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快节水灌溉创建步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增快节水灌溉创建步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单位:新疆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处

加大区、地、县三级财政投入力度,从2009年起,自治区决定由财政拿出专项补助资金支持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采用财政贴息支持高效节水建设。2009—2011年,区本级累计投入农业高效节水建设专项资金16.32亿元。二是整合财政资金。自治区财政以高效节水建设项目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积极整合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各项农田水利建设相关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三是吸纳社会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吸引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用水者协会自筹资金、企业对农户实施高效节水进行补助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支持高效节水灌溉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资金管理

(一)创新节水工作机制。一是突出工作重点。主要抓好斗渠以下田间节水措施,着力推进管道输水,重点推广地膜覆盖等地面节水技术,选用抗旱作物品种,提高作物节水抗旱能力,降低亩均用水量。二是坚持以点带面。各地根据本地农业区域的特点发展节水灌溉,选择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节水技术模式和管理方法,以喷、滴、渗灌及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主要方向,先示范后推广。三是节水与增收并重。注重工程节水措施与农业节水措施及管理节水措施相结合,节水农业技术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通过选择成本低、效果好的节水技术和推广优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切实做到既节约水、又增加农民收入。

(二)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一是严格实行报账制。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任务和内容,按照工程进度及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直达项目建设单位,封闭运行。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资金,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规定办理。二是严格项目考核制度。根据项目目标任务,与项目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各自权利、责任、义务及考核办法。三是严格项目规范管理。落实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实现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标准化操作和规范化管理,创造公平竞争、手续简便、制度透明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

(三)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建立高效节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加强棉花节水滴灌运行和增效管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服务管理、高效节水运行管理模式推广等一系列制度,推动高效节水灌溉管护工作。推进高效节水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形成合作社+专管人员管理、农民用水者协会+专管人员管理、村组+专管人员管理、水管单位+农户管理、公司+专管人员管理、农民联户管理、承包管理、大户或私人农场自行管理等节水灌溉与经营管理的融合模式。

坚持整体推进,确保共同受益

(一)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十一五”期间是新疆自治区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累计投入农业高效节水建设资金80多亿元,新疆地方工程节水灌溉面积已发展到3211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3%,其中田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00万亩,占全区总灌溉面积的23.7%,占全国高效节水面积的80%以上。农业高效节水建设正向着粮食作物、设施农业、优质高产农业等纵深发展,建设形式开始实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有机结合,建设管理开始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半自动化高效节水,成为引领我区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先导。

(二)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力。高效节水技术为新疆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搭建了平台,以滴灌为主的微灌技术运用已经遍及大田、现代设施农业等各个方面,农作物也由单一的棉花扩大到辣椒、番茄、甜菜等经济作物,效益显著。经测算,滴灌工业番茄亩增产2吨,辣椒亩增产600公斤,棉花亩增皮棉50公斤、亩节本增收超过300元;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也已广泛采用滴灌技术,小麦亩均节水100立方米、节本100元、增产100公斤以上;同时,在核桃、红枣、葡萄、香梨、杏子、苹果等特色林果业开展的高效节水增产试验研究和技术集成推广,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多年的农业节水建设,大幅降低了农作物灌溉定额,提高了灌溉保证率,有效控制了地下水位,防止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三)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节水增产增效是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稳步发展的主动力,也成为新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佳途径。通过政府带动、典型示范,引导广大农民充分认识节水灌溉,膜下滴灌技术节水、节肥、节劳力,增地、增产、增收的特点,激发了农民投入高效节水建设的积极性,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自发组织实施高效节水农业。特别是2009年,南疆遇到少有的干旱灾害时,由于有了近几年的高效节水建设及南疆地下水开发建设作保障,大灾之年未减产,使高效节水实效更加深入民心,各地发展节水建设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农牧民真正成为了农业节水的主力军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