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北部概况及物种多样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保护区北部概况及物种多样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保护区北部概况及物种多样性

 

以保护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及其生境寒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滇西北迪庆州境内,于1983年建立,1988年审批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势北高南低,处在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因此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生物资源具有云南省的特点,同时具有藏南的特色,过渡色彩十分明显,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保护好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意义[1-3]。   1保护区北部概况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属叶日保护区管理所辖区,其面积为42854hm2,是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云岭山脉的金沙江东坡坡面,东西宽约5.4km,南北长约12.5km。最低海拔2094m,最高海拔为5429m,相对高差3500m,如此大高差峡谷形成了保护区典型的立体气候。年均气温4.7℃,极端最高气温24.5℃,极端最低气温-13.1℃[4-5]。   本文所述的行政区域属奔子栏镇、叶日和达日村委会。各村庄分布在以东水河、支永河沿河和以沿金沙江台阶地,有25个自然村落,314户,2384人口。社区的经营活动以农业为主,林牧兼有,人均耕地面积0.095hm2,人均有粮530kg,人均年收入860元(2010年)。据调查,社区绝大多数富裕家庭不是靠传统农牧种养业致富,而是靠其他致富门路,其中主要为非木材产品的采集、出售致富居多。可见,非木材林产品对当地社区居民的生存和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居民全为藏民族,均信奉藏传佛教,生产生活、饮食起居具有浓厚的当地藏民族传统习俗。在永堆自然村有康区十三林之一的东竹林寺的分寺———叶日安区,在寺僧人有70多人,是从叶日和达日2个村委会各个社区来的。   海拔3000m以下为保护区管理所的实验区,多为农耕地和村庄居民区及干旱河谷稀草荒山,是人为经济活动频繁的区域;海拔3000m以上是保护区管理所的核心区,是该区乃至该保护区最主要和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森林保持着原始状态,是包括松茸在内的多种珍稀林产品的集中分布区,也是各种大型食草动物以及它们的天敌———食肉动物的集中分布区[6]。   2丰富多彩的物种多样性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独特,从而构成各种地形地貌,分布着极其丰富的珍稀动植物物种。多彩的植被类型呈明显的垂直带谱,动物及自然景观也随之呈垂直分布状态,动植物区系成分具有特别的复杂性和过渡性[7]。   据文献记载,分布在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67科183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有云南红豆杉(Taxusyun-nanensis)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云南榧树(Torreyayunnanensis)等11种。植物种及区系成分绚丽多彩,其中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极为著名,药用植物102科381种,观赏植物据1996年初步考察有68科459种。保护区内特有植物共883种,占保护区内种子植物总数的48%,在其他地区是极为罕见的[8]。其中中国特有种322种,横断山区特有种425种,滇西北特有种125种,白马雪山特有种11种。尤其是在亚高山和高山地带的特有种更是美不胜收。如保护区杜鹃花,有36种是横断山区特有种,其中有15种的模式标本产地就在该保护区内。另外,该区域内分布有6种冷杉、3种云杉、2种落叶松,也都属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使这里成了我国西南地区高山寒温性树种的荟萃之地。   据初步调查,该保护区内共记录兽类9目23科100种,占云南哺乳动物分布的33%,占全国哺乳动物总数的16.7%,已远远超出东部省份所拥有的哺乳动物。其中该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Pantherapardus)等7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小熊猫(Ailurusfulgens)等19种[9]。到2010年,该区域内共记录鸟类17目49科348种,所记录鸟类占云南鸟类793种的44%,其中雉类有包括黑颈长尾雉(Sytmaticushumiaebumannicus)等13种,占国内分布的26%,相当于我国中部10多个省份雉类种类分布的总和。鸟类当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雉鹑(Tetraophasisszechenyii)等9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白马鸡(Crossoptiloncrossoptilon)等29种。   3多样而完整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部森林从总体上说属于亚高山寒温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从山谷到山顶具有亚热带、暧温带和高原寒带等7个植被类型和37个群系,几乎包含了相当于中国亚热带地区到寒温带的水平气候和生态类型[10]。   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形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化,有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阔叶林、温凉性阔叶林、暧性针叶林和暧性阔叶林等,其中寒温性针叶林是该区域及该保护区的主体。在一定海拔高度上形成了稳定的天然垂直植被带,是中国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生物资源保存比较完整而原始的高山针叶林区,在我国横断山地植被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全球生物地理区域中也具有典型性。   与云南省其他保护区不一样的值得一提的是非地带性亚高山灌丛草甸生态系统是千百年来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所发生作用而产生的,这种非常独特的生物生态系统孕育和保存了许多珍稀特有的生物物种。据初步统计,该保护区有菊科植物133种、杜鹃花科植物87种、毛茛科植物93种、蔷薇科植物76种、唇形花科植物89种、兰科植物46种、龙胆科植物43种等。其中不乏珍稀高山花卉和名贵药材如冬虫夏草(Corycepssinensis)、贝母(Fritillariacirrhoeps)、雪莲花(Saussurealaniceps)、胡黄莲(Picrorhizascrophulariiflora)雪茶(Thamnoliavermiculatia)、绿绒蒿(Meconopsisspp)以及多种特有蝠蛾(Hepialusspp)、绢蝶(Parnassiusssp)。   4珍稀动植物的极限生境拥有地   该区域为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东坡坡面,由南北纵贯的山体与深切的峡谷区所组成,为动植物地理区界(古北界和东洋)。海拔较高的生物群落主要以古北区系成分或高山特有成分组成,低海拔河谷区以东洋区系成分(亚热带物种)为主。因此,东洋种沿河谷向北伸入,古北种沿山脊向南延伸,促成和有利于亚种分化,为亚种的形成提供多种环境,致使该区域成为古老物种保存中心及亚种分化中心,如植物中的云杉(piceaspp)、冷杉(Abiesspp)、红景天(Rhodiolaspp)、杜鹃(Rhododendronspp)、龙胆(Gentianaspp),动物中鸟类的雉科和画鹛科,2科中尤以血雉(Ithaginiscrueutus)和绣脸钩嘴鹛(Pomatorhinuseryhrogenys)为代表。该区域不仅是许多动物的分化中心,也是不少动物的起源地和原始类群、孑遗物种的避难所。如分布在长江以南唯一的松鸡科鸟类———斑尾榛鸡(Tetrastesbonasia),在白马雪山,分布(东、南)为极限生境的矮岩羊(Pseudoisschaeferi)和雪豹(Unciauncia)都栖息在该区域内。这些物种是许多特殊基因的载体,构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物质基础。#p#分页标题#e#   5独特的功能区划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藏民族传统文化   保护区的功能区划依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设计》(1992),其规划与全国其他所有自然保护区规划不一样:北部叶日管理所从金沙江边到分水岭山脊全规划为自然保护区,包括村落及农耕地,而且没有规划缓冲区,只规划试验区和核心区。海拔3000m以下为保护区的实验区,面积19160hm2,海拔3000m以上是保护区的核心区,面积为23694hm2。如此规划,不仅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而且也保护了有益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内的当地民族文化多样性。因为当地奉藏传佛教的居民,具有浓厚的当地藏民族传统习俗,包括优良的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习俗。   虽然当时规划时北部区域没有依照传统理论而规划缓冲区,但按照当地居民几百年形成的古老的生产生活等传统习俗,目前叶日保护管理所的面积为23694hm2,核心区内,有大大小不等的20多个面积约为5000hm2的被当地居民称为“神山”的禁区,“神山”地界内的一草一木是严格受到保护的,并且是永久性的保护。该区域藏民族传统文化主要源于居民经过千百年来与自然抗争,与周围赖以生存的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产生许多有关保护自然资源的生产生活常识和习俗。保持该种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传统习俗,与自然和谐、安康共存至今。   6结语   在确定某个保护区或保护区的某个区域管理等级或制定管理计划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其进行保护价值的综合评价和对比,合理地确定管理等级和管理措施,这不仅是履行一个简单的计划手续,也是今后对某个保护区或保护区的某个区域经营管理成败的重要环节。   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滇金丝猴为主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全球80%的滇金丝猴种群分布在该保护区,而北部叶日管理所历来是研究滇金丝猴的重要基地和首选地。因此,这种突出的典型性体现在全国诸多国家级保护区之首。   在生物多样性中,该保护区特有种多是一个显著的特点,特别是一些高山植物区系中更富有特有种。模式标本的产地和以当地命名的特有植物就有147种。以杜鹃花科为例,该保护有87种,其中36种是横断山区所特有,15种的模式标本产地是在该保护区。该保护区的高山观赏植物之多样,被世人称为欧洲的花园之母。而鸟类当中以森林类型占绝对优势,单科单种多,特有类型种类占该区分布鸟类342种的1/5。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独特,从而构成各种地形地貌,分布着极其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动植物区系成分具有特别的复杂性和过渡性。立体的气候特征造成多彩的植被类型呈明显的垂直带谱,动物及自然景观也随之呈垂直分布状态。为许多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场所,保存了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多种多样的珍稀濒危物种。   保护区具有典型的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是我国云冷杉树种的荟萃之地,不仅面积大(除我国在兴安岭外的第二大原始针叶树种森林),且形成一种稳定的植被垂直带,至今保持着原始的面貌。该区域是其组成的核心部分。   特有脆弱动植物集中分布(栖息)地和极限生境的拥有地。在该区域内,高海拔孤立山峰的高寒生境,河谷地带因焚风作用而形成的局限性很大的干热生境,使动物群居的生境颇为有限,群居间基因交流困难,容易引起退化或灭绝,增加了脆弱性。在这种高山地区“岛屿”性生境的影响下,动植物的脆弱性共同形成了该地区的又一特点。   感染力这一标准是由于人类的感觉和偏见,不同的有机体具有不同的感染力,纯属是人类感观的要求。如此说来,该区域属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地带,同时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热点地区之一的腹心地,而且又是全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白马雪山的杜鹃花海,这些不能不说对人类没有感染力。   虽然北部区域面积(23694hm2)不大,但其有足够的面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栖息着全球最大的滇金丝猴自然种群。何况与南部的原始针叶林联成一片,形成我国的第二大原始针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