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业推广革新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产业推广革新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产业推广革新思考

本文作者:徐仁茂 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美湖乡农业服务中心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以其成功的实践与运作,不仅得到国家决策部门的首肯和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而且给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农业产业化成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在产业化过程中,农业推广部门和农业工作者如何适应这一形势。适时改变推广战略,因势利导,推进产业化的进程,成了农业界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及其主要问题

农业产业化萌动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也是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相继暴露,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市场主体问题;其二,是模式的普适性问题,还有社会化服务严重滞后问题。这三个问题,归根结底都属于农业推广的范畴,即这些问题深受农业推广工作的影响。就实质而言,农业产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村、农业、农民如何步入市场,与市场经济接轨,也就是通过体制转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产量的市场化农业,使农业由分散的互不联系的个别生产过程转变为社会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起着催化剂和桥梁的作用,它是农民个体和市场的纽带。首先,产业化总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的实践是靠农民最终完成的,只有通过农民的实践,各种农业科技成果才能转变为生产力,只有通过推广人员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农民,才能使产业化有所依托。其次,如何把单个、分散的农产引入市场,一方面市场的利益导向是外因,可以促进农民走向市场,最重要的却是农民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决策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的生产力水平千差万别,农民的思想观念,经济实力也相距甚远,这些条件,决定了我国农业产业化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引导,推动农民找出适应自己实际条件的产业化路子,同样是农业推广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

山东枣庄市在1980年试行“农民养羊、农行贷款、工厂贴息和建立基地、搞好服务、完善购销合同、厂农挂钩”的办法解决羊毛产销脱节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产经济的发展。而在福建永春县,他们发展“芦柑”产业的特点则是以营销拓展市场,首先建立完整的运销体系,全县扶持运销专业户、联合体、专业协会、贩运合作社等组织1000多个,同时以芦柑总公司、果品公司为龙头,建立以外贸为主,内外贸相结合的运销批发机构,在县城建立批发点,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销售联系点。第二,加强信息引导,树立品牌,多次举办芦柑节、展销会、贸洽会,举办“中国芦柑之乡”命名庆典,耗巨资在中央级媒体做广告,打出“永春芦柑”的品牌,并利用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网点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第三,创办龙头企业,投资6000多万元创办永春逢源饮料公司,年加工能力1.6万吨,产值7800多万元,投资1000多万元创办永春华达科技开发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县芦柑面积达14.5万亩,产量16.8万吨,新增农民纯收入2亿多元,成为永春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二、农业推广如何适应农业产业化

1.强调以人为本的推广方略

农业推广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农民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即一方面增进农民的知识、态度、技能以期获得好的农业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和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通过农业推广的教育性工作--培训,传播知识、沟通等。转变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为现代价值观,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的需要。这两个方面的目的紧密相联的。农业推广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创新扩散的过程,即一种新的观点、思想、技术一旦被引入到一个社会系统,就在该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传到下一个单位。根据这种观点,我们在推广一种新的技术或新的生产方式时,首先,培训一部分骨干农民,由这些农民或中介组织(如龙头企业,专业协会进行试验、示范,使广大农民全面接受,从而达到扩大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农科教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民进行直接的技术培训和科学文化教育,对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进行深刻的改造,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自觉性。只有这样,农业产业化能顺利进行。福建德化县在发展食用菌高产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香菇和草菇为龙头产品,以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由食用菌开发办公室引导组织部分农民进行试验示范,并对全县农民进行广泛培训,农民不仅掌握了该产品的生产技术,而且认识到该产业是短平快致富项目而得到认同。上世纪90年代全县大面积种植成功,1995年全县种植香菇1500万袋,草菇20万平方米,形成浔中、雷峰、春美等食用菌基地,同时创办了许多加工厂作为龙头企业,食用菌产业产值1个亿以上。而在1996年花菇产业的推广过程中,为了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在未认真进行技术培训,农民未掌握好栽培技术的情况下,当年发展100万袋,却造成大面积低产甚至绝收。给广大菇农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引起了食用菌产业的滑坡。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说明农业产业化,首先必须得到农民的认同、接受,也就是农民首先必须掌握技术,并认识到该产业的价值,方能使分散的单个的农民自觉进入市场,参加社会化的大生产。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1995年花菇行业比较利润很高,确定其为龙头产品发展无疑是正确的,但忽视了香菇与花菇生产技术的差异,花菇生产的失败也就成为必然。

2.强化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决策

农业产业化最核心,最本质的内部特征是“一体化”,一种产业的形成,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农民,甚至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国计民生。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决策,即选择何种主导产业,选择何种产业模式,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农业资源,劳动力水平和生产水平以及市场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准确的市场预测是决策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农业产业化,说穿了是市场化的农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市场的劳动就是无效劳动,这方面的教训是不少的,前几年到处遇到的“卖难”问题,这几年内蒙古等地的甜菜“白条”问题就是最好的警钟,甜菜在东北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也形成了许多龙头企业,但是未预测到近几年的全球制糖业发展趋势而盲目大发展,不仅造成农民损失,龙头企业破产,给地方经济也带来极大困难。一种新技术,一种产业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示范推广过程。因此,我们在推广过程中,不仅应预测当前的经济形势,同更注重中长期的经济形势预测,包括政府的经济产业政策和政治经济形势,才能为农业产业化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p#分页标题#e#

3.农业推广机构本身也应进入市场

农业产业化要求推广机构对其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方位的系列服务,只有把农业推广机构本身推向市场,参与到产业化过程中,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对农民或中介组织进行技术承包,集团承包等。充分调动农业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发挥推广机构的知识,人才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也促进农业推广力量的发展壮大。

三、结论与建议

由上所述,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与相关产业系列化、社会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推广工作,也应由过去的农技推广发展到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系列化服务的现代农业推广,同时强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必需加强对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教育,搞好农科教结合,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改变农民的价值观,提高农民的决策能力进而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的自觉性。“有意识地利用信息交流的手段,以帮助农民形成正确的观念,制定良好的决策”。

2.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为政府、农民、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和决策咨询。

3.适时把推广机构本身推向市场,不断壮大发展推广机组织,完善服务体制,更好地推进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