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科技能力提升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潘晓红 单位: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近年来,安康市农科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坚持以深化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以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示范推广等工作为中心,大力实施科研强所战略,在水稻、玉米、蔬菜、马铃薯等粮食经济作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引进选育农作物新品种25个,开发科技新产品4项,承担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6个,育成国审及省审品种3个,累计取得各项科技成果115项,农业应用专利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4项,市(厅)级成果奖8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2部,创造社会效益50多亿元。农业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1创新思路,明确工作定位
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链、信息传递链、成果转化链、人才培养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引领当地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安康市农科所地处安康恒口镇,距安康城区25km。20世纪80年代后,我所在发展基础农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因科研方向调整不及时,一直偏重于传统的粮油生产,对全市农业产业的支撑作用弱化,加上国家人事政策、科技政策、财政政策的影响,人才得不到补充,反而快速流失;经费得不到保障,越来越枯竭;条件未得到改善,越来越落后。前几年,我所忽视了构建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大好机会,没有参与到产业体系之中,导致科技创新能力持续下降,全所发展陷入低谷,与兄弟所的差距越来越大。
近年来,面对工作发展的现状,所党委一班人首先从思想上寻找症结,提出了解放思想、打造农科强所的发展思路,并明确提出将以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集成为主的应用研究和以农业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新服务为主的开发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狠抓科研方向的调整,瞄准重点农业产业,全方位投入,牢牢掌握产业发展的技术主导权。在加强马铃薯、玉米、水稻育种的基础上,从安康农业产业实际出发,启动了富硒农产品、食用菌、特色果蔬和设施农业等新型产业项目,设立科研课题20余个,基本涵盖了安康农业的主要方面。所领导亲自挂帅,组建研发团队,顺利实现了在安康农业产业中的角色转变,现已在马铃薯产业、食用菌产业、富硒产品产业、设施农业方面起到了引领和主导作用。与此同时,还依托地方资源,积极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和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在魔芋快繁、果胶开发、野生果蔬驯化、高钙高硒功能食品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为构建我所特色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发展安康特色高效农业开辟了新途径。现在,我所已不再是安康农业发展的“边防部队”,而真正成了主力军,全所上下形成了人人谋发展、个个思进步的良好氛围。
2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一是狠抓基础建设。安康属贫困地区,地方财政没有专项经费支持科研工作,争取项目经费成为保障科研工作,改善研发条件的唯一途径。我所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点放在了项目的争取上。在省农业厅、科技厅、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共取得各类项目资金近千万元,翻新了危房,建起了实验室,修筑了实验区道路,改良了试验地土壤,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建起了马铃薯脱毒基地和菌种繁育中心,改造了科技示范园的设施等等,较好地改善了科研工作条件。二是大力改善科研设施条件。科研设施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保障。2000年前,我所实验室是安康唯一的农业化验中心,但因仪器设备得不到更新现已解体,研究手段停留在一杆秤、一把尺的水平上,根本无法完成重大的科研项目任务,不仅影响了科研工作,也制约了安康农业科技的进步。面对严峻的现状,在市政府、主管局和财政、科技、计划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渠道积极争取项目,利用这些项目资金,全力改善研究条件。先后筹资500余万元,建起了中心实验室,改造了植物组培中心,新建了食用菌研发中心。
目前又筹资500万元进行中心实验室二期工程、富硒农产品研发中心、科技示范园智能温室改造等项目建设。我所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2011年被命名为安康市现代农业新技术示范园的基础上,2012年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三是建立目标考核奖励机制。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动力在于政策的激励。我所先后建立了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作为科室和课题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了职称晋升、职务晋级考核等级评定和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将成果、论文、项目、学历、现行岗位等作为重要指标,鼓励多出成果,出大成果,推动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制定了干部职工自学奖励政策,对自学取得高一级学历,资助一定的学费,对出版的专著、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全额报销书号费和版面费。通过这些激励政策,极大地调动和发挥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积极加强技术交流合作。近年来,我所十分重视与高校、科研单位和本地企业的合作。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大食品学院、安康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及中国水稻研究中心、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和四川等省兄弟农科院所,在玉米、水稻、果蔬、食品加工、杂粮、食用菌、马铃薯、魔芋、经济植物等方面开展横向合作,保持密切联系。
并与安康元辰集团等3家企业签订了长期的富硒产品开发合同,从而推动了我所科研与企业的合作,为研究方向的优化调整提供了参考,也解决了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对树立我所在安康农业产业中的重要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五是不断强化科技示范引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与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密不可分。我所多年来取得了许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尤其是选育的农作物新品种,但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如秦芋系列马铃薯品种,以其高抗晚疫病和退化慢在四川、重庆大放异彩,是当地的主导品种,但在我省尤其安康推广缓慢;玉米新品种安玉2166以绝对优势通过了四川、贵州、湖北、重庆4省审定,可我省却推广缓慢。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我们的科技示范滞后所致,为此,我所狠抓科技示范工作,先后建立了石泉县桑枝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旬阳县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安康市现代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等,有效地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铺平了道路。#p#分页标题#e#
3突出重点,大力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发展,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15a来,我所没有引进过一名大学生,仅有的几个大学生也纷纷调出,人才队伍的现状难以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不等不靠,提高、引进、聘用相结合,立足现有人员的培养提高,加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特殊人才聘用。一是立足工作岗位,培养提高现有人员。现有人员的能力提升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我所采取增加所级课题数量,将更多的骨干力量放在主持人岗位,通过压担子、建平台来进行岗位培养。积极鼓励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目前我所共开展20个课题,较过去增加了2倍,使更多的人员在主持人岗位上得到了锻炼。有10人取得了本科学历,1人取得了硕士学位,1人正在攻读博士。二是打破政策限制,引进培养创新人才。引进补充新生力量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我所将所有空编全部用到了对硕士研究生的招录上,通过人事部门招录了4名硕士研究生,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我们坚持人才优先,在编制外从西农大、甘农大、北京林大等院校招录硕士研究生7名,按照同类在职人员待遇,采用人事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人才结构不合理、研究型人才短缺的问题。为了使招录来的人才安心工作,尽快成才,所里建立了以帮带用机制,给每个研究生确定了一名专家帮带,1a后又将他们安排在副主持人岗位上进行锻炼。
设立了青年基金自选课题,自由发挥其创造性。所里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尽可能为其排忧解难。在城内为外地学生解决3a的住房问题,对编制外人员协调解决限价房订购。为他们恋爱、婚姻积极牵线搭桥,排忧解难。每逢重大节假日,组织座谈会或者聚会,使他们人在安康,心在安康,事在安康,家在安康。三是更新用人理念,吸纳聘用特殊人才。按照学科发展需要,我所从社会上聘用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研究员,弥补有关学科的人才断档,培养后补人才,解决当前生产的重大难题。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全所工作的良性发展,进而又转化为推动我所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强大动力。目前,我所已建成了省级菌种繁育中心、陕西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安康市马铃薯研发中心、安康市新技术示范园区;连续3a获得局系统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先后被省农业厅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人民群众满意站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康市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总之,我所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再添举措、再鼓干劲,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长足进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