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策划的开发与优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选题策划的开发与优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选题策划的开发与优化

 

国内图书市场每年的新版图书多达几十万种,如何独辟蹊径,策划独特选题,在图书市场中占据吸引读者的位置,成为困扰很多编辑的头等大事。在选题同质化严重的今日,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图书营销手段的较量,已逐渐趋向选题的竞争和较量。因此,选题的策划成了决定编辑工作成败的关键。   就目前市场上每年的新版图书而言,除极少数的粗制滥造的低劣重复出版物之外,我们总可以在林林总总的书籍当中发现一些能够满足时代需求,适合读者阅读,而且令人眼前一亮的出版物。笔者根据对这些图书选题的考查和分析,结合自己在图书选题和编辑方面的研究心得,认为开发与整合是选题策划的两条基本思路。   选题策划的开发性   选题开发必须建立在对社会生活广泛知晓和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找到好的选题切入角度。信息是选题之源,选题不是来自闭门造车,而是来自对信息的广泛收集、积累、提炼、研究。当今社会信息急剧增加,瞬息万变,作为图书编辑更要重视信息工作。但是信息不等于选题。选题是对准备出版的图书的构思和策划,是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一定时期的形势、任务,以及各个学科的研究状况和产业发展情况,以对社会阅读需求的了解和预测为基础,对信息进行提炼、集中、升华的结果,是对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热点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2010年广州亚运会需要出版相关的出版物。2010年秋天,广州亚运会尚未开幕之前,各出版单位早已瞄准亚运会这块大蛋糕,五花八门的亚运会出版物纷纷进入市场。笔者所在的出版社既没有体育图书出版方面的长处和优势,也没有这方面的政府背景。面对这样的形势,怎样才能够从亚运的图书出版热浪中“分一杯羹”呢?   笔者认真研读亚运会的宗旨和精神,深知亚运会是亚洲国家、亚洲人民的盛会。对于广州来说,亚运会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一次让亚洲兄弟国家了解广州,甚至了解中国的机会,因此“开放”和“了解”是亚运会非常重要的主题。在亚运会期间,必然会有世界各国的大量记者涌入广州,他们需要这样的出版物以对这座城市进行了解和认识。于是笔者所在的岭南美术出版社从这种视点出发,跟广州市宣传部门合作,策划并出版《珠三角地区采访指南》(中、英文版),供前来广州报道亚运会的中外记者使用。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与很多主要介绍广州的景点、美食等方面的出版物不同,我们的选题可算是独辟蹊径,把握住记者读者群体赢得市场。在接下来的2011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又循着这一思路,策划出版《今日广东采访指南》(中、英文版),让世界了解整个广东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今日广东采访指南》实际上是《珠三角地区采访指南》一书的拓展,旨在宣传广东改革开放的成果,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选题策划的创新性   选题策划必须把握好图书的内涵,使之充分体现所选题材的文化精神,以免把题材的意义淡化。选题是对文化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出版什么类型的图书,不出版什么类型的图书,反映的是编辑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精神生产的基本要求是创新,要使选题具有特色,一定要力争将题材的意义做足,避免平庸重复。   例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市面上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出版物不下百种。关于这方面的选题,广东作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具有资源性优势。但是怎样发挥这种优势却耐人思考,出版一本一般性的图书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关于这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的题材,笔者作为广东的出版人,应该有更为厚重的奉献。于是笔者联系广东省政协的文史资料委员会和广东省档案馆,确定由他们出面组织一批权威专家,编写出版《辛亥革命广东档案史料选编》,图书出版后受到思想界、史学界的重视。与此同时,这本书的出版,意义涉及开发、利用、流传等诸方面,也为馆藏资料服务社会提供成功的范例。   除此之外,笔者策划的《连州刺史刘禹锡》也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更是对广东文化产生过积极影响的入粤文化名人,但是长时间以来,广东却对刘禹锡的重视程度不够。《连州刺史刘禹锡》的出版引发许多文化人对刘禹锡的关注,在2012年的“两会”上,广东省政协委员还根据这本书提出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刘禹锡研究的关注力度。这样的出版,有助于让人们更加关注历史和文化,更加突出图书所传承的文化使命。   选题策划的整合性   选题策划应当重视整合,要善于利用已有的成果,通过对原料的重新组合,策划出更优质的选题。在每年出版的出版物中,除少部分属于新版的原创作品之外,其余大部分书籍的内容大多是现有出版资源的再利用,要么改变出版方式,要么对内容进行重新解读,要么对读者市场进行细分。就是这种看似简单的对出版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在实际的出版工作中不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往往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整合出版资源:   1.由点到面。当某方面内容的图书受到市场追捧而畅销的时候,它一定是契合当前市场的某些流行要素或是满足读者的阅读取向,因此开发关联的系列选题,也就成了整合出版资源的最简单、最便捷的一种方式。事实证明,所谓的“跟风”出版经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选题开发思路,由个体效应到群体效应,无论是借自己的劲,还是仰仗他山之石,如果动作迅速,工作到位的话,都会有不错的回报。   2.由浅入深。当某类图书(尤其是大众普及文化类)在市场上获得不错销路的时候,如果合理地进行此类选题的深度开发往往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读者接受知识的过程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握住这个特点梯次开发,也会取得较佳的市场回应。   3.由旧翻新。所谓“旧”,是有特殊含义的,是指那些具有经典意义的名家旧作。读者的阅读是有周期的。什么是阅读周期?一方面是指某类读者在阅读上重温旧梦的怀旧情结,另一方面则是指新一代读者所产生的需求。这个过程少则五年,多则十年。准确地把握阅读周期的节奏,适时地出版一些旧题材的图书,也是一种便捷可行的出版方式。#p#分页标题#e#   4.以不变应万变。人们的阅读兴趣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不变的是世世代代对于精神财富的汲取。这里所指的精神财富就是那些经过大浪淘沙而最终被人类传承下来的最浓缩、最经典、最有阅读价值的名家名作。恰当地摸准读者经典阅读的实际需求,在制作包装上为经典名作设计一款时尚的外衣,并适时地推向市场,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做法。这样的选题出版也许未必能大获其利,但它却能使你在贴近读者、增加实践经验的同时,逐步积累越来越多的出版资源,而且这类出版资源还具有成本低、时效性好的特点。   总之,图书选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同时又是实操性很强的具体实践。“攀山千条路,同仰一月高。”开发与整合作为其重要途径和手段,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提高,需要勤思、勤学、多实践,才能逐步找到既适合自己,同时又符合市场规律的选题思路和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