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产业化现状与改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十五”期间,杭州市农业产业化围绕都市农业发展战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逐步加快,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更好地做好“十一五”期间的农业产业化工作,特对过去的工作做一回顾,并就今后的发展做一思考。 1“十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1.1优势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期间,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按照“城市、平原、山区”3个圈层进行布局,明确了每个圈层重点发展的产业。提出了优先发展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注重提升两大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重点。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大发展。一是粮食面积逐步调减。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全市粮食复种面积从原来的近40.的万hlnZ调减到18.50万hlnZ,其中早稻面积从原来的8.66万hnl平调减到0.22万hmZ。二是经济作物发展迅速:蔬菜、花卉苗木、水果等经济作物每年以2.00多万hmZ的速度新增,蔬菜面积由6.79万11n12增加到ro.53万腼2;花卉苗木面积由0.30万腼2发展到3.11万拓矛;水果则由1.77万hmZ增加到3.72万肠2。大田种植业结构的粮经比达到46.7:53.3。三是生态养殖发展迅猛。生猪、土鸡、草食动物和特种水产的生态生产成为养殖重点。全市万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达34家,年出栏生猪75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量的25%。甲鱼养殖数量达到近7(XX)万只。 南美白对虾、黑鱼、珍珠等名特优新品种也成为农民养殖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35%。四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较快。杭州市农业休闲观光业从无到有,已建成具一定规模、档次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点)和农家乐休闲旅游村2的余个,从业人员1.17万人,投资规模20亿元,年营业收人超6亿元。 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杭州市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3.9%。 杭州市的草毒、芦笋、蜂产品、花木、菜竹笋、蔬菜和特种淡水产品基地都成为位列全省同类产业规模之首。 1.2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抗灾能力不断提高 全市已建成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基地)227个,总投资13.75亿元,其中市财政扶持资金4少幻万元。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362个、面积9.69万1lln罕。2001一2(X万年市本级财政就投人8.75亿元建设农田水利等基本设施。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水利设施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农业防灾抗灾稳产高产的能力。 1.3龙头企业发展较快,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杭州市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来抓。目前,全市已命名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6家(其中省级30家、国家级3家),总资产164.5亿元,年销售收人301.3亿元,出口创汇42.2亿元,实现利润11.8亿元,上交税收2.2亿元,带动农户30万户,连接市内外基地22.87万腼2。其中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50家。同时建立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20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81家,这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1.4外向度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2(X拓年全市农产品出货值超过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茶叶、丝绸、蔬菜食品、竹地板、蜂产品、水产品等成为杭州市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优势的出口农产品。如杭州金富春丝绸化纤有限公司生产的弹力丝绸面料在欧美等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萧山北极品(浙江)水产有限公司,五年半时间加工淡水产品近以叉叉〕t,出口创汇5(X幻多万美元。杭州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日趋增强。2(X巧年全市协议引进外资2.8亿美元,实际到位1.2亿美元,协议引进内资41亿人民币,实际到位27亿。均名列全省前列。 1.5促进流通,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 杭州市从1999年起率先开通了新鲜叶菜、淡水产品等9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浙江省政府借鉴杭州的经验,于2田5年2月份在全省开通了54个品种的“绿色通道”。“绿色通道”开通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贩销户来杭采购农产品,农产品不但销得快,而且价格提高,像千岛湖有机鱼、钟山蜜梨等农产品的价格比开通前翻了一番多。“绿色通道”开通8年来,全市共发放通行证94万张,免费通行车辆50多万车次,运销各类农产品1以万多t,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为农民增收3(XX)多万元。目前杭州市已建立各种类型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53个,年成交额120亿元。2的3年市里出台了((关于鼓励销售杭产名优农产品的若干意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大户到市外设立农产品专营点,2003一2《X巧年市财政共安排资金1533.9万元,对247个农产品专营店(营销大户)进行了奖励。从1998年起,杭州市每年举办一次农产品展销会,并积极参加浙江省农业博览会、浙江(上海)新春农交会、中国国际农博会等。通过举办农展会、农产品推介会,有效的开拓了杭州市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 2杭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杭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2.1资源缺乏,制约产业化的发展 杭州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只有0.O27hln早。又属于多山的丘陵地带,俗称八山半水分半田。土地资源的稀缺与山水资源和气候的多样性,造成了产业的多样性和产业规模的小而散。仅政府鼓励的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每个产业的规模相对专业化大生产而言都比较小。加上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企业受土地、能源等要素的制约,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之现在对土地的使用划分,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p#分页标题#e# 2.2组织化程度低,合作形式松散,制约产业化的发展 全市226家龙头企业和420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与农民的联系上大多采取订单式的联系方式,真正契约式、二次分配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联系的合作组织较少。这影响了龙头带动作用的发挥,弱化了农民的维权能力。松散的联合也制约了农业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的生产。 2.3创新能力弱,推广体系作用发挥不够,制约产业化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虽较过去有所完善,但基层仍以综合农技站为主,在实施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带生产的条件下,不适应杭州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们的推广体系和推广网络不健全,科研成果在研究和应用上存在与生产实际脱节的弊端。每年科研成果通过验收的很多,但真正应用与生产的却不多;三是自主创新不够,农技推广中科技含量高的、能够带来高附加值的、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不多。四是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远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对质量控制起重要作用的标准、规范还很欠缺。虽然有很多企业也通过了各类认证,当摆设的多,真正将之应用于生产的还不多。因而全市除了龙井茶以外,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业品牌。 2.4务农人员文化素质低,制约产业化的发展 由于城市文明对青年一代农民的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人城市务工。目前在农村务农的人员基本上以老弱妇女为主,这部分人群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而在农业企业就业的人群中,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中大专以上文化的也只占34.4%,中层管理人员大专以上也只有49.6%,而在生产一线的仅仅只有3.9%。这直接导致了加工企业管理的家族式、加工条件的作坊式、生产工艺的传统式。这些都阻碍了先进技术、先进生产方式的推广应用。不利于现代农业所要求的管理现代化、生产标准化、条件设施化、品种良种化的要求。 2.5农业投入不足,产业融资难制约产业化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市级财政今年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今年市本级支农资金投人已达1.5亿元,但从绝对值与杭州农业所要惠及的人口、农业所占杭州国土的面积比重,总额仍显不足。据了解,与面积比杭州市小一半的苏州、无锡年投人分别为4亿元、3亿元相比,杭州市的投人仅为他们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而农业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在发展中急需资金(主要是流动资金)的扶持,而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弱小,自身积累少,且存在生产周期长和贷款抵押等客观困难,金融部门对农业企业的贷款门槛高,利率高,导致了农业企业贷款难,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3“十一五”杭州市农业产业化目标与重点 3.1工作思路 围绕(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结构,建设都市农业产业带,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大扶强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的竞争力;积极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落实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不断提高杭州市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规范管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引进吸收、集成利用和转化推广,强化科技支撑,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3.2工作目标 围绕茶叶、花卉苗木、水产、畜牧、蔬菜、竹业、水果、干果、蚕桑、中药材、粮油和休闲观光等12类产业,重点建设50条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新建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2伪个,累计达到400个;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67万hnl辛;创建市级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1的个;新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累计达到6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产值达到6加亿元,年平均增长巧%以上;农产品出货值超过180亿元;培育县级以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点)100个和“农家乐”特色旅游专业村1印个;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的家,累计达到5的家;推进农业信息化,实现行政村农业信息服务点全覆盖。 3.3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生产发展这一主题,抓住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加快杭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在抓好产业带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四业一建设”,即重点抓好种业、加工业、休闲观光业、农产品流通业和品牌与标准化建设。 3.3.1种子种苗业主动接受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辐射,充分发挥杭州市长白种猪、蛋鸭、蔬菜、水产等品种优势,开展优势特色产业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支持科研院校、农技推广部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鼓励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设备。 3.3.2农产品加工业以传统农副产品产后干燥、保鲜、检测、分级、精选、加工处理及包装技术为基础,以优势特色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增值技术为重点,以保健功能和药用成份提炼及林特制品为新的增长点,引进现代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和工艺,推进粮油、果蔬、茶类、肉类、奶类、水产品、林产品、蜂产品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 3.3.3农业休闲观光业坚持生产性、娱乐性、参与性和生态性相结合,发展以农家乐为重点的农业休闲观光业,发挥山水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体现农村特色,提升景点品位,开展宣传推介,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 3,3.4农产品流通业发挥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交通发达的优势,建立健全以杭州农产品物流中心为龙头,专业性特色市场和区域性交易市场为骨干,分布合理的产地市场和销售网点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做大做强农产品流通业,使杭州市成为全省农产品物流中心。#p#分页标题#e# 3.3.5品牌与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强龙井茶等名牌农产品产地保护。实施品牌建设战略,积极培育市场知名度高、覆盖面广、运行效益好、带动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的农产品品牌。 3.4工作举措 3.4.1加大对农投入并相对集中财力解决制约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按照二个高于确保对农业的投人。作为市不管县的财政体制,加大对县(市)农业的转移支付,确实是市本级财政的额外负担。但有限的资金投人换来的是全市农民的增收、农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这点投人还是值得。因此,每年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资金要和财政增长比率同步,至少要确保年递增20%以上。二是用好有限的资金。目前我们的资金使用兼顾面上的多、重复投人的多。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任务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杭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各地都存在一系列制约各地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如蔬菜加工中的防腐剂问题、板栗草毒等的保鲜、加工问题,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问题,出口水产、蜂制品的抗生素问题,花卉苗木流通大市场决。建议采取适当集中部分财力,按照市县共同攻关的要求,分期分批、每年安排一批重点招标攻关项目,进行合作攻关,这样坚持数年必将有效促进杭州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4.2在进一步扶大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和扶持成长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中小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我们现行的技术改造政策虽然已经作了较大的调整,但100万元的门槛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讲还是太高。最近一次对农产品技术改造政策调整后,从实践看效果为零,就是说没有产生真正的鼓励作用。鉴于农产品加工的实际,建议进一步降低门槛,把门槛降到50万元。 3.4.3建立和完善农业担保与保险体系农业担保省市均出台了政策,鼓励各地建立农业信用担保机构,以缓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据调查这些以贷款余额给与补贴的政策对担保公司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力度还不够大。尤其对市本级欲建立担保公司的主体而言,更多的还是希望政府能够帮助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为此建议市财政对新建立的、为农民产业发展进行融资担保的担保公司,按照一定的比率注人资本金。以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农业保险作为解除农民生产后顾之忧的政策,呼吁了多年,但真正实行的却很少。杭州市也仅萧山区采取政府负担大头的办法对生猪和粮食生产实行了政策性保险。再就是这次由于生猪价格的影响,杭州市和全国一样统一实施了对生猪的政策性保险。但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和范围来看,这远远不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建议市里出台相应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各区、县(市)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以有效的分担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具体可以按照实施农业保险的区、县(市)实际发生的保险额给于10%至20%的奖励补助。 也可以按照产业风险的高低,产业的重要程度给于相应比率的补助。 由于农业生产不仅要承受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还要承担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为此建议建立市农业生产风险基金。每年从财政拿出5田-l以1〕万元,建立总额在25的一5侧X〕万元的农业生产风险基金。在发生自然灾害(风、瀑、雪、雹、干旱及疫情等情况)和市场波动时能够及时给以补助,以稳定产业的发展3.4.4建立现代农业生产用地机制现代农业已非人们所认识的传统农业了,现在大多数人依然认为农业就是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靠肩扛背挑,刀耕火种。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应该是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业、车间型农业。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很多植物是种在基质上,长在大棚里。只要有相应的设施和车间,连黄土和阳光都可以不用。传统农业还需要有放置工具的农具房、畜牧生产还需要建造棚舍。因此,建设现代农业就更加需要在农民赖以生存生活的土地上按照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在土地上建设生产所需要的现代农业设施、车间。而现在作为以土地为唯一生活生存资源的农业,连改进生产、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用地指标都没有,不能不说是一件怪事。为此,建议国土部门每年要像安排工业、商贸用地指标一样,安排现行定义的“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给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所用。当然最好还是重新界定现代农业发展用地的概念,因为保持生产能力已经不仅只有耕地一个选择(当然耕地是最主要的选择)、农业生产的耕作层也不仅只有土地一个选项(当然土地是最主要的选项)、何况农业生产也不仅只有种植业。因而只要是农业生产所需,就应该满足要求。 3.4.5制定鼓励具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参与“三农”建设杭州市的农业现代化,靠目前80余万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劳动者的素质是很难有效推进的。现代农业需要有文化、懂专业、有理想的年轻一代去建设。要制定鼓励知识青年还乡、下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为此建议政府要从三个方面鼓励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到农村去施展抱负。一是对立志学农(包括非学农)并自愿学成以后到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给予学习期间生活费用的补助(可以采取事后的以奖代补形式);二是对下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大专以上学生,允许户口保留在城镇。对从事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尤其是在村任职的,财政要负担他们的生活费用、劳动报酬。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建立完备的考核机制,健全这部分人群技术晋升、职务升迁的政策。要有激励机制,以解决他们对自身发展的前途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