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动物资源学的教学体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资源指能够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赵建成,吴跃峰,2008)。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寻求新的资源并加以高效利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人均占有量极少,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资源动物(或称动物资源)即指那些对人类有价值的动物,实际上动物的存在即是价值,因此资源动物实际上包括了所有从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到高等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目前全世界共记述40门1552319种动物(Zhang,2011),中国的动物种类约占全世界的10%以上。面对多样的动物资源,人类从原始社会便有了加以利用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开始饲养家蚕和家畜(刘凌云,郑光美,2009),经过长期的利用甚至改造,资源动物对现代社会的贡献已经深入至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多个领域。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了不少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加之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的过度猎捕,使一些动物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据不完全统计,自1600年以来,已经有83种哺乳类、113种鸟类、21种爬行类、2种两栖类、23种鱼类和98种无脊椎动物灭绝(赵建成,吴跃峰,2008)。因此,如何保证动物资源经久不衰地为人类服务,使一些受人类活动影响而趋于灭绝的物种恢复生存的活力,保存动物多样性,已经成为我国动物学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任务。动物资源学(或称资源动物学)就是以众多的动物资源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动物资源的特点、类型、分布、数量、保护与利用等许多方面,与动物分类学、动物生态学、种群遗传学、动物地理学以及自然保护等诸多学科相关(张荣祖,1991)。但到目前为止,动物资源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依据作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尝试就动物资源学的定位与教学对象、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与同行讨论。 1动物资源学的定位与教学对象 美国学者Gug-HaroldSmith(1964)在《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明确将动物作为自然资源的七大组成部分之一,动物资源学作为生物资源学(隶属于资源科学、部门资源学、自然资源学之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科学中占有一定地位(石玉林,2006)。但实际上,现行的资源科学教学体系多是由以前的地理科学演变而来,更多讲授的是非生物资源,很少涉及到动物资源。从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体系来看,动物资源学应该作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动物学二级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学科(张荣祖,1991),从资源的角度对动物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使之服务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动物资源学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传统的动物学与资源学的交叉学科,属应用基础学科,授课对象理论上可以是资源学与生物学的在校学生以及从事相关研究或管理的各类人员。但无论是哪一类授课对象,最好应具备生物学和资源学的相关基础,即了解资源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学习过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课程。对于缺乏相关任何一部分基础知识的人员,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该课程的讲授效果。而实际上,目前开设这门课程的均为生物类的专业。 2动物资源学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由于动物资源学涉及到了所有动物类群,各类群的大小、形态结构以及经济价值等千差万别,要想从资源价值的角度对所有动物进行分类,具有一定的困难。与已成体系的《资源昆虫学》(李孟楼,2007)、《植物资源学》(杨期和,2008)等课程体系不同的是,许多形态结构和数量差异极大的动物类群都与人类密切相关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目前多个院校的动物资源学教学主要参考的是《生物资源学》(赵建成,吴跃峰,2008)中的动物学部分,即主要以动物的进化顺序为讲授线索,结合动物资源的价值、特性、调查方法以及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讲解。这样做的优点是突出了不同动物类群的特点及其价值,缺点是使得动物资源学作为一门课程整体比较松散,与普通动物学的内容具有很大程度的重叠。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资源科学技术名词(2008)》,笔者认为动物资源学的教学体系应该包括三部分,即动物资源学概论、动物资源分类和动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概论部分应包括动物资源的概念、价值与特性,动物资源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动物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动物资源的分类系统,动物资源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等内容。动物资源的分类建议采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讲授价值较高的动物资源,依据利用的目的进行划分,比如家养动物资源、食用动物资源、饲用和饵用动物资源、医药用动物资源、工业原料用动物资源、生物技术研究用动物资源、生态用动物资源、环境监测用动物资源、文化用动物资源以及其他动物资源等。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应包括动物资源的调查方法、地理分布特点与现状、利用原则、保护对策、引种与驯化以及成功案例等。此外,教学体系中还应穿插一些有用的信息,如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以及中国动物物种红色名录等。 3动物资源学的教学实践 动物资源所涉及类群复杂多样,形态结构千差万别,行为方式千奇百怪,因此在动物资源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投影相结合。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依据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有所侧重地进行讲授。社会在发展,不同时代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现在的大学生为“90后”,他们思想活跃、表现自我,但协作意识较差;适应能力弱、依赖性强,但表现从众乐观;现实目标缺失、认知能力不足,但自信心较足;理想信念薄弱、政治观不稳定,但不乏理国;求知欲强、敢于尝试,但抗挫能力弱(林良盛,2009)。针对这样的特点,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命题、鼓励学生怀疑现有理论并提出新的命题,适当时候给以引导。另外,针对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相关内容。例如,在给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授课时,突出部分动物(如眼虫、涡虫、老鼠)在现代生物工程方面的应用,以及部分与人类的进化或疾病相关的动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在给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授课时,突出昆虫等动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及不同资源动物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体会到动物世界的五彩缤纷与和谐统一。#p#分页标题#e# 3.1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进行讲解 将部分容易理解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交给学生讲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凝练和表达能力。比如讲授资源动物的食用价值时,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并查阅资料,讲解哪些动物可食,有什么优势,应注意哪些问题等。 3.2与学生野外实习及本地资源特点相结合 学生对于身边的动物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动物,通过野外实习,他们了解了本地常见及特有的动物资源,因此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将他们所了解到的动物资源做详细的讲解,会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课堂学习效果。比如,白额巨蟹蛛Heteropodavenatoria是南方的一种常见蜘蛛,在西南大学学生宿舍里也经常见到它的身影,个体较大,步足伸展开后长达5cm,在墙壁上爬行,行动非常迅速。许多学生见到后惊叫不断,总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杀死它。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有两方面价值:能捕食蝇、蚊和蟑螂等害虫;其干燥全虫可以入药。再比如,重庆的淡水鱼类资源比较丰富,于是在课堂上重点就长江上游淡水鱼类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基础研究价值以及利用和保护情况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本地资源状况的了解。 3.3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 科学研究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成果诞生。将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必然会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如蜘蛛丝蛋白具有高强度、高弹性和韧性等特点,是医学、航天、建筑、军事、甚至工农业生产中非常理想的一种原材料,而蜘蛛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并且同类相残,要想大量获取天然蛛丝几乎没有可能,因此一直以来蛛丝的人工合成成为热点研究领域。最近的研究将蛛丝基因转至家蚕体内,成功得到了含有蛛丝蛋白、较蚕丝更为坚韧的合成纤维(Teuléetal.,2012),这项研究使得人类向获取高品质蛛丝蛋白迈出了重要一步。再比如,猪是一种常见家养动物,食用是它最主要的用途,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人类基因培育的转基因猪将使得人类在必要时获取必需器官成为可能(Ekseretal.,2011)。 4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本文首次就动物资源学的课程定位、教学对象、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旨在促进动物资源学早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生物类以及资源类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前沿的动物资源学信息,为学生的进一步成长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