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辅图书出版的难点及改进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材教辅图书的出版发行活动,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不仅能直接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出版产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能够维系产业发展。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教辅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化发展迅速,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一、教辅图书出版发行各个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辅图书内容编写极不规范 1.编写主体资质不合要求。随着教辅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各种不具备教辅图书编写资质的出版社和编写人员参与到教辅图书编写环节中。尽管《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规定“出版范围不包含教育类图书的出版社不得安排教辅图书选题”,但我国580多家出版社中有90%以上的出版社出版过教辅图书。 2.编写内容拼凑,同质化现象普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正规出版社借鉴其他出版社的教辅图书中的亮点,在书名、选题、编写体例等方面进行模仿,作为市场跟随者参与竞争。二是盗版书商将已经出版的教辅图书内容进行剪切拼凑,通过与某些短视的出版社合作,利用其名称并取得书号,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市场直接销售。 (二)教辅图书编校质量大打折扣 编校工作制度形同虚设。出版社在开发教辅图书时大多朝着品种齐、上规模的方向发展,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出版套书,这种批量生产方式加重了编校人员负担。编辑人员抢时间、赶任务而忽视了编校工作质量,教辅图书的书稿三审制走过场的多,责任校对缺位的情况也很普遍,教辅图书书稿编校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三)教辅图书产品粗制滥造,盗版严重 1.教辅图书的产品质量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为用纸粗糙、油墨劣质、字体小而模糊、开本不合适等。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出版社的教辅图书装帧设计工作不到位。二是对教辅图书产品印制的管理协调不够。 2.盗版盗印现象严重。教辅图书因需求量大、获利较易成了不法书商盗版盗印的重点。广东省新华发行集团调查发现,广东省内教辅市场十分混乱,打着“海淀”旗号的教辅多达170余种,打着“黄冈”旗号的教辅资料达300多种,打着“广东名校”旗号的也有100多种,绝大部分是盗版。 (四)教辅图书发行市场混乱,非法经营严重 1.发行主体鱼龙混杂,滋生不当利益链条。教材发行放开后,形成了出版社、新华书店、邮政系统、广电系统、民营图书发行公司、个体书商书贩,甚至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学研究所、中小学校、教师等构成的多元化教辅图书发行系统,全国3万多个书店中,有近80%的书店经营教辅图书。 2.发行折扣混乱,催生劣质教辅图书市场。盗版盗印,拼凑知识内容,减少校对次数,降低产品用料规格等现象严重,四川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对在成都两家印刷厂查获的18万字的盗版暑假作业检查中发现,错字、漏字等各种错误几乎每页都存在,共165处,超过国家标准近10倍。3.非法经营行为使劣质教辅图书渠道通畅。据业界统计,目前仍有1/3的教辅图书随教材一起征订。极少数学校的个别老师利用其与学生的直接接触关系,以牟利为目的,自编教辅图书或指定教辅图书品种和地点,要求学生购买。 二、加强教材教辅图书出版发行管理的建议 为了实现出版发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我们认为政府有必要站在社会总体的高度,建立与我国国民经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教材教辅图书出版发行宏观调控机制,最终实现协调发展、平稳转型。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教材教辅图书出版发行的行业准入机制 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第21条明确指出:“出版辞书、地图、中小学教科书等类别的图书,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出版单位须按照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业务范围出版。”教辅图书出版发行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这不利于教辅图书出版发行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相应的出版标准与行业规则,完善教辅图书出版发行准入机制,关键是要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教辅图书出版发行单位资质认定并对企业的名单公示,以明确其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辅图书出版发行中的作用。 1.针对教辅图书出版单位资质的认定。建议严格执行由出版范围涵盖教育类图书的出版社进行教辅开发,除了教育社和师大社可以出版多学科教辅图书外,其他出版社只能出版与其范围相关的教辅图书,如美术出版社只能出版美术辅导书,文艺社只能出版读本。最关键的是每个出版社要对其申请书号相应的教辅图书质量负全责,把好质量关。 2.针对教辅图书发行单位资质的认定。建议让市场来调节教辅图书发行企业的发展和存亡。相关部门在教辅图书发行主体资质方面不设所有制限制、不设地区限制、不设行业限制,保证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平等。 (二)完善教材政府采购制度 目前中小学教材政府采购普遍推行,2010年,全国1.3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费教材政策。随着免费教材范围的扩大,我们认为有必要完善教材政府采购制度。 1.规范免费教材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程序。首先,要科学地设定标段。建议选用的教材尽量集中,分为小学段和初中段,以“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新课标)”为主进行招标,既要求教材品种多样化以保证招投标的竞争性,又要求本省范围内教材的相对统一,不影响采购工作。发行不分标,延续以省为单位按全品种招投标形式。其次,要理顺教材政府采购招投标流程。建议按照教材图书出版发行流程顺序操作,先进行出版项目招投标,再进行发行项目招投标。 #p#分页标题#e# 2.真正落实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首先,要提高政府采购招投标信息公开的有效性。要将招投标信息全面公开,广泛传播,在招投标信息公布的时间、方式及其公开媒体、区域范围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适应潜在投标者的情况,使其能方便地获取招标信息,提前做好投标准备。其次,要加强对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打破省界区域限制,允许全国范围内具有资质的所有教材出版发行市场主体能公平地参与投标。坚决制止以往曾出现过的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利用权力干扰、排斥外地出版发行机构的竞争等行为,保证招投标工作顺利按时按质实施。第三,预付教材款,实现招投标双方权益对等。免费教材财政资金实际拨付到账时间较以前滞后近10个月,教材出版印制发行产业链各环节的资金垫付成本巨大。建议有关部门重新核定中小学教材价格,政府对出版社预付或缩短拨付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的时间。 3.科学设置评标标准。建议在免费教材政府采购招投标文件中明文表示“招投标不以降价为目的”。制定明确的评标标准,围绕产品质量设置指导性意见。如在技术指标方面,注重投标者的实施条件、保证措施、产品与本地市场的切合度,包括教材的印制质量等;在综合指标方面,注重考察投标者的配套服务能力,如投标人的工作经验、经营实力、服务质量、出版发行网络情况、保障措施等情况,并明确中标者应按照宣传阵地建设的要求,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价格指标要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在新一轮招投标中,价格指标的比例不宜超过30%,以免引发扭曲的价格竞争。既要保证一定程度的竞争,也使降价始终保持在理智的范围内。 (三)建立教辅图书产品质量保障机制教辅图书产品质量,既包括产品物质形态质量,也包括产品内容质量,建立教辅图书产品质量保障机制,当务之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出台具体、全面的教辅图书质量评估标准。参考教材图书质量标准,出台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内容质量标准,包括内容的原创性、材料的新颖性、知识的适应性等。由新闻出版部门制定的形式载体、印刷标准,不仅可以引导出版者正确操作,还为教辅图书的质检评估提供了依据。 2.强化教辅图书质检并制定奖惩措施。按照新出台的教辅图书质量评估标准,定期对教辅图书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除一般的检查文字差错、印刷装帧等硬性质量外,更重要的是对其创意、思想等软性内容进行鉴定。建议新闻出版部门会同教育部门,组织各方面专家成立教辅评议委员会(或评审小组),对教辅图书的内容质量与印制质量进行全面审定。同时,针对审定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奖惩,结合奖励的结果,扶植和培育出一批优质品牌教辅图书。 (四)合理限制教辅图书价格教辅图书高定价、低折扣已经成为社会不齿的弊端,是社会对教辅图书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对教辅图书价格折扣的监管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2008年,教辅图书价格平均上涨了6%,部分小考复习辅导书、中高考方面的辅导书涨了大约35%~40%。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与价格部门的联系,对教辅进行最高印张限价,以不高于一般图书定价为准。同时,制定动态的符合教材图书发展情况的价格规制准则,并对市场上教辅图书的价格进行监测。 (五)加强教材教辅图书市场的日常监管 1.加强对教材教辅图书产品印制环节的监管。根据相关管理规定,教材教辅图书印制必须严格履行印刷复制委托程序,印刷复制单位承接业务须事先核查相关手续。跨省印制教辅材料需开具委印单并在新闻出版局备案。出版管理部门应该按照这些规定,不定期对辖区内的印刷企业进行盘查,监管常态化,发现非法印刷行为要及时处理。 2.清理整顿教辅图书的流通渠道。首先,要严格审查经销商的资质,并进行备案。《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辅材料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由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批准的发行企业发行”。建议出版行政部门对获批的教辅图书发行企业进行公示,集合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教辅图书流通渠道的监管。其次,要改革销售采购方式。主张对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宰教辅图书进校渠道的方式进行改革。由任课老师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后统一采购。 3.严厉打击盗版盗印教辅图书行为。盗版盗印教辅图书的大量存在,蚕食了正版教辅图书出版发行主体的利益,既是教辅图书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也是扰乱教辅图书市场的重要因素。在对教辅图书质量、选用渠道、价格折扣监管的同时,加强著作权的保护,严厉打击、常态化打击盗版盗印教辅行为,是教辅图书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