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角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区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勿角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区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勿角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区系

 

勿角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境内,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保护区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多座,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这些水利工程也给栖息该水域的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与该地区生物学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浮游动物、两栖类、鸟类、兽类,而有关栖息于该区水域中的鱼类种类、种群数量、分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等信息则未见报道,此状况不利于保护区相关工作的开展[1-5]。对保护区开展鱼类资源调查,不仅有助于了解鱼类资源现状和揭示鱼类种群变化规律,还可以为区内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勿角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勿角、马家、草地三乡境内(103°59'—104°24'E,32°53'—33°13'N),东西长约37km,南北宽约10km,呈狭长状,总面积362.802km2。保护区北面紧靠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西南面与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相接,南面和平武县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境内最高海拔4558m,最低海拔1480m。区内大小支流众多,主要有草地沟、南岸沟、无底沟、卡子沟、草坡沟、铁厂沟、西沟等多条。水流湍急,水温低,水质优良,河床多为鹅卵石,为典型的山区冷水性溪流生境,是冷水性鱼类优良的栖息地(表1)。   1.2研究方法   分别于2010年11月和2011年5月进行秋冬季和春夏季两个阶段调查。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采集工具为肩背式电鱼机(800W,24V),根据河流地形地貌特点,沿河流不同水平距离及不同海拔设置7个采样点(图1),随机捕捞。采集时间为19∶00-22∶00,沿水中逆流而行,每次采集时间约为3h。采集到的鱼类标本用10%的福尔马林液浸泡固定,编号后保存于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标本室。   1.3标本鉴定、鱼类区系、食性和栖息地生态类型   对采集到的鱼类标本进行分类统计。鱼类区系依据陈宜瑜[7]的鲤科鱼类五大类群划分标准:北方冷水类群、老第三纪原始类群、东亚类群、南方类群和青藏高原类群。鱼类的食性主要来源于现有的鱼类生物学研究。参照文献[6-8]将鱼类食性分为3种类型:着生藻类食性、水生昆虫食性和肉食性。栖息地生态型依照实际捕捞时各调查点水文环境、鱼类组成和物种的形态特征,并参考相关文献,将鱼类划分为可适温低于15℃的冷水性鱼类和可适温在15~25℃间的温水性鱼类[9]。   2结果与分析   2.1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组成   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鱼类分布的历史资料非常匮乏,依据本次调查结果,共收集鱼类182尾,隶属于3目4科6种(表2)。其中鲤形目4种,占鱼类种数的66.67%,鲇形目和鲑形目各有1种,各占鱼类种数的16.67%。另外,虹鳟(Oncorhynchusmykiss)为首次在该地区自然水域发现的外来种群[10]。依据陈宜瑜[7]的鱼类区系划分方法,勿角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鱼类中属于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有粗壮高原鳅(Triplophysarobusta)、红尾副鳅(Paracobitisvariegatus)和青石爬(Euchiloglanisdavidi)等3种,占总种数的50%;属于青藏高原类群的有嘉陵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kialingensis)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等2种,占总种数的33.33%;属于北方冷水类群的有虹鳟1种,占总种数的16.67%。由此可见,保护区鱼类主要由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和青藏高原类群组成,兼有少量的北方冷水类群。   2.2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渔获物分析   保护区及邻近水域共采集到鱼类6种,182尾(表3),其中粗壮高原鳅152尾,占83.52%。从资源类型来看,属于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有齐口裂腹鱼、嘉陵裸裂尻鱼和青石爬等3种,占鱼类种数的50%;属于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嘉陵裸裂尻鱼和青石爬等2种,占鱼类种数的33.33%,且嘉陵裸裂尻鱼为嘉陵江上游分布的特有种。由此可见,保护区鱼类种数虽然不多,但多数鱼类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甚至有少数鱼类为流域特有种,特有鱼类资源丰富。   2.3鱼类生态类型   按适温性来分,保护区内冷水性鱼类和温水性鱼类各有3种,均占保护区鱼类物种数的50%。从鱼类食性组成来看,主要以水生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的鱼类有粗壮高原鳅、红尾副鳅和青石爬3种,占总种数的50%;主要以着生藻类为食的鱼类有嘉陵裸裂尻鱼和齐口裂腹鱼2种,占总种数的33.33%;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的鱼类有虹鳟1种,占总种数的16.67%。   3讨论   3.1鱼类区系特征   本次调查结果从资源类型来看,虽然鱼类种类和数量不多,但特有种所占鱼类总数比例较高。从生态类型来看,嘉陵裸裂尻鱼、齐口裂腹鱼和虹鳟3种鱼类属于冷水性鱼类,余下的3种(红尾副鳅、粗壮高原鳅和青石爬)虽然属于温水性鱼类,但可适温度非常广,具有耐高寒、低温的特点,且大多数鱼类均以水生昆虫和着生藻类为食,这与保护区典型的山区冷水性溪流生境相关。依据陈宜瑜[7]的划分标准,保护区鱼类主要由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和青藏高原类群组成,兼有少量的适应较寒冷环境的北方冷水类群(虹鳟)。保护区鱼类区系特点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勿角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水系嘉陵江流域白龙江上游,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横断山区。随着上新世青藏高原的急剧隆起,形成了高寒环境,原先广泛分布的老第三纪原始类群(鲃亚科、鳗姚鱼类等)由于气候原因逐渐南移,一些种类适应下来(如青石爬),另外有部分种类产生了适应性变化,随着地理或生境的隔离,逐渐演化为适应于寒冷气候和激流环境的高原鱼类,如裂腹鱼和高原鳅类[11-12]。随着近几十年来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兴起,一些人工养殖的鱼类(虹鳟)逃入或人工放生进入到自然水体,并成功地建立了自然种群,这些复杂的因素最终形成了保护区鱼类独特的区系特征[13]。当然,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系统地理学的研究可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p#分页标题#e#   3.2保护区鱼类的资源现状   上世纪80-90年代此地区鱼类数量较多,在涨水季节常会见到小白鱼(嘉陵裸裂尻鱼和齐口裂腹鱼)在水面翻滚的现象。但现在鱼类数量急剧减少,幼龄化严重,有些种类已处于濒危状态,导致市场价格非常高,如青石爬市场价格已达400元/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电鱼、炸鱼和毒鱼等非法捕鱼现象严重。近些年来随着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逐年增多,对鱼类等优质蛋白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非法捕鱼现象普遍,使野生鱼类资源遭受严重破坏。(2)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区内小水电站的无序开发(如白水江梯级开发的多诺电站、青龙电站和双河水电站等)和矿业污水排放(如草地乡杨家湾村境内的金矿开发),导致部分河流季节性断流或污染严重,使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受到极大破坏。(3)外来种的入侵。保护区溪流水质优良,水温低,是冷水性鱼类生存的理想水域。近十几年来,在保护区许多地方已经开展了冷水性鱼类的引种养殖(如马家的虹鳟养殖基地),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这些进入到自然水域的虹鳟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还建立了自然种群。这种肉食性的虹鳟是食物链中的顶级消费者,不仅吞食土著种的鱼卵和鱼苗,还直接捕食成鱼,给本已资源稀少的野生鱼类资源造成了进一步的伤害。针对目前保护区土著鱼类资源受到威胁的现状,应积极主动的制定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如严格执行国家和四川省动植物保护、水产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杜绝随意小水电开发,毒鱼、炸鱼以及电鱼等事件发生;加强对区域内水体的管理和监督,对外来种应实行封闭养殖,并进行严格监管,防止其进入自然水体,对已进入的外来种(如虹鳟)应从生物学角度(如生理、生态因子的耐受性、食性、繁殖特性、寄生虫感染等)来进行综合治理,使其对于土著鱼类的危害处在一种可控的范围内;建立山区冷水性鱼类保护区,用于保护流域特有种嘉陵裸裂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