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桉树灰霉病治理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全县辖7镇2乡115个村委会,国土面积3037km2,其中,山区面积占94.6%,是一个“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的山区农业县。桉灰霉病在石屏县常流行于春季持续阴冷的天气,秋季偶有发生。为此,就桉灰霉病的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石屏县的实际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和控制策略。 1灰霉病的分布、危害及流行规律 灰霉病是一种分布于全世界的兼性寄生菌,寄主范围广。在我国,桉灰霉病最早于1982年发现于广西的柳桉和巨桉等幼树上。此后,在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也相继发生。在流行区域发病率达20%~40%,而重病区则高达90%以上,其中以栽培面积最大的巨尾桉和尾叶桉发病最严重。在我国桉树栽培区有3个因素造成了灰霉病的流行:①这些地区原先多数是灰霉病发生或流行区,或栽培过易感染灰霉病的农作物,病菌积累的数量多,致病性强,能在土壤、植株残体和垃圾肥中存活;②近些年大面积推广速生且容易感染灰霉病的尾叶桉和巨尾桉等树种;③这些地区春季一般气温低、阴雨绵绵,有利于灰霉病的侵染。 2植物感病症状 灰霉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病组织、病残体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病菌主要侵染桉苗的叶片、嫩梢、幼茎及当年造的幼树。其典型症状是坏死的组织后期布满灰色霉层,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灰霉病的早期症状因受害部位不同而略有差异。叶片受害通常出现两类病斑,即非扩展性病斑和扩展性病斑。非扩展性病斑多在空气干燥时发生于外层叶片上,病斑呈针头状的褐色小点或绿色小圆斑,病斑扩展慢或不扩展,病部不产生灰色霉层。扩展性病斑多在空气潮湿时发生于幼嫩的叶片上,病斑部为水渍状小点,随后迅速扩展成灰色大斑,成为边缘褐色的近圆形至椭圆形病斑,或发展成叶枯,病部常有大量的分生孢子。据资料报道,当温度在13~23℃,相对湿度80%以下,发病轻微或不发病。当温度在17~20℃,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菌的感染更严重。而温度在24℃以上时,即使在高湿环境也不发病。但据笔者多年观测,在石屏,当温度在17~23℃时,高湿天气病菌感染严重,甚至当温度达到26℃,高湿天气病菌仍然会有侵染发生。 3适于灰霉病发生的自然条件 石屏县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县内立体气候特征较为突出。年均气温18℃,年降水量786~1116mm。境内自然条件优越,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开发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优势。因此,20世纪90年代初石屏县开始大量种植桉树,累计种植面积2万余公顷,以直干桉、巨尾桉为主。石屏县桉树种植区多数在山区、半山区,800~2000m海拔段均有种植,由于种植区立体气候明显,一般春季经常是阳光与阴雨交替的天气,低温、潮湿,温度一般在12~25℃,具备了桉树灰霉病大量流行的气候条件;另外,由于山区、半山区林农交错,而在冬、春两季,农民在农地里栽种了大量碗豆等易感染灰霉病的农作物,提供了病菌繁殖孳生的条件。 4灰霉病近年发生情况 在石屏县,条件适宜时,一个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桉苗、幼桉受害。2002年4月上中旬连续10余天的阴雨天气,温度6~28℃,最低均温6~19℃,平均相对湿度93%,桉苗处于幼嫩纤弱阶段,风吹雨打,形成伤口,抗性减低,病菌反复侵染,桉苗严重感染灰霉病,死亡率达10%~40%,严重的达80%以上。在大草地苗圃死亡率高达60%以上。2003年偶有侵染发生,危害不大。2004年4月灰霉病大流行,但死亡率控制在10%~40%。2004年秋季10月下旬同样是阴雨天气,当年造的幼桉有近200hm2感染灰霉病,经防治死亡率在30%左右。2005年因春季多是晴好天气,未形成灰霉病大面积发生或流行。2006年春季同样偶有侵染发生。2007年4月中旬连续一个星期的阵雨天气,导致灰霉病大流行,全县1/3以上桉苗死亡,幼桉有130多hm2受害,死亡率近40%。2008年4月下旬,连续10多天的阴雨天气,气温在12~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导致灰霉病大流行,病菌反复侵染,对桉苗形成极大危害,一般死亡率在20%~50%,少数育苗地桉苗全部死亡,死亡率高达100%。2009~2011年,因石屏县旱象严重,天气晴好,偶有侵染发生。近年来桉苗多数是由种植户自行培育,苗圃地一般就是蔬菜地,消毒、杀菌措施达不到要求,而植检部门难以对分散的育苗地实施有效监管,造成桉苗带菌上山,以上诸多原因造成了桉灰霉病的长期流行。另外,灰霉病的发生还与一些诱病因素有关。苗木栽植过密,通风条件差和生长柔弱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低温霜冻及风、沙、冰雹、日晒灼伤,肥料中的氮、磷、钾、镁、钙不足或过剩,空气中的臭氧和乙烯污染等均能促进和诱发灰霉病的发生。石屏县的桉灰霉病除了在春季发生外,秋冬季节如果连续天阴、降雨,出现低温多湿天气,也易发生桉树灰霉病,但以危害幼树为主,受害植株枝干从病斑以上逐渐萎蔫直至全株枯死。 5桉树灰霉病防治措施 5.1加强检疫,控制病菌扩散 依据《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及《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苗圃的管理。严格检疫,禁止染病桉苗调出苗圃。随着石屏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石屏县67%的集体林地均山到户,各林农栽培桉树的热情高涨,自育苗农户数增多,这就给检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应依法加大对农户自育苗的监管,积极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预防和减少苗木感染危害,确保桉苗不带病上山。 5.2选育抗病品种或品系 由于桉树灰霉病是以一种分布于全世界的兼性寄生菌传染为主的一种病害,寄主范围广,不同感病植株均可交互感染,化防效果不大,选育和推广桉树抗病品种才是有效的防治方法。至今国内外尚未有关于抗桉灰霉病研究成果的相关报道,在石屏通过近几年的防治对比试验,各品种对桉灰霉病均无明显抗性。因此,桉树的栽培应加强抗病性研究和抗病品系的选育。但有研究表明,荧光假单杆菌产生的嗜铁素可以诱导桉树抵御灰霉病。#p#分页标题#e# 5.3生态防治 应选择排水良好、通风条件好的园地育苗,并应消除周围杂草及残余的农作物;用火烧土混合有效基质培育壮苗,合理施肥,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加强苗床管理,避免阴雨天浇水,低温阴雨季节预防苗木冻伤和环境过湿是防治该病的关键。苗床可覆盖薄膜以提高土温,降低湿度,但晴天必须揭去薄膜以利桉苗生长,抑制病菌繁殖。另外,要从营林措施上控制病害的发生,如合理密植,清除杂草,改善通风条件,加强水肥管理,在低洼积水处开沟排水,以利桉苗健康成长。不论是在苗圃地或林地,对已染病的植株应尽早消除并烧毁,以免病菌传播。 5.4化学防治 杀菌剂只有作为保护剂才有价值,因此,喷药必须在病害发生前进行。Maude在1980年曾报道灰霉病对甲基托布津、笨骈咪唑类已产生抗药性。为了选择高效的防治药物,根据目前生产与习惯常用的杀菌剂,2002~2004年笔者连续3年在石屏牛街大草地苗圃、坝心老街苗圃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灭病威、波尔多液、乙磷铝、可杀得等7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对比试验。喷药前苗圃基本无灰霉病,每隔7d喷药一次,连续用药3次。试验结果表明,灭病威400倍液、1%波尔多液防治效果为23%~36%,效果较差;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多菌灵6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防治效果为36%~47%,效果一般;而乙磷铝300倍液、可杀得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进行3次喷药后苗床基本无感染发生。因此,应选用乙磷铝300倍液或可杀得600倍液在病害未发生前进行防治,每7d喷一次药,连续3次。对于已染病植株则及时消除,病坑可用生石灰或农用链霉素浇灌翻晒,以杀死宿存在土壤中的细菌,且不要马上补植。 6桉灰霉病持续控制策略 桉灰霉病在我国南方发生普遍,危害大,病原菌与寄主交互作用关系复杂而且防治困难。20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虽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速生桉树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灰霉病更有蔓延的趋势。 笔者认为,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对目前生产上推广或尚未推广的优良树种和品系进行系统地筛选,建立桉灰霉病基因储备库。2)研究桉灰霉病菌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及时对调运的苗木和新造林地实施检测。3)对带菌苗木实行销毁处理,对含有灰霉病菌的土壤采取轮作其它植物的措施。4)根据灰霉病的流行规律,合理配置桉树树种或品系,在严重流行区域选栽非寄主树种,在轻病区或偶尔发病区可以栽培优良抗病桉树。5)加强桉树灰霉病防治新技术的研究。近年来,桉树转外源抗病基因的技术日趋成熟,如外源抗病基因在桉树体内能稳定地表达和遗传,将为桉树灰霉病的防治开辟一条有效的途径。利用菌根和荧光假单胞杆菌防治桉树灰霉病已显示出一定的苗头,对这些微生物的抗病机理应广泛地开展研究,将多种防病机制结合起来,为持续控制桉树灰霉病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