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政策与法规教学的思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林业政策与法规教学的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林业政策与法规教学的思索

作者:屈宇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林业政策法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是研究林业政策与法规如何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调整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领域内各种社会关系,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林业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一体,对生态环境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着重要作用。对该课程的了解和掌握,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在1999年制定的《生态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到205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达26%,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目标。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在几年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设置新的教学大纲

由于种种原因,这门课程至今无高校教材,教学大纲更无从谈起。为了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近年,根据教学经验,以及向外校同行咨询的基础上,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基本保证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学时比重等的要求。

(二)适应国家政策的发展变化,增加新的内容

原有的教学内容,因历史的原因,涉及面窄,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又陆续加入了有关国际公约,如《湿地公约》(1992)、《生物多样性公约》(1993)、《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1994)等。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森林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修改后的内容有:森林的采伐量应小于森林的生长量,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分类经营中,保证生态公益林占30%等)。我国森林资源匮乏(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8);我国沙漠化问题严重(沙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8%),且以每年2460km的速度扩展;濒危野生动植物增加(野生动物遭到猎杀,15%~20%的动植物受到威胁);特别是1999年初国务院公布了《全国生态建设规划》,提出了2001~2050年,各阶段的具体目标(森林覆被率2010年达19%,2030年达24%,2050年达26%)和禁止采伐天然林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在授课时应及时补充上述内容,使学生掌握我国现行林业与生态环境政策的发展变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根据信息反馈机制,增加新的内容

(1)通过出差、开会的机会,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是课程上没有涉及,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十分有用的内容。如:有的用人单位的领导反映,过去的毕业生不会写有关林政案件的处理行文。作为教师就应及时查阅有关文献,并给学生补充这方面的写作知识。这样做既丰富了课堂知识,又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实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终服务于实践的目的。(2)笔者通过问卷式的调查发现,有41%的学生是在上大学后,才知道我国有《森林法》;而在中学就知道(占59%)《森林法》的学生,也仅限于概念性的了解。由此可见,我们国家还需加强中学生对森林法方面的课程教育,加大《森林法》的宣传力度,使《森林法》深入人心。(3)根据一些学生的要求,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让同学了解中国加入WTO后,林业政策方面的变化趋势和林业生产方面将会受到的冲击等。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在查阅上述报刊、杂志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对讲授课程的的参与意识,活跃教学气氛,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一)增加讨论课

这门课程主要是我国的现行的林业法规和政策,涉及的范围较宽,但具体的条文比较枯燥、繁琐,即使经常结合法律条文讲一些例子,想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较困难。为了加深他们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在讲完森林法中《野生动物保护法》后,在他们事先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安排了一次讨论课。讨论的内容,都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如:为何野生动物捕杀的案件屡禁不止?对麻雀、蛇、青蛙实行保护政策后,有何看法?等等。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参与其中,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还能引导他们将问题向较深层次展开。对讨论课的设置,同学们一致反映良好,他们认为:(1)利于他们深刻的领会学习过的法律条文,使他们会用法律条文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2)加深了教师和学生的构通,同时教师还能了解学生对各种问题的认识程度,使教师了解到在今后授课中,对哪些问题应该加深讲解。(3)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课外读相关文章的性趣。

(二)培养自学能力,增加课外阅读

由于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相关课程较多,如生态学、动植物学、森林防火学、森林资源管理等多门学科。上课时,除了及时的补充必要的内容外,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如《生态学报》、《中国绿色时报》、《野生动物保护》、《中国林业》等杂志和报刊。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本课程的学时有限,不可能安排较多的讨论课。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因人数太多(150人),时间上也难安排。笔者认为:增加课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失为一种良策。既能了解同学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还能知道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此外,还能解答他们在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的问题,使他们从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观众”成为“主动接受者”(讨论)或“主角”(谈他们对法规的见解),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参与课程机会。

三、讨论与建议

经过几年来在教学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但与同行相比,仍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播放一些与《林业政策与法规》有关的录像带,如: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盗伐森林,沙漠化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等,增加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另外,建议学校拨出一些经费,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发生在自己家乡的违反森林法规的案件;在执行森林法规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真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使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