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中青苔的治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河蟹养殖中青苔的治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河蟹养殖中青苔的治理

 

近年来,各地河蟹人工养殖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每亩养殖水面所获得的养殖效益却不尽相同,其原因除了河蟹养殖过程中的生态条件、营养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同外,还与技术措施的运用合理与否有着较大的关联,如科学控制蟹池中的青苔直接关系到河蟹苗种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一、常见青苔的种类及显微特征   1.转板藻转板藻以其叶绿体(板状)对光照强度刺激反应敏感而得名(光线照射时叶绿体有转动)。丝状体不分枝,由1列柱状细胞构成,每个细胞有1个(罕有两个)板状轴生的叶绿体,其中有两个到多数的蛋白核,排列成1列或散列。   2.水网藻水网藻通常浮于静水池塘的表面,繁殖速度非常快。细胞排列成六角形或五角形,形成长达20厘米的自由漂浮网状物。细胞多核。   3.刚毛藻是丝状、绿色的分支状藻类,集结生长时看起来很像个墨丝球。刚毛藻摸起来并不会有滑滑的感觉,而且丝线感觉起来又硬又细。   4.水绵丝状体不分枝,由一列圆柱状细胞构成,每个细胞内有1~16条带状的、螺旋形的叶绿体,其中有1列蛋白核,1个细胞核。手触摸有油滑细软的感觉。   5.基枝藻辨认方法是“一看”颜色碧绿,有长5~10厘米的丝状体,上部无分枝,藻体较粗硬,似头发;“二摸”感觉较粗糙,有弹性,无滑油细软感;“三拉”能耐拉扯,用两手轻拉时不易拉断,如有条件可在显微镜下鉴别。将丝状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若不分枝或在基部有枝,判断为基枝藻。   二、青苔的危害   河蟹养殖池中的青苔多发生在春季及初夏,待春季天气转暖后,青苔在清澈的池塘浅水处萌发,只要温度适宜,几个晴日内就会大量生长繁殖,形成团团乱丝而占领水体空间。青苔对河蟹养殖会产生不利影响:①青苔丝漂浮水中,影响河蟹生长和摄食,若误入其中,往往被缠绕其内,其乱丝使河蟹活动受限,脱壳后的软壳蟹和体质较弱蟹不能逃脱而死亡;②青苔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消耗养分,使水质变差;③影响浮游生物对光能的吸收,使浮游生物减少,阻碍水温的提高和氧气的溶解;④青苔和水草缠绕在一起,直接影响水草的生长。   三、青苔的早期预防   1.彻底清塘清除过多的塘底淤泥,塘底淤泥的厚度不超过15厘米,再进行晒塘20天以上。在清塘时每亩用1.5千克硫酸铜溶于水中遍浇池底及池坡,5天后在塘内注水10厘米左右,每亩用150千克以上的生石灰化水全池均匀遍洒。经过此法处理的蟹池,只要管理得当,一般很少会有青苔发生。   2.及时施肥水草种植后及时施用生物肥,一则可促进水草生长,二则可以适度肥水,防止青苔的发生。   3.调节水位水草种植后采用低水位催芽,随着水草的生长应及时加高水位,4月中下旬水深不应低于40厘米,5月中旬时不应低于60厘米。   4.早期肥水2月份开始开展肥水工作,保存水体一定的肥度,可以避免因阳光直射池底而加速青苔滋生。   四、蟹池中出现青苔的处理方法   在河蟹的养殖中,需要水草,一旦出现大量青苔时,会对河蟹养殖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方面要有效杀灭青苔,另一方面又不能对水草及养殖动物有损伤。下面将其处理新技术介绍如下:   1.池水中刚发现有少量青苔时,全池泼洒“青苔克”1.5~2亩/瓶(100毫升),有效控制青苔生长。该产品具有不伤水草,不影响养殖动物,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等特点。   2.池塘中青苔严重时,晴天按2亩/瓶(1米水深)的用量,全池泼洒“青苔克”,第二天下午青苔开始萎缩,第三天下午青苔即可死亡(青苔颜色由绿色变为灰黄色、褐色、黑色时,藻团变成散沙状,表明其死亡,池底青苔会与底泥剥离,水草上青苔与水草剥离,并浮于水面)。值得提醒的是5月份前,水温较低,药效有时发挥不充分,建议提高用量,按1.5亩/瓶(一般不计算水深)使用。   3.青苔死亡后及时捞出,用益水清调节水质。最好还要进一步做好肥水工作,防止青苔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