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区域开发综合功能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区域开发综合功能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方区域开发综合功能探索

经济功能镇江北部滨水区开发作为镇江城建史上一项宏伟工程,其规模之大、所需资金之多是空前的,仅水利工程投资就超过20亿元,如此巨大投入仅依靠财政资金是难以为继的;工程指挥部门为确保建设所需资金,广辟资金渠道,采取多种办法融资:一是争取上级支持,如向国家科技部争取“镇江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课题经费0.6亿元;二是借助滨水区建设对区内、周边相关土地的增值效应,搞好滨水区内和周边土地的统一规划、开发、市场化经营;北部滨水区按土地划拨与否分为已建设用地、已注入用地和未开发用地三大类,其中未开发用地面积最大,约有5535.94hm2,包括待搬迁的工厂、水域、生态湿地、征润洲老滩、新滩、农田和滩涂;为搞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镇江市收回北部滨水区国有水域渔业使用权补偿安置政策》、《镇江市北部滨水区码头整治的实施意见》、《镇江市企业退城进区政策》,集中人、财、物有效推进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工作;在土地整理未完成之前,对部分工程建设项目暂时缓建,以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周边征地拆迁工作没有及时跟进,项目完成后土地价格随之上涨、征地拆迁成本成倍增加;拆迁工作完成后,根据土地利用的性质和功能不同划分不同的片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充分市场调查和周密论证的基础上,找准土地经营项目的切入点,安排好土地供给次序,利用先期开发的项目刺激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实现对开发方向的引导,追求滨水区土地不断整体增值,发挥土地资源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城市建设资金的“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强项目招商,镇江滨水区开发为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大力发展旅游业、改善镇江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内外不少开发商从中看到了前景、商机;工程指挥部借鉴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开发融资模式,以土地使用权为资产,以项目可带来预期收益为保证,采用BOT、PPP、土地债券、土地基金和期价融资等方法,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地解决北部滨水区土地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积极进行世行、亚行项目包装,向华夏银行、交行争取授信,力争吸纳更多的外资和民间资金参与北部滨水区建设。应该指出的是,镇江滨水区开发作为大型区域性建设项目,相对局部的大投入、短期的强投入,它回收的范围更多是全局性的,回报的时效更多是长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经济功能将越发显著。社会功能镇江历史上就是依水而筑、因水而兴,同时也常受水患威胁,常出现上有客洪侵袭,下受江潮顶托;北部滨水区开发之前,被征润州沙滩包围的长江内江水域(又名北湖)主要通过引航道与长江外江进行水体交换,属无控制调节状况,长江含沙水体涨潮时进入内江后迅速沉淀,退潮时大部分泥沙被留置内江,以致内江日渐萎缩,冬季枯水期水面骤减、沙滩显露;内江容量的不断减少,严重影响镇江城市防洪排涝、影响到依江而立的“三山”风景名胜景观和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北部滨水区开发过程中,通过内江清淤扩容,在引航道内江入口处修建节制闸,扩建焦南闸、焦南坝,新建运粮河七摆渡、二摆渡闸等“四闸一坝”工程,将有效控制内江的水位水质以及进入内江的泥沙量,实现内江水体的四季可控可调,从而将内江建成具有调蓄功能的水库,长江一旦发生特大洪水时,内江能发挥滞纳洪水的功能,镇江主城区受涝频率将大大减小。同时内江水量增大、水质改善、金山湖蓄水成功后,原有的“水面云山”、“山水相连”、“东西浮玉”三山景观得以重新显现,金山湖成为城市应急水源地;可以说,北部滨水区开发对重新展示镇江“城市山林,大江风貌”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可使镇江城市布局和发展空间得到改善,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重大项目,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在滨水区开发征地拆迁工作中,镇江市政府始终把群众利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所有失地农民、上岸渔民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为他们建立起完美的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对一部分有工作能力的人按自愿原则统一安排工作。

北部滨水区建设为广大市民及游客留下了许多开放式免费公园,水体喷泉、休闲广场、牌坊、亭台、水榭、楼阁、栈桥、花草、湿地等风景如画,令人陶醉,这些为全体市民所共享的公共空间和设施,起到了净化公众心灵、将人们塑造成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公民的作用,同时也极大改善了市民与游客的休息、游憩环境,提高了百姓生活质量。生态功能镇江城市的主要水体包括古运河、运粮河、虹桥港及内江、金山湖;古运河、运粮河和虹桥港是主城区主要纳污河流,通过内江与长江相连,污染物主要通过内江进入长江;北部滨水区开发之前,由于老城区排水系统落后,部分区域排水采用合流制,未形成独立的污水截流、分流系统,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低,暴雨时的溢流使初期雨水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大幅度增加了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造成面源污染严重;再加上内江周围集聚了众多企业,如钛白粉厂、焦化厂等,大量工业污水直接或经河流间接流入内江,作为镇江水系核心的内江水中COD、总磷、总氮含量严重超标,水质恶化、水体污染相当严重,丰水期内江水质基本上是Ⅳ类水,冬季枯水期为Ⅴ类水,有时甚至为劣Ⅴ类水。工程首先控制污染源,将内江周围的涉污企业搬迁,退城进区,同时重新规划建设北部滨水区的排水系统,力图消除滨水区内部水污染源;其次针对内江水环境存在的水量、水质、泥沙问题,以及长江、内江、古运河、运粮河、虹桥港之间的水动力关系,开发出能够协调多参数、多个水体之间水量水质泥沙平衡关系的多闸坝联合调度技术方案;然后在水力调度基础上,采用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具体实施了北固湿地的生态修复、金山湖湖滨带植物群落生态恢复。经过专家全方位攻关和众多建设者3年多辛勤劳动,滨水区生态环境已根本改善,金山湖、内江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三类以上,金山湖、长江路及滨江风光带一线都已波光粼粼、草木繁盛、鱼跃鸟飞,动植物物种明显增加,“水环境专项工程”已从单纯的科研与示范项目变成有效改善镇江及长江流域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民心工程。当然,滨水区及城市水污染与水环境治理仅仅依靠简单的工程手段是难以取得长期效果的,它必须是科技、工程、管理相结合的系统工程;今后,镇江将进一步改变水利、环保、城建各部门职责交叉、权属不清、利益不协调的现状,运用系统工程学和市场经济学的原理对城市供水价格及污水治理价格作进一步的调整,并尽快建立自动监测及信息反馈系统,以保障滨水区及整个城市长期保持良好水生态环境。#p#分页标题#e#

文化娱乐功能镇江滨水区自然与人为旅游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积淀最丰厚的地区之一,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反映着城市发展脉络;随着金山景区退渔还湖、内江水面扩大、滨水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传统“三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各景点的神韵得以重新现显,“满眼风光北固楼、“江中浮玉”变得名副其实、真实可见,让游人在欣赏美景时受到深深的文化熏陶;2010年完工的金山湖白娘子爱情文化公园位于原金山公园西北部,景观设计面积1.08平方公里,水面面积0.68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95%,种植有各种珍稀乔木、花木、水生植物及中草药,这些花草树木在装点公园美景的同时,还发挥着涵养水分、完善湖内生态链的作用;除自然景观外,景区人文景观以地方文化特别是《白蛇传》中“水漫金山”传说为场所特色和景观主题,白娘子岛、许仙堤、金山广场等景点巧妙地将历史与传说、爱情文化与佛教文化相融合,演绎“水漫金山”的古韵新篇;市民和游客既可以通过电动观光车、自驾逍遥车、双人自行车游览整个景区,也可以通过自驾亲子船、水上冲浪艇、水上巴士等进行水上游览;此外,餐饮、住宿、休闲、高档会所等配套设施已陆续建成,龙舟赛、花灯节、水上高尔夫等大型文体项目也陆续在园内安家落户。目前景区已具备年接待游客六百万人的能力。除“三山”传统景区外,镇江近年来结合滨水区开发,着力开发、打造了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西津渡背靠云台山、原为长江下游南岸重要的古渡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津渡周边地区被英国人占为租界,逐渐发展成为镇江近代的商业中心和交通集散地。清末,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西津渡码头被彻底淤塞,西津渡地区逐渐衰落。但直到现代,西津渡街巷空间布局完整、整体风貌依旧、古迹文物众多,街区内现存有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4个省市级文保单位,居住着3800户13300人;历史上西津渡曾经存在的渡口文化层、租界文化层、民国文化层和工业文化层依然清晰可见;决策者在开发该文化街区过程中汇集众多国内顶级文物保护与建筑学专家之才智,充分考虑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历史环境的整体性和传统空间的连续性,在严格保护古代、近代历史遗存时,坚持保留了现代工业文化的比重,对原居住在该街区的居民采取“可走可留”原则,既合理降低人口密度,又维持了街区生活风情;对街区房屋修葺和改造时,以不破坏原整体结构为前提,遵照“修旧如旧,分门别类”原则,将各种管线全部下埋,让留在街区的居民在保留传统生活习俗的同时亦能享受现代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使街区成为一部“活着的历史”。在对古街区有形建筑物进行修复保护的同时,通过推进“津渡文化”为核心的西津渡文史系列课题研究强化无形文史的挖掘、研究,将津渡文化内涵予以充分的延展、发扬光大。2002年兴建西津渡古街西侧镇江博物馆新馆时,为与旧馆东印度风格的原英国领事馆相协调、融合,无论在选址、单体设计,还是具体的色彩、造型和材料上都匠心独运,使新馆能延续城市空间、汇入城市历史,保持了整个伯先路建筑群的完整性。新馆建成后,整个博物馆馆藏文物展示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且全部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景点。

作者:姜真林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