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越南油茶利用现况及其良种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目前越南国内的油茶研究仅限于油茶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要求与繁育技术、种植措施和加工利用等方面。文中旨在对越南国内油茶综合开发利用及育种栽培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同时对比中国的油茶研究现状,并结合越南国情,提出了越南未来油茶良种化的一些建议。
油茶资源在越南的分布情况
在越南,油茶亦为山茶属多个物种的总称。越南国内现有的油茶物种资源也较为丰富,有如分布在富寿、义安、广治等平原地区的普通油茶C.oleifera,分布于清化、广平一带的茶梅C.sansanqua,还有分布于与中国云南交界的高平地区的云南连蕊茶C.forrestii,以及广泛分布于越南北部如河江、高平、广宁及与中国广西接壤的边境地区的越南油茶C.vietnamensis等种。据2010年笔者对越南国内油茶分布情况的实地踏查结果,越南的油茶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纬16°50′~23°21′、东经103°13′~107°21′的北部地区,包括谅山、高平、广宁、河江、宣光、安沛、莱州、富寿、和平、清化、义安、广治等省份均有油茶资源的分布。越南现有的油茶林分大部分都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中,而人为经营活动较少。在越南的不同地区人们对油茶的称谓也较混乱,尤其是民间,人们常将越南油茶与普通油茶甚至和茶梅这三者混为一谈。根据HoàngVǎnTháng的研究报道,2006年越南北部油茶总面积有6262.3hm2,其中义安省的面积最大,达5613.4hm2,这些林分零星分布在谅山的高禄、禄平、文官、文浪等县地,且大部分为混交林分,多与刺槐、马尾松等混交,如在谅山省的面积仅有210hm2,纯林面积也仅有71hm2。越南中北部的广平、广治、顺化等省的大多数油茶呈自然散生状态,单位面积的植株较少,每公顷仅有150~200株,不过当地平均每户可拥有0.2~0.5hm2的油茶树。
根据越南的官方资料,早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重要的经济树种的油茶在越南曾出现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越南北部的广宁、富寿、河江、安沛等地均广泛种植油茶,其中仅在广宁省先安、平辽一带油茶造林面积就超过1000hm2。然而,在过去的较长时间内,越南的油茶栽培由于缺乏集约化经营,同时受茶油加工技术的限制及企业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茶油市场占有率偏低,其经济效益也无法得以提高。近年来,越南的许多林区已削减油茶树的种植面积,转而种植其他树种,导致越南北部各省的油茶种植面积缩减;尤其在广宁省,据1992年的森林调查资料,仅平辽一地的油茶分布面积就有900hm2,然而到2003年,大部分油茶林被砍伐,广宁全省的油茶分布面积仅剩58.9hm2;河江是越南历史上油茶分布面积相对较大的省份之一,其人工林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从高平和谅山两地引种过去的油茶地方品种,到2006年,该省油茶分布面积仅有146.8hm2,且人工林现只零星分布在安明、黄树肥、箐门、同文等地;安沛省的油茶种植于20世纪80~90年间,当时面积为200hm2,但现在只有少量的油茶树分布在安平和陆安两县;富寿省的油茶种植时期与安沛省相近,现在油茶种植面积只剩三农、端雄两县的20hm2;在莱州,只有部分地区种植了油茶,巡胡县从1979年开始种植油茶,当时有面积30hm2,而到2006年,种植面积只剩下10hm2。
油茶资源在越南的利用情况
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居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首。在其它植物油脂中含量较高但对动物与人体生长发育都有不良影响的芥酸,在茶油中含量较低(<3%)。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茶油对于预防冠心病,延缓动脉粥状硬化有着明显的效果。茶油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在我国的台湾省及日本等东南亚国家极受人们的欢迎,被赞誉为“东方橄榄油”。在越南,目前油茶产品主要还是以茶油为主,通过机器压榨或者手工压榨,但大部分成品油未经精炼加工处理,一般油茶产区当地山民采用称之为“Vitme”的土法手工榨油,直接食用。在油茶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具有一定产量规模的地区,如义安省的义坛、义禄及安沛省的陆安等地,人们常采用从中国引进的机器流水线压榨成品油,但由于原料供应不够稳定,产油量依旧较低,每年只有少量原油产品直销到中国,其榨油技术也难以在越南国内广泛推广。茶油进入食用油市场后,对越南植物油的价格也带来了一定的良性拉动作用,但受原料产量的影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2006年市场上干油茶籽的价格为3000~4000越南盾/kg,2009年上升至10000~12000越南盾/kg,而2010年其价格为9000~10000越南盾/kg。
茶油还具有其他药用价值,根据美国国家医药中心实验证实,茶油中含有特定的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即茶皂素),对降低胆固醇和抗癌有明显的功效。越南民间很早就有用茶油治疗烧伤以及体癣、慢性湿疹等皮肤病的历史。茶油对动物和正常人的皮肤无刺激性和致敏性,通过精炼,可制作天然高级美容护肤化妆品,在中国已开发出多种相关产品。此外,茶油中不皂化物接近1%,精炼时脂肪酸等游离酸类物质占15%左右,茶油在工业上是生产油酸及醋类的优质原料,通过氢化制取的硬化油,可用作许多工业原料。不过,这些茶油衍生产品的开发在越南十分有限。
茶饼是茶籽经压榨出油后的固体残渣,内含大量的多糖、蛋白质和皂素,如其中蛋白质和糖类总含量约为40%~50%。刘晓庚[18]研究发现,茶饼经微生物发酵处理后,不仅几乎不含茶皂素和单宁等抗营养因素,而且其氨基酸组成配比更为合理,其品质可与豆饼相媲美。在越南富寿省,人们将发酵后的茶饼混到面粉里做成面饼(即当地的风味特产)。茶果壳的生物量占整个茶果鲜质量的50%~60%,茶果壳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多缩戊糖等物质,是提取糠醛、木糖醇和栲胶的良好原料,同时也可用于制作活性炭等产品。茶果壳中还含有多种化学组分,可用作栽培香菇、平菇和风尾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质。因此,除了茶油的销售,油茶深加工后的成品粕在越南也能卖到5000~7000越南盾/kg的价钱,而茶果皮的价格也有60~100万越南盾/t。
越南的油茶栽培研究油茶是越南国内适应性
较强的一类树木,无论是在高海拔的莱州省的山区(油茶分布地的海拔达1700m)还是在年均温较低的河江、安明抑或高温高热的义安、葵州(持续高温可达40℃左右)地区均有油茶分布,且油茶均能正常生长。每年早春,当土温达到10℃时,油茶就开始萌动,3月春梢停止生长之前出现第1个生长高峰期,9月果实停止生长至开花之前又出现第2个生长高峰期,12月后油茶生长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在越南,油茶最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为18~24℃的地区。越南国内现有油茶种植模式主要为分散种植,经营抚育水平参差不齐。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有油茶栽培者在义安省义坛、义禄的油茶林中,通过施用氮磷钾复合肥(0.2~0.3kg/株)再加上农家肥,这样平均每年每公顷大约可出产4~6t的茶籽[12]。也有采用雨季蓄水,建立灌溉系统,在旱季及时为树木提供水分的方式来提高产量的。在20世纪70~80年代,越南国内的油茶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但增加的油茶林分却又得不到及时的抚育,所以后期油茶林呈现老化、退化状态,油茶的产量低且不稳定。此外,越南国内的油茶育种工作相对滞后,油茶良种匮乏,大部分油茶起源于实生苗繁殖,未经严格的选种、育种,林分产量同样出现了明显的大小年现象,无论是茶籽产量还是总体的产油率均相对较低。
越南的油茶良种选育研究
1.优树与无性系的选择
近几年,越南国内有研究者已着手开展油茶良种选育研究。HoàngVǎnTháng等人于2006年集中在越南东北、西北与北中部的谅山、广宁、义安、富寿和莱州等地进行油茶选优研究,共筛选了90株预选优树,其中所选优树的平均产量高出入选区域油茶群体平均产量的20.4%~213.2%。经2006~2008年连续3年的试验与调查,在入选优树的地域当中,义安的义坛、富寿的三农、广宁的先安其优树的籽仁含油率最高,其次是谅山高禄、清华河中,籽仁含油率低的为莱州巡胡和封土。在所有优树中,选自义安义坛的优树其籽仁含油率高,且产量高而又相对稳定。有关研究者发现,油茶单果含籽数的差异较大,但这与单株茶籽产量无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义安的单果含籽数最少,平均每个果实中仅含有3.5粒种子;而广宁的单果含籽数最高,平均每个果实中含有的种子达9.8粒。义安的单果单籽比例最高(51.2%),其次为富寿的大果油茶(47.5%)、高平(37.9%)、广宁(36.9%)。据此推断,义安、富寿和广宁等地油茶的单位面积茶籽产量、种粒饱满度和出油率比其他地区的油茶相对要高。以产量及出油率为标准,经过3年的试验,最终选出12个优良无性系,其中在义安义坛选出的5个无性系的编号分别为NA1、NA6、NA8、NA13和NA15,富寿三农选出的4个无性系的编号分别为PT3、PT4、PT8和PT18,广宁先安选出的3个无性系的编号分别为QN2、QN6和QN14。这些优良无性系的平均油茶籽产率比初选优树群体高20.40%~25.66%,产油率高15.45%~32.5%,这些研究成果为加快越南油茶的良种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2.油茶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油茶扦插及嫁接等繁育技术研究在保持优树和良种的优良特性、实现良种无性系化推广及改造现有低产油茶林等方面同样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越南国内的NguyěnHoàngNghīa最早开展油茶扦插试验,其研究结果表明,NAA能显著提高油茶嫩枝的生根率(达75%~80%)。而LêVǎnToán[19]的油茶扦插试验结果表明,采用NAA激素,当其浓度为0.1%时,油茶嫩枝的生根比例达到最高(72.3%);在扦插时间的选择方面,经3~11月的连续扦插试验,得到了8月份进行的油茶嫩枝扦插其生根比例最高(83.4%)的结论。HoàngVǎnTháng也开展了青皮果型与红皮果型两种类型油茶嫩枝扦插成活率的对比试验,同为3月份进行的扦插试验,在浓度为0.1%的NAA激素处理下,青皮果型油茶的生根比例比红皮果型油茶的要高。
根据LêVǎnToán的研究结果,芽接油茶按不同方法可分为根接、根茎接、二重接、腹接、高接等种,其中“T”字形芽接方法操作方便且油茶成活率最高。而在芽接与砧木嫁接的固定材料的选择方面,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石蜡作为连接材料的成活率为5%、塑料为25%、薄箔材的成活比例达到最高(为80%)。此外,芽接砧木苗年龄也同样影响芽接苗的成活率,砧木年龄越大,嫁接成活率越小,砧木年龄为30d时,成活率达80%,砧木年龄为110d时,成活率仅有47.6%。对于嫁接砧木的选择,HoàngVǎnTháng利用义安当地的油茶与来自中国的油茶进行砧木嫁接对比试验,当地油茶的芽接成活率较高,试验结果显示,砧木和嫁接芽的遗传关系越近,其嫁接成活率就越高。HoàngVǎnTháng等人在随后的试验中还比较了不同季节对嫁接成活比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越南3~4月(春夏之交)油茶嫁接成活的比例比6~7月(夏秋之交)要高,而苗龄为30d的砧木在3月份进行嫁接,芽接苗成活率最高可达84.4%。此外,HoàngVǎnTháng等人用0.1%的NAA和0.5%的IBA不同激素分别混合胶泥和腐稻草进行了油茶嫁接苗生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的嫁接苗于3~5月生根,生长到6~7月后才能进行大田移植。油茶嫁接苗的生根比例较低(仅为22.7%~41.5%),采用IBA处理的油茶生根率比NAA处理的高。来自广宁的油茶砧木生根率比来自宜安的高。
3.油茶分子水平研究
目前,越南国内油茶遗传学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而从分子水平上开展相关研究的更为少见。由于常常根据果实形状或按民间叫法对栽培的油茶进行命名,故难免出现名称混淆的情况,有很多品种(无性系)的叫法甚至出现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这种情况特别出现在一些产量高、含油量高的预选优良品种间。NguyěnQuangKhāi等人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来自越南西北地区、东北中心区及中部北区八省预选的油茶属内44个优良油茶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在20对RAPD引物中有11对引物扩增出155条清晰的条带,其中151条为多态性条带(占97.4%),表明越南国内油茶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片段大小在200~5500bp之间,同时据UPGM法构建了44个越南油茶无性系间的遗传聚类图;在44个油茶样品中,遗传距离在0.25~0.76之间,聚类结果显示,44个样品可以分为3大类,其中,来源于同一地区的无性系遗传关系较近,也有部分无性系虽然来源于同一个地方,但遗传距离较远,这可能是一些优良油茶品种在不同地区间引种栽培历史较长的结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油茶品种的鉴别、有序引种及杂交亲本的选择等建立了基础。
越南的油茶发展前景及良种化建议
随着越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需求在数量和品质上都会随之增加与提高,作为优质食用油树种的油茶,将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油茶,不仅可以满足越南国内的需求,还可提高越南的出口创汇能力。良种是油茶高产、稳产的基础,开展油茶育种研究,选育出适宜不同环境的优良品种来适应油茶生产的需要势在必行。
首先,越南国内应开展油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遗传评价工作。在越南国内,油茶种类多样,尽管油茶在越南也有较长的栽培历史,但分布区自然条件各异,油茶大都处于半野生状态,应充分利用种间与种内个体的变异,收集一些高产的种及个体,可为油茶育种提供重要的物种基础。如越南油茶,越南是其主要自然分布区,在中国的广东和广西南部地区亦有分布[24],在广东称之为高州油茶,而在广西则称之为陆川大果油茶,两地油茶均表现为生长迅速,耐高温高湿,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同时都具有一定的高产潜质。在中国广西,已有油茶育种工作者在陆川、凭祥一带开展越南油茶的良种选育工作;而广东高州在开展越南油茶良种选育的同时,当地人还喜用该树种作为油茶嫁接的砧木,表现特点为出苗高、油茶苗期生长健硕、抗性强。但目前该物种在越南国内的具体分布范围还未见资料报道,在生产中又往往与普通油茶混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据笔者实地调查的结果,在越南河江省一带还见有一定面积的越南油茶天然林分布,但由于其他经济作物对土地的竞争,其面积也在逐年缩减,拯救与保护其种质资源迫在眉睫。同时,分布于越南义安省的义安油茶也是一个生长快、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地方品种[25],经中国广西林科院进行引种试验,在引种地广西南宁能够正常生长并开花结实,与南宁当地的普通油茶相比,其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抗日灼、速生早实的优良特性,这一结果对越南引种中国的优良种质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其次,以油茶良种化为基础,应加大油茶良种选育与推广的力度。在中国,油茶选育工作大致经历了品种调查、优树测定和繁育技术研究、全国范围内的新品种选育及种质创新4个发展过程,而至今油茶高产品种的开发及新种质的创制仍是其研究的重中之重。目前,越南油茶生产由于良种的限制,尤其是缺乏经测定的优良无性系,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在前人已开展的油茶选优及品种鉴定工作的基础上,将一些好的优良单株无性系加以推广应用,可缓解目前良种的紧缺;同时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现有的优良地方品种,也是加速油茶良种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如中国广西的优良地方品种岑溪软枝油茶就是很好的例子,该地方品种在广西境内推广达2万hm2,单位面积增产30%~50%,增产效果显著。此外,为满足越南油茶良种化生产对新品种更新的需要,今后在良种选育、良种繁殖、良种推广等方面,要大力加强全国范围的协作,甚至可从周边国家的油茶主产区如中国的广西、江西及湖南等地引入适宜的良种资源,同时可营建一些具示范作用的高产稳产示范林,通过选、引、育、繁及示范相结合,可以加快越南油茶良种化的进程。
本文作者:阮文越 温强 徐林初 徐立安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越南林业大学林学系