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艾滋病文献计量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物医学艾滋病文献计量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物医学艾滋病文献计量研究

本文作者:赵湘 苏迎盈 单位: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目前艾滋病已在全球广泛流行,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1],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78万(62万~9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15.4万[2]。为探索艾滋病研究领域的现状,采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BiomedicalLiteratureDa-tabase,CBMDisc)作为检索库,检索1981-2011年艾滋病文献,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主要来自CBMDisc,CBM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综合性医学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1978年以来1800多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年增长量约40余万篇,每月更新。覆盖范围涉及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及中药学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检索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多种词表辅助检索,可获得良好的查全率与查准率。

1.2检索策略

(表略)

1.3数据处理

在CBM数据库中,下载所有题录,将下载的题录导入noteexpress软件,对题录进行后,提取相关字段,将数据导出至excel2007,然后分别建立出版年、基金、第一作者及所有作者、出版机构、出版期刊、主要主题词数据库,最后将数据库分别导入SPSS17.0,形成频次表及分布图,并累计百分比。

2结果

2.1文献年代分布

共检索到34529篇文献,1983年出现第一篇文献。总的来看,文献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2007年后文献量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趋于平稳。由于数据库更新滞后,2011年文献收录不全,年代分布见图1。早期文献以译文及综述为主。1996年以前,综述及译文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50%以上,1986年开始陆续有论著发表。1993年以前艾滋病文献增长相对较慢,2000年以后文献量急剧上升,2002-2011年十年的文献量为26344,是总文献量的76.3%。

2.2基金资助论文分析

标记有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共6699篇,占全部文献的19.4%。其中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助论文最多,达980篇;其次为全球基金(851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8篇)、“973”和“863”项目(271篇)、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项目(173篇)和地方自然科学基金(141篇),此前6位的基金资助的文献量约占总资助文献的50%。从1992年开始出现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至2011年,基金论文总体呈增长趋势。

2.3文献作者分布

(1)以第一作者发文共19648人,平均每人1.8篇,最高发文54篇。(2)作者合作度及合作率分析:合作率反映了某一学科领域的科学合作程度,是科学计量学中常用的重要指标之一。合作率为一个学科在一年内出版的多著者论文数除以总论文数的百分比。合作度即篇均作者数,是指在确定时域内,某种或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3]。由于数据库的标引有误,1983-1988年论文均只有一个作者,因此在本文只分析1989年以后的作者合作度及合作率,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合作率还是合作度,都随着年代的增加而增加。

2.4文献发文机构分布

标引作者单位的文献共28783篇,发文量前6位的研究机构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60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含北京协和医院,932篇)、复旦大学(455篇)、北京市佑安医院(355篇)、北京大学(325篇)、军事医学科学院(236篇),发文量占总文献量的10%左右。

2.5文献的期刊来源

34529篇文献分布在1510种杂志中,最多的发文2814篇,平均每种杂志发文22.9篇。发文量>100篇的杂志共56种,共发文17693篇,占总文献的51.2%。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依次为:中国艾滋病性病(2814篇)、国外医学(2582篇)、现代预防医学(741篇)、中国健康教育(598篇)、中国公共卫生(548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393篇)、疾病监测(383篇)、实用预防医学(367篇)、中华流行病学杂志(357篇)、传染病网络动态(355篇),发文总量9138篇,占总文献的26.5%。

2.6主要主题词分析

抽取每条题录中的主要主题词,然后分别对1983-2001年的文献主题词及2002-2011年之间的文献主题词进行频次统计,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HIV感染”外,对前25位主要主题词排序并分类,主要主题词分布在流行病、治疗以及实验室研究三大领域。其中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一直是艾滋病研究的重点及热点。

3讨论

科学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可以反映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和未来的趋势,从而为选择科研课题、确定技术开发或技术引进方案等提供决策依据[4]。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首次对我国艾滋病领域从1983年出现艾滋病文献以来至2011年的所有文献进行量变规律和词频规律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艾滋病研究领域具有以下特点。艾滋病研究领域的论文逐年增多。在1993年以前艾滋病文献增长相对较慢,早期的文献以综述及译文为主,2000年以后文献量急剧上升,2007年后略有回落,说明艾滋病研究经历了一个萌芽、快速发展、成熟等3个阶段,研究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但每年维持在3000篇文献以上的水平,也说明了艾滋病还是我国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从基金资助论文的发展趋势上看,基金资助论文占总论文的比例逐年增加,说明艾滋病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艾滋病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公共卫生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合作、参与和共同努力[5]。艾滋病研究的合作率高达70%~80%,篇均作者数最高达到4人每篇,说明艾滋病的研究涉及学科广泛、合作化趋势强。符合艾滋病防治的要求。#p#分页标题#e#

艾滋病研究的发文机构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性医院、高校为主,3类机构在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治疗以及健康教育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是我国艾滋病科研工作的领头羊。从主要主题词分析中,艾滋病研究主要围绕流行病、治疗以及实验室研究三大领域展开。流行病研究热点: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等;治疗热点:治疗、抗病毒药物、并发症等;实验室研究热点:HIV分离提纯、HIV抗体、疫苗等。“预防与控制”主题词词频一直是最高的,说明一直以来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是艾滋病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从分析中可以看出,近10年治疗相关主题在减少,而实验室相关主题较10年前增多,说明我国艾滋病研究热点的一个转变。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对28年间中国艾滋病科学论文的计量学分析研究,对更好地深入开展艾滋病的科学研究,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以及我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研究,能起到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