据广州市健康教育所往年的基层学术交流措施自订小组讨论提纲,主要内容是学术交流的必要性、既往措施的可延续性和存在的问题。选取区级公共卫生服务包健康教育专线2016和2017年考核累计分数[6-7](下简称考核分数)中上和中下水平(即第3和9名)的区,每区选取基层健康教育人员代表8人参与讨论,共组织小组讨论2场。小组讨论获得的诉求如下。a1?有必要继续举办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会;a2?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对学术交流会的功能期待主要是更新专业知识和开拓工作思路;a3?可延续以往征稿和评奖、现场交流和优秀稿件网络公开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包括:a4?基层健康教育人员身兼数职,科研能力有待提升;a5?科研或科普项目主管部门面向基层的申报配额少,导致基层健康教育人员获得科研或科普项目立项的机会甚少,足以提供交流的学术成果则更少,建议加强立项前的交流;a6?有些基层健康教育人员认为学术和自己的日常工作关系不够密切,建议选择与日常工作关系更密切的内容进行交流。

1.2经过半结构式访谈后得到备选措施

阅读全文

临床药学药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药学文献检索作为临床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后续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据我校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通过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临床药学专业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学文献检索;临床药学;教学效果

徐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建于1997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秉承“以人为本,药学服务”的现代药学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懂医精药,能力为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1-3],成效显著。药学文献检索作为临床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临床药学专业“一体两翼”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掌握科技文献的检索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其具有相应的科研素养[5],以利于课程论文和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随着“大数据”“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等概念的提出,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专业数据库的出现,在丰富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内容,便利文献检索的同时,也为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本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为适应当前形势,实现我校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通过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等措施对临床药学专业药学文献检索课程进行改革。

1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学制五年,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主要服务于后续的综合技能实验和五年级第二学期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及撰写。因与前期开设的理论课程有明显脱节,时间跨度较长,学生对理论课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知如何应用,缺乏文献检索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欠佳。如能在进行药学文献检索教学过程中,整合与之相关的课程,适时安排相应实践操作,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药学文献检索的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善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6]。针对上述情况,从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本课程授课初期向学生介绍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本课程的目标、定位,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或科研设计的流程,使其认识到本门课程对后续综合技能实验课、毕业论文设计及进一步深造进行科研选题的重要作用,明确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和重要作用。在授课内容上,不拘泥于教材,突出重点,适当讲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获取科技文献的方法和途径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的方法与要求。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增加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及使用上机实践的学时比例,增加网络环境下获取文献的方法及途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教案设计时选择与临床药学学科密切相关的“合理用药”“精准医疗”等科研实例,讲解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班级竞赛的方式,在同时上课的两个班级中,通过随机提问或者让学生推荐的方式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作为班级的课程平时积分。利用大学生争强好胜和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7]。在课程安排上,相应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及时安排上机实践,同时将临床药学专业的综合技能实验安排在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周,并将综合技能实验内容与数据库检索相关实验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文献检索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上机实践和后续的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2引入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文献检索课程主要内容为: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概述、中英文数据库的特点及应用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方法。从教学方式上又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课程设置30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部分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理论性强的特点,与前期所学的其他课程相关性不大,知识相对独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开展理论部分教学,由于内容相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8]。因此,在药学文献检索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与临床药学专业相关的科研实例或话题,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和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所给出的科研实例或话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联系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加深印象,又能更加容易地掌握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例如在讲授数据库检索及应用时,以学生所熟知的我院某个任课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例,介绍糖尿病发病机制及用药现状,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检索该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申请的发明专利,教师进行总结,介绍应用合适的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介绍学术规范时,向学生介绍2017年湖北某高校知名学者的学术造假事件及其对学校和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哪些行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如何避免不端行为,通过积极讨论、主动答题等方式引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阅读全文

疫情流行期间医学期刊的责任

医学期刊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5000余种学术期刊中,医学期刊就有1300多种。根据2018年JCR报道,影响因子超过10分的学术期刊共有227种,其中医学期刊就占了94种,超过了1/3。这表明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医学领域的研究都非常热门,医学期刊在学术期刊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学期刊肩负着传播医学研究结果,推动医学研究发展的作用。可以说,医学期刊协助和服务医学研究人员,最终是为了全人类健康福祉作贡献,这也是医学期刊人的崇高使命和责任,尤其当社会面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学期刊的这份责任更加凸显。2019年12月在湖北武汉发生的病毒肺炎(以下简称肺炎),从散发病例到疫情爆发,不足一个月,目前还处于疫情控制阶段。疫情不仅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引起了社会恐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面对这种情况,医学期刊工作者就要利用医学期刊专业性特点,快速发表疫病和疫情研究进展,积极传播疫病防护知识,为战“疫”的胜利担负医学期刊应有的责任。

1疫情期间医学期刊肩负的责任

1.1快速发表疫病研究结果的责任

此次疫情,最早起始于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出现的散发病例,当时由于对该疾病认识不足,没有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因而也没有采取严格的疫情控制措施。随着2020年春运的到来,该病迅速从武汉传播至全国各地,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控。广大医护人员奔赴抗击疫情第一线,积极治疗疫病患者。与此同时,医学研究人员也投身于对疫病的研究中,医学期刊人也在疫情造成的生活和工作不便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工作,肩负起医学期刊应付的责任,快速征集并发表一系列疫病研究论文,以推动疫病研究进展。截止2020年2月14日,通过PUBMED查询,在国际医学期刊上已发表疫情相关研究论文57篇,其中最早的一篇论文为2020年1月15日发表在JournalofMedicalVirology的来自中国学者的论文,而第一篇以“NovelCoronavirus”命名此次病毒并引起人们更加重视的论文为2020年1月24日发表于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同样来自中国学者的论文,这篇论文让国际医学界更加快速地了解中国当下疫情状况。相比国际期刊的快速反应,国内医学期刊也没有过多延迟,通过中国知网查询,截止2020年2月14日,国内医学期刊发表疫病相关研究论文32篇,其中最早一篇为2020年1月29日发表于《中医杂志》关于“肺炎中医临床特征和辨证治疗”方面的文章,为此次疫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支持。

1.2开展疫病科普工作的责任

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的平台,作为医学专业期刊,其主要责任是发表和传播医学专业论文,为医疗工作者提供第一手信息,是各项医学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数据来源[1]。学术期刊的读者多是科技研究人员。但这并不代表学术期刊不能科普专业知识,如一些学术期刊在开展学术研究结果发表工作的同时,也专门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传播相关专业的科普知识,以此进一步提升期刊品牌知名度、扩大期刊影响面,并可以提高普通大众的专业素养[2-4]。同样,医学期刊科普医学知识,对医疗界和社会生活都具有积极意义[5],特别在疫情背景下,医学期刊利用各种媒介形态科普疫病知识,有利于消除人们的恐慌,提高人们抗疫防护的意识。例如,考虑到这次容易通过口腔黏膜侵入人体,而在疫情下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口腔医疗机构暂缓常规门诊,为在疫情期间做好口腔防护和保健,作者所在的期刊特邀两位口腔医学专家以浅显易懂的形式介绍了相关知识,于本刊微信公众号,同时编辑人员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进一步传播,发挥了学术期刊科普疫病防护知识的作用。另外,有些期刊直接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了疫情防控指南,指导机构和个人做好疫情防护工作。

2面对疫情医学期刊应具备的意识

阅读全文

建立卫生检验的创新教育体系

作者:周政华 杨元 单位:川北医学院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1]。杨金田等人[2,3]探讨了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目前,高等院校加强了卫生检验的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教材建设[4]、实践教学[5]、毕业论文教学[6]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强化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未见报道实习方面的改革探讨,尤其是创新教育在实习中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分析了创新教育在卫生检验本科生实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建了实习中的创新教育体系;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1卫生检验本科生实习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卫生检验需要创新型人才: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SARS、禽流感等)的增多,国家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极为重视。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卫生检验专业人才需要创造性地研究新的检验方法,解决新的检测问题,才能满足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需要。因此,卫生检验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卫生检验本科生加强创新教育。

1•2实习有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各高等院校均加强了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教学实习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实习贴近实际工作,可以较多地了解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条件创造性地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因此,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构建卫生检验本科生实习中的创新教育体系

2•1树立适应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卫生检验人才的重要环节,实习教学基地应该承担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帮、带”的带习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传统的“帮、带”的带习观念就是各业务科室有什么工作,带习老师就带着学生做什么工作,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如果没有工作,也就没什么事做。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就是要围绕实习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科室工作,设置学生的实践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并注重个性发展,培养有个性特色的卫生检验人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