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村卫生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卫生论文

农村卫生机构基层医疗论文

1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

1.1农村医疗设备非常落后

大部分农村卫生医院设备全部是20世纪70、80年代的淘汰医疗设施,根本不能满足临床要求,致使病患外流严重。而且卫生医院自身和社会力量均无投资基础建设积极性,任其严重滞后,根本无法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从而在群众心中也失去了地位和信任。

1.2医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在农村当前医务人员之中,具备大专学历以上的只占百分之几。中专学历以上的虽占有一定比例,但大部分是没有临床经验的新任人员,大部分就医人员并不具备相适应的学历要求,并且平均年纪较大,技术水准落后,与服务对象对医疗品质需求相差甚远,尤其是相当部分农村卫生医院连正规检验、放射人员都没有配备。

1.3村医疗卫生经费极为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原有卫生体制被打破。医疗单位也把自我经济利益放在重要地位,尽管国家每年针对卫生事业投入都在持续加大,但农村卫生部分根本得不到多少利益可运用。因此,乡镇卫生医院经济状况普遍都不景气,很多乡镇卫生医院拖欠职工工资是常见现象。这种经费严重不足将导致医疗设备落后、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水准跟不上等不良后果。

阅读全文

推动农村卫生革新与发展

作者:高开焰      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长期以来,我对《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怀有一种无比深厚的感情,缘由是杂志不仅诞生在安徽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而且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它一直与我一路前行相伴,源源不断地为我所从事的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着理论、政策、经验、决策等有益的帮助和支持,可谓是我的良师益友。尤其是我对它常怀一种崇高的敬意,感慨它:当19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当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卫生工作模式受到严重冲击时,杂志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和以对农民健康高度负责的历史担当,坚持正确的导向,呐喊着、鼓呼着要坚持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坚持中国特色的初级卫生保健这一世界性经验、着力宣传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乡村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这一难能可贵的使命感、责任感,常常令我感动,难以忘怀,油然而生敬意!值此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谨表诚挚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从1981年创刊的《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研究》起,到1985年公开发行的《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继而于1987年更名为《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30年来,杂志始终高举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旗帜,满腔热情地宣传党的农村卫生方针、政策、指导思想和新的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各个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面向农村,服务基层,及时从宏观上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国内外农村卫生的信息;适时报道各地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新情况、新思想、新经验、新措施。积极研究、探索农村卫生工作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交流解决的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热情地引导广大农村卫生工作者提高管理理论、水平、技能、经验。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广泛开展学术活动,凝聚各方面专家学者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政策性、学术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术研究论文,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国内研究农村卫生管理的一份权威和核心期刊。《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历经30年风雨,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其成效是辉煌的,影响是深远的,为促进全国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尤其是为安徽省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纵观《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历年关注的问题和基本学术成果,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卫生研究的发展规律和丰硕成果。30年来,《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积极参与卫生改革发展并忠实记录了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历史性巨变。30年来安徽和全国一样,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990年代全省以初级卫生保健为龙头,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工作。至1997年底,全省85个承担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县(市、区)全部经过了“基本合格”和“合格”两轮评审达到“合格”标准。全省78%的乡(镇)卫生院、88.1%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91%的县(市、区)妇幼保健所(站)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标准。通过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使各项公共卫生任务得到有效落实。2002年以前,全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几乎是空白。自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2008年实现“全覆盖”,全省参合率达96%以上,人均筹资水平从每人30元提高到今年每人230元,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0万元,以户为单位受益率达100%。98.9%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全面推进即时结报,实现“一卡通”就医。初步实现了农民“住院有保障,门诊有补偿,看病花钱少,报销很方便”的目标。新农合的发展,初步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受到广大农民广泛拥护。同时,促进农村卫生机构的发展,仅“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20.36亿元,为1269所乡镇卫生院、14411所村卫生室改扩建业务用房、配备常用设备,同时,投入15亿元,改扩建81所县级医院,投入2.2亿元加强了14个重点中医院建设。连续累计公开招募医药卫生类毕业生5000多人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完成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3万多人次。目前,全省实现了每个建制乡镇有1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并全面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农村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方案,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自2009年11月启动基层医改,至2010年底,全省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综合改革,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全员聘用用人制度、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基本药物制度、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初步实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有保障、机构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安徽医改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安徽农村卫生事业所取得的成效,这其中也凝聚着《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所付出的汗水和贡献。

总体来看,安徽基层医改从根本上转变了以药养医的机制,新的机制已经形成,惠及了百姓,初步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良性发展。我省改革的实践表明,医改的理念、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符合基本省情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基层医改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长期存在的基本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发展不够,特别是基层技术人才缺乏,服务能力还不适应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巩固完善新的机制将是长期的任务。按照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总目标以及“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要求,面对新情况、新任务,“十二五”期间我省农村卫生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二是进一步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三是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是稳定和培养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四是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五是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六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通过发展与管理,完善提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保障全省农民健康,为实现“兴皖富民、加速崛起”作出卫生工作应有的贡献。

作为座落在安徽的一份国家级学术刊物,希望《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继续加强与我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单位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一份期刊和一批专家队伍的优势,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从理论、宣传和培训等多方面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引导安徽各地的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医学毕业三生教育实践

本文作者:殷建忠 张有福 王 琦 杨俊芬 徐芳 吴林雄 单位: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1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渗透“三生教育”的重要性

云南边境线长、民族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跨境公共卫生问题复杂多样,慢性病负担沉重,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问题突出。公共卫生事业总体落后,人才匮乏且引进困难,主要靠自主培养。而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有利于国家推进云南“两强一堡”战略,有利于提升公共卫生医师学历层次,有利于扩大云南在南亚东南亚的影响力,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尤其是能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健康状况,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推动云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创建于1956年,1979年开始招收卫生学专业(1989年改为预防医学专业)至今已有31年,是云南省第一家招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学校。该专业是云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建设专业。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国“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和“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培养要求”,从云南的现状出发,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

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形成了“情系边疆、开放通连、勤求博采、德济众生”的办学理念,培养了1300多名扎根边疆,服务云南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在省州(市)县等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骨干有95%来自本学科,对边疆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得到社会重要评价。但目前,如何结合“三生教育”培养能够适应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复杂多样公共卫生挑战,能够解决云南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毕业实习是有效的载体,是高校“三生教育”较好的实践途径之一[3]。预防医学专业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更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作为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只有让学生接触公共卫生问题,才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决定了预防医学教学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加学生到工厂和农村现场实地参观学习,带领学生赴云南省贫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社区健康教育培训、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等培养形式,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省情、国情,了解云南公共卫生现状,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了解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不断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渗透“三生教育”的特殊作用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三生教育”渗透就是教师将对学生“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按照本专业学科的特点,挖掘其内涵,促使专业学科同“三生教育”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正确的人生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优秀公共卫生医生。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实施“三生教育”的特殊作用就是该专业半年的毕业实习偏重于社会实践,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教育效果,能有效地将“三生教育”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如何让学生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能够适应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复杂多样公共卫生挑战,能够解决云南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公共卫生医师。

3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渗透“三生教育”的基本做法与成效

阅读全文

学科建设医院发展探讨

摘要:

目的:掌握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律,更好地为加快医院发展服务。方法:通过医院学科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参阅发展过程中的结果。通过对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当前学科建设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必要的探讨。结果: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学科建设中发现有些项目操之过急和拔苗助长现象,反而欲速而不达。结论: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科学严谨符合现代客观事实的计划,本着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才能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专科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思考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任务,直接关系到医院发展的整体水平[1]。医院要实现良性发展,就必须建设有特色、有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专业学科。本文就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如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形成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推进医院整体发展谈谈几点思考。

1医院的基本情况

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是全市唯一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现有医护人员150余人(其中,传染病专科医师30余人,护理人员5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人),实际开放床位数160张,医院目前拥有螺旋CT、DR、彩超、电子胃镜、支气管镜、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测试仪、人工肝支持系统、持续血液滤过系统、肝穿刺等大型仪器和专科设备。设有结核科、肝病科、普内科、感染科和重肝ICU室等5个重点传染病专科。传染病专科开展的的技术项目主要有:腹水超滤浓缩回输、人工肝血浆置换、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活检、电子胃镜活检、支气管镜镜下给药等技术项目,能基本满足马鞍山市传染病患者的就医需求。

阅读全文

数字化管理在医院统计中的应用

[摘要]作为医院管理、临床学术研究的数据支持,医院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信息孤岛、统计成本、统计质量以及统计效率等方面,分析医院统计中的问题,并阐述数字化管理的应用优势,最后分别从医院统计的收集、核查、分析及应用方面,分析数字化管理在医院统计中的应用,以期为优化医院统计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参照依据。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医院统计;原始数据

随着医院经营及发展要求的不断变化,医院统计工作面临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海量数据的收集、整合、处理任务,医院统计工作需在当前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为了改善医院统计质量,使其充分迎合医院发展的要求,将数字化管理应用在实际的医院管理工作中已成为大趋势。

1医院统计中的问题

1.1信息孤岛问题

医院统计可为医院发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结合传统医院统计工作状况可知,由于医院各科室在统计方法、数据类型、统计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原始数据收集过程常常会产生数据无法共享传输的问题。对于医院各科室而言,大量无法整合的数据导致医院统计中产生较多信息孤岛,严重影响医院统计工作正常开展。以普外科为例,其统计工作主要涉及病例手术数量、病床周转率、影像检查结果等数据类型,其中,第一种原始数据属于计量资料,第二种原始数据属于计数资料,而第三种原始数据则属于图像资料。由于临床科室人员数量有限,且其统计专业水平相对有限,面对大量复杂的原始数据类型,医护人员难以在较短的工作时间内完成不同类型数据的收集工作。此外,随着就医人数的不断增加,各科室数据产生(更新)速度也发生了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原始数据收集工作很容易出现疏漏,从而会间接影响医院统计功能的有效发挥。

1.2统计成本问题

阅读全文

镇党委廉政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积极探索反腐倡廉教育新路子,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教育、示范、熏陶、导向作用,突出思想教育,强化道德建设,整合各方资源,营造崇廉氛围,优化从政环境,深入开展党风廉镇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民主法制建设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传承、与党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具有漆工特色的廉政文化,为建设和谐漆工,实现全面建设漆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目的意义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种新载体和途径。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旨在进一步提高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人文环境,营造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实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好转;进一步打造漆工廉政文化品牌,丰富民族文化内涵,提倡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逐步构建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传承、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具有漆工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   三、主要内容   年是廉政文化建设全面实施年,按照县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医院、进家庭“六进”活动,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明确“六进范围”。年廉政文化建设“六进”推广范围是:进机关推广到全镇各站所;进农村推广到全镇12个村委会3个分场184个自然村;进校园推广到镇中学和小学各校点;进企业推广到连胜、玉龙公司和矿山;进医院推广到卫生院和各农村卫生所;进家庭推广到全镇机关干部职工家庭。   (二)把握“三个重点”。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契机,以规范村务公开为切入点,结合“风清气正新农村计划”的实施,建立健全农村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教育管理,规范村组干部的履职行为。在广大群众中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移风易俗,反对奢侈浪费、互相攀比,努力建设乡风文明、管理民主、风清气正新农村。二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继续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着力抓好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建设,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党政纪条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交思想道德防线,树立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三是机关作风建设。继续通过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完善机关工作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转变机关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树立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三)突出“三个结合”。一是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我镇传统文化发展相结合。发掘传统文化中廉政文化的缩影,用最直接、最简便、最容易让干部群众接受的方式推向全镇,形成规模,打造具有漆工特色的廉政文化;二是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我镇民间花腰文化发展相结合。把廉政文化融入到我镇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文化之中,融入民族民间歌舞,打造具有漆工特色的廉政文化;三是把廉政文化建设与“苦干、实干、巧干”的务实作风相结合。在人民群众中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在党员干部中倡导勤政廉政、团结干事、务实为民的作风,营造人心思进、人心思富、人人敬廉、人人廉洁的社会氛围,激励干部和群众奋发工作、建设漆工的热情。   (四)着力“四个抓”。即抓总结提炼,抓成果运用,抓长效机制,抓活动创新。坚持点上做得实,面上做得亮,认真借鉴以往工作经验,抓好成果运用推广,加强制度建设。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开展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思想,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大众性,有较强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的主题活动,发挥廉政文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的效果。   (五)打造“四个载体”。一是把廉政内容融入花腰民歌,实现廉政文化教育的时代化、乡土化和通俗化,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丰富廉政文化长廊内容。把廉洁、勤俭、诚信、为民的思想,以直观形象的格言漫画等融入在镇政府驻地和各村委会人口密集地段制作的廉政文化宣传长廊内容中,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三是开展廉政宣传教育,组织廉政文化作品征集。四是廉政文化理论调研组组织开展活动,积极撰写廉政文化理论调研文章,提高论文质量,积极投稿进县网站,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保障。五是打造廉政文化网络平台。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进一步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宣传力度。将廉政文化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形成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良好风尚。   (六)开展“六项活动”。一是举办一次廉政文化农村文艺巡演活动;二是举办一次廉政文化文学作品征集活动;三是开展一次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片农村巡放活动;四是举办一次廉政文化进家庭廉政座谈会;五是结合“风清气正新农村计划”在镇政府及各村委会所在地开辟“廉政文化建设”黑板报专栏;六是开展一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纪、国法及廉政、勤政教育活动。#p#分页标题#e#   四、实施步骤   我镇年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12日至3月31日)   各单位、村委会根据实际,结合工作部署,按照任务目标要求,制定年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廉政文化进农村理论研究组”;召开会议,传达各级关于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宣传发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充分认识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至11月30日)   各单位、村委会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廉政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入各项工作中,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着力抓好廉政文化工作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要根据各级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活动内容和方法步骤,有计划、按步骤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活动。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1日至31日)   各单位、村委会要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自检自查,认真总结经验,并形成书面材料报送镇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镇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村委会、单位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考核评比。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以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为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为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村委会、各部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村委会、各部门要进一步建立相应的机制,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切实解决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健全完善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各单位、村委会建立完善工作汇报制度、学习制度、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制度,促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形成长效机制。   (三)坚持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月汇报制度。各单位、村委会每月25日前向镇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镇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通报一次上报情况。   (四)各单位、村委会要注意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向镇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信息。同时做好廉政文化建设方面音像资料和文字材料的收集管理工作。   (五)动员广大干部职工通过镇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积极向《县纪检监察信息》、等刊物投送稿件,加大反腐倡廉宣传力度。

阅读全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要: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五转四”的战略转变,围绕突出检验专业的技术属性和服务地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自2013年起经过近5年的系列教学改革,构建了“一核心、四平台、三步走”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向、双突出”的课程设计体系,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同时,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采取知识关联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2012年教育部第四次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目录》颁布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全部变更为四年制,授予理学学位,人才培养目标从检验医师转变为检验技师,强调技术、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自动化、现代化检验仪器设备及快速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标志着医学检验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与此相伴,体外诊断(inVitroDiagnosis,IVD)产业领域异军突起,各级各类独立实验室的井喷式发展和相伴而生的仪器、设备、试剂、方法研发部门和生产销售部门等上游产业的发展壮大,使检验专业的就业方向呈现明显多元化趋势,就业灵活机动、社会需求广泛、发展空间巨大。社会需求的宽泛性及就业形式的灵活性与传统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自2013年起检验学院围绕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旨在更好地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满足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人才需求、提升学生个人的发展空间及潜力。

1构建一核心、四平台、三步走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将各专业课程内容划分为基础、综合、实践和创新四平台,遵循层次递进的原则相应采取扶着走、看着走、自己走的三步走人才培养方针(图1)。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并完善独立工作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基础平台主要夯实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采取扶着走方针,以教师讲解和演示、学生反复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综合平台主要培养学生利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基本实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点系统化的知识平台,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综合平台采取教师设计关键词和框架结构、掌控全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目标的看着走方针。实践平台是学生的岗位实训,包括实习前的模拟训练和实习阶段的学习,属于就业前的专业强化。实习阶段基本脱离教师视线,是就业前的热身阶段,教师和学生主要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交流,靠自己走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创新平台是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和教师的科研项目,以自己走为主要培养方针,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的快步走,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实现知识服务社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转型战略目标。

2设计双导向、双突出的课程体系

双导向是指以学习结果和岗位任务为导向,双突出指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结果是以考证(检验资格证)、考研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采取考证、考研、考试三同步的理论教学设计;实验部分以就业的岗位任务和项目为驱动设计实验项目(图2)。本着知识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打破传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界限,采取删减-合并-增设等方式优化重组课程设置。经两次修订教学大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32门减至23门,学时由2154减少至1544。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打造连贯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基础课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等专业课程合并。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应用,一条完整的知识链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改变了学生不重视基础课、知识碎片化的学习弊端。在删减课程门数和学时的同时,增设1门专业课(检验综合实验)和7门专业选修课,一方面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拓展,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专业课实验学时,改革后专业课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达到1∶1.1。在实验课教学中开设情景模拟、设计创新型实验;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社会实践6周,课间集中见习1周,并将毕业实习时间由原来的40周增加到48周。

阅读全文

行业期刊的内涵及发展困境

一、行业期刊的内涵及发展困境

我国期刊种类繁多,竞争激烈。根据2018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的《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1]2017年全国共有期刊10130种,其中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达5027种,占据半壁江山。行业期刊是科技期刊中的一个代表性刊群,因其报道行业动态、宣传行业政策、研究行业发展、推广行业企业、科技和产品的属性,具有以行业或系统为核心、以行业或系统范围为边界、以行业或系统内容为报道对象、以行业或系统渠道为销售依托的特点。[2]正因对行业发展和系统领域发展状态有很强的依赖性,相较于依靠发行量生存的期刊,行业期刊更注重自身的影响力。而地方行业期刊比起国家级期刊来说,往往规模更小,在我国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以及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发展和新媒体的冲击下,因其地域局限性、内容专业性、受众特定性和广告发行经营渠道狭窄等,影响力扩张受到制约,面临着愈发严峻的发展困境。[3]《广西城镇建设》杂志是由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管、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主办的省级期刊,在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区域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为推动广西住房城乡行业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广西城镇建设》的品牌建设实践为例,探讨在传统纸媒日渐式微的形势下地方行业期刊的破局之路。

二、找准定位是关键

《广西城镇建设》作为广西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第一本,同时也是唯一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自2003年创刊以来,长期坚持“宣传政策、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的定位,是全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主要宣传阵地。发展的前十年,杂志内容主要分三大板块:一是工作动态类,以本行业工作动态为主要内容,包括各类会议的召开、政策的等;二是论文类,以行业专业技术论文为主;三是信息类,主要转载国内外行业信息。这导致杂志整体风格模糊,文本质量低,呈现出严重的“内刊化”特点,没有真正起到行业舆论引导作用。2011年,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拉开帷幕,《广西城镇建设》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作为广西首批转企改制的杂志社,期刊定位逐渐从单纯履行宣传引导和行业指导功能,发展到为必须为市场经营和市场服务。市场主体要求期刊必须改变自身的定位及内容风格,适应市场需求,否则将步履维艰。地方行业期刊的生存发展倚靠的就是自己在系统、行业内部的影响力,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牢牢占据在本行业领域内传播媒体的主流地位。《广西城镇建设》最大的优势也就是政府办刊背景所带来的丰富的系统资源,这一“直系血缘”关系赋予内容与生俱来的权威性,是打造品牌和扩大营销面的立足之本。我们一定要把住“内容为王”的阵地,充分整合和展示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的行业热点问题,把栏目做深、做透,形成品牌,不断提供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内容产品。

三、“内容为王”是根本

尤其是在新媒体发展形势下,自媒体传播效应日益凸显,“人人都是信息者”,行业期刊要想在重围中脱颖而出,取得话语权,一定要把握住“内容为王”这条铁律,因为制胜武器只能是优质的传播内容。可以说,提升行业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施品牌战略是必由之路。《广西城镇建设》在内容上彻底摈弃了以往古板的“内刊”式办刊风格,在制定选题计划时首要考虑的是读者需求,根据“读者是否感兴趣、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主题。大致可将文章刊载标准确定为满足信息需求、满足知识需求、兴趣类或习惯性的阅读需求这三类,整合形成“专题”“论道”“设计观”“历史•记忆”“影像志”“动态资讯”六大内容板块,栏目定位明确,内容的专业导向功能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做到了“有质量”“有思想”。

(一)信息需求类栏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