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卫生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体育卫生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体育卫生论文

加强中小学卫生机构科研能力

作者:袁长江 陶芳标 单位: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十分重视,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扬州会议”的召开,在教育部、卫生部的直接领导下,各级政府对学校卫生工作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网络逐步健全,一些地方成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使得我国学校卫生队伍日益壮大,能力不断加强,对推动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促进各项学校卫生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有力保证。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服务与工作的能力,不断拓展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教科研的职能,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和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不断创新探索,努力融合多方资源,积极搭建“三个支撑平台”,实施“三个行动计划”,为促进我国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和学校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

1搭建“三个支撑平台”,提升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科研能力

2008年以来,在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积极创新、引导和团结下,《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联合全国10余家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所进行广泛科研合作,至今已基本形成了校所联合的合作模式,打造出了“三个支撑平台”,即“以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主形成科研技术支撑平台,以各地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为主形成科研现场支撑平台,以《中国学校卫生》杂志为主形成科研成果支撑平台”。通过打造三个平台,有效地整合了全国资源,并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进而提升了学校卫生工作的能力,拓展了学校卫生工作的新领域。

1.1搭建三个平台,实现共利多赢“三个支撑平台”的建立,形成了互利多赢的良好局面。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立并提供科研技术支撑平台,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收益:一是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年来,协作开展了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卫生行业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等;二是实现了全国性科研大协作,进一步推进了学院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完成了我国青少年身心病理症状、体育锻炼行为、睡眠质量、饮食结构、自伤行为数据库;三是经过科研现场的锻炼、学习,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促进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奠定了基础,协作单位共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四是成为推进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如开展我国儿童青少年发育与健康队列研究、中国儿童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中国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等课题研究。通过科研合作和技术培训,不仅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专业人员科研能力提升“授之以渔”,同时也使高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能力得到提高。全国各地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科研现场支撑平台的建设,一是打破了中小学卫生保健所长期以来主要以开展学生体检工作为主的僵局,在高质量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推动了学校卫生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转变了中小学卫生保健所长期以来形成的“日常工作难以开展科学研究”的旧观念;三是有效提升了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四是部分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在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帮助下已开始积极申报当地的科研项目,并有成功范例;五是开始收获高质量的科研硕果,一批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已在《中国学校卫生》杂志以专版刊出,在学校卫生研究方面发出了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专业工作者的声音。《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搭建的科研成果平台,一是真正实现了从被动“编”杂志到主动“办”杂志观念的转变,全面提升了期刊编辑水平;二是通过科研合作、协作和积极融入,进而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三是确保了杂志高质量的稿源,使组稿和约稿走向科研前沿,实现订单式约稿。

1.2搭建三个平台以来所取得的成果2007年12月30-31日,由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联合发起,在合肥首次召开国家“863”项目“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课题培训和协作组会议,邀请全国9个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部分高校参与课题研究,来自哈尔滨、北京、太原、武汉、重庆、广州、贵阳、绍兴、蚌埠等地共22名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高校的儿少卫生专家参会。安徽医科大学科研处与9家课题协作单位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并给予科研资助。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先后派出30余人次的专家和研究生到现场指导,2010年顺利结题。目前这一研究共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在SCI,SSC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9篇;合作单位发表文章21篇,在《中国学校卫生》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5篇,并于2010年第12期出版了“绍兴市研究专版”。2008年8月,召开了国家“863”课题资料分析会议,9个地市的16位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专业工作者参会并得到培训。同时,邀请8位来自全国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专家参加了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承担的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分课题“中小学健康体检表标准研究”的咨询。2009年10月,成立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青春期学组,邀请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贵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太原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专家担任常委或委员,16家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专业工作者参加了“青春期发育与健康”论坛。2010年8月13-15日,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发起“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及其健康危害效应”论坛及全国协作组会议,来自哈尔滨、沈阳、天津、上海、广州、昆明、武汉、郑州、太原、宁夏、重庆、马鞍山等地的25名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高校的学校卫生专业工作者以及儿少卫生学专家与会,共同研究我国儿童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健康问题和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健康危害效应,提出了研究策略和研究选题,形成了来自哈尔滨等13个单位合作的“中国儿童青春发动事件评定标准协作研究组”,部分研究成果在《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率先发表,近期在国际上发表我国城乡男女儿童青少年青春期主要发育事件的时间进程、评定标准等方面的论文3篇,再次展示了校所联合开展大协作研究的成功经验,为制定中国儿童青春期性和第二性征发育评定标准提供了基础性数据。2011年4月22-24日由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发育与健康监测与队列研究论坛暨全国协作组会议”在合肥市召开。本次会议是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面提升学校卫生工作科研水平而召开的。来自北京、广州、中山、阳江、厦门、重庆、郑州、沈阳、呼和浩特、太原、西安、乌鲁木齐、新乡、蚌埠等地市的16家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学校卫生专业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精神健康状况和评价方法的挑战、世界范围内重要队列研究等进行学术交流。陶芳标教授和与会的27位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专家就我国儿童发育与健康队列研究设计构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与行为监测研究设计构想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初步达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与行为监测”、“中国儿童发育与健康队列研究”两个协作研究。几年来的实践显示,三个平台的建设推进了我国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科研能力、服务能力和信息提供能力的提升,对促进我国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0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与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全面合作,认真总结沈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30年来发展的经验以及在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方面的成就,全面反映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的现状和变化,5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在《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11年第5期发表。同时,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还与沈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合作。这一合作模式正在全国部分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推行。2008年以来,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利用全国合作的课题,成功地培养了博士生1人,硕士生2人。#p#分页标题#e#

1.3三个平台在未来学科发展中前景广阔展望未来,三方合作力度将会不断深入,合作前景极其广阔。正如陶芳标教授所言,通过高校、学术期刊以及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合作,必将锻炼一支高水平的学校卫生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具备应对学校卫生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还能结合日常工作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并创新研究内容;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儿童发育与健康研究队列,利用我国学生人口基数大、民族多样、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特点,研究社会、经济、文化、家庭、教育、营养、体育锻炼等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提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建立一个多产出的青少年身心健康与行为监测体系,在青少年生理病理症状、心理病理症状、意外伤害、故意伤害、体力活动行为和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饮食模式和心理社会促进因素以及评价教育、健康促进的效果等方面,每2年形成一个专题报告,为教育和卫生部门开展决策咨询和政策规划等服务;形成一批科学研究成果,通过5年合作,在中国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青少年健康和发育评价方法、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学校健康服务策略及措施研究等领域,形成具有大样本、多指标、多产出、应用强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儿少卫生与学校卫生研究领域展现中国学者的成就。

阅读全文

体育核心期刊刊发疫情论文综述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16种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CSSCI版)检索关于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相关23篇文章(含网络首发)进行研究,通过对论文总数和研究内容、作者特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显示:核心期刊疫情发文总体较少且集中;疫情发文以高校单位资深体育科学研究者为主,社会对疫情研究较少;体育产业解析了中国体育产业存在问题并给出了建设思路,但主要集中在体育产业宏观层面;疫情对全球体育和中国体育影响甚大,主要分析奥运会和国际体育变动对中国体育的影响与内外应对策略;学校体育疫情研究以高校为对象,应加大对中小学体育疫情研究;体医融合主要探讨提高人体免疫力进行解析,但缺少体医结合的防护研究;体育事业与赛事从不同角度分析体育培训企业、体育赛事发展困境,就如何对育培训企业转型升级和赛事恢复提出多项对策;体育媒体分析了微信健身推文和网络舆情现状,反映了体育的高关注度。

关键词:体育;核心期刊;肺炎疫情;论文综述

前言

2020年春节假期前夕,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全国各地采取不同程度地进入居家隔离封闭治理状态,截至目前仍然有部分地区有少量疫情和境外输入病例。在疫情背景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者在思考学校体育发展、应对体育产业冲击、提高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积极表率和探索。本文梳理了23篇关于疫情有关文章,通过对研究内容、职称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疫情期间体育类核心期刊关注与研究疫情方向及进展,为未来该领域开展的有效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研究文献统计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起止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以“病毒肺炎疫情”为主题,检索出相关我国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疫情科研论文共23篇,均为2020年刊文,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与综述。期刊发文篇数如表1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篇、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3篇、中国体育科技2篇、体育与科学5篇、体育学研究5篇,其余7项核心期刊无疫情发文,其中第一作者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6人(含在读)[1]。

2第一作者职称、单位、基金

阅读全文

快易网球在高校网球教学的应用

摘要: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58篇“快易网球”并含“高校网球教学”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方法,针对我国快易网球在2011-2019年间发表的文献从总发展趋势、主题分布、研究层次、机构、学科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快易网球是体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研究视角较狭窄、文献资源类型不足以及文献质量不高、发展趋势逐渐向多学科渗透、研究机构还需扩大以及实证研究文献缺乏。

关键词:快易网球;高校网球教学;文献计量学

近年来,我国逐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和巩固综合教学质量,传统的网球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网球教学应用中有优点但也存在着缺陷。随着网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在高校,传统的网球教学方法已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的需要,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为使网球教学与学生更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更容易学习和掌握网球的基本技术,则“快易网球”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深受高校网球教育者的热爱。“快易”网球是国际网球联合会网球推广计划play&stay的中文名称。中国网球协会最早投入了这一项推广工作,在2008年底也推出了中文品牌“快易+乐享”,也就是“快易网球”。“快易网球”教学采用三色网球、球拍及场地来展开网球教学,其特点轻松易懂,简单易学,无需适应球性,直接可以进入角色。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我国高校应用快易网球教学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从发表年度、主题分布、资源类型、学科分布、文献来源、基金分布、作者分布以及研究层次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探讨“快易网球”在高校网球教学研究的主要视角、研究区域分布、现状以及发展方向,为普通高校网球教学实施“快易网球”教学法,加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我国中国知网(CNKI)是国内最大、资料最全且实时更新的全文数据库,是集文献、期刊、专利、硕博论文、图书等为一体的网络出版平台。可见需要了解某一学科、某一学术研究在某一领域上的前沿性或是发展状况,则CNKI数据库在收集文献时是最具有代表性与权威性。因此,本研究以CNKI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对主题进行分析。

1.2数据来源

阅读全文

体育卫生保健主辅修人才培育模式

作者:汪海涛

1.基本内容

本课题1995年由世行贷款批准立项,由内江师专、重庆师专、涪陵师专共同承担。由内江师专汪海涛副教授担任主研。本课题分为三个子课题:1)、体育卫生保健师资培养模式研究(内江师专);2)、体育卫生教育发展方向研究(重庆师专);3)、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研究(涪陵师专)。三个子课题各具特色,互补和渗透而形成系统。目标:建立适应21世纪新型的农村体育卫生师资人才培养的教育体制。

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1.1.1师专二年制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单纯围绕着一门狭窄的知识领域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教育模式。其特点:课程体系过细过窄,技能单一,教学内容单向发展(以竞技运动为主体),岗位局限性特别强等,已不适应高校改革的深人发展。据调查,学生毕业后,面对农村中学实际,仅一技之长却无法施展;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自身知识结构难以优化,自身潜力难以发挥;更由于知识技能的单向性,在人才竞争中,相对与其它学科的毕业生相比缺乏竞争力。这也是农村中学体育师资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客观上要求我们重新考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建立适应21世纪新型的农村体育卫生师资人才培养教育体制。

1.1.2“一师多用”的农村中学师资需求特点,迫切需要拓宽体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师专大多数毕业生的走向是农村中学,而农村中学规模小、条件差、经费少、地处偏远等,教师的配置受定编制、定工作量等因素的限制,决定了课程门类不可能分得很细,专职教师很难配齐(尤其是音、体、美)的现状,尽管统计数据表明,农村中学专职师资缺口大,学历达标低,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却造成毕业生“分不去、进不来”的供求矛盾。据调查,“一师多用”是农村中学师资需求的主要特点,这就为师专人才培养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过分强调“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这一需求。因此,拓宽专业口径,联系农村中学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调整,才能给体育专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的契机。

1.1.3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明确师专的培养目标势在必行。目前,二年制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本科模式的压缩,看不出体院与师范之分,本科与专科之别。尤其是长期沿袭以培养运动竞技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造成了在校生中重专项、重竞技,轻能力,轻师德的风气,再由于学制短(二年),生源素质差等,培养的学生相对来说“三不高”:一是运动技术水平不高,二是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不高,三是文化素质不高,并且与农村中学的实际严重脱节的现状。相反,对成人教育中在职学习、进修的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无不希望加强基础理论和实用性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技术技能的了解,这与在校生形成鲜明的反差。

阅读全文

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摘要:重点剖析当前我国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供相应对策和建议,有助于相关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对策

护理学硕士学位是为顺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护理学硕士分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与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探索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型硕士以专业技能和实践发展为导向,注重临床实践和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普及及护理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性成果,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出学位申请者本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目前,国内仅个别院校设立了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方法,但其评价标准不一,且没有考虑护理学培养目标及要求的特异性。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构建全面、客观、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护理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护理学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增为高端人才培养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契机,同时高校及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近些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论文选题缺乏创新点、选题与本专业无关等问题。(2)论文结构混乱模糊、设计不合理。(3)论文写作缺乏严谨性,中英文摘要直译痕迹明显,语言表述不专业、关键词不准确等,甚至将多篇他人文章拼凑成一篇文章。(4)论文论点把握不全、实验证据不充足等。(5)重复前人的实验结果,或已经有前人发表过此类文章。以上情况令学术界和教育界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担忧。

2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硕士论文评价”进行检索,结果为相关期刊文献共81篇。以“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的期刊文献共37篇。其中,涉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有8篇,查询到与护理学专业相关的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1篇。唐瑛等[1]指出,由于所有学科实行同一个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方式、综合素质和论文能力水平也存在不同,因此出现评审意见相悖的现象。而且现在学科分类比较复杂,研究方向广泛,会出现评审专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知之甚少的现象。因此根据学位类型的不同,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与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刘金等[2]认为硕士论文盲审体系大致相同,但是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因学校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异,就会产生论文评价差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硕士论文盲审评价标准。而且要进一步完善论文送审工作,送审的全过程都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直接操作,保证客观、公正的空间和条件。曹利美等[3]发现由于评价标准简单化、形式化,限制了评审专家做出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意见,从而导致论文评审出现另一个不公正现象,例如“优秀”和“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别,难以区分不同等级的论文。这样的评审只是满足形式上的规定,其实质没有达到科学可靠的评价论文质量的目标,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质量监督和导向功能。因此,评价指标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

阅读全文

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摘要:从体育运动项目资源、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课程信息资源入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漳州市区5所中学的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研究,以及对体育课程教学资源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提高我市区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漳州市区中学体育设施建设不齐全,体育人力资源不足,体育教师开发体育运动项目资源和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意识薄弱,还存在着对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漳州市区;中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前言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建设愈来愈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教学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是21世纪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之后新的里程碑。随着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充实和更新体育课程内容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体育的教学资源是指有体育意义的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体育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与信息[1]。了解与分析漳州市区5所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这对提高开发利用中学课程教学资源水平,建立突出“健康第1”的体育课程体系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每位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实施体育新课程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以漳州一中、漳州二中、漳州三中、漳州五中、漳州市实验中学等5所中学为研究对象。

阅读全文

体育发展的经验与规律

 

1把学校体育发展历史经验与规律的研究落到实处。对我国学校体育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规律的研究已经开始,但缺乏全面系统化的研究。可以说,目前对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历史经验与规律的研究是非常及时的。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可以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确立一个参照系,在这个参照系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明确学校体育改革的弱项,把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规律和学校体育改革结合起来,增强学校体育改革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即遵循“论从史出”的逻辑轨迹。我们认为只有全面、细致地了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全过程,才可以提出关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科学结论。我们发现,目前关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史经验与规律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从这层意义上讲,本研究将填补有关问题研究的空白。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与规律。将会使我国学校体育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是一个热点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判断这些观点是否可行完全可以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规律的角度上来检验。因此,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与规律的研究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研究现状综述   有关研究状况表明,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史的研究尚不完善。“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百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报告会(2003)的论文对学校体育目标、思想的发展变化以及课程等体育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反映出该问题的实证研究较为薄弱。李林等(2002)认为我国的学校体育经历了从无到有、曲折发展的艰难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宋和平(2005)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演变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肖焕禹(1999)揭示了中日两国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特征和经验教训。谷世权(1994)论证了清华大学的“强迫运动”是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上一条有益的经验。张洪潭(2000)确证了体质论与技能论之争是学校体育系统基本矛盾的运作历程。高仁煌(2001)指出“移植与借鉴”是发展我国学校体育的一条捷径。王子朴等(2004)指出中俄两国学校体育历史背景、基础的不同。强调要从历史的高度、观点去看待、解决当今学校体育出现的问题。李永亮(2004)客观地评述50年来学校体育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杨佩旋(2001)分析了百年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各个时期制定颁布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条例、法规以及其实施情况。刘志敏等(2002)阐述了1840-1919年期间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尽管上述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史进行了研究,但远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因此,尽快加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史的研究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未来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与我国百年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密不可分,然而,从目前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研究都没有结合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来论述,这就造成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研究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研究相脱节的局面。本研究将以此为切入点,从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的视角出发,运用实证研究法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经验与规律进行分析。并最终归纳为: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梳理与凝炼,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提供理论建议。   3探索中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研究的理论模式   在研究中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对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与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对象为我国能够体现出各个属性(例如划分为大、中、小学和沿海的、内地的,等)的学校。研究步骤为先对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的历程进行时间上的划分,对学校的属性进行分类,并对学校体育体统的各个要素进行确定;然后在现有文献研究基础上,对于不同属性学校的各个学校体育系统要素在不同学校体育发展历史时期阶段的状况进行分析;再将学校体育系统各个要素在具有典型属性的学校进行实验研究;最后提出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与规律。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学校体育发展历史的基础研究,全面把握学校体育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发展状况,学校体育系统各个要素发展状况的实验研究,提出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与规律。重点解决我国学校体育“构建基础理论平台”、“全面分析实际状况”以及“具体调查发展状况”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历程“提出发展经验和规律”的问题。难点是典型属性学校的实验研究。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史展开的:(1)学校体育发展历史的基础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的时期与阶段、学校的属性(主要从教育阶段和地域上,例如大中小学和沿海和内地的等)进行界定与划分,并对学校体育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确定。对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历程进行细致的研究,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历史的全面性。(2)在学校体育发展历史的基础研究平台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将不同属性学校的各个学校体育系统要素分别对应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全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进行确定与分析,把不同属性学校的各个学校体育系统要素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健全、从困境到全面改革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针对各时期阶段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社会因素影响作用下,全面把握学校体育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发展状况。(3)利用实证分析法,在全国范围内(参照相关的地域划分办法)选择能够代表各种属性(主要从教育阶段和地域上)的新中国成立以前成立的学校进行实验研究。在这些学校整个发展历程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中梳理学校体育系统各个要素的实际运作状况,以获取客观材料。(4)通过对不同属性的研究对象大量的文献分析和实验调查,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归纳出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本部分研究具有针对性、服务性强的特点。建议提出的我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直接作为今后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理论依据。#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体育教学研究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文件资料的检索、收集和研读。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网络资源,查阅大量学校体育教学及幼儿体育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论著,涉及课程论、教学论、教学法、学前教育学、学前体育学等领域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选题和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教学双方及用人单位对现行幼师男生体育教学的看法,设计了三套调查问卷,分别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幼儿园专家问卷,以便采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在编制问卷结构和指标时,根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阅读了大量体育科研及幼儿教育方面的资料,做出调查问卷。

1.3专家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得幼儿园对幼儿教师体育(游戏)教学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男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方面要求等信息,在问卷调查对象中选择了3位园长、5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目前男幼师培养中的能力需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