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构建水稻生产预警系统的意义,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李丹 张焕裕 彭新德 汪翔 单位: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
1制定信息采集标准的原则
1.1科学性原则水稻生产风险信息采集标准的制订既要满足水稻分析预警平台的技术需求,又要符合水稻生产和管理的实际特点,使采集规范建立在科学研究和符合生产实际的基础上。如湖南有早稻、晚稻和一季稻(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在制订标准时既要体现湖南的特点,又要保持与全国共性指标的一致性。
1.2广泛性原则水稻生产风险信息采集标准的制订,除湖南省之外,还应广泛收集和听取南方各水稻生产省份的宝贵意见,集思广益,使各项指标的建立具有良好的客观基础和广泛的实际资料证据,并使标准具有区域性代表意义。
1.3稳定性原则水稻生产风险信息采集规范各项标准制订后,在一定时期内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否则也就失去了标准应有的作用。
1.4时效性原则水稻生产风险信息采集应该反映的是水稻生产信息行情的最新动态和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粮食预警系统的决策客观效果。
1.5综合性原则将设备信息采集和人工信息采集综合统一起来,实时采集和定期采集相结合、现场采集和间接采集相结合,历史数据采集和当前数据采集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编制水稻生产风险信息采集的标准体系。
2信息采集的因子和方法
异常天气、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人为风险、政策和市场风险等都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生产风险因子分析对水稻产品数量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采集应明确信息的采集方式、采集频率、原始数据来源及精确程度、各指标的定义、内容、公式等,包括指标中相关名词的解释和定义,建立衡量指标的有关标准,确立合理、科学的指标计算方法,严格根据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可违背客观性原则。
2.1设备信息采集信息采集选用的是首都师范大学研发的农产品生产风险因子采集设备,该设备携带温度、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水等5种感知传感器用于水稻生产环境的气象信息实时采集。从设备软件系统架构而言,风险数据采集网点与预警平台之间是一种典型的C/S(客户/服务器)模式,其中数据采集方(包括终端采集设备或GSM手机)为客户端,预警平台中的数据接收方为服务器端。客户端通过驱动终端采集设备中内置的GSM模块,经过GSM无线网络信道连接Internet,并以IP协议的方式将这些信息自动传输至预警平台的网络服务器,服务器端汇集原始数据后,经过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处理再转入平台数据中心仓库,实现终端采集设备与水稻风险分析预警平台间的可靠数据通信。设备支持3种数据上报形式:周期上报、预警上报和查询上报。采集频率和上报频率实时可调。周期上报是一种例行性、日常性的上报模式,预警系统中所需的一些常规数据如气象信息等一般采用此种模式。预警上报是指当信息采集网点所在地区面临突发状况(如突发冻害、大规模病虫害爆发等情况)时采取的一种额外追加的信息上报,一般采用人工采集的方式。查询上报则是预警平台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而发出相关指令,采集网点按照需要查询的具体要求上报数据。通过上述3种上报模式的灵活应用,能够很好地完成风险设备信息采集的各项任务。
2.2人工信息采集除了通过设备来进行气象信息采集,其他可通过人工来完成。影响水稻生产风险的外界因素除了气象因子,还包括政府补贴情况、市场价格(成本效益)情况、农业主管部门、土壤信息状况等,这些通过人工采集可以与设备信息采集高度结合,全方位地体现湖南水稻生产风险信息现状,做好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工作,为水稻生产风险的分析和预警打好基础。例如,湖南水稻生产成本效益分析可以通过人工信息采集来完成。2009~2010年,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承担了中国农科院信息研究所委托的农业信息预警研究———湖南省水稻生产成本效益分析课题任务,课题组人员进行了样点选择与问卷方式的调查[6]。该研究以县(市、区)为基本调查单位(点),在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区分别选5、3、2个点进行调查,每点抽样调查代表性农户(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20户,即每个县抽样2个乡、每个乡抽样1个村、每个村抽样10户、专业种植大户(生产面积在2hm2以上)3~5户。调查近2a水稻生产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农户基本情况、水稻生产水平、成本构成情况、产出效益情况。应用人工采集到的这些信息,分析各区域的代表性农户、专业种植大户和湖南省水稻生产成本的构成、产量水平、产值和效益。以单位面积的成本、产值和效益为主要对象,分析湖南省水稻生产的土地、资金和劳力投入效益,从而分析出湖南水稻生产的盈亏平衡点,为确定湖南水稻生产预警线和完善国家粮食安全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3水稻风险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
水稻生产风险信息包括水稻生产全过程中的自然因素、人为(技术)因素和水稻产前、产后的市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气象要素、自然灾害和土壤要素、土壤污染(情况)。采集的作用是用于分析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程度。人为因素主要指人为操作要素和技术措施的影响,用于分析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负作用和正作用大小。市场因素主要指与水稻生产有关的政策因素(如种子补贴、种粮补贴等)和水稻生产投入品价格(成本)及稻谷产品价格(产值),用于分析水稻生产的成本效益、盈亏影响和调控关键因素。
4湖南水稻生产风险信息采集网点的布局和建设
水稻生产风险信息采集网点的布局和建设对于确保整个课题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布局原则一要体现农户、乡镇和生产大县的区域生产水平的代表性;二要体现生产环境、气候类型、生态类型等的区域生态的代表性。根据湖南区域水稻生产水平的代表性、自然生态条件特点和课题经费条件,确定在环洞庭湖区建设具有生产水平典型性和生态区域代表性的水稻生产风险监测网点5个,分别是常德安乡、益阳南县、益阳赫山、岳阳华容、长沙望城,每个网点确定一个信息员,开发湖南水稻生产风险数据的采集工作。其中常德安乡和长沙望城各配备安装一台智能终端采集设备,自动完成水稻生产期间的气象信息的采集和传输。
5讨论
(1)湖南水稻分为早稻、晚稻和一季稻,不同农作制度的水稻由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播种期、分蘖期、抽穗扬花期、收获期等有差异,通用的信息采集标准也会有所不同,如有可能,除制定出湖南水稻通用信息采集标准外,还可以深入研究更具体细致的分不同水稻类型的信息采集标准体系。(2)今后可安装预警系统中所需的土壤信息的生产风险因子采集设备,与人为的信息采集相结合,更有效和准确地编制信息采集标准体系。人为采集的数据有些是当地农业部门测量的多年前的数据,信息较陈旧或过时,因而不能够反映土壤实时的信息情况,对于预警系统的生产风险分析起不到指导作用,需要用设备采集来获取土壤最新的信息。只有当采集的数据具有科学、客观、严密的逻辑性时,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的评价、分析以及预警结论才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彻底解决数据时效性差、准确率低等问题。(3)有关粮食安全及风险信息的历史数据资料分布在不同的部门,而且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拥有水稻风险分析和预警所必需的全部完整数据。因此,水稻生产风险信息采集标准的制订,除湖南省之外,还应广泛收集和听取南方各水稻生产省份的宝贵意见,集思广益,因时、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数据资源的合作机制和运作模式,使各项指标的建立具有良好的客观基础和广泛的实际资料证据,并使标准具有区域性代表意义,对于推动各资源单位间的相互协作以及风险信息资源的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由于经费限制,项目计划在环洞庭湖区布置5个网点,且只安装了2台终端信息采集设备,没有覆盖省内大部分区域,对于湖南其他地区的水稻生产信息则无法掌握。在今后的研究中,省内设多个有代表意义的采集网点,使水稻生产风险信息采集更加全面,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布局更加完善,进一步保证粮食安全预警的质量。#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