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远程协作学习运用网络通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运用网络通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校际远程协作学习运用网络通讯

 

迈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借助网络通讯技术所具有的扁平化、跨时空的交流优势和特点以最经济的成本开展城乡学校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构建城乡学习共同体社区,以此加强城乡学校校际合作交流,实现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共享,提高城乡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缩小城乡学校的数字鸿沟和教育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远程协作学习,是指利用网络通讯技术支持远程学习者通过协作进行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共同学习任务与问题进行协作研究,以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远程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通讯技术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克服时空局限,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以及培养学生认知领域的高层次技能。   城乡学校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是指城乡学校师生结成的合作组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形成学习共同体,围绕双方感兴趣的同一个学习任务或问题进行校际协作探究、交流、讨论,以达到对该学习任务或问题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双方的一切活动都是基于专题网站、QQ、MSN、UC语音视频聊天室、博客、微博、Moodle(魔灯)、Wiki、视频会议系统、面对面等交流渠道进行的,这种协作学习的模式如图1所示:   该协作学习模式对于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各种高级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作用。网络通讯技术在信息获取和认知支持等方面都很好地支持了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协作学习。教育技术学界权威DavidMerrill在《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Development》杂志中最新发表的一篇题为FirstPrinciplesofInstruction的文章中,指出“最有效的学习环境是基于任务或问题的”。   城乡学校如何应用网络通讯技术有效开展校际远程协作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南宁市参与实施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VCT应用实验项目4年多研究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中得到一些启发。   “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2008年—2010年),于2008年4月在重庆市启动。该项目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将东西部、城乡小学建立起手拉手合作关系并开展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实践活动,将城乡学校间的差异转化为相互学习的资源,以此加强城乡学校的对话与交流,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缩小城乡学校的数字鸿沟和教育差距。   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VCT应用实验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2010年—2012年),于2010年3月在南宁市启动。该项目应用网络通讯技术开展基于项目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实践活动,将城乡学校间的差异转化为相互学习的资源,以此加强城乡学校的对话与交流,深化城乡学校的课程改革,提高城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城乡学校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南宁市从2008年4月起参与实施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VCT应用实验项目的研究,共选取南宁市53所城乡学校以手拉手结对方式,通过网络通讯技术结成学习共同体并在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开展基于项目(任务)或问题的区域校际远协作学习研究活动,经过4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南宁市由60所城乡学校结对形成的24个项目学习团队采用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模式,通过项目专题网、QQ、博客、微博、新浪UC语音视频聊天室、面对面等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和协作完成了84个项目课题的学习任务,整理编写出了这些项目课题的学习研究成果报告和作品。这些项目课题的学习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电教馆和项目专家组肯定,获得了多项全国奖励。其中,2009年春季获得一等奖的VCT作品“鸡宝宝孵出来啦!”作为中国二个代表之一于2009年11月赴巴西参加2009年微软全球创新教师大赛。2010年春季获得一等奖的VCT作品“校门通拥堵现象的探究”作为中国二个代表之一于2010年11月赴南非参加2010年微软全球创新教师大赛。   参加项目的农村教师在城市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带动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在2009年—2011年南宁市、广西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竞赛评比活动中,项目学校农村教师获奖人数与往年相比有很大幅度提高。在2009年—2011年度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大赛中,我市项目农村教师共有5人获得全国一等奖,16人获得二等奖。西乡塘区坛洛镇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杜泽德在谈到参加项目的收获时说,参与项目实施给他提供了与国内专家教授请教交流,与城市优秀教师“同题异构,交流研讨”合作备课的机会,获益匪浅,表现在参加项目活动后转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促进了专业发展,教学及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城区奖励,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参加项目的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小组活动、校际小组交流、同伴互助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会了利用QQ、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远程协作探究学习,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信息素养得以提升,其打字速度、写作水平、探究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创新意识、自信心也得到增强。“北湖响丁当”学习团队队员、南宁市北湖路小学农婧雨同学说,通过参加“观察豆芽的生长”课题协作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发豆芽的一些基本知识,更感受到了与老师,同学们团结协作,热烈讨论,互相交流问题时那种气氛所带来的乐趣,我感觉棒极了!“锦石桐心”学习团队队员、隆安县那桐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农村孩子说,网络协作让我变得自信,使我由电脑生手变成电脑能手。   项目的实施成效证明了实施基于网络通讯技术的城乡校际远程协作学习可以以最经济的成本构建城乡学习共同体社区并在农村学校快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南宁市60所城乡学校以结对方式开展基于网络通讯技术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项目研究4年多的实践经验和体会,笔者认为城乡学校应用网络通讯技术有效开展校际远程协作学习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p#分页标题#e#   一、加强远程协作学习管理,确保远程协作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制订详细的远程协作学习活动实施方案,建立远程协作学习活动监督和激励机制,确保远程协作学习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精心组建城乡学校学习团队(学校、教师、学生结对),确保学习质量。要认真遴选城乡结对学校,认真指导城乡结对学校精心挑选学生组建学习团队(一般每校10~15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远程协作学习活动的内容、流程、选题原则、实施方法、交流平台的使用、学习作品设计制作等方面的知识,为他们开展远程协作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精心选择问题,确保学习效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远程协作学习的核心和重点。要按以下四个原则选择协作学习问题:(1)问题解决所需的知识必须建立在双方学习者已有经验的基础上;(2)问题必须从学习内容中提炼形成;(3)问题能够基于双方的本地资源共同解决,问题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而要小而专,这样,学习者才能胜任,才能进行深度挖掘,才能见实效;(4)所选择的问题必须是双方学习者共同感兴趣的。   四、制定周密的协作学习活动计划,计划书框架应有如下内容:   五、建立交流网络平台,确保协作学习交流、沟通渠道方便快捷。为确保协作学习活动交流、沟通渠道方便快捷,各城乡结对学校要搭建专题学习网站,建立“学习共同体”QQ群、新浪UC语音视频聊天室、博客圈、微博圈、Moodle(魔灯)平台、Wiki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组等网络交流平台。   六、积极开展网下探究实践活动和网上协作交流活动。各城乡结对学校学生学习团队应根据双方确定的协作学习探究问题在本校教师指导下各自开展网下探究实践活动,定期将自己的学习探究成果上传到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共享和相互交流、评价,必要的时候双方还要进行面对面的观摩交流,因为当面交流沟通可以消除网络世界虚拟感,进一步加深结对学校师生之间的感情,为深入开展协助学习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各结对学校指导教师间的交流则采取“同题异构,网络研讨”合作备课的方式进行。   七、积极开展协作学习作品的协作创作与共享,作品框架应有如下内容:   八、认真做好协作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时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共享教育资源的最好载体,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本较低、便捷高效的途径。”随着校校通、班班通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陆续推进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日渐改善,城乡学校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全面结对合作学习,构建城乡学习共同体社区,已经完全具备了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通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推动网络通讯技术在远程协作学习中的应用,以最经济的成本构建城乡学习共同体社区并实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和利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