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工程在循环农业模式的作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沼气工程在循环农业模式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沼气工程在循环农业模式的作用

 

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掠夺式经营和滥用、浪费资源现象的发生,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就必须有效处理好环境与资源的问题,发展沼气综合利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1],而“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就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途径。   1模式概述   “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是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蓄水窖,种植苹果为主的耐旱经济作物而形成的一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这种生态农业模式以生产无公害优质苹果为主要生产方向,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下,形成了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农—畜—沼—果—窖”农牧结合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此模式实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统一,形成了生物种群互惠共生,食物链结构健全,能量流、物质流、养分流良性循环,能源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高效化的循环农业模式系统。“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是从农村干旱缺水的实际出发,依据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与平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减少风险出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了畜、沼、果、窖、厕、厨结合,以窖养农、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以藏增效配套发展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该模式以农户为基本单元,每户在庭院建10m3沼气池1口,在果园或庭院建60~120m3的水窖1个,果品贮藏窖1个,25m2太阳能暖圈1座,养牛2~3头或猪5~10头,建一座2m2的卫生厕所,1套节水滴灌保墒系统。该系统以农业模式为起动点,水是生命之源,果园或庭院内建设水窖,在供人畜用水、沼气池用水的同时,还为果树在缺水时期提供灌溉用水,可节约90%的用水,是多蓄、少耗、巧用水的有效办法。   2沼气工程在“一池二窖三改”模式中的作用   2.1枢纽作用   “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采用“沼气池、畜舍、厕所”三结合的方式,围绕果树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目标。沼气池可消化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等废弃物,而产生的沼气可用作生产、生活燃料,同时它的剩余物沼肥又是种植业所需的优质有机肥料。沼气池是“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的核心,它将种植业、养殖业、生活用能和农田用肥有机地联结起来,拉长了产业链条,起到了枢纽作用,为农民脱贫致富、快速奔小康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2综合作用   近年来,沼气日益受到农民的青睐,其广泛用途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它能起到“四省(省柴、省电、省劳、省钱)、三增(增肥、增效、增产)、二减少(病虫害减少、投资减少)、一净化(净化环境)”的作用[2]。沼气已从单纯的能源利用扩大到肥果、养畜、改良土壤、浸种和果树防冻抗旱等诸多生产领域。目前,以“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为典型,大力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并带动多种产业发展,争相创下小果园、小菜园等赖以实现脱贫致富的家庭产业已初具规模。同时“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已经成为农村发展“一个池、一栏畜、一亩果、一棚菜、一栋房”的庭院经济新模式,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2.2.1“四省”作用。一个“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年可节约薪柴2500kg,节约用电200kW?h,年平均节约煤电支出约800元;每户每年可节约砍柴劳动工约100个。同时,可以激发农户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这样,更多的农民可以有时间从事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变了农村精神面貌。   2.2.2“三增”作用。即增肥、增效、增产。沼气发酵所制造的有机肥养分含量较高,氮、磷、钾回收率达90%以上,此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沼渣中的大部分寄生虫卵和病原体被消灭,速效性较好。试验结果表明:用沼肥代替化肥的小麦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6%,团粒结构形成,微生物十分活跃,改善了农作物生长环境。用沼液对果树、蔬菜喷施,保花、保果、保水抗旱性能显著提高,并且可以与农药同时使用。一口10m3沼气池一年可提供15t优质沼肥,可供0.20~0.33hm2果园使用,增产4500kg/hm2,果品品质提高10%,成为无公害食品,从而增加果园经济效益。用沼液拌料喂养的猪,喜吃贪睡,毛质好,抗病力强,有增膘增肥效果,每头猪平均每天多增重80g,育肥期可缩短30d,节省饲料100kg;用沼液拌料养鸡能加快鸡的生长,提高鸡产卵能力,使母鸡产蛋提前20d,产蛋期比对照组鸡延长50d,年平均产蛋期为250d。   2.2.3“二减少”作用。由于氨离子、吲哚乙酸和赤霉素等物质存在于沼肥中,致使其对有害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从而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试验结果表明:沼液对红、黄蜘蛛的杀死率为95.25%,对蚜虫的杀死率为90.23%,对矢尖蜥的杀死率为91.55%,对其他青虫的杀死率为99.40%。同时,还可因为沼肥的相关作用每年可节约农药、化肥成本逾6000元/hm2。   2.2.4“一净化”作用。“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可使厕所、畜舍的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等直接流入沼气池作为发酵原料,通过厌氧发酵,既可改变农村粪便、垃圾任意堆放的状况,又能杀灭粪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有关资料证明,血吸虫卵在常温沼气池内7~22d即可被杀灭;钩虫卵30d被杀灭90%,60d杀灭率达99%;蛔虫卵30~40d被杀灭完全;痢疾杆菌在沼气中30h被杀灭[3]。因此,在农村推广“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结合改水、改路、改庭建设,不仅能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还能解决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消灭蚊蝇的滋生场所,减少了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从而达到有效净化庭院环境的目的。#p#分页标题#e#   3“一池二窖三改”模式推广存在的问题   3.1缺乏产业链意识,不能发挥沼气工程的纽带作用   部分干部和农民对“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建设的作用了解不深,为治理而治理,就能源而能源,对沼气利用及配套技术推广与应用不够重视,从而不能充分发挥“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这就影响了循环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的投资积极性。   3.2机构不完善,人员储备不足   “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沼气技术又是一种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的知识,无论是管理还是施工建设,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就目前而言,各级管理人才和沼气生产技术人员的缺乏是“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发展推广的最大瓶颈,其原因是“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起步晚,储备少,但是主要原因还是财政投入少,加上“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建设属于公益性质,沼气生产技术人员的待遇偏低,缺乏技术创新和建设能力。   3.3工程造价偏高,财政支持少   “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建设除国家投资补贴外,农民还需自筹近6000元,这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很多农民群众难以承受。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多方面的因素,若经费全部由政府来负担,则势必造成财政的巨大压力,如何更好地挖掘“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建设的市场潜力,就要依靠它的能源优势,以及资源纽带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市场效益,才是解决投入不足的根本途径。   4解决方法   4.1提高认识   各级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到“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建设是一项富民工程,一项德政工程。一要把“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建设与发展农村养殖业、壮大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认识“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要借助各种宣传手段,进村入户,大力宣传“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的意义和好处,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4.2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的投资补助力度,同时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交通不便、成本极高的边远山区,加大政府补助资金额。此外,还要捆绑资金,帮助农民做好“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工作,引导农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真正使“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朝阳产业。   4.3统筹规划   “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建设耗资、耗力、耗物较大。因此,应统筹规划,特别是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功亏一篑。   4.4加强技术培训   对已经获国家沼气生产等级的技术人员,要不断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素质,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建造技术,确保建设质量;加强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乡镇为单位设立服务总站,以村为单位建立服务网点,负责辖区内“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的管护和技术指导,并对村级维管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使他们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4.5稳步推进“一池二窖三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   利用国家大力支持沼气建设的机遇,继续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扩大“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规模,提高入户率。用沼气作为农民发展循环农业的试验地,提高农民群众自觉按照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生产的意识,同时克服户用沼气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沼气利用“自产自消”型的不足,利用沼气后续服务体系,按照规模化循环农业的要求,统一收集沼液沼渣,统一加工,统一施肥标准,通过户用沼气使分散的家庭养殖成为规模化的有机肥源、生物农药工厂[4]。   目前“一池二窖三改”循环农业模式发展态势较好,也发挥出了很好的综合效应,需要加大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技术后续管理和服务工作,使这一模式能够得到持续健康发展[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