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卫生适合技术推广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王海江 廖菁 蔡力 韩亮 文永思 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疾病防治“前移”和重点“下移”的发展战略,切实推进“四川省科技服务民生工程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纲要)(2008~2010年)”开展[1],加强基层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的研究、推广示范及应用。项目组从2009年3月起,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要求,紧密结合农村服务需求,以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服务能力为根本,以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确保适宜技术“学得会、用得上、有效果、可持续”,建立探讨适宜技术推广模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卫生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医疗卫生水平差距。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根据促进地震灾区重建与服务民生需求,选择在四川汶川、茂县、安县、石绵、绵竹、名山、宝兴7个重灾区县(市)和内江、双流等2个非灾区市县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
1.2模式的建立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现场调研、快速评价法[2]等收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应用快速评价法从国家和四川省农村适宜技术库中遴选出社会效益突出、成熟安全、经济有效、易于推广、适宜地震灾区农村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的15项技术(其中包含课题承担单位医学技术优势研发出的4项卫生适宜技术),应用推广。①组织模式: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牵头,课题牵头单位(省级医疗机构)技术支撑并依托当地机构组织开展。组织模式一:由项目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技术推广,并与课题负责单位(省级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组织协调全县适宜技术培训,将任务指标纳入当地卫生机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完成规定任务。安县、石绵、绵竹、名山、宝兴5个灾区县(市)、双流县和内江市应用此方式。组织模式二:由项目县1家县级医疗机构负责组织技术推广,并与课题负责单位(省级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组织协调全县适宜技术培训,完成规定任务。
汶川、茂县2个重灾区县应用此方式。主要由于以上两个灾区县,其卫生行政部门恢复重建任务重,精力与时间有限,无法组织负责技术推广。②适宜技术的研发与筛选模式:首先从农村适宜技术库中按照地区疾病谱、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灾后卫生状况等实情出发,承担单位研发适宜技术。其次制作需求调查表,涵盖国家和省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库和承担单位研发的适宜技术,提供给项目县县乡两级卫生机构,由其根据各自不同病分布特征、疾病防治需要和特点,选择适宜技术。最后按照需求统计结果实施推广应用(见图1)。③培训推广模式:第一,采用到项目县现场开展免费培训。第二,在每个项目县选择1所县(市)级医疗机构建立“二级技术培训与应用基地”开展分级培训,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基地免费装备远程医学教学等网络信息系统开展远程培训。第三,邀请卫生技术人员来课题负责单位免费进修。将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材料归纳整理成通俗易懂的健康处方,交由参加培训的人员自我或其他医护人员应用,或与患者推广。立足于提高医师全科医疗水平,重点推进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促进居民健康行为,适应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以上多种培训推广方式相结合。
1.3质量控制①培训效果质控:制作和使用培训效果评估表,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前后分别填写,考核培训效果及满意度,修正和改良培训方式和内容。②成立三级质控体系:成立三级质控体系。课题牵头单位为一级质控单位;项目县二级培训基地为二级质控单位;参加培训卫生机构为三级质控单位。首先各级质控单位确定一名质控员,将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等及时反馈给上一级质控人员。其次制定过程和终末报表,各质控员逐级填写上报。一级质控员还不定期到现场抽查应用情况。到项目县医院或卫生局查看各类管理制度、学习签到表,教案等资料;并现场选定1至2家已开展适宜技术的医疗机构进行抽查,了解开展适宜技术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考评等。督导和落实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结果
2.1推广应用情况截至2011年7月31日,项目共推广15项卫生适宜技术,共培训3579名医护人员,培训人数中有3122名(占总人数87.23%)完成培训前后测评。培训效果明显,表现为培训后参加人员答题正确率提高了16.13%。同时有1937人医护人员参与满意度调查,其中1875名(占总人数96.80%)对培训感到满意。
2.2组织模式运行情况组织模式一:当地卫生政府组织,运行通畅,质控有效,持续培训效果好。组织模式二:当地医疗机构组织,运行不通畅,质控效果差,持续培训效果差。
2.3激励反馈该课题实施中,根据参加培训人员建议,将卫生适宜技术再申报为继续教育项目,参加培训推广的卫生技术人员,均可以获得学分。2009~2010年没有继续教育学分,参加培训推广为1506人次;2010~2011年有继续教育学分,参加培训推广为2073人次。
3讨论
形成一套可行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将有利于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逐步缩小城乡二元地区的差距发挥重要作用,真正让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3.1组织模式作为公益事业,农村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4]。本次推广运行结果也反映出,政府牵头效果明显。因此建立政府部门主导、研究院所牵头、院所地方合作、专家资源支持的运行模式,以期创建院所地方合作推广卫生适宜技术的长效机制。
3.2运行机制①明确相关部门(机构)职责。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省级医疗机构技术支持。成立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县乡两级卫生机构参与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组,全面负责农村适宜技术组织、实施和协调。分级签订任务协议,任务指标纳入当地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使各部门各单位人员明确自己在技术推广工作中的角色、职责和任务。实行任务与经费挂钩,权利与义务挂钩。建设一批以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的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一批适宜卫生技术,培养一批农村卫生技术骨干,建设一批特色专科,建立一个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带动县乡两级医院和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适宜技术一体化推广(见图2)。②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省县乡三级卫生适宜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和完善三级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联系人制度。分别开展过程和终末质控,重点加强对项目推广应用情况、学员满意度测评等方面的评估,为技术推广提供科学评价和引退机制,促进卫生适宜技术科学、可持续推广。③制度建设:制定目标管理、责任追究、效绩考核与奖罚、联络员度、督查通报和技术督导等制度,对医疗机构及其技术人员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和要求。为提高项目县卫生行政部门和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的工作开展,对各地卫生适宜技术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级,获得好评的颁发一定奖励。卫生适宜技术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即参加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卫生技术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学分。发挥卫生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对示范县所有技术人员免费培训,免费进修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3]。针对二级推广基地免费安装远程系统等,促进基层与各大型医院信息教育对接。#p#分页标题#e#
3.3技术筛选及应用及时准确地筛选出农村需要、先进实用技术,并推广应用。只有筛选好,才能推广好。筛选技术要与当地社会需求相结合,因地制宜。要注重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相结合。从提高农村地区疾病的筛查诊治能力出发,与当地医疗卫生技术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自主性。促进适宜技术在各医疗机构的自我引进及应用。
3.4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建立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管理功能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不但具有信息,公布进度,工作安排和成果,反馈问题等功能,还包括需求收集、进度管理、过程质控、数据分析、效果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决策分析,实现与远程医学咨询、会诊、教学、培训系统的对接等管理功能的网络系统。建立综合管理机制(见图3)。通过建立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公共平台服务功能,可以及时、系统的完成适宜技术信息的分类和编辑,掌握本地医疗机构技术水平现状。依托平台开展综合管理,形成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适宜技术的需求与筛选的多向反馈,达到海量数据分析,方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和开展的情况进行过程质量控制,终未考核表彰,卫生适宜技术知识介绍及科学普及等,彻底地实现了无纸管理的信息支撑和系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