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退化治理措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草地退化治理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草地退化治理措施

 

草原畜牧业主要是以天然牧草和采取放牧方式经营的畜牧业。因此,天然草地的优劣和丰欠程度决定着草原畜牧业的兴衰。近年来,迭部县90%的天然草地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40%的严重退化,导致牧草产量、品质下降,草地载畜能力降低。如何解决日益尖锐的草畜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直接关系到迭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   1基本概况   迭部县是甘肃省南部一个半农半牧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高谷深,平均海拔在2700m以上,交通十分不便,总人口5.78万人。全年平均气温在3℃~11℃,年降水量400mm~730mm。全县草地总面积15.69×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4%。耕地面积0.91×104hm2,占总面积的1.9%。据统计,2009年天然草地产草量为3300kg/hm2,比1986年的每公顷6450kg下降了3150kg,草地产草量比上世纪80年代平均下降了50%以上;草地植物群落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优良牧草所占的比例由65%下降至40%,毒杂草由30%上升到68%;草层平均高度由46cm下降到25cm,植被平均盖度由88%左右下降46%左右;草地鼠虫危害面积达4.6×104hm2,仅鼠虫危害减少的鲜草折合人民币损失300多万元;全县还有干旱缺水草场2.4×104hm2,全县理论载畜量只有29万羊单位,草地综合生产能力急剧下降,草畜矛盾十分突出。如此进一步发展下去,以至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必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正常发展。   2草地退化原因   草地退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近代人类对草地生态系统长期的严重干扰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2.1超载过牧   超载过牧,是不顾草地第一性生产能力,盲目加大畜群规模和放牧频率,使牲畜的采食量长期超过牧草再生量,实行掠夺式经营的产物。在草地过度利用的情况下继续增加牲畜数量,形成了牲畜增加→草地退化→牲畜继续增加→草地加剧退化的恶性循环。据调查迭部县的牲畜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40万头(只)发展到目前的19.8万头(只),增长了53%,与天然草地承载能力来讲,草地超载达40%。从而,导致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草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最终失去平衡。   2.2乱采滥挖草地   牧区、半农半牧区由于缺少燃料,农牧民群众烧茶做饭,主要依靠捡柴,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为生活用能的需要,砍伐草地上的乔木、灌木、半灌木作薪柴,对原生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另外,迭部县大部分高寒草原生长有中药材,如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i)、羌活(Notopterigiuminci-sum)、秦艽(Gentianastraminea)、赤芍(Paeoniaveionia)、柴胡(Bupleurumspp)、黄芪(Astragaiusspp)等,而且品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每年入春以后,都有大批农牧民涌入草原采挖。无序和无节制的采挖不仅使药材资源日趋枯竭,而且使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使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更是雪上加霜。具测算,仅当地农牧民开垦草地、挖药材、采石料等人为因素,造成草场退化面积达2.13×104hm2,折合人民币约损失100多万元。   2.3鼠虫危害草地   草地鼠虫害的发生与猖獗是在一定气候、土壤、植被条件下形成的,气候干旱和草地的退化为鼠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创造了条件,一般草层高、密度大的草地上鼠虫害不易发生;而草地退化、草层变矮、变稀,有利于鼠虫害的繁衍;鼠虫的发生危害,又加剧了草地的退化,草地处于一种恶性交替过程。近年来,迭部县草地鼠虫害危害面积仍在逐年扩大,危害面积已达4.6×104hm2。虽然每年都采取化学、生物等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但因经费不足,防治面积小,每年的防治面积只占发生面积的20%左右,造成“年年防治,年年成灾”的被动局面,防治成果难以巩固。   2.4毒草危害   长期以来,随着草原“三化”面积的日趋扩大,许多草地优良牧草减少,有毒植物不断生长蔓延,加剧了草地的退化。这些有毒植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返青早、生命力强、并有较强的抗逆性,它不仅与优良牧草争地,而且和优良牧草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因此在草地上逐年增多,甚至在某些草地上形成明显的优势种群,使草场利用率下降。目前,在迭部县天然草地上分布的主要有毒植物有棘豆(Oxytropisspp)、狼毒(Stellerachamaej)、醉马草(Achnateruminderians)等,面积达到9.07×104hm2。   2.5认识不足   生态学的中度干扰理论认为,家畜的适当践踏、采食以及粪便回归和家畜携带植物种子的散布,特别是外界干扰活动造成的草地的异质性,不仅有利于草地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使草地植被形成最高生物量,而且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发展,并使草地生产力保持稳定。目前,迭部县草原的生态建设和恢复多采用禁牧、休牧的做法,在草地生态保护的理念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环境的脆弱性的认识,特别是草地的巨大环境效益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农牧民重经济、轻环境,重利用、轻保护,重索取、轻投入的思想依然普遍。   2.6管理不足   草地生产和生态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目前,全县草地畜牧业生产还处于传统和原始生产阶段,草场管理粗放,“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牧民素质较低,管理水平较差,家畜饲养周期长、生产效率低下,能量和资源浪费严重。与此同时,全县的生态管理涉及部门多,重叠管理现象普遍。如农业部门管“草原和农田”,林业部门管“林业”,似乎界限清晰,事实上,两个部门的交叉管理常常引发基层管理的混乱。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例,在农业部门为保证耕地红线努力工作时,林业为生态保护积极推动退耕还林还草,结果是农牧民可以“退耕还林”挣林业部门的钱,又恢复开垦挣农业部门的钱等等。虽然建设数量、面积逐年增大,但质量不高,效果不好,有些甚至出现造成生态工程结束后再次退化的现象。#p#分页标题#e#   3治理草地退化的措施   3.1认真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   落实草原分户有偿承包使用,理顺草原管理体制,合理利用草原。因此,各级政府、领导、业务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全面彻底地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健全投入机制,明确建设责任,真正做到“谁承包、谁建设、谁受益”,才能调动农牧民主动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草地退化,促进草地植被的恢复。   3.2以草定畜   草地是牧业生产资料之一,不单纯是自然综合体,更不能认为是荒地。在研究、改造它的时候,必须具有生产观点,而在利用中应该强调,要利用它就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进行保育,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然生产能力。只有通过一系列的人为措施,才能维持并逐步提高草场生产力,使畜牧业得以稳步发展。因此,要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强草地围栏建设,以草定畜,严格控制牲畜数量,实行划区轮牧,科学合理利用草原,用养并举。   3.3转变观念   首先,转变生产观念和模式,通过积极推广现代畜牧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农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建立可持续性的农牧业发展模式,建立有组织、有计划、上规模、出效益的生产格局。其次,转变保护观念和模式,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科学的、长期的恢复和建设战略,将一些不再适合经营草地畜牧业的草地区域,变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繁衍区、或水源涵养区、或旅游探险区;区域内的部分牧民转变为管理员、看护员或导游员,将超出草原承载容量的牧民搬迁至城镇安居,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改营蔬菜种植、加工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他们的承包草地流转给继续经营牧业的牧民,从而实现牧民分流,以获得草地的合理负荷,得到有效的保护。第三,转变项目建设模式,以生态保护综合建设区为基本单元,因地制宜的设计生态建设方案,制定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长期战略,继续加强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建立生态保护综合建设区,将目前单一的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如种草、种树和禁牧、休牧工程,逐渐转变为生态保护综合建设区,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变成集生态修复、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工作。   3.4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草地具备调节气候、水文调控、土壤形成、养分循环、休闲、文化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这些功能为全社会、全人类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因此,加大经济投入,使草地得到相应的补偿,加强和完善国家对主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要根据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与发展机会成本等,通过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加大对草地的经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