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培养乡村医院卫生人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王琦 胡丹
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担着我国8亿多农民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卫生部《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计划》和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发展的需要,对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全国范围来看,许多地区的乡村医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缺乏必备的适合农村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为广大农村培养出一批服务有基础、业务有水平的适用型医学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江西省农村卫生人才现状
江西省现有村卫生室26645所,平均每行政有村卫生室1.48所,卫生从业人员41929人;每千服务人口卫生人员数1.02人。卫生人员中,具有乡村医生证书的医师为90.19%,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占5.16%,执业护士人数占1.27%,药剂人员人数占1.34%,其他人员人数占2.04%。从学历构成来看,江西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员中专以下学历、中专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构成分别为17.20%、77.15%和5.65%。从村卫生人员数情况来看,2007年江西省每千服务人口有卫生人员数略低于2007年全国每千农业人员数有卫生人员1.06人,但已达到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的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1.2名卫生人员要求。但村卫生室卫生人员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仅占5.65%;卫生人员中,有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远低于2007年全国村卫生室卫生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占11.81%和执业护士占1.67%的比例,与2002年国家要求的2010年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求相差甚远。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农村医务工作者存在“二不三底”问题,即质量不高和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职称偏低,技能水平偏低。农村乡镇卫生院基层条件设备较差,人员学历和职称较低,缺乏卫生专业技术骨干,不能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技术服务,人力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和提供人力保障的瓶颈。因此,针对当地农村医疗状况探寻一套更为科学合理、实用可行的“乡村医生”培训模式,更有效地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和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社区成为当务之急。
2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原因
2.1社会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下,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飞速发展,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防治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保护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进一步显现,大部分医疗卫生优势资源进一步向城市内集中,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不少农民长途跋涉来到市内就医,增加了经济负担,农民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然是影响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2.2教育因素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正在逐年提高。但随着健康需求、健康问题的变化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覆盖,广大农民的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对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现行医学教育体系暴露出许多缺陷。江西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众多,相对其他经济发达省份来讲,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医学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直至本世纪初,全省仅有3所高等(中)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比例严重偏低,专科及中等职业学校比例过大,本科毕业生几乎都到了地市级及以上医院,专科毕业生大都到了县区级及以上医院;部分本科院校把培养“研究型”和“高精尖”人才、服务于上层作为办学的唯一目标或宗旨,而服务于基层和农村的卫生技术人员培养认为是中专或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下乡”医务人员保障机制不到位,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尤其是村卫生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工资和生活待遇得不到保障,造成毕业生下不去。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大专以下学历比例过大、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
2.3政策因素
政策不配套,没有相应的政策机制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也没有明确政策措施解决毕业生在农村后续专业发展和个人生活保障问题,这就造成医学毕业生很难下到农村去。“下乡”医务人员保障机制不到位,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尤其是村卫生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工资和生活待遇得不到保障。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大专以下学历比例过大、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医药卫生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地理环境和地域定位为地方医学院校发展提供了广大空间
面对广大农村对医师的迫切需求,地方医学院校应当将学校发展与农村卫生服务的需求状况结合起来,确定为农村基层培养高等医学人才的办学方向与规模,结合农村对卫生服务的具体需求,对招生规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临床医学类专业口径,强化能力培养,使毕业生掌握医学基本技能,能防能治,适应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建立以培养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所需要的、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等医学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医学教育模式。九江地处江西北部,位于三省交界,是东部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也是京九、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的交叉点,所属县区大部位于鄱阳湖周边地区,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九江巨大的社会经济发展潜在区域优势。但从目前来讲,九江经济总体规模较小,经济发展层次较低,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缺医少药的情况还相当严重,如果这种现象长期下去,将极大影响和制约江西省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九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九江学院作为九江地区以及周边较大范围内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要坚持面向农村、基层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面向农村县级医疗卫生机构,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面向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医药卫生人才,服务于农村医疗卫生,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劳动保障。地理环境及区位优势为九江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无比想象空间。#p#分页标题#e#
4适应农村卫生发展需要,改革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
4.1明确办学目标,适应农村卫生发展需求,培养农村适用型卫生人才
4.1.1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探索教育模式办学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技术人才队伍的主力军,承担了农村社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职能,对农村居民的预防保健和防病治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医学院校必须主动适应农村卫生工作的需求,坚持为农村培养高素质卫技人才的理念,以推进农村卫技队伍建设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为目标,创新乡村医生培训教育模式,以乡村医生的培训教育为落脚点,拓展高等医学教育的职能,探索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直接面向农村基层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卫技人才的新路子。
4.1.2结合农村卫生工作需要,确定教育教学内容面对广大农村对医师的迫切需求,地方医学院校应当将学校发展与农村卫生服务的需求状况结合起来,确定为农村基层培养高等医学人才的办学方向与规模,结合农村对卫生服务的具体需求,对招生规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全新设计,打破传统模式,拓宽临床医学类专业口径,强化能力培养,使毕业生掌握医学基本技能,能防能治,适应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创建或组建农村医学、农村保健、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学等专业;针对乡村医生所提供的服务属于“全科医学”的规模,增加了急救、护理、中医药学、全科医学、保健康复、卫生宣传教育和计划生育知识以及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既符合农村全科医师的培养方向,同时又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4.2因人因需施教,采取灵活多样办学形式,加强农村在职人员的培训
要达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的目标,对现有在岗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提高是关键。
4.2.1根据培养目标,确立适宜的课程结构按照《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计划》要求,紧紧围绕卫生部制定的《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对在岗的乡村医生通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技能以及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知识培训,培养农村适用型医学人才,就要在基础理论知识适用、够用、通用的原则上增加临床技能的教育培养,以突出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把握以“三基”、“两病”为中心的教学思路,确立适宜的课程结构,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常见病、多发病”上,重视临床技能培训、临床经验的传授,充分利用医院和农村社区实习基地进行临床实习、见习以及社区实践,使学员得到更多的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机会。注适用、够用、通用的原则,同时考虑执业医师应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应考能力的训练。力争使培训后的乡村医生具备“能中能西、能医能药、能防能护”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掌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增强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意识,并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4.2.2改革培训方法,坚持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由于农村卫生人员这一群体工作的特殊性,他们不可能像统招生那样具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全脱产学习。因此,在教学形式方面,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阶段性脱产教学与辅导自学相结合,以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前提,以集中培训为主体,以现代化视频教学为补充,以理论培训、能力训练、考试辅导为内容,以提高农村卫生人员服务能力为核心,分阶段完成学业的弹性学制。分步实施业务知识技能培训、系统化正规化教育与学历教育和岗前培训与继续医学教育。
根据培训人员知识结构,所需专业技能等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因需施教;建立和健全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制度,解决乡村医生教育和培训中具有的长久性和根本性问题,采取“农闲进课堂,农忙返家乡”的较为灵活的半脱产方式集中授课;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组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乡村卫生培训医学资源系统”,搭建乡村医生终身学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