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医学形式在妇科肿瘤治疗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陈静 张乃正 莫莉 单位:宝鸡市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Engel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即现代医学模式。此医学理论提出:人除了有良好的生理活动状态外,人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关系、身与心的和谐关系也是健康的基础,这些关系的失和谐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性疾病
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必然的联系。流行病学调查,吸烟、早婚多产、性乱、初次性交年龄过早、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长期抑郁焦虑的情绪以及生活经济水平低下等这些涉及生物、心理及社会层面的诸多因素都是妇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负性生活事件,自身又是一种应激源,同样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焦虑、抑郁、沮丧、恐惧和担忧等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而且经常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妇科恶性肿瘤防治模式转变
在我国每年新发妇科恶性肿瘤人数为13.15万,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各种治疗手段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对患者生存质量(QOL)和心理状况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些患者经历了手术、放化疗以后,其康复期面临着癌症患者康复期的共性问题以及本身的特殊问题,因此有更多的精神压力及负担[1]。有文献报道,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危机的发生率为59%~69%[2],对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命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3]。生命存在与生命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对身心关系的认识不但会影响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而且也会影响到人们对疾病采取的各种治疗手段。生物医学模式过于重视生命的存在,尽最大可能使患者获得尽可能长的生存时间是这种模式下肿瘤治疗的主要目的,治疗除了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生命质量甚至生命的尊严也受到严重的损害,这是不符合现代医学伦理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将生命质量与生命存在摆在相同的高度,方案的选择不仅考虑手术方式和范围、化疗药物的筛选及效果评价、医疗费用成本,还要考虑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患者的生命质量,设计实施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同伴教育项目等,改进社会服务,关注的重点由治疗“人的病”转变为治疗“患病的人”。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4.1心理治疗和干预根据心理干预的内容,可分为教育性干预和治疗性干预[4]。
4.1.1教育性干预:新的医学模式认为医生有责任告知患者的真实病情,但是否告知以及时机的选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及人格特征等具体情况而定。既要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也不剥夺其选择治疗方法的权利。在医疗工作中,有些医生常以长辈的口吻教训患者,当患者想了解治疗情况时,得到的回答常是:“你听大夫的就行了”。当患者对治疗提出疑义时,有的医生回答:“究竟你是大夫还是我是大夫?”这种表现常引起患者的不满,其原因是忽略了患者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医务工作者要在医疗活动中自觉地进行伦理思考,否则就可能出现本专业伦理或法律上的疏漏。知情同意是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患者有了解自身疾病及选择接受何种治疗的权利[5]。
(1)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给予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热情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流,配合自信温和的微笑以及运用握手、抚背、眼神交流等非语言沟通技巧,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6]。不同阶段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有一定的差异,但患者的精神症状以焦虑最为突出,其次是抑郁。可采用倾听、解释和指导、疏泄、提高自信心,鼓励自助等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既然疾病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疾病发生时,我们应该坦然地、平静地对待疾病,理性地面对与疾病共存的生活,尽力提高带病生存的生活质量[7]。
(2)针对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予干预:即针对患者的不当认知实施干预,主要是提供正确信息,帮助其纠正错误的认知和思维定势。从多方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运用量表问卷调查[8],以便临床医务工作者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向患者提供信息服务[9]。妇科肿瘤患者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性功能的损伤。有的患者认为生殖器官的切除就失去了女性性征;有的担心通过性生活把肿瘤传染给配偶;有的担心性生活会引起肿瘤的扩散。其实,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大量资料表明,适度的性生活不会使肿瘤复发,更不会传染给对方。适度的性生活能促进夫妻感情,心情愉快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利于疾病的康复。
(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目的是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相关医学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典型病例的示范作用,使患者以合理的认知来代替错误的认知,从而解除心理障碍[10]。对患者进行有关锻炼、休息、用药的教育,可帮助患者在治疗中做出正确的决定,并能帮助患者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手册、播放电视录像以及住院患者联谊会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每周定期组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学习,介绍妇科恶性肿瘤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及康复的过程、化疗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出院后由访视人员为患者提供电话或短信咨询、网上论坛、电话回访、上门访视等服务,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4.1.2治疗性干预: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放松疗法,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其核心的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心理改变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变化是一种对抗力量。其理论依据是:副交感支配可以阻断交感支配,放松可以对抗紧张焦虑。安静的环境、被动状态、精神专一、降低肌肉张力和规律的训练是放松疗法的基本组成[11]。
4.2社会治疗社会支持是社会治疗的主要表现形式。社会支持通过生活事件直接发挥社会功能,调整压力产生的影响,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社会支持的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对应激状态下的患者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一方面对患者维持良好的情绪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性质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的、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援助和社会团体的实际支持;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支持[12]。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包括家属、同事、朋友、医护人员等个人或党团、工会等组织。良好的家庭支持可以增强患者的自尊和被爱的感觉,影响患者的行为,维持患者最佳心理和健康状况。#p#分页标题#e#
5.1由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政府卫生部门及医疗部门应该加大防癌、抗癌的宣传力度,应该通过宣传使更多人群意识到癌症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除了关注致病的生物化学因素外,还要寻找个性心理、社会方面的原因。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角度看待疾病的病因,达到减少和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目的。
5.2由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要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成功转变,核心内容是与健康相关的社会技术[13]。这个社会体系包括:社会预防、社会诊断、社会治疗、社会评价。其中社会支持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要深入开展此项工作除了依靠医疗机构的力量,还需要有健全的机制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5.3由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医院要改变传统生物诊断和治疗的模式,在对人高度尊重的基础上履行医护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把握心理干预的时机和技巧,针对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心理特征给予不同的心理治疗。当然这就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具备高尚的职业伦理道德,健全的身心和全科医生的素质才能适应医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5.4由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医疗机构应该对完成了阶段性治疗出院的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提供相关的技术帮助和后续的医疗支持。在延长患者生命长度的同时努力改善其生命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强其舒适度,维护中晚期患者的生命尊严。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还要求医务工作者对有关治疗方面的特殊医学伦理有所掌握,使我们在规范化、个体化、人文化的前提下提高肿瘤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