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观光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业旅游观光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业旅游观光论文

蚕桑主题观光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策略

摘要:蚕桑产业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蚕桑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发展。如何将蚕桑产业与现代观光农业进行深入有机融合,开发延伸其潜藏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观光农业以其生态、健康、绿色、休闲等特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各地的观光农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发展规模和水平也越来越高。建设发展过程中,各地的观光农业园区也遇到了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科学规划、经营管理、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等方面。文章根据我国蚕桑主题观光农业发展的特色和现状,提出高品味、高质量建设的相关策略和建议,以促进蚕桑主题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蚕桑产业;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蚕桑观光农业的涵义、功能及现状

1.1蚕桑主题观光农业的涵义

观光农业主要是指利用城市周边的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1]。蚕桑主题观光农业是指在现有的蚕桑产业资源基础上,深入挖掘整个蚕桑产业链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普价值、实用价值,通过将蚕桑产品的生产与旅游观光深度融合与科学规划设计,使游客切身体验农耕文化、自然风光和精美产品的同时,感受蚕桑辉煌历史文化的魅力,得到身心的放松、体验和享受。

1.2蚕桑主题观光农业的功能

第一,蚕桑主题观光农业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农业生产功能,与传统农业一样,观光农业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农副产品,如桑叶(芽)、桑果、桑枝、蚕蛹、丝绵等,同时蚕桑观光农业更重视种养殖过程中的生态性和绿色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环保和健康的农产品。第二,蚕桑主题观光农业的主要功能就是休闲旅游功能,通过开发各种蚕桑产业资源,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农事体验项目,如亲手摘桑养蚕、采摘新鲜桑果、品尝特色蚕桑菜肴等,这些项目都有助于让人们沉醉于农耕之乐,减轻压力。第三,发展蚕桑主题观光农业具有拉动社会经济的功能,除了可以直接带动蚕桑产业发展外,还可以间接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场零售等行业的发展。第四,蚕桑主题观光农业还具有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为许多城市人提供了认识农业、体验农业劳动的机会,同时也为游客提供各种民俗文化项目,使得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2]。

阅读全文

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初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县域经济发展也步入发展的瓶颈期和攻坚期,面临着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化的多重压力。尤其是当土地红利、税收红利、贷款红利等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消失时,县域内大批企业纷纷倒闭,留下许多债务和污染。如何带领县域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需分析绩溪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

关键词:绩溪;县域经济;供给端

近年来,绩溪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2010—2018年,绩溪县地区生产总值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从经济发展增速来看,2010年绩溪县GDP增速高达14.5%,在这之后经济增速呈明显下降态势,直到2016年情况才稍有好转,但2018年经济增速仅为5.4%,增幅同比下降较大,经济发展时好时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从全市范围来看,绩溪经济发展水平在宣城市7个县市区中倒数,在全省范围内也处于中下游位置,其根本原因就是产品供给端较为薄弱,未能及时跟上新时展要求。

一、绩溪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产业发展效益低下

绩溪县属于山区小县,农业产业占GDP比重较高,2018年,绩溪县农业产业总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12%。县域内农业资源丰富,有山核桃、茶叶、油茶、竹子、中药材等众多经济作物,但农业产业链较短,许多企业经营项目还在以销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对经济发展贡献力度不大。绩溪县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够,存在着局限于为农业产业而发展农业产业现象。近年来,虽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有所上升,但融合质量不高,发展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工业产业制造水平落后

阅读全文

园林景观设计研讨(5篇)

第一篇:乡土景观元素中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

在以往的园林景观建设中,比较注重一些外来元素、物种,往往忽略了一些本土元素,所以建造的园林景观缺乏本土特色,且不适宜当地的水土气候,非常严重地增加了建设的成本,并且伴随很大的损耗。本文主要是从乡土元素的相关理念、以及在园林景观中如何使用乡土景观元素这几点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

园林景观;乡土元素;设计原则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向前发展,带来的是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污染。很多城市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扩建与整修,许多地方特色的民居民宿被通通拆去,造成大量民俗民风的缺失,对当地乡土、乡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所以保护权仅有的乡土资源,探索本地乡土特色,成为了景观设计师一项重要的责任与义务。

1乡土景观元素概述

阅读全文

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赣西地区是禅宗胜地,具有丰富的禅茶文化旅游资源,禅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目前,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多样性茶文化没有与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形成合力发展,没有建立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强势品牌,没有建立健全的禅茶文化旅游产业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等诸多问题。本文将通过禅茶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文化部门融合发展;通过多样性茶文化推动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引进人才推动禅茶文化旅游产业产品高级化;通过建立强势品牌推动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等模式。推动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入全球文化旅游产业价值链,推动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强势品牌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佛教茶文化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关系研究是当今研究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针对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比较少,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论著和学术论文的发表,也尚未构建相应的理论体系。本文尝试研究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

一、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赣西地区是禅宗胜地,具体地域范围包括宜春、新余和萍乡三个地级市,它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宗七派沩仰、临济、曹洞三宗和杨岐派的发祥地,赣西地区有宝峰、百丈、洞山等多座禅宗道场。因为丰厚的禅宗文化底蕴造就和诞生了独特的禅宗文化,所以当前赣西地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打通明月山至宜丰黄檗寺和洞山普利禅寺、奉新百丈寺、靖安宝峰寺等之间的快捷通道,形成“千里旅游路、千亿大产业”旅游发展格局。全面铺开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区域的建设。赣西地区的禅茶文化与当地旅游产业紧密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宜春金片”观光园、“仰山禅茶”休闲茶庄、“普庵茶庄”休闲茶庄、“宜春禅博园”、“禅修养生”产业等一系列禅茶文化旅游产业,造就了一批如百丈寺、宝峰寺、栖隐禅寺、慈化禅寺和化成寺等旅游胜地,为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现实条件,营造了比较浓厚的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氛围。总体看来,赣西地区的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对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可以有助于当地构建“仰山禅茶”“宜春金片”等禅茶文化旅游产业礼品品牌的创建,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多样性茶文化与禅茶旅游产业发展没有形成合力。赣西地区除了禅茶文化之外,还有樟树市阁皀山道教茶文化,民俗茶文化等多种茶文化。这些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前景,但是它们没有与禅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因此,赣西地区在发展禅茶文化旅游产业时,应该积极根据各种茶文化的特点,重点突出打造禅茶文化旅游产业,以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龙头,适当发展相应的禅茶文化礼品,推动其他禅茶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另外,作为差异性补充的其他茶文化产业,与禅茶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提升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当前赣西地区多样性茶文化与当地禅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很大的空间。

阅读全文

谈扎根理论的国际慢城游客慢文化感知

摘要:通过搜集网站评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析慢旅游背景下游客对高淳国际慢城的慢文化感知,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在高淳感知到的文化主要集中于慢城、老街、游子山等景区。游客对高淳的文化感知分为:自然景观风格、人文风俗特色、人际交往感知、媒体传播映像、历史文化传承、建筑风貌格局六大维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条贯穿“文慢城”“水慢城”和“山慢城”的为期两天的旅游线路。

关键词:慢旅游;文化感知;扎根理论;国际慢城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对于健康十分不利。人们对于慢节奏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渴望身心愉悦和满足精神需求。因此,人们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对于“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慢文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兴起的慢食运动和慢城运动,“放慢节奏,享受生活”的理念引发人们对慢文化的思考。国外学者对慢文化的学术研究至此开始,其研究侧重于慢文化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影响,对慢文化本身概念及其发展方向的研究较少。LesM.Lumsdon,运用扎根理论以及访谈法,认为在慢旅游过程中,游客通过放慢脚步与当地人互动、交流,集中于慢文化、旅游体验和环保意识上,加深对旅游目的地的感受。Presenza和Micera,基于慢文化视角下,研究慢城运动中的目的地开发,为旅游目的地的治理做出了贡献。国内对于慢文化的研究晚于国外。国内学者侧重于研究在当今快节奏社会下,对慢文化的内涵解读,慢文化与慢旅游的关系以及对慢文化理念的应用。曹宁、明庆忠运用5M理念,并结合物理学的波、粒二象性原理,研究慢文化氛围,探讨慢旅游与休闲旅游的关系;宗仁曾呼吁,应将“慢文化”系统化,真正让慢文化、慢生活、慢品质成为城市的标识。观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学者对于慢文化有不同的角度研究。本文以高淳国际慢城作为研究对象,在游客对慢文化感知视角基础上,从实地调查的具体数据着手,集中于将慢文化与旅游目的地发展。慢文化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多维度探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感知体验。

1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本文以南京高淳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高淳区位于长三角低山丘陵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悠久,是一处整合了丘陵生态资源而形成的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旅游观光景区,2010年被世界慢城联盟授予中国首个“国际慢城”。

阅读全文

SD理论对旅游系统规划作用分析

1导言

SD(systemdynamics)理论,亦称系统动力学理论(thetheoryofsystemdynamics)。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是其创始人。系统动力学不仅是一门认识系统、处理系统问题的综合科学,还是一门分析研究系统信息反馈的科学,被誉为“战略与决策实验室。”[1]从方法论讲:系统动力学是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数理逻辑法的统一。它以系统论为基础,综合了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技术手段,是一门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SD理论的处理方法是在运筹学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系统管理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技术理论。它不以抽象的假设为前提,而是以现实经济社会的存在为前提,从整体出发寻求改善系统行为的机会和途径。从技术上说,它不是依据数理逻辑的推演而获取答案,而是依据对系统的实际观测信息建立动态的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机试验来获取系统未来行为状态的描述。[2]因此,以SD理论处理旅游系统的技术问题是科学而明智的选择。

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的新使命。机遇千载难逢,责任重如泰山,需要我们真抓实干,创新改革,科学高效实施。”[3]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必须将海南全岛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建设,统筹规划海南全省的陆域、海域、生态旅游核心区,合理规划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区位城镇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然而,综观海南旅游系统规划,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2.1理论研究存在偏差

①许多研究集中在所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方面,很少有科学可行的方案;②不少研究成果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浪漫有余,但缺乏严谨的、量化分析论证。虽然旅游区位研究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课题,但这并不意味旅游区位理论研究与科学论证可有可无。相反,任何科学研究,只有在上升为系统理论架构层次时,才具有指导现实活动的意义。

2.2实践操作技术失误

阅读全文

新区科技园区农业经济论文

一、选题依据

1.1研究背景

农业科技园区,是近年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建设现代集约持续农业过程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已引起各级政府,科技界、农业产业界和广大农民的普遍关注。农业科技区是以一定规模的土地为基础,以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和优惠政策为条件,吸引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用高科技和高资金投入,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产品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以企业运作和产业化发展为手段,具有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进行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的新型农业组织形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集约型过渡,作为现代集约型农业示范窗口的农业科技园应运而生,并呈快速发展的势头。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在特定的区域内,运用资金的集中投入,进行以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精品农产品生产、种苗繁育、技术培训及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解决了一批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转化了一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孵化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大量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促进市场繁荣、农民增收和城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天津市津南农业科技园始建于2001年,属于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6部委联合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同年津南农业开发区被评为首批启动的中国2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并命名为天津津南农业科技园区。津港公路贯穿园区南北,津晋、丹拉高速公路分居园区两侧。2003年开园即被确定为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大中小学学生学农基地。转年即被评为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AAA级旅游景点。天津市津南农业科技园区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天津特色。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建设标准,坚持科技创新,突出高科技、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水平,把滨海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成为全市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建设标准,坚持科技创新,突出高科技、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水平,把滨海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成为全市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己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尽管发展仍存在着区域差异,但在发展水平较高,地方技术经济和财政较好的地区,已不满足于常规的生产方式,着手考虑生产力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要求在生产组织形式上有所突破。以达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的目标。农业科技园区的出现,正是这种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园区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农业生产率和生产效益的提高,逐渐成为各地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模式。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总体部署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建立一批符合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对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许越先研究员把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4至2001年为初级阶段,2001年至2005年为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以后为成熟阶段,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到今天我国农业园区的建设己过经历了初级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后我国科技园区步入它的成熟时期。成熟阶段时期我国科技园的建设规模以及其在全国建设的数量都是比较大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己经不是怎么去建立一个科技园,而是怎么去管理一个科技园,建立一个怎样的管理体系,使得我国现阶段的科技园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应。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园的运营主体包括政府官员、科研人员、企业家、农民等,这样就存在怎么来协调各方的功能,我国农业科技园朝着一个怎样的方向发展的问题。本文就是在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天津市农业科技园现在所项目区的概括预期定位进行分析,对项目区的规划布局进行研究,在针对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制订整体发展规划;正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建园目标;加强培训,提升园区人力资本;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园区多元化投资体系;建立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等。因此,项目区位定位来发展农业科技园,促进天津市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理论意义

农业科技园企业化经营是对我国农业经营理论的一次补充和发展,是继天津市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和农业科技化、产业化理论的一次创新,而本文又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研究农业科技园的管理体系,为农业理论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

阅读全文

文化产业发展浅论(6篇)

第一篇:文化产业问题与发展

摘要:

山西省晋中市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将晋中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于推动晋中经济向健康高层次迈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晋中文化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晋中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拓宽融资渠道、培育文化产业品牌以及深挖民俗资源推动晋中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晋中;文化产业;现状

当前,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培育地区经济发展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晋中市连接山西南北、贯通三晋中西,北邻山西省省会太原,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晋商民俗文化的核心区域。如何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将晋中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晋中文化产业,对于推动晋中经济向健康高层次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晋中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