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改造的环保策略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灌区改造的环保策略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灌区改造的环保策略探索

作者:高姗 单位: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施工准备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施工准备阶段充分做好工程涉及的供电、通信、道路、给排水管道等公共设施的摸底调查,对涉及征地、拆迁和移民的项目,做好环境保护指导工作,采取措施保护移民区环境不受污染,改善移民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群众生活条件不低于安置前的水平。

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我国大多数灌区改造项目具有工程规模相对较小、施工位置相对分散、涉及环境敏感区域范围小等特点,施工阶段产生的环境影响都具有短时性、可预见性和局部性等特点。环境保护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在工程招标阶段,业主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环境保护具体目标,规定承包商对环境保护的职责和义务,并作为选择承包商的一项重要依据;承包商在编制投标书时,要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结合各项目的环境因子、环境问题,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2)施工期间尽量减少对灌区灌溉的影响。水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分期导流和分段围堰方式,减小影响正常引水灌溉;主要灌溉渠道和重点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渠道衬砌、泵站机组更换等主要工序尽量安排在非灌溉期进行。

(3)减小施工、生活废水对灌区环境的影响。在施工区相对比较集中,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量大的渠首枢纽改造工程施工中,应采取先沉淀后排放的措施,即建立废水沉淀池或生活污水降解池,生产、生活废水经集中沉淀后再排到规定的排放点。对于线长面广的渠道工程,因为施工位置分散且规模小,生产和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渠道,再由渠道排入灌区的排水渠。

(4)减小施工废气、粉尘、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为减小水泥粉尘对施工人员健康的侵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尽量采用散装水泥,罐车运输,自动称量配料系统;土石方开挖施工作业时,积极采用先进科学的施工方法,以减少石渣、噪音、粉尘污染和对施工区周边环境的破坏;原材料运输车辆通过居民区时要做到减速行驶,禁止鸣笛,以减轻噪声、粉尘及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对砂石料及运输道路洒水除尘。

(5)合理处置工程废渣。对于混凝土拆除物、石渣、土方等施工废渣,要尽可能地重复利用,如修筑道路、填筑渠堤、回填造地等。对于无法利用的弃渣,可选择在沟壑地段进行定点集中堆置,并有计划地在表层采取覆土后复耕和绿化措施,防止灰尘飞扬造成环境污染。

(6)防止水土流失。项目改造施工完成后,要及时采取复垦措施或者结合施工区绿化设计,种草植树,恢复地表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

运行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灌区管理运行期的环保措施主要依据运行期间各环境检测资料进行确定。

(1)保证河道生态需水流量不受破坏。根据河道径流量和灌区取水口引水流量,进行分析确定灌区取水口下游河道的下泄流量。经分析枯水期河道下泄流量小于河道生态需水流量时,要求上游水库增加对下游河道的泄放水量,确保灌区取水口下游河道流量大于生态基本需水量。

(2)同步监测渠道水质,保证灌溉安全。对存在污染隐患的局部渠道水质进行同步监测,若水质检测结果不符合农业灌溉标准要求时,可加大渠首引水流量,淡化水质,使其满足灌溉要求,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3)加强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观测,防止地下水过渡超采或灌区土壤盐渍化。对可能发生超采的灌区,若地下水位明显下降,一方面要求有关方面自觉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另一方面加大地面灌溉定额,及时补充地下水;在排水条件不畅的潜在盐渍化灌区,若地下水位明显上升,必须加强排水措施,并适当减少灌水总量。

(4)动态观测灌区污染源的情况。不定期对灌区内生活及工业污染源进行调查,关闭排污严重超标的污染企业。

(5)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关注灌区内种植结构的变化,采取科学灌水方式,结合高效节水技术,节约用水,使灌区灌溉向农业生态优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

总之,在环境容量有限的条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技术路线,建立和完善灌区建设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提高灌区建设水平,扩展灌区管理内涵,为建设生态灌区、促进农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