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育卫生保健主辅修人才培育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汪海涛
1.基本内容
本课题1995年由世行贷款批准立项,由内江师专、重庆师专、涪陵师专共同承担。由内江师专汪海涛副教授担任主研。本课题分为三个子课题:1)、体育卫生保健师资培养模式研究(内江师专);2)、体育卫生教育发展方向研究(重庆师专);3)、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研究(涪陵师专)。三个子课题各具特色,互补和渗透而形成系统。目标:建立适应21世纪新型的农村体育卫生师资人才培养的教育体制。
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1.1.1师专二年制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单纯围绕着一门狭窄的知识领域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教育模式。其特点:课程体系过细过窄,技能单一,教学内容单向发展(以竞技运动为主体),岗位局限性特别强等,已不适应高校改革的深人发展。据调查,学生毕业后,面对农村中学实际,仅一技之长却无法施展;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自身知识结构难以优化,自身潜力难以发挥;更由于知识技能的单向性,在人才竞争中,相对与其它学科的毕业生相比缺乏竞争力。这也是农村中学体育师资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客观上要求我们重新考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建立适应21世纪新型的农村体育卫生师资人才培养教育体制。
1.1.2“一师多用”的农村中学师资需求特点,迫切需要拓宽体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师专大多数毕业生的走向是农村中学,而农村中学规模小、条件差、经费少、地处偏远等,教师的配置受定编制、定工作量等因素的限制,决定了课程门类不可能分得很细,专职教师很难配齐(尤其是音、体、美)的现状,尽管统计数据表明,农村中学专职师资缺口大,学历达标低,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却造成毕业生“分不去、进不来”的供求矛盾。据调查,“一师多用”是农村中学师资需求的主要特点,这就为师专人才培养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过分强调“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这一需求。因此,拓宽专业口径,联系农村中学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调整,才能给体育专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的契机。
1.1.3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明确师专的培养目标势在必行。目前,二年制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本科模式的压缩,看不出体院与师范之分,本科与专科之别。尤其是长期沿袭以培养运动竞技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造成了在校生中重专项、重竞技,轻能力,轻师德的风气,再由于学制短(二年),生源素质差等,培养的学生相对来说“三不高”:一是运动技术水平不高,二是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不高,三是文化素质不高,并且与农村中学的实际严重脱节的现状。相反,对成人教育中在职学习、进修的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无不希望加强基础理论和实用性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技术技能的了解,这与在校生形成鲜明的反差。
1.1.4体育与卫生相结合是一条快捷、经济、实用的途径。根据调查,目前农村中学卫生工作健康教育水平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无教师来源;传统的习俗和意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依然沿袭;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体质和健康还相当普遍;在校学生耐力普遍下降,常见病(近视眼、龋齿)未得到控制,营养不良造成低体重的情况较为突出;高考体检合格率较低(不合格或受专业限制);健康教育形同虚设。以上原因,除学校健康教育起步晚,学校卫生工作滞后外,整个社会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与健康知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从学校体育与卫生的目的任务看,体育与卫生是最相近的两个专业,原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就有人体解剖、生理、保健等课程。因此,在原体育专业基础上适当扩大教学内容和深度发展,两个专业结合是切实可行的,并且这是一条快捷、经济、实用的人才培养途径,同时也能给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注人新的活力。
1.2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根据农村中学体育师资知识结构单一,社会适应能力弱、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滞后的现状,以及在目前国家不可能有大的投入和编制的条件下,依托现行的二年制体育教育专业,引人“卫生保健”部分教学内容,并延长一年学制,实施主辅修教育模式的教学体制。基于这一思路,内江师专、重庆师专于1993年起已作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例如,调整教学计划,增设卫生、保健、学校卫生等教学内容,涪陵师专对体育师资的知识结构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三校通过论证、信息反馈,1995年正式申报经四川省教委批准正式试点招收体育卫生教育专业(三年制)新生。同年,这一研究也经世行贷款批准立项实施。
1.3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特色设置内涵较大,适应面较广的主辅修制课程体系。体育与卫生的结合,并不是把两种专业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计方案,使两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性的在学生业务素质上体现出来,实现即“复”又“合”的要求,又在原基础上有较大的拓宽(见内江师专、重庆师专体卫专业教学计划)。
1.3.1改革基础课程、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首先对体育和卫生两个组织部分分别确立重心及主干课程,如:确定以《田径》为基础的重点课程(内江师专为省级重点课程,重庆师专为校级重点课程);卫生以基础性、实用性内容为主体,以健康教育为中心;其二,选定、参编、著述一批有针对性和实用的教材、教参。根据体育的特点,确定了运动创伤防治等特色(自编讲义);其三,拓宽教育见习、实习实践的渠道,建立体育、卫生实习评价、指导体系;其四,突出师范技能,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技能的学习。、如,内江师专体育95级学生,95%通过二级考试,30%通过三级考试;其五,积极拓宽能力培养渠道,例如,承担市、县运动会的组织、编排、裁判工作,聘请化学、生物系和卫生科开设水质检测、水处理实验课程,临床实习,参与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体质测试等。
1.3.2三校在研究过程中都经过了大量的社会调查,专访、信息反馈,不断完善教学培养方案,并聘请了省内著名学者、专家、行政官员进行论证和咨询,也邀请了市教委、实习中学校长来校座谈,听取意见,使我们的研究进展顺利,如内江师专已对教学计划开始三次修订,为研究的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实践效果和社会效果#p#分页标题#e#
2.1实践效果
通过研究和教育教学实验,形成三年制体育卫生教育专业主辅修制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内容:(l)实行三年制主辅修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报告(2)体育卫生教育专业教学方案(3)教育实纳(4)教学计划(5)参编教材、自编教材、科研论文实践证明,依据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二年制)引入“跨学科”(卫生保健)部分教学内容,拓宽了专业口径的能力培养渠道,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这是一条快捷、经济、效果显著的培养途径,对目前高教专业的调整应该说是一新的思路。研究成果于教育实践相结合,其成果具体体现在学生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适应能力上,特点为:毕业后不仅能胜任中学体育教学,而且还可兼任生理卫生、健康教育师资来源,增强了体育教师社会应变能力。对体育专业的改造和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2.2社会效果
2.2.1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办学方向相结合,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推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大纲与教材,考核制度等软件方面的较深人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体育卫生教育专业主辅修人才培养方案,在全省(含重庆市)率先出台了新的体育人才教育体制。
2.2.2对体育师资的知识结构、素质要求,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有了较新的认识;从内容上看,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能力培养途径;从教育途径看,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的提高运动技能为主的人才素质要求,转化为适应21世纪的新的素质要求:即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包括师范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外语、计算机等工具运用能力方面的要求,这对体育专业的发展和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2.2.3研究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业务和综合能力上提高,主要表现为:其一,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拓宽,与原体育教育专业比较,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相对较扎实和宽厚,且具备多种技能(如外语、计算机、健康教育、卫生防疫、体育保健等),对学生今后来讲,为不断进行研究、专业应用、专业开拓的兴趣和能力奠定了基础;其二,专业融合和专业自学能力得到了加强,不仅增加了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毕业后的后续教育打下基础(例如,有30%的学生英语达三级,参加中医专业自学考试,开办运动创伤诊断服务、自办报纸等);其三,由于知识面的拓宽、知识结构的变化,学生对体育理论的认识更深刻,对学术问题的理解、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和见解,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任课教师普遍反映如是),“学会学习”的学风逐渐浓厚。其四,体卫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从事体育教育,又可从事生理卫生、健康教育、农村初级卫生员等工作,从而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一点得到中学校长们的充分肯定,认为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体育专业改革和重新探讨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参考价值。
3.理论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的一般意义,而是推动了体育人才层次的提高,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一成果出符合教育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转化的人才培养要求。主辅修制课程体系,其内涵在原体育教育专业上知识面有较大地拓宽。从教学方案看反映了体育与卫生两个专业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的复合;从教学体系上看,优化了课程结构,以健康教育为中心,确立了主干课程;从实践过程看,学生具备两个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有多种教育实习、实践、能力渠道。具有鲜明的师范特征适应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
4.推广价值
4.1在市场机制下,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才能及时捕捉用人信息,适时调整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否则,办学就会走人死胡同。从这种意义上讲,本课题研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关注正是一个积极的应对措施。
4.2从一个专业的发展来讲,课程体系的改革,拓宽专业的适应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方向;从适应社会需求特点来讲,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的发展,有助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是一教育改革不可忽视的另一个方面;从学校的发展来讲,增强了办学的活力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因而,其成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3从目前看,体育与卫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在国家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急欲在场地设备、实践等硬件方面进行较大的改观是不现实的。而依托现行的二年制体育教育专业适当引进“跨学科”部分,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大纲与教材、考核制度等软件方面的改革,才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广泛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4.4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办学方向结合进行,对体育专业是全面的、旷日持久的,不仅对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指导意义,并且对师范教育的改革也起到参考作用。
4.5研究成果已初步形成体育卫生教育专业教育体系。这套体系有指导思想、实施计划、管理目标、办学模式纲要;从层次看,有教学及管理子系统,有教育见习、实习(临床)系统;学生能力培养子系统,从全程看,从学习到实习各个阶段,有具体问题的管理条例,其成果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