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低碳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低碳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途径

摘  要: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深入分析农产品安全的隐患,阐述低碳农业与农产品安全的关系,探索发展低碳农业、保障农产品安全实现的途径。文章指出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关键因素是将农业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结合起来,减少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要素投入,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该研究成果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低碳农业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食品安全的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因为所有的食品都来源于农产品,并且人们每天的食物,80%以上是初级农产品。因此,关注食品安全,首先就要关注农产品安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势在必行

    农产品质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在品质,如营养成分含量等;二是安全性品质,如作物中农药、亚硝酸盐、重金属盐类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物质的含量等;三是商业品质,如外观色泽、口感性、形状、香味等。总的来说,各级(农业部、省、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合格率逐年提高。

    2010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6.8%、99.6%、96.7%,新监测的水果、食用菌、茶叶和生鲜乳三聚氰胺合格率分别为98%、95.2%、94.8%和100%。2010年湖南省农业厅对14个地市州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了四次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监测1400批次,农残合格率95.9%;水果一次共140批次,农残合格率99.3;茶叶一次共100批次,合格率100%。以上的监测结果显示,目前仍有少量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摆上餐桌被老百姓食用。与此同时,国内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也令人忧虑。如2010年1月海南“毒豇豆”事件,2011年3月双汇“瘦肉精”事件以及随后沈阳爆发的“毒豆芽”事件,等等,农产品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第一,加重民众的心理负担,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甚至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社会恐慌。2009年曾谣传吃海南香蕉致癌,吃四川橘子发病,前段时期媒体报道的“地沟油事件”,就引发公众对外出就餐的恐慌。最近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当前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满意程度普遍偏低,仅有24%的调查者表示“基本放心”。大部分人忧虑不知哪天就会吃到致病的不合格农产品。第二,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利于社会发展。病从口入,因长期食用不合格农产品,毒素逐年累积,导致当今社会出现的疑难杂症逐年增加,癌症患者比比皆是,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导致人类的生育能力明显下降,不孕不育的夫妇比率越来越高。这些情况的出现大都是问题食品惹的祸。第三,影响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引发企业倒闭和社会不稳定。因“问题奶粉事件”,三鹿集团被迫关闭,数万名职工一夜之间变成失业人员。“毒豇豆”事件导致海南3000亩豇豆滞销,10万亩反季节蔬菜卖不出去,政府拨巨款也难以平息广大菜农的不满情绪。受“瘦肉精”事件影响,双汇集团损失100亿元,最高可达200亿元。这意味着,双汇未来差不多20年的利润,极有可能为“瘦肉精”埋单。第四,破坏政府形象,甚至造成政局的不稳定。能否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衡量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尺度。如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事件导致执政长达40年之久的社会党政府内阁垮台,2001年德国出现疯牛病后,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被迫引咎辞职。

    面对不断爆发的农产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亟需一种能够不依赖于农用化学制品而保持持续的供应能力的农业经济模式,于是低碳农业应运而生。

    二、低碳农业与农产品安全的关系

    海南“毒豇豆”事件发生后,很多地方都开始加强残留检测,不幸的是,相继又检测出了广西毒蔬菜和青岛毒韭菜。加强监控是最根本的措施吗?不是。高品质的农产品是种出来、养出来的,不是靠大量的高级设备仪器的测定检验出来的。监测是标,种植、饲养是本。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毒蔬菜事件的发生。

    从20世纪70年末开始掀起绿色革命运动,最主要的举措是把化学工业引入农田,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做出过突出贡献。然而依赖化肥和农药的现代农业所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弊端已经显现。它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资源,带来了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而且化肥和农药的生产过程,本身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现代农业可以称之为“高碳农业”。 低碳农业则是以减少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壤有机质、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农业部,2009) 低碳农业与现代农业逆生态的生产过程完全相反,它是一种顺生态的生产过程,是建立在农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基础之上的,通过土壤营养物质的调节,保持碳库平衡,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证农产品的数量安全。

    在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中,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相互依存,农业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耦合。在农业的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生物作为一个耗散系统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生态系统中的有机肥以动物的排泄物和植物的秸秆为原料,通过光合细菌、化能细菌、厌氧细菌等生物作用转化而成,代替合成化肥为农作物提供营养成分。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借助益虫或生态农药消灭病虫害。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属于异养生物,如真菌、放线菌、土壤原生动物和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这些异养动物把复杂有机物逐步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回归环境中去,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维护了生物多样性。驱动这一物质循环的推动力仅靠单位面积上能量密度很低的太阳光,从而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总量,在生产源头保证农产品的安全。#p#分页标题#e#

    三、发展低碳农业,保障农产品安全的措施

    1、加快推进农业基地建设,保证产品安全。

    高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仍然是今后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主要特征。这一基本特征将是发展低碳农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低碳农业的发展需要宏大的空间和巨大的资源投入,特别是土地要素的投入,这就需要一个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阵地。为了避免在新一轮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发生挤占高度开发的低碳农业用地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必须严格执行已有的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政策,大力开展农业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因地适宜,发展生态农业,以规模经营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

    2、努力降低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其利用率。

    在保障农产品安全方面,低碳农业与现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投入要素的不同。现代农业依靠巨额的化肥、农药和水利灌溉等投入来维持粮食的增产,而低碳农业强调生物的多样性和大量施用有机肥,保护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业系统的生产力,可持续保证农产品数量的安全。

    一是增施有机肥(最直接的方式)。老祖宗保持地力,地力常新壮的一个重要秘诀之一就是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最常见、来源最广是动物粪肥,其次是可直接作肥料用饼肥、油料的种子榨油后剩下的残渣以及土肥、泥肥、绿肥和骨灰、骨粉。这些传统的肥料占用场地少、简单便捷,整个过程基本没有碳消耗,是低成本、低污染的绿色肥源,不但能有效利用废弃物,减少污染,美化农村环境,还能降低化肥用量。

    二是推广秸秆还田。就作物残留物的管理方式而言,焚烧秸秆不仅直接释放碳,还会加快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秸秆还田则可以缓解土壤有机碳的下降。减少农田二氧化碳排放的最直接有效措施是提高地面秸秆还田的比例。美国秸秆还田率近90%,我国仅约15%,其结果是,美国农业土壤中有机碳量逐年增加,而中国土壤有机碳量逐年减少。如果地面秸秆还田比率由当前的15%增加到89%,中国农田的碳平衡将会由亏为转盈。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在作物收获的过程中,利用农业机械将秸秆粉碎撒在地表上,然后翻耕将其埋入土中,秸秆腐烂分解后就成了滋养地力的有机肥。

    三是全面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简单地说,就是先进性土壤测试,确定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然后根据不同的土壤情况和作物的生长需要,制定一个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施用量的配方,按照配方确定的各种肥料的合理配比施肥。西方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在60%以上,而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5%,盲目过量施肥和施肥方法不科学等,都会造成化肥利用率下降。通过对农田环境监测,以大量采样数据为基础,经专家系统探研出最优的配肥结构,减少单质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耕地质量。

    四是种植可以用作肥料的植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绿肥。绿肥多为豆科植物,如绿豆、豌豆、蚕豆都很常用,此外苜蓿、田菁等也是很好的绿肥。施用也很简单,就是种植以后,直接将新鲜的植物茎秆叶等就地翻压埋入土中,或者沤肥、堆肥后移到其他地块施用。

    五是推行缓控释肥。缓控释肥被称为21世纪高科技环保肥料,代表了化肥产业的发展方向。缓控释肥在传统肥料外层包一层特殊的膜,这层膜可以控制和放缓养分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按照作物的生长规律,根据作物的需求同步供给养分。采用缓控释肥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和次数,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山东农业大学的实验证明,如果用缓控释肥料,在减少氮肥30%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减产。如果肥料质量更好的话,减少50%用量也是可能的。

    3、积极推广动物排泄物处理技术,保护农村环境。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水稻为代表的绿色革命誉满全球,辅助以工业革命的成果——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用资料,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但其反面是牛、猪、羊等动物的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出来,据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畜禽粪便直接或间接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严重恶化。不断加大化肥和农药用量,农产品安全得不到根本性保证。以生态农业为内涵的低碳农业所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来自动物排泄物的发酵而产生的有机肥料。对动物排泄物综合处理,产生的沼气为农村提供能源,剩下的发酵物成为农作物的“营养口粮”,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外部能量输入,保障农产品安全在农业低碳化过程中实现。

    4、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激发发展动力。

    尽管低碳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要优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农产品,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但由于农产品市场区分度不高,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扶持。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长期以来,资金的匮乏一直是造成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瓶颈。资金投入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对低碳农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采取引导、激励、奖励或贴息贷款等方式给予支持。同时在信贷、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引导扶持。二是制定支持政策。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保护生态的财税政策,比如对低碳农业项目在土地出让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在税收征缴上给予一定的减免。实现农业的低碳排放。三是加强监督检查。成立促进低碳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由相关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参与的组织机构,打破部门和行业限制,对各个阶段低碳农业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协调。建立针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督、报告和评价体系,设立能效和排放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发展低碳农业的领导。四是建立培训体系。劳动力是发展低碳农业前期投入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知识型劳动力的投入。而目前农村的现状是,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低碳农业还处在不知或知之不多的状态。不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低碳农业就只能是一纸空谈。通过行之有效的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特别是基层干部、农技人员以及经营大户对发展低碳农业的认识,尤其是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低碳农业才会真正良好地发展起来。各级政府可利用现有的农业高校、成人( 职业、继续) 教育学院的有效资源,打破条块、行业和部门界限加以整合,根据我国低碳农业进程,科学制定出低碳农业技术培训的规划,学习和借鉴国外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和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使低碳农业技术得以推广应用。#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新能源与低碳相当课题组•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 [M]•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1.

[2]翟玉建,张东洁,王晓江• 地方政府在推进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的措施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1) .

[3]李启平•低碳农业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3).

[4]郑立平•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